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轉載自「空軍幼校1554期」網站。
Peter Wu
中正預校5期(72年班)、陸軍官校正56期文史系,砲兵科。
陸軍防空飛彈部隊副排長、排長、副連長、連長、副營長、飛彈指揮部人事科首席參謀官、群作戰官退役(8.5年)。
退役後民間學歷: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企業人力資源主管。
現任企業講師、鐵道攝影師
這徽章是空軍幼校第15期的期徽,
他們預校畢業後,
直升空軍官校54期(民國62年班)。
以前空軍幼校學生,習慣以預校跟官校期別放在一起,譬如這個數字「1554」,如果沒有解說,根本很難理解這四個數字,背後代表的意思?
曾經提過「空軍幼校」是抗戰時期,為了因應當時大部分人,因為當時國人普遍營養不良,無法通過空勤檢查,向下招收國小畢業的學生,經過六年的教育,以符合駕駛戰鬥機飛行員的標準,招收了六期抗戰就結束,所以,也就跟著停招了。
能當上飛行員,除了頭腦要好,身體各項指標也都要符合高標準,不能近視眼是基本門檻,沒開過刀、還不能懼高症,反應也要很快。
空軍官校在45期(民國53年班),未改制成四年大學教育以前,空官畢業生人數,就是等於飛行員,民國47年「空軍預備學校 」恢復招收初中畢業生,民國50年2月1日「空軍預備學校 」改回「空軍幼年學校 」(空軍幼校)重新復校。
當時很多年輕小男孩,都被「空軍幼校」那帥氣的衣服,帶著「墨鏡」走在路上,深深給吸引,當然我也是其中之一,不過,我老爸都說,能進「空軍幼校」很不容易,要順利畢業後,還能成為飛行員,那才算真的優秀。
當年老爸同鄉,幾位宜蘭高中畢業生同學,去報考空軍官校,也才錄取一個人,我從小就一直問他是哪一關沒通過?他也都沒有正面回答我,我媽媽是說因為他不夠「帥」,原來以前的飛行員還要夠「帥」?
空軍幼校15期,這一期在民國55年入學,民國58年畢業,畢業155人,經過四年空官教育後,真的如願以償當上飛行員,應該只有一半?可能低於一半?
上文承蒙 Peter Wu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部落格與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Peter Wu:民國49年11月5日 陸軍總司令羅列上將 主持「候補軍官班」簡稱「後官班」聯合畢業典禮
Peter Wu:陸軍神箭部隊 以前真的是「人才聚聚」 當然也是最浪費「人才」的地方(人才絞肉機) 每個期分發進來的人 遠比分發到軍團砲兵的人數還多很多 可是職缺卻跟一個砲兵群差不多
Peter Wu:在網路二手市場買到 民國77年「神箭二十八號演習」紀念鑰匙圈
Peter Wu:民國51年5月3日 神箭部隊在淡水基地實施「神箭二號」演習 當時在場維持秩序的憲兵弟兄
Peter Wu:民國57年空軍幼年學校聖誕賀卡 使用紙材質料為厚銅板紙 再以對折方式呈現
Peter Wu:國軍在抗戰時期 成立僅有七期的「空軍軍士學校」
Peter Wu:民國60年元月出版的「中國陸軍畫刊」第113期 封面為一位前一年 剛從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年輕中士
Peter Wu:民國62年8月出版的「中國陸軍畫刊」第144期 P13 14 用彩色照片介紹「教學進步 設備新穎」的陸軍「第二士校」
Peter Wu:找到當年鳳山第二士校 最後一期校友的留言 二士校最後一期是常十七期 後併入第一士校常十九期
Peter Wu:民國48年至57年間 金門「第三士校」的團體「臂章」與紀念「徽章」
Peter Wu:民國48至57年間 陸軍「第一士校」以及鳳山時期「陸軍第二士校」 早期的團體臂章型式
Peter Wu:照片為陸軍官校31期第一營第一連 值星實習排長 穿著冬季軍常服 正受命於連長的命令下達校
Peter Wu:民國59年 鷹式飛彈第七基地 參加第十次A.S.P紀念徽章
Peter Wu:民國53與54年的「政治作戰學院」 曾經開辦兩期「預備班」
Peter Wu:台灣復校後進入官校的學生 超過六成以上都是本省籍 有更高的比例母親也是本省籍 用自己的青春歲月保護自己的故鄉 還會被質疑?
Peter Wu:民國60年代 記者參訪空特部 位於屏東大武營區傘訓的高塔!
Peter Wu:今年已經加入敦睦艦隊的海軍官校113年班女學生
Peter Wu:民國84年9月1日出版「空軍防砲警衛部隊建軍紀念特刊」
Peter Wu:在民國47年10月以後 美國陸軍「防空砲兵71團第二營」發射排的士兵所拍攝 兩位帶著「鋼盔」的國軍士兵 輾轉由後代子孫拍賣
Peter Wu:民國84年9月1日出版「空軍防砲警衛部隊建軍紀念特刊」的「警衛部隊」
Peter Wu:民國54年3月2日 經國先生巡視90高砲陣地
Peter Wu:政戰輔導長 兩個世代下來 不一樣的「時空背景」
Peter Wu:民國50年前後「美軍顧問團」(MAAG)陸軍組飛彈顧問 正在陸軍飛彈第一營第二連發射排結合組 指導國軍中尉結合官
Peter Wu:陸軍官校的校徽很有趣的是 不同世代居然有不同的形狀 顏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