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昇華 臉書
于昇華
預備班11期,陸官校42期,步兵雜學科。足跡踏遍本外島大部分地區,三個月兩次500公里,摸熟北部山區,主管師對抗兩次,所有中南部的大溪全下去穿插砂石車進出道,方便用兵。70年金馬自衛隊回台閱兵少校總教官【前後,都是上校級擔任】。編寫解嚴後海岸巡防班哨手冊,成全國範本。上過外傘頂洲。中壢事件時,中壢師戰情官、第一次抗議時,台北衛戊師中興橋守備營長。澎湖漢光一號演習,正規登陸及空降地武德守備指揮官。30年前的馬祖,澎湖,台灣地形瞭若指掌。有在駐地留下工程奇事。北竿的軍魂發電廠進出道、中壢雙連坡重慶八號大炮掩體、金門二士校改建戰鬥營洗滌工程、澎湖山水高地參觀台。
寫作經史:幾乎,寫作的作品,總是以多面向,大視野的俯視開場,又用同時報導方式呈現,使讀者既錯身在兩個甚至多種動機迥異,撲朔迷離的事件裏,又浸淫於詭譎懸疑,緊張刺激的小說情節中,背景更是都以發生在台灣和所有外島的軍旅,以及當今和歷史的真人真事貫穿,讓讀者有著似曾相識的臨場感以及不可思議的真實感!烴爆的連串事件導火線,直接引燃了故事的烈焰。每個故事高潮迭起的熱力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讓讀者再也「無法享受」看結尾就知事件的快閃感!如果讀者照著書上所述,上網查看,更會驚訝很多資料的正確性。恍惚間不禁要問,真有這回事嗎?!從無意中因為(疑青峰命案【抱歉不能直書】)奇異,又正逢農曆年,於是趁機振筆疾書,寫下了【誰殺了上校】一書。蒙書華書局約稿,三個月完成了四十萬字的【戰計畫~~攻略澎湖】一書,開創了台灣軍事預言書的先河。在香港和北美多種文字出版,也隱隱然成了研究台灣戰爭的軍事工具書。之後戲作【軍中求生手冊】更獲年青朋友喜愛,當成軍中摸魚的教科書。事隔十年,同時出印了【殺戮戰場台北101(誰殺了上校第二集)】,【野戰之狼成吉思汗】,【活棺人(穿越小說)】,再印【台灣阿甘(書局要的名字)】,【奔襲台灣救國軍】編成【玄機圖】(誰殺了上校第三集,310000字)未付印。承網路 曾彥霖 朋友幫忙,在臉書開了[于昇華軍史讀書會~奔襲台灣救國軍],變成寫作貼文之處。常敍軍旅心得和軍事未來發展淺見。承蒙網友不棄,貼出的像樣作品都有幾千的讀者涉獵,上萬的也不在少數。
來個熱忽忽的話題!
就是外島軍中最怕的~~~人,不見了。
看倌大人願意開口垂詢,發現,我用了太多軍語,以至希望解釋。
所以,請多包涵,我碎嘴,將軍語盡量簡化,實在需要,就用口語解釋。
感謝大家賞文。(不是賞錢的文兩啦。)
★ ★ ★ ★
熱忽忽。還貨真價實的熱忽忽!
也談談外島逃兵的處理經過煩雜性。
看我寫過[懲越作戰]時的解放軍,怎麼用「撒網捕魚」方式破掉了越南最擅長的(叢林城鎮游擊戰)嗎?
就看看我在北竿怎麼實作吧。
特別聲明本文是事件引起的心聲,但,絕不表示,在暗示或誘導本事件方向。不要類比。
63年底,64年初吧,一天,忽然接到緊急戰情電話!內容短短幾字:「雷霆演習生效」!
