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Wu
中正預校5期(72年班)、陸軍官校正56期文史系,砲兵科。
陸軍防空飛彈部隊副排長、排長、副連長、連長、副營長、飛彈指揮部人事科首席參謀官、群作戰官退役(8.5年)。
退役後民間學歷: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企業人力資源主管。
現任企業講師、鐵道攝影師
從小打從有記憶開始,每次清明節祭拜祖先,就會聽老一輩提到曾祖父的兄弟,很年輕的時候(應該15歲上下),因為好奇跟著幾位一起玩的鄰居,瞞著父母、家人,帶著竹竿去澳底打「日本人」,結果人就沒了,就這樣聽說數十年,也沒有人知道詳細的始末。
一直到前兩年看到這本由清末「俞明震」所著的「臺灣八日記」-『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乙未年五月二十八日至六月四日乙未戰爭臺北保衛戰』這本書後,才慢慢拼湊出當年的故事。
1894年(光緒二十年)甲午戰爭爆發後,俞明震奉台灣巡撫唐景崧奏調,於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接替顧肇熙,擔任台灣布政使。
甲午戰爭清朝戰敗,在馬關條約割讓台灣給予日本,5月25日由唐景崧、邱逢甲、俞明震成立「台灣民主國」,年號「永清」並組織守軍抗日,原台灣巡撫唐景崧,被推為「台灣民主國」總統。
1895年5月下旬也是農曆五月初,準備進入端午節,天氣逐漸炎熱,當時被派來接收台灣的近衛師團,在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中將」率領下,搭船29艘軍艦抵達台北外海。
就在日本登陸鹽寮的前幾天,淮軍將領曾喜照,奉俞明震之令,到雙溪、澳底、貢寮(舊社),招兵買馬組建兵勇,前往防守澳底海岸沿線。
那位先祖長輩,可能跟著同村同齡朋友,在雙溪街頭閒逛,碰到了招兵的活動,當時他十幾歲,也就跟著大夥兒起哄,帶著竹竿走路前去澳底,可能想只要幾天,就可以把賊人打退,連家裡的家人都沒有來的及告知。
這些年輕小夥子,都聽過父兄們提起以前參加「漳泉」械鬥,還有漳州人間的「西皮」、「福祿」械鬥,有多麽的勇猛,「保鄉衛家人」,把對方打的「落花流水」,逃之夭夭…
心裡想的大概來犯的「日軍」,應該也像之前父兄們提到的「族群械鬥」,狀況應該差不多,比人力、蠻力,就可以「打勝」而歸,未來也可以把這故事與事蹟,向自己的子孫「吹噓」一番。
這些年輕的台灣兵勇們,既沒有接受過嚴格訓練,也沒人打過戰爭,不知道來犯日軍的武力有多強大,更對戰爭的凶險完全無知。
1895年5月29日(農曆五月初六)日本軍隊,開始在軍艦砲轟掩護下,從澳底的鹽寮登陸,成軍才三天的兵勇,聽到軍艦開砲與炸彈爆炸聲,大家嚇得四散逃散,日軍從背後一路追擊。
登陸澳底以後,訓練有素、計畫周詳的日軍,兵分兩路前進,一隊沿著淡蘭古道(魚行路),從貢寮到頂雙溪,一路則是從澳底跨越「雞母嶺」,抵達雙溪牡丹,準備踏上正蘭(金字碑)古道,攻上三貂嶺到瑞芳。
後來被抬回來的先祖,就是一具冰冷的屍體,因為還沒有成婚,也不能入祖先牌位,這時候家人才知道他跑去參加「兵勇」……
乙未戰爭始末紀參考: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XLNPzQuQzqPiMqJWqijxN6F7gErsLNsd&si=9uroQnI8fEF06uYX
照片與內容比對,參考「俞明震」所著的「臺灣八日記」,由黃育智先生翻譯。
上文承蒙 Peter Wu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部落格與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Peter Wu:陸軍官校實習幹部 到底是民國幾年開始有揹值星帶?目前沒有答案
Peter Wu:就讀陸軍軍官學校時 最令人難以忘懷 週日會站在大門口前 揹著「值星帶」的連級 營級 旅級的「實習幹部」
Peter Wu:陸軍軍官學校 「正五十一期」運輸兵科學長 於四年級下學期 在當時土城的運輸兵學校 實施「三十二周」的分科教育
Peter Wu:陸官「第三十期」「第三十一期」獲頒榮譽旗的連隊 由當時的校長「艾靉」將軍親自掛到連旗上
Peter Wu:當年有美軍中校在台灣「犧牲」 還是協防的飛彈部隊最高指揮官
Peter Wu:1958年(民國四十七年)美國報章刊登的一張照片 是當時美軍「第71防空砲兵團第2營」 勝利女神力士飛彈 布署於台灣時的紀錄
Peter Wu:陸軍官校四年新制開始 淘汰人數最多是陸官29期 入學共計167人 在校除了學科嚴格淘汰外 還有22人違反榮譽制度被予以開除 最後畢業僅88人
Peter Wu:陸軍官校的畢業紀念冊 從「二十七期」到「三十九期」後就停止了製作 「四十八期」是第一個恢復製作的「學生班隊」
Peter Wu:以前為了接待 招呼來陸軍官校參訪的來賓 常常停課舉行閱兵分列式 表演給來賓參訪 感覺我們就是動物園裡被「被參觀」的動物!
