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樵
中華民國海軍備役上校,曾任艦長。
【簡單的眷村味兒】
2016/10/05
我很喜歡吃燒餅油條,小時候我住台南眷村,巷子口就是大道新村菜市場,那裡有來自大陸各省市的美食,我卻獨鍾燒餅油條,那味道加上一碗熱豆漿+蛋,在冬季寒冷的清晨,旣讓人煖心亦飽足,真是人間美味。
後來我到海軍,在左營自治新村,靠近自治哨口(海軍印製廠對面,鄰近宏毅理髮店)也有一家早餐店,那裡的燒餅油條,就是我小時候的味道,那家店裡,有幾位老伯伯、老媽媽,年紀與我的父母相當,待人亦很客氣,老伯伯們都是早期從大陸來的海軍退役前輩,有時我趕著上班,身上穿的是海軍軍官的制服,老伯伯還會跟我敬個禮,呼聲:「長官早