也忘了是在工地或是出操,反正傳令從連部跑到坂里沙灘,我和幾位連長都在抽菸聊天。喔,是64年初,第一連連長交給41期學長了。
「什麼演習?幹什麼?」三連連長也是41期學長,比我早半年接的連長。
「就六個字?他母親的(不能用口頭禪)!學長,我們收隊吧,回去看[現行作業程序],應該有記作法。」
我依稀像看過這本沒用的連隊「SOP」。
不騙大家,如果在本島的軍隊,獨立排以上都有三本黃色的極機密連隊手冊
「樂成聯盟作戰計畫」,「連隊現行作業程序」,「連隊編裝表」。
這三本中,後兩本就是副連長袋中壓袋寶。「現行作業程序」上就有三個大英文字(SOP)!
這時68年4月以前,我們用的就是中美聯合演習的作戰計畫。
排長只有聽令的事,作戰計畫了不起看到連的防禦或是集結地編成圖,但都有經歷過佔領陣地或是反擊作戰,這都是幾天的,大家就是走,跑,衝,等著看有沒有飯吃,然後回家了。
我集合隊伍,叫大家立刻回據點,先完成陣地封鎖,待命。
我的連是分成兩下子的。第三排和60炮組在另邊四個據點守,其他守白沙。排長也只是個據點指揮官,和其他據點指揮的士官,資深士官一樣大!
所以,別連是整隊往回帶,再一一路過,放鳥回巢,我是現地解散,各奔家園。
叫朱玲禮這地下副連長一兵拿出「現行作業程序」一看,吸一口氣!
「雷霆演習」計畫,就是~~~封山找人!包含敵人!
我那時代,在馬祖北竿第一線幾乎都是班據點,少數據點是大據點,就看按了什麼重型火炮。
據點負責打戰外,吃喝拉撒睡都在裏面,外面就是五層鐵絲網,網中一根根豎著的就是地雷踏針。
按規定,每天早晚是依據戰備規定,按冬夏時辰,執行陣地開放和陣地封鎖。
按規定,執行封鎖和開放時,由複哨衛兵負責支援,據點指揮官要帶人巡索四周隱掩敝處,有沒有人潛伏。
除了我三個算二線據點其中一個在樹林中,其他的都是在靠海嚴礁上,一目了然!有的就是據點外硬挖出的戰壕和克難廁所。
理論上,我這個連玩「雷霆演習」很簡單。
但一想到戰鬥地境線範圍,臉就綠了。
先講什麼叫做「戰鬥地境線」,就是從守備的第一線陣地一直往後延伸約二三百或是五七百公尺的一條線,線內屬你。
攻擊時的正面約250~~500公尺,防禦正面就是600~~1200公尺。
我就,太大了!
先講在午沙那邊的四個據點,港口班還好,只負責港勤和據點自衛。
但剩下二個據點和60炮組就要負責,從午沙據點到坂里北海坑道出口這一大段外,更是往上到北竿的唯一道路線為止!
這片大地,樹叢密佈外,更是山峭石突,石崩土裂,處處隱蔽。
而,從坂里一上坡,往後都屬我這個叫白沙連的地盤了。
過了白沙村,就是佔北竿八分之一大的尼姑山!
好的是沒有樹,挺平坦。
難的是,都是懸崖峭壁!要查!會瘋!