Peter Wu:沒想到進入專「打」飛機的「防空飛彈部隊」 也算一種王子「復仇」記嗎?
Peter Wu:陸軍軍官學校北營區營舍的命名時間 在民四十八年六月 今年也滿「六十五年」了!
Peter Wu:六十五年前(民國四十八年) 空軍無法配合接受「力士飛彈營」的主要原因
Peter Wu:照片是民國八十五年十月二十八日 有幸參與「勝利女神力士飛彈」除役典禮
Peter Wu:民國四十八年八月十五日中央社 中美力士飛彈移交儀式的報導
Peter Wu:民國48年9月 陸軍軍官學校「第二十八期」113人畢業後 「四分之一」的學生被選送美國「學習」
Peter Wu:民國四十七年雙十節「國慶閱兵」 當時的陸軍官校學生部隊 由四年級「第二十八期」大學長帶領下 通過閱兵台
Peter Wu:陸軍軍官學校四年新制各學生營 學生連單位成立時間 第一任主管資料
Peter Wu:陸軍官校在大陸的最後一期「第二十三期」在川康突圍 一定會提到當時帶著同學與剛入伍的「二十四期」學生突圍的「嚴靜愷」謎樣大學長
Peter Wu:所愛之人「打鳥」中 愛人撐著傘 在旁癡癡望著等待!....
Peter Wu:陸軍官校比照西點軍校 辛苦實驗多年的「賽爾教學法」真正落實執行不到幾期 為何就不再實施的「謎團」照片?
Peter Wu:陸軍官校「預十五期」退學人數103人破百 算是最高 而「預十四期」被開除也高達50人 這未免也太誇張了點?!
Peter Wu:陸軍官校預備班鼓號樂隊 是從預備班第十一期 開始組建而成 助教是從空軍幼校第十二期退學(從十一期降期)倪敏然先生
Peter Wu:民國61年7月9日 四位空軍官校學生 由一位軍官率領 準備前往美國 接受國際空軍學生交換計劃訪問
Peter Wu:中正預校可以讓「三軍四校」同學 在高中三年真正「打」成一片 彼此認識與建立「革命感情」
Peter Wu:陸官三十三期開始 就有畢業生分發到「陸戰隊」 人數多寡依照需求而不同
Peter Wu:陸戰隊也因為縮短一年 戰力也慢慢不像以前這麼剽悍 這也直接造成民國八十年開始 國軍各部隊嚴重缺員的原因
Peter Wu:民國五十四年十一月十七日 陸軍官校三十四期 海軍官校五十四年班 空軍官校四十六期 空軍飛行學校五十四年班 在鳳山陸軍軍官學校 舉行聯合畢業典禮
Peter Wu:從海軍官校過去的組織圖中來引用與了解 海軍官校組織的變遷歷史
Peter Wu:民國八十六年 海軍官校學習幹部左臂上掛著「學習幹部」臂章 看起來像是用大頭針直接掛上去?
