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Wu
中正預校5期(72年班)、陸軍官校正56期文史系,砲兵科。
陸軍防空飛彈部隊副排長、排長、副連長、連長、副營長、飛彈指揮部人事科首席參謀官、群作戰官退役(8.5年)。
退役後民間學歷: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企業人力資源主管。
現任企業講師、鐵道攝影師
中正預校當時的排長,是各大專院校畢業,考取預官的學生中,擇優考選而來,並不是只有台、成、清、交畢業生才有資格參加考選。
西晉與東晉,也跟西漢與東漢一樣,是前後順序的歷史,兩者都並未共存。
差別在西漢與東漢時,中國是統一的,而西漢建都於長安,東漢建都於洛陽。
西晉時中國是統一的,建都於洛陽,東晉時因為五胡之亂,被迫偏安江南,建都於建康(南京),北方是五胡十六國。
不論是提西漢、東漢,或是西晉、東晉,彼此相爭正統,都與歷史不符合,唯一符合歷史是東晉與北方諸國併存,至於有沒有爭奪「正統」,這歷史上是沒有很詳述,畢竟北方當時有好幾個「國家」,最大為「前秦」,南方是統一的「晉朝」。
會把它們分成「西」漢、「東」漢,「西」晉、「東」晉,也是後來的歷史學家去劃分,他們自己也自稱為「漢朝」、「晉朝」。
個人認為「人有失手,馬有亂蹄」,講錯話、搞錯了沒什麼,我在撰寫歷史也會弄錯、打錯字、搞錯時間點,錯了就改,就跟大家說聲抱歉,人非聖賢,誰能無過?
政治信念跟宗教信仰一樣,青菜蘿蔔各有喜好,我們都予以尊重,也不用去特別說什麼!
上文承蒙 Peter Wu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部落格與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Peter Wu:民國五十四年六月一日「陸軍雷達隊」
Peter Wu:從「黃埔時期」開始 一路至今的校印(關防)
Peter Wu: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美國陸軍「第八航空軍」臂章
Peter Wu:民國57年初 陸官三年級的38期「輕音樂社樂團」
Peter Wu:民國六十年初期 位於陸軍軍官學校內 「預備學生班」班部與門口
Peter Wu:民國47年823砲戰發生以後 時任陸軍總司令彭孟緝上將 於9月16日與美軍顧問團團長度安少將會談紀錄
Peter Wu:鷹式飛彈老五連 民國53年至55年的基地~「鶯子嶺」
Peter Wu:民國48年6月16號 陸軍軍官學校35周年校慶 美國西點軍校派學生代表參加 並致贈西點軍校校徽旗
Peter Wu:民國48年6月16號 陸軍軍官學校35周年校慶時 當時慶祝典禮會場的照片!
《Peter Wu:陸官51期畢業紀念冊上的肩飾照片》《Arthur Kuo:我二年級在校部榮團會建議 為提升榮譽感 是否能比照外國軍校有自己特色校服的結果》
Peter Wu:民國20年3月19日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航空班第一期 「空軍航校」(空軍官校)第一期 畢業合影
Peter Wu:民國64年6月16日在陸軍軍官預備學校(簡稱陸官預校) 表演的「陸官預校」鼓號樂隊
Peter Wu:民國50年春季 三軍官校應屆畢業生 齊聚到海軍官校聯誼 交流
Peter Wu:穿著海軍官校典禮服 還佩掛著指揮『劍』 帥氣的海軍官校女學生!
Peter Wu:海軍官校與陸軍官校 校旗護旗隊 以及實習(學習)幹部指揮權轉移對照
Peter Wu:陸軍官校自然科學部(簡稱自科部)主任 陸官28期的少將博士陳秉民
Peter Wu:陸軍官校學生 是從第三十四期於民國五十三年國慶日 開始正式佩掛指揮刀
Peter Wu:民國五十六年七月十五日 時任國防部長蔣經國先生 婉拒坐到司令台觀禮而是坐在兩側端觀禮台 參加他第三位兒子蔣孝勇 在「陸軍官校預備學生班」第九期畢業典禮
Peter Wu:民國五十四年十一月十七日 三軍官校聯合畢業典禮
Peter Wu:在校四年跟隨學校「搬遷四次校址」的海軍官校「三十九年班」學生
《Peter Wu:台北提早舉行「黃埔建校一百週年」是下大暴雨的天氣》《記者 程嘉文:陸官校友會凱道慶黃埔100年 侯友宜蔣萬安到場》
Peter Wu:總統蔣介石 參觀陸軍官校「第三十三期」 所實施的「賽爾教學實驗班」 當時學生穿著「白色夏季禮服」
Peter Wu:民國四十三年九月六日 凌晨一時二十分 一直至四點十六分 一架不明機闖入台北景美上空
Peter Wu:民國40年初期 以「美援」提供的「鋼樑橋」 興建的「第二武丹坑溪橋」(第二牡丹溪橋)
劉文孝:退將于北辰沒有出賣台灣的利益 遠比被中共拉攏 摸頭 一天到晚稱讚對岸的人 品德要高尚多了....
Peter Wu:「避戰」不等於「畏戰」 要有實力也要能舉國「團結」 才能與人「叫板」 現在的台灣內部嚴重「分裂」 真的令人「憂心」....
Peter Wu:大陸會談「黃埔」是在上世紀90年以後開始鼓吹「黃埔」 是在他們願意接受「抗戰」跟國民黨 以及跟「黃埔軍校」有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