營部來了細則,第X營一個兵不見了,沒有攜械,有沒有刀不知,小心搶槍,保護好自己。
全北竿先執行據點自衛清點,然後,封村嚴查,非村內人都查出上報核實。
這下子可是來真的遊山玩水了!而且是全連引領白沙村民自清的全付武裝大清山!要跟老鼠一樣,所有地洞和峽縫都要擠進去看。
那就開始吧,午沙那邊就委由60炮組組長帶人開始往坂里找,出去的兵以每炮為一組,分開來慢慢找。
第三排就由任排長指揮,將午沙港班哨兵給他,由據點開始開始往山中搜,不能有死角,一定要跟分組間有目視距離和話聲能傳達的範圍。
實在下不去的崖溝就丟大石塊,挖土往裏填,嚇唬。
而對於北海坑道口,就看住出口,進去一個班慢慢地蒐,尤其是坑道漲潮時看走道上有沒有浮水印或是青苔剝落處!就是人在水中藏,但要靠手來扶著走道邊緣。黑深深的水道出入口能進光線,在走道中,也有向外開出的透風透光大孔,一般而言,白天還是可以去玩玩。若落潮,就變成走道只有積水,人可以在其中撿拾魚類和貝殼。
而對於尼姑山的搜索就是大陣仗。
在兩個步兵排七個據點加上連部都完成了據點清掃後,首先,是反向,包圍搜索我這里山高地。慢慢地散開向最頂上的228據點圍攏,90炮組就下去往海邊的巖壁和巖縫找。
這一搜,就到了傍晚。
大家回據點自主守備。
理論上,除了狗能穿越雷陣外,人進不來。
白沙村副村長,我的戴排附也跟我回報,和村長及幹事,在支援荷槍實彈兵的掩護下,每家都查完了,沒有生人。
(不妨想想民初軍閥劇,就這麼回事,戒嚴軍管就是這麼回事。)
一夜無話,反正全師和島上所有友軍,海,空軍都有責任區,就是找不到。
哦,海港口的檢查我們幾乎每天出入都做,就沒提。其實也挺煩的。
每艘船去翻所有地方,漁網也要翻開,漁民自己邊打開邊罵!馬祖話聽不懂,就讓他罵!
因為漁網都要疊整齊才能撒網,一翻亂了就沒收獲了!
而疊網,就是專業。
在白沙港內有漁船和舢舨,就要找村長邀個人,開出舢舨,槍兵和搜索兵一個個搜,岸上人看著水中,別給竄逃。
第二天一大早,吃完飯,再來一次據點大清掃,然後,午沙那邊搜他的,我這邊,就帶著六七十人開始搜尼姑山。
我跟連部散在尼姑山脊上慢慢推進,兩個排就左右散開分组搜索。
進度很慢,因為尼姑山就是塊山頭平緩的幾十公尺高懸崖組成的山,幾乎沒有船能停靠,更不要說人從海上攀登!
但這種地勢就是分割參差不平,又尖又利又到處窄洞的地方,所以,到處聽到滾石和叫喚聲。
呵呵,竟然,我今天在執行,古人形容文筆不通的俏皮話!
就是「高山滾鼓~~不通不通(噗通噗通一聲聲)」。
這一走就是一上午,到了島尾巴,看看海水漲潮,對面的蛤蜊島就不上了。
臨收兵前,特別爬到某個小土墩下面,從水泥射口,向裏面望了望。
床板依舊在,鋼盔塵土更厚了。
這個碉堡封的太嚴密了,從外觀跟本就完全用土封死了。
就我無聊,會探索地境地要,從幾近垂直的崖口小徑,發現了這個射口。
前人從白沙就不派兵固守是有道理的,備多力分,只有傻瓜才會從南北竿用炮兵火力就能封鎖的懸崖邊往上爬,佔這塊尼姑住的山。然後從這打向北竿中心?光白沙上的29,30據點就封死了尼姑山入口。
第二天又過了,反正整個島已經兩天沒事幹或是沒幹事了。都在
[雷霆演習]。
第三天,照樣再走一次。
看來,這人掉海失蹤了。
掉海淹死的有好幾個!
那年代不流行自殺,都是去拔海芙蓉摔死的!
掉在海中淹死的算好死,有些就摔在底下巖礁上痛死的。
連長都給記大過~~~~宣導不周。
又怎樣?就是有人想不開玩命。
到了第四天,放棄了,各據點加強戒備。
該出操出操,該構工構工,該放假放假。
我交待每個據點,在衛哨兵看不到的顯眼處,擺上個肉罐頭,兩包乾糧,把開罐器也附上。就別去看了。
哈,敬鬼神而遠之,也可以用在人身上。
雖說,白天據點也是複哨,我可絕不敢保証這種只剩三四個人,衛兵一站三四個,甚至七八到十個小時(構工時),衛兵會跟宣傳照一樣端槍凝視。
能在必要時開槍開炮(還真有過),就行了。
吃人的嘴軟,我連據點都伺候大餐了,又何必來淌刺刀尖?過子彈掃的流亡日子。
然後嘛,奇蹟出現了!