Peter Wu:三軍各院校校的「正期班」 早期稱為「正則班」
Peter Wu:為何明明空軍官校比陸軍官校成立的晚 空官的期數別 居然比陸官多十二期的原因
Peter Wu:空軍官校與政戰學校 最初的典禮褲兩側 並未有「褲飾」(榮譽帶) 後來在民國70年軍服大改變前 這兩所學校的典禮褲 是有兩條「褲飾」(榮譽帶)
Peter Wu:「海軍官校」與「空軍官校」的校史記載 都比「陸軍官校」清楚很多 真的很無語
Peter Wu:以前台鐵局 可以獲得人才的管道 也不用擔心技術人員不夠 以及技術斷層之憂慮的原因
Peter Wu:民國五十三年國慶閱兵 由右至左空軍幼校典禮服 空軍幼校鼓號樂隊服裝 空軍官校典禮服
Peter Wu:撰寫歷史要把一些細節弄清楚 最好的證明是照片
Peter Wu:「1945請記得他們」-「中國空軍抗戰記憶」
Peter Wu:民國四十六年雙十國慶日 陸軍軍官學校第二十七期四年級 以及 海軍軍官學校四十七年班四年級 以肩槍方式通過總統府閱兵台
Peter Wu:民國六十二年七月十九日 來自台灣各地的國民中學校長與老師代表 參訪陸軍官校預備學生班
Peter Wu:空官「第二十七期」是直接招收高中畢業生 不是從「空軍幼校」畢業後直升
Peter Wu:早期的 空軍官校與幼校 和 陸軍官校與預備班 的「年級」識別
Peter Wu:早期海軍官校與預備班 年級的識別是「槓槓」還是「勾勾」呢?
Peter Wu/民國五十三年雙十節國慶:右起政工幹校須蓓蕾 國防醫學院戴惠蘭 女青年大隊趙國琴
Peter Wu:民國四十七年九月 陸軍官校成立一個「預備學生連」
Peter Wu:民國四十九年初 陸軍軍官學校「第二十九期」校旗隊 拍攝於學校大門口
Peter Wu:民國43年5月20日 台灣省各界 「一元獻機運動」
Peter Wu:這張珍貴照片 有肩帶的「軍官式艾森豪夾克」外 還有陸軍第「四零零乘車運輸營」營旗
Peter Wu:一等士官長的帽沿也有「長花」? 不過是銀色的「梅花」
Peter Wu:為何會在民國四十九年六月十八日 陸軍四座「勝利女神力士飛彈」基地 全部進入「零秒」戰備
Peter Wu:民國五十五年三月 飛彈群義務役戰士 都是三年役期
Peter Wu:1198.5km記反共抗俄台糖鐵路宣傳列車軌跡
Peter Wu 于昇華:民國五十三年國慶閱兵典禮 扛著「三五火箭筒」 一起跟隨部隊踢正步的士兵
Peter Wu:民國43年 老蔣總統親自下公文指示 限一個月內查報考取陸軍官校學生 高達有「兩百二十二人」未報到之原因
Peter Wu:陸軍官校學生歷年來 參加國慶閱兵典禮紀錄!
Peter Wu:民國七十年代的國慶日 三軍四校與中正預校,就會動員組成「閱兵營」去踢正步參加「閱兵」 要是當年沒有「閱兵」而是國慶遊行 一樣去踢正步參加國慶「遊行」
Peter Wu:民國六十七年九月底飛彈部隊進駐「大同國中」 當時一位真的很帥的長官名牌上有「翔宙」兩字 沒想到十幾年後 升任了「少將指揮官」我居然成為他的部屬!
Peter Wu:民國五十九年 一對唸「空幼」與「陸幼」的軍校兄弟合影
Peter Wu:每位海軍官校學生 衣櫃裡面掛滿不同樣式的服裝 什麼場合穿什麼衣服?佩掛什麼「標誌」 這可真的是一門非常專業的學問
Peter Wu:民國六十六年開始 一直到民國七十七年為止 這十二年裡的國慶日 三軍四校學生都有派人參加國慶閱兵或是遊行
Peter Wu:民國五十四年 海軍官校正式成立三年制預備學生班 由國防部核定的「預備班年級標誌圖」臂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