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Wu
中正預校5期(72年班)、陸軍官校正56期文史系,砲兵科。
陸軍防空飛彈部隊副排長、排長、副連長、連長、副營長、飛彈指揮部人事科首席參謀官、群作戰官退役(8.5年)。
退役後民間學歷: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企業人力資源主管。
現任企業講師、鐵道攝影師
中正預校70年班(中三期),
該期鼓號樂隊的旗隊與護旗兵。
民國69年8月22日,我們千餘人的中正預校72年班(中五期),入學新生,搭乘由北往南開,起點不知道是否從宜蘭?還是基隆?沿路站站停。
當天在松山上車,從早搭到晚上才到鳳山,還有許多高雄地區、鳳山以南、花東地區同學,搭乘客運來校報到。
國三有位保送「第一士校」的同學,受不了進士校的入伍訓練,理著大光頭退學返校繼續唸書,那時他就説,軍校體能要求很強,還會有射擊……。
為此從考上預校開始,每天我就去跑步、做伏地挺身、仰臥起坐,鍛鍊體力,心裡也準備到校後領取步槍,開始成為保家衛國的「英勇軍人」。
事實卻讓我們失望,幾週的新生訓練,也沒有看到槍,也看不到鋼盔,開學前每人領了一堆,快跟自己一樣高的書籍,這時候有同學問預官排長:「我們不是來投筆從戎」,怎麼還要唸這麼多書?比國中三年的書還多很多?
排長笑說:「中正預校是拿筆從戎」,要是學科不及格,就要降期(留級)、退學回家,就這開始宣布,爾後每周週都有小考、每月有月考,每年結算總成績,有一科不及格40分以下,或是兩科不及格就降期(留級),超過者就退學。
只要週考不及格,晚上與假日都要留讀,排長跟老師都會來陪著我們,除了監督也輔導學生,前文提過,連上有位好同學,因為成績一直未起色,無法順利升上二年級,就想不開「自裁」,可以知道當時的課業壓力有多大啊!
到了預校後,開始有機會看到,中三期與中四期學長們,整齊劃一的鼓號樂隊練習與表演,所以,當宣布我們各營,要組成鼓號樂隊招收新生時,幾乎人人都躍躍欲試,很想報名參加。
要加入「鼓號樂隊」第一個條件,就是各科成績要達到75分以上,我們這些留讀的常客,就不用想了,連報名都可以省了。
我們班上的預官排長,除了安慰我們不要難過,每天晚上也都輔導我們課業,常常都弄到三更半夜,預校三年碰到的預官排長,真的都很優秀,也非常有熱誠。
預校的老師們的教學熱誠,更是無話可說,曾經有老師陪我一起,做數學題目,指導我到快天亮,確定我完全會了,才放我回寢室休息。
前文也提到,我們入學半年後,典禮服改變,原來這套藍色典禮服就被改成「墨綠色」,鼓號樂隊還是保持藍色的服裝,差別在有燕尾服跟帶羅馬帽。
民國70年的雙十國慶,中正預校鼓號樂隊,是成立以來第一次參與閱兵遊行,也是這套打扮出現在國人與電視機面前,僅有的一次,後來表演就改戴白色大盤帽?
