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軍隊的抗壓訓練強調壓制、情感隔離、理智化,這是讓平民能夠接受戰場殘酷畫面而特定設計出的一套具有邏輯與效果的心理防衛系統
例如:
軍人必須理性,在壓力下仍然能夠有反射與思考能力(抗壓訓練)、能夠冷靜高效率的殺戮、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革命軍人哭什麼哭)
這些東西被證明短期內有效的,能夠快速是軍士官兵在殘酷的戰場上不崩潰的訓練
而這些東西在軍人的生活中潛移默化下,確實有顯著的效果
然而,當把這一防衛機制套用在日常生活時,長遠來看是會出問題的
會失去表達情感的能力,冷漠、太理性….等等諸如此類
一旦在日常生活或與人相處遇到挫折時,這一套的副作用也會快速顯現出來
這是最近跟POA聊天聊到的
上文承蒙 Vasily Hua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Guilliman Hua:《濫用國軍在災防體系的重要作用》《全專業化志願兵 質或量的選擇題》《在承平時期做不到的事 就不要想戰爭能做到》
Guilliman Hua:我們將人訓練成戰爭機器 卻從未得出一套有效的方法將戰成機器訓練回人
Guilliman Hua:義務役與志願役根本上最大的區別就是在「訓練」與「專精程度」
Guilliman Hua:志願役與義務役的優缺點
Guilliman Hua:《中途島海戰「勝利兵推」的歷史教訓》《不是沒有軍官或士官看出來有問題 而是即便反對或提出質疑都有可能因為「場合」與「身分」而被否決》
Vasily Hua:去年跟一位將軍聊天 當時他說了一個很有趣的論點
Vasily Hua:孫子兵法部分的結論可能在這個時代出現了轉變?對抗以軍事最為直觀 但超越軍事之後的對抗 往往也至關重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