這個人活著,還活在午沙港那個聚落。
不知第幾次出來偷食,給補給連工材庫的兵看到追了過去!
這一嚷嚷著,大家都緊張和戒備了。
每個地方都再找一遍,應該他也受盡了苦。
給,找到了!
躲在那?
好像沒有人受到懲罰,這個兵也沒大事。
猜猜!
古有臥薪嚐膽,
這個兵更厲害!
他就躲在廁所踏板底下的空間!
哇哩!他看了多少屁股?這種罪也能受!
信不信?這可是折騰了三四天的~~~逃兵記事。
這就是尼姑山,外邊的是蛤蜊島,我從沒上去過。
這塊和南竿間的海域,屬於南竿監視範圍吧。那時只是初出茅廬的小小官,不知大事啦。
喔近景有草的這塊,就屬於我60炮組,第三排搜尋範圍。
不過這邊很多部隊,應該我們是搜索下方為主。
上文承蒙 于昇華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于昇華:從俄烏之戰引出的世態變遷 中國要怎麼面對未來的爭戰呢?
于昇華:我的軍校同學,香港華僑黃景良博士,在他返鄉之際,感念知遇之恩,特,為文以記
于昇華/忘戰必危:我們需要電腦兵棋,才能在現代戰爭中存活致勝
于昇華:這兩本書是難兄難弟,不用看!不是爛,是很爛,算讀書筆記?
于昇華:看看在烏克蘭的英美志願者怕的是什麼!為什麼對戰場產生恐懼!民國64年7月個人帶兵時遇到的同樣問題,是怎麼克服的?
于昇華:民國六十三年,於北竿白沙,有當時最先進非常耗電的星光夜視鏡;標準作為「不敢用!放到壞了吧!」交接給接防者了!!!
于昇華:在戰具上,一個全新的地面作戰戰具出現了,這種戰具只要有一般科技水準,就能製造且價格低簾!就是查打一體無人機的「群蜂作戰」
于昇華:楊庭華將軍那個時代的長官真的很踏實 參謀真的學了很多
于昇華:一直到民國七十六年我脫離基層 野戰部隊都是燒媒的 外島和台北市區就是燒媒油
于昇華:回憶民國五十七年八月官校預備班二年級暑假,買了「麥帥回憶錄」,而今從書中的「仁川登陸作戰航行圖」看台海戰爭
于昇華/民國66年親眼所見「星光部隊」連長:「報告將軍,我們的士官不做雜務,他們管部隊!」
于昇華:這一回史話中 有關外島工程的事 都是兵兵的血淚過往 要細細思考 才會發現竅門
于昇華:有誰能完整地說明 政府到底要怎麼幹這些四個月的我們的子弟兵?
于昇華:愛國者飛彈攔截標準接戰準則 是以平均四枚飛彈攔截一枚飛毛腿飛彈 在沙烏地阿拉伯則平均發射三枚飛彈
于昇華:七,八十年代 野戰部隊軍官最怕的特種訓練~步兵排戰鬥射擊
于昇華:淺談戰史~~~從古[勿忘在莒] 看未來戰事
于昇華:民國64年4月6日到13,4日 吃過最長一次戰備口糧
于昇華:魔鬼連隊的親和向心力!同生共死的連隊弟兄 眼中的三座牌連長
于昇華:陸軍官校39期實習連長楊為平學長 親自教導 什麼叫做三個45度用刀式
于昇華:因應一年兵役 台灣要如何讓王者之師變聖戰兵卒!迎接焦土作戰 芻議
于昇華:再堅強的碉堡 也可以從內部攻破! 又給啟迪了軍史思維!
于昇華:從賣檳榔談到解放軍的052驅逐艦 到了美國加州外海200公里的故事
于昇華:想打游擊戰的 想學以色列義務役的 看這兒 只有學 不能口出咄咄 靠嘴 成不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