入學後才知道,我們同學很多都是考上各縣市第一志願,還有人考上各地師專,放棄跑來唸中正預校,我後來也跟自己小孩開玩笑說,如果我從小就有像,在中正預校這麼認真唸書,我應該也可以在第一年,成績就上台北公立的高中了。
民國72年,高三畢業前我們這一期,還使用當年大學聯考的試卷,同日來測驗我們的實力,當時幾乎我認識的人,成績大都可以上大學, 三年考試下來,淘汰接近二分之一,會有這樣的成果,一點也不意外。
只可惜到了陸軍官校,碰到當年只在乎軍事訓練,幾乎不重視學科政策,讓很多同學的能力嗎,無法發揮與提升,甚至還退步,人的周遭環境,真的會直接影響學習意願。
上文承蒙 Peter Wu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部落格與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Peter Wu:民國49年11月5日 陸軍總司令羅列上將 主持「候補軍官班」簡稱「後官班」聯合畢業典禮
Peter Wu:陸軍神箭部隊 以前真的是「人才聚聚」 當然也是最浪費「人才」的地方(人才絞肉機) 每個期分發進來的人 遠比分發到軍團砲兵的人數還多很多 可是職缺卻跟一個砲兵群差不多
Peter Wu:在網路二手市場買到 民國77年「神箭二十八號演習」紀念鑰匙圈
Peter Wu:民國51年5月3日 神箭部隊在淡水基地實施「神箭二號」演習 當時在場維持秩序的憲兵弟兄
Peter Wu:民國57年空軍幼年學校聖誕賀卡 使用紙材質料為厚銅板紙 再以對折方式呈現
Peter Wu:國軍在抗戰時期 成立僅有七期的「空軍軍士學校」
Peter Wu:民國60年元月出版的「中國陸軍畫刊」第113期 封面為一位前一年 剛從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年輕中士
Peter Wu:民國62年8月出版的「中國陸軍畫刊」第144期 P13 14 用彩色照片介紹「教學進步 設備新穎」的陸軍「第二士校」
Peter Wu:找到當年鳳山第二士校 最後一期校友的留言 二士校最後一期是常十七期 後併入第一士校常十九期
Peter Wu:民國48年至57年間 金門「第三士校」的團體「臂章」與紀念「徽章」
Peter Wu:民國48至57年間 陸軍「第一士校」以及鳳山時期「陸軍第二士校」 早期的團體臂章型式
Peter Wu:照片為陸軍官校31期第一營第一連 值星實習排長 穿著冬季軍常服 正受命於連長的命令下達校
Peter Wu:民國59年 鷹式飛彈第七基地 參加第十次A.S.P紀念徽章
Peter Wu:民國53與54年的「政治作戰學院」 曾經開辦兩期「預備班」
Peter Wu:台灣復校後進入官校的學生 超過六成以上都是本省籍 有更高的比例母親也是本省籍 用自己的青春歲月保護自己的故鄉 還會被質疑?
Peter Wu:民國60年代 記者參訪空特部 位於屏東大武營區傘訓的高塔!
Peter Wu:今年已經加入敦睦艦隊的海軍官校113年班女學生
Peter Wu:民國84年9月1日出版「空軍防砲警衛部隊建軍紀念特刊」
Peter Wu:在民國47年10月以後 美國陸軍「防空砲兵71團第二營」發射排的士兵所拍攝 兩位帶著「鋼盔」的國軍士兵 輾轉由後代子孫拍賣
Peter Wu:民國84年9月1日出版「空軍防砲警衛部隊建軍紀念特刊」的「警衛部隊」
Peter Wu:民國54年3月2日 經國先生巡視90高砲陣地
Peter Wu:政戰輔導長 兩個世代下來 不一樣的「時空背景」
Peter Wu:民國50年前後「美軍顧問團」(MAAG)陸軍組飛彈顧問 正在陸軍飛彈第一營第二連發射排結合組 指導國軍中尉結合官
Peter Wu:陸軍官校的校徽很有趣的是 不同世代居然有不同的形狀 顏色
Peter Wu:陸軍官校的制度真的變化很大 換一位校長就有一種不同的管理思維
Peter Wu:今年是黃埔建校100周年 也恰逢神箭部隊成軍65周年慶
Peter Wu:這徽章是空軍幼校第15期的期徽 他們預校畢業後 直升空軍官校54期(民國62年班)
Peter Wu: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簡稱中正預校) 從創校至今 一直都在冬季 穿著的「艾森豪夾克」
Peter Wu:民國56年3月11日完工的陸軍官校「中山堂」
Peter Wu:陸軍軍官學校預備學生班班本部
Peter Wu:入伍是民轉軍奠基塑形的起點 痛苦挫折是標配 卻也是無價
Peter Wu:民國76年2月底到3月初 我們分科教育前 全期同學搭乘「52X」號的運輸艦 前往金門去參觀見學
Peter Wu:當過兵的人(尤其是陸軍) 都肯定忘不了 這個折棉被的畫面
Peter Wu:陸軍官校在大陸最後一期 23期學生來台灣補發的畢業證書 還有畢業前夕由兩個總隊自行製作的畢業同學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