影片被限制嵌入功能,請點選連結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879008036/videos/pcb.3428928663879733/3429680043804595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879008036/videos/pcb.3428928663879733/3429965460442720
夏宜強 臉書 2021年 4月1日下午4:26
夏宜強
曾在台灣讀過2年軍校、陸軍101兩棲偵察營服役6年。
為期近一個月的測訓結束了,這是法軍部隊執行海外戰區任務前ㄧ定要做的測訓,來驗證這個部隊從指揮官到士兵的綜合戰力是否夠格前往戰場,在這段期間台灣又開始為了刺槍術的存廢和特戰部隊所謂的戰術行軍與射擊訓練等問題掀起ㄧ番論戰,其中曾在美軍服役並曾參與伊拉克戰爭的前輩Allen Lin (簡稱老兵)與國內軍事作家Casey Chao(簡稱特南)也為此給予諸多批評與建議,當然還是有人認為倆人的言詞太偏激而無法認同,特別是也有人認為就算老兵曾打過仗,但也有年代了,很多東西不是像他說的一樣,而且他有美國籍,台灣真的發生戰爭了他也無所謂等等的言論,更有甚者還有盲目支持刺槍術等等的看法,諸如以上的種種因素,我決定在結束測訓後藉此次機會來寫ㄧ篇針對部隊射擊時的指揮、彈藥分配、通訊管制等等的文章(整個測驗包含了各種戰術運用,如戰傷急救、9 Line直升機呼叫與步戰協同作戰等等狀況都有,這篇文章只大概討論關於小部隊射界)也藉此補充老兵之前文章提到的問題,也能讓大家看看2021年現代化步兵部隊作戰是不是像那些人說的一樣「年代久遠,不符現況」。
(那些說老兵沒在台灣當過兵的人,我與老兵不同,我曾在台灣讀過2年軍校、陸軍單位服過6年役,所以國軍內部的問題我絕對比老兵還清楚,由我來寫,應該夠資格了吧? 但抱歉在此不討論我以前是在什麼單位服役,這部份沒什麼好提的)
這次測訓最終階段是為期三天的時間,各個部隊必須在有限的彈藥與補給下完成各種行動目標,其中包括了我所要討論的排、班、伍戰鬥(照片與影片均有說明其狀況):
HK416F 步槍只有約60發彈藥、MINIMI 機槍約300發、12.7 M2機槍只有約200發,ㄧ個班有3管AT4CS,飲水、食物由單兵自行整備,三天的測驗時間都是在野外進行,測驗官則會隨行並隨時給予評分與記錄。
就算完全沒有軍事背景的人,光看這些彈藥量也知道根本不夠,所以我們必須要嚴格及精確的管制彈藥消耗及射擊紀律,這些東西都是要在平時不斷的訓練才能形成的,如果你平時或根本沒有做過這種訓練,那在真正的戰場上,震耳欲聾的槍砲聲響和血肉橫飛的混亂場面,你更不可能做得更好!
在其中有幾次的戰鬥中,我們需要做一線陣型攻擊前進至壓制點,這種狀況應該就是那些刺槍擁護者說的需要上刺刀的狀況了吧? 但實際上根本不可能,當敵步兵靶岀現時,只有5秒的時間可以攻擊,而且必須要雙擊(快速點放兩發)才能擊倒靶,我們離靶的距離也不到30公尺,即使是這樣的狀況下使用刺刀突擊也是非常沒有效益且浪費體力甚至是把自己和手下士兵帶進危險的愚蠢方法!
國軍要保留刺槍術,那是否該改變其使用方式與訓練模式?現在有多少官兵有實際進行刺槍格鬥訓練?還是只是要求整齊好看的虛有其表?
我在外籍兵團也只有一次在黃背心暴動時的哨兵行動中用步槍槍管捅混混的胸膛,而且還不是用國軍那套持槍手握在槍托部的方法,為的就是隨時保持準備射擊的狀態,這點國軍的刺槍教官張博智先生也強調過,不知道為何會在後面走調變成現在的樣子。
如果要談歷史情懷,孫子兵法大家都耳熟能詳,但真能實踐的人又有多少? 那些擁護刺槍廢留的人,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到近代的戚繼光剿倭的歷史,不就是最好的參考嗎?
而且你們常掛在嘴邊的精神戰力,其建立的基礎=(良好的後勤補給X實際的訓練+合適的裝備),如果以下三大要素缺一,這個勝利方程式就無法成立,更何況是三者皆缺的國軍?
軍隊無法勇於正視問題並解決問題,要付出的代價,不就是國破山河摧? 永遠不要想著打了就知道、打了才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後悔藥能吃,更何況是現在的台灣?
上文承蒙 夏宜強先生 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夏宜強:華裔法國外籍兵團(3)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