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中潭:第六修補大隊小兵的日常 in 屏東機場(二)

 

楊中潭  臉書

第六修補大隊小兵的日常 in 屏東機場(二)

民國83年,我分發到屏東空軍機場的修補大隊品管科擔任電腦兵,開始我的修護小兵生涯。剛到機場,什麼都很新鮮,以下列出幾個「修大菜鳥」的所見所聞:

(1)戴船型帽

我相信這件事是每個菜鳥最不習慣的地方。戴船型帽說簡單也很簡單,但它總是會掉下來。在還沒習慣它之前,頭隨便動一下就會掉下來,若是稍微低頭保證一定掉下來。而且,空軍規定,在室外就一定要戴帽(不論軍階大小,沒載就算違紀),走路要戴、騎腳踏車要戴,菜鳥又是要常常到處跑腿,所以,就要很常脫下戴上。戴上怕會掉下來,脫下更是麻煩,不能放口袋、不方便一直手拿著,所以學長們都把它夾在「腰帶」和褲頭之間(空軍的腰帶是有彈性的)。這是最好的方法了,但還是會掉......

下圖一取自網路的「台灣好新聞」,官與兵的船型帽是有區別的:官有裝飾銀邊、兵是黑邊。照片中的船型帽有官階,但我記得當時我的中校科長的船型帽是沒有官階的;兵肯定是沒有階級。楊中潭:第六修補大隊小兵的日常 in 屏東機場(二)

(2)炸彈放在戶外面風吹日曬

每天要騎腳踏車來往北場與南場,至少一天要騎2.5kmx6趟=15km(請參考我的第一篇),每次經過一指部時,都會看到「炸彈」放在戶外的木頭架子上。我心裏面想:「空軍的人都這麼帶種?這麼大顆的炸彈每天讓它在這裏風吹日曬雨淋.......」。後來我才知道,那是戰鬥機的「副油箱」,不是「炸彈」。這實在不能怪我菜,它的樣子實在是太像炸彈了.......

下圖二取自「國家文化記憶庫」,是戰鬥機F-100的副油箱。
楊中潭:第六修補大隊小兵的日常 in 屏東機場(二)

(3)機場裏面有農夫

有天在機場的路上看到一台農用的鐵牛車從我面前經過,我傻眼.......這是軍用機場,怎麼會有鐵牛開進來?後來才知道,機場太大了,有租農地給農民種水果.....我記得是香蕉樹。

C-130修好之後都要試俥,我曾要求我的單位的士官長帶我去看他試俥。二個班長坐在駕駛座上,一個人手拿著一個小本子、念小本子的內容、另一個人動手操作,唸一動做一動檢查一動,讓引擎全速運轉;飛機外面有一個兵戴耳機麥克風、有一條電線會連接到駕駛艙,這個兵在監看引擎是否有異常,若是有就馬上告訴駕駛座上的班長要停俥;飛機左右邊的引擎前面各站一個兵,頭戴耳罩、手裏拿著滅火器,在stand-by。

士官長曾告訴過我一件事:那些農民曾經提出抗議,說C-130在試俥的時候,螺旋槳吹出來的風太大了,把他們的水果都掃到地上了,害他損失不少.......

(4)修修補補的大隊

當時的空軍有一個口號:「空戰出英雄、地勤一半功」,這句話是在彰顯地勤的重要性,倒也是有道理。我的單位是「第六修補大隊」,我心裏曾想過:「修補」這個名字實在不好聽,飛機的修理有很多說法,可以用「修護」或是用「維護」,這二個都比「修修補補」好聽且文雅,為何空軍不用?

答案也不用我說大家都懂,沒零件沒材料怎麼修飛機?所以「補給」也是重要的一環。原來「修補」是指「修護」加「補給」,同時並存也同等重要。提到「補給」,軍隊的補給系統絕對不是我們一般想像的那麼簡單而已,這裏面非常有學問,但是我沒接觸過,沒辦法在這裏好好說明。國軍這麼龐大的體係,有多少人要用?多少種類的東西?要送到多少地方?一想就覺得可怕......問一個最簡單的問題就好:在沒有銀行轉帳的年代,國軍是怎麼發餉的?(請記住,薪水的單位是「元」!)

後記:

空軍是一個講究「專業」的軍種,所以它的分工細、單位多,義務役少、志願役多(相較於陸軍)。我相信海軍也是如此。小弟我退伍已28年、累積了一些工作或生活的經驗,現在的我再回頭看當時的屏東機場,更能體會一個機場要能運作起來,那裏面處處都充滿著學問。

上文承蒙 楊中潭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楊中潭:六聯隊的空勤餐廳

楊中潭:在單位裏接電話

楊中潭:在我的空軍小兵的役期裏面 所經歷過的人與事 對於「軍階」並沒有區分得那麼明顯.......

楊中潭:在營區內喝酒

楊中潭:很愛釣魚的軍士官們

楊中潭:帶美國人去看脫衣舞

楊中潭:女雇員硬闖機場大門

楊中潭:第六修補大隊小兵的日常 in 屏東機場(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