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Wu:我自己「十一歲」的時候,就已經跟「飛彈」結
 

Peter Wu
中正預校5期(72年班)、陸軍官校正56期文史系,砲兵科。
陸軍防空飛彈部隊副排長、排長、副連長、連長、副營長、飛彈指揮部人事科首席參謀官、群作戰官退役(8.5年)。
退役後民間學歷: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企業人力資源主管。
現任企業講師、鐵道攝影師

前文提過,陸軍官校兵科選擇,從「54期」開始做了很大的改變,早期學長要不是二年級,不然就是三年級選兵科,再依照各兵科重新編連。

陸官51期開始分系,一年級結束後依照成績選系,不過,51、52、53期都是跟以前一樣,先選兵科然後再選系,有些兵科只能選擇某些系,像運輸兵只能選「機械系」、工兵只能選「土木系」、化學兵只能選「物理系」、通信兵只能選「電機系」、憲兵則為「文史系」,步兵、砲兵與裝甲兵則各系都可以選擇,其中「文史系」只能選擇步兵。

54期以後就倒過來,前文提過他們那一期,把「工兵科」也分到其他各系都可以選,造成工兵學校提出抗議,從55期開始才改回「步兵」、「砲兵」與「裝甲兵」為「共通」可選的兵科。

去年因為撰寫「神箭陸武周年紀念專輯」,蒐集過往的照片時,本期優秀的Arthur Kuo郭力升將軍,提供一張,當年我們三年級暑假前,到「神箭部隊」鷹式飛彈連參觀的照片,他同時還提供給我幾張到其他兵科學校見學的照片。

陸官正期生「選兵科」這件事,攸關未來在「軍隊」發展的路徑,算是很重要也很「關鍵」,在唸中正預校時,我們二、三年級寢室前面擺著一輛「戰車」模型,人還可以爬進去,又加上看「戰爭」電影,覺得「裝甲兵」好帥氣也好威風。

剛進預校同學說,以後要當「傘兵」突擊隊,當「反攻大陸」號角響起,就可以「跳傘」進入大陸,立下「第一功」,這個我從沒放在「心上」,「跳傘」是要從高地方跳下來,雖有熱血知道這會出人「命」的,小時候我哥有次住院,旁邊一位因為跳傘受傷的傘兵,四「肢」都用石膏「固定」,印象非常深刻,對我而言,肯定不是最佳「選擇」。

我從小的志願是當「空軍」,常跟父親到空軍官校,我的幾位長輩,當過日本「皇軍」的陸軍,還打過仗,當初一直阻止我進軍校,看我被「拐」進來,來預校看我時,也是跟我遊說,無論如何都要去空軍,不能飛行去當地勤也不錯。

所以,我一直到預校二年級以後,才開始認真了解「陸軍官校」到底有什麼兵科可以選,大概一直到陸官三年級暑假「參訪」前,本人第一志願就是「裝甲兵」。

好像是從54期學長開始?在三年級七學期的學年教育結束,準備放暑假前,會安排去參觀各兵科學校,時間大約是一周,現在查看早期30期到34期大學長的畢業紀念冊,都有記載去各兵科參觀「見學」。

其實「步兵學校」應該不用參觀,記得有去不過沒有印象?前文提過,打從第一次野營訓練,早就將「步兵」排除在外,圖一的「化學兵學校」我真沒有印象,有這麼壯觀的噴火表演。

Peter Wu:我自己「十一歲」的時候,就已經跟「飛彈」結

我最「期待」的是,位於湖口的「裝甲兵部隊」參訪(圖二),那時候夏天,真的完全「體驗」很多人說,把雞蛋直接打在坦克車上,就「煮熟」可以吃了,不是很「熱」是非常的「燙」,人一進戰車裡面,就像進入「烤箱」一樣,沒熟也差不多熱「暈」。

Peter Wu:我自己「十一歲」的時候,就已經跟「飛彈」結

就是那次的體驗,讓我直接「放棄」多年駕駛「戰車」,奔馳於大地的夢想,當下有點「慌了」,這下要怎麼辦?文史系是文組,只有「步兵」、「砲兵」、「裝甲兵」可以挑選,還有「憲兵」可以參加遴選,用去除法,第一個「步兵」跟最後一個「憲兵」,我都沒有意願,有位學弟為我為何沒有意願去遴選「憲兵」?

小時候有一次老爸開車,半夜載我們路過台北市區的「東門」吧?車燈一照射,門牆上的「憲兵」還端槍筆挺的「站著」,「憲兵」給我的印象就是站「衛兵」,還有維持「軍紀」,這都不是討好的工作。

Peter Wu:我自己「十一歲」的時候,就已經跟「飛彈」結

Peter Wu:我自己「十一歲」的時候,就已經跟「飛彈」結

我們到「砲校」參訪(圖三)學校有安排空軍「三五快砲」給我們參觀,這也很好笑,我們砲科畢業根本沒有機會,可以分發到空軍「防砲」去服務,要是真有這個「籤」,抽中的同學應該也是要請客吃飯,不知道當時安排我們看的「用意」為何?

至於去高雄燕巢的「工兵學校」,這是「土木系」的「專長」,還好從55期開始,「工兵科」已經回歸「土木系」去選,否則要讓我去「工兵」搭橋、鋪路,攪和水泥,搞不好會「退學」回家去。

最後一站為參觀「飛彈部隊」的鷹式飛彈,開始我也興趣「缺缺」,光看到雷達與地上的「電纜」,這個沒有「電學」概念的文組生,進來可能也很「辛苦」。

沒想到大家排隊進入BCP參觀,「挖哩」居然裡面有好強的「冷氣」,炎炎夏日真的好舒服,難怪大家都不願意出來,心理就覺得「這個單位好」,陸軍居然還有可以「爽吹」冷氣的單位,趕快問一下值班的TCO,這是什麼兵科可以進來的?他回答我是「砲兵科」,當下心中志願馬上從「裝甲兵科」,「更改」成為「砲兵科」。

人生過了一甲子,回頭看很多事情都是「緣分」,我最早接觸「陸軍部隊」,就是民國64年雙十節國慶閱兵,進駐到隔壁國中的「飛彈部隊」,後來進入國中,在65年、67年的國慶閱兵,「飛彈部隊」也進駐本校,我還是「力士飛彈」服務隊的成員,每天就偷偷去「摸」一下白色的「彈體」,真的當時作夢也沒想到,繞了一大圈最後在陸軍官校選兵科,還有後來抽籤分發,都跟「飛彈」有關。

原來在自己「十一歲」的時候,就已經跟「飛彈」結緣,十二年後還成為這部隊的一員,命運跟緣分就是這麼的「巧合」與「注定」。

上文承蒙 Peter Wu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部落格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Peter Wu:還是隸屬於「政戰學校」的「法律系」 學生正在「模擬法庭」進行演練

Peter Wu:民國43年2月26日 班森號(洛陽號) 以及希拉蕊·瓊斯號驅逐艦(漢陽號) 在南卡羅來納移交給中華民國海軍 8月20日兩艘軍艦艘駛抵左營軍港

Peter Wu:美軍對「力士飛彈」與「鷹式」飛彈 兩種系統的國家軍隊 實施戰備檢查 國軍「神箭部隊」也包含其中

Peter Wu:50年前的「昌平演習」兩架UH-IH直升機 在楊梅因為大霧而先後摔機 造成13位國軍軍官犧牲

Peter Wu:「軍校正期學生班 四年級下部隊見習兩周增加為十八周」決策產生的風險分析

Peter Wu:「陸軍軍官學校預備學生班」畢業證書 以及「陸軍軍官預備學校」畢業證書

Peter Wu:當年「意志不堅」想申請退學 校方告知我們 如果沒把四年的「官校」唸完 連「預校」畢業證書都一併不發回 等於浪費這麼多年只有國中畢業

Peter Wu:民國40幾年尾至民國50年 三軍四校除了陸軍官校與海軍官校 是「四年制」大學 畢業後為「大學畢業」政工幹校與空軍官校畢業都沒有「學歷」與「學位」

Peter Wu:神箭演習紀念貼紙

Peter Wu:軍旅職涯中一段算是最微不足道的「微小挫折」

Peter Wu:早年到神箭部隊服務 最辛苦的不是值戰備 而是戰備值完後 還是不能放假 因為休假沒人可以代理 長官跟自己都放不下心

Peter Wu:力士飛彈「結合官」不是安排由「中正理工學院」畢業的軍官擔任?而非要找「砲兵」科畢業的軍官擔任呢?

Peter Wu:民國66年「力士飛彈」電纜「短路」 把升起準備好待命發射的「飛彈」轟隆就打出去了

Peter Wu:最感動的是 最後跟各級長官幫我求情 居然是那位「輕生」新兵的家人

Peter Wu:民國47年美軍在台飛彈裝備故障 沒有料件 從日本或是夏威夷 直接用飛機運送料件 迅速提供補給 我們真的是「嘆為觀止」 無窮羨慕不已!

Peter Wu:「防空飛彈605群」大都是「正期生」 晉升發展也會受到限制

Peter Wu:民國60年美軍飛彈系統計畫換裝 致飛彈裝備無法送美實施翻修 為達自立自強備戰之需求 以及美軍顧問團建議下 遂自行建立基地保修能量

Peter Wu:陸軍官校正期學生 45年之間進入「神箭部隊」 總計有573位正期生

Peter Wu:教我最多的是預官36期 他學歷高(成大電機所) 英文也很好 他後來很鄭重的跟我說「你是陸官正期的 飛彈裝備要比別人更強 手冊要看原文的 不要去看中文翻譯 能用英文說就不要用中文」

Peter Wu:陸軍官校在70年代 長官「提醒」「輕音樂隊」不要老唱一些他們聽不懂的「英文歌曲」

Peter Wu:照片是三年級當家時 在台上演奏時 被同學難得拍下的「打鼓」獨照

Peter Wu:陸軍官校正期班從51期開始 開始實施野營訓練 每次大約「一周」左右

Peter Wu:陸軍官校正期班從54期開始 都依照「身高」編連 四年都在同一個連 為的就是「閱兵分列」好看

Peter Wu:三軍四校75年班(陸官55期) 就在分科前到金門「見學一周」

Peter Wu:在「砲校」分科教育7個月的時間 不論「吃」或是「休假」 都比「陸軍官校」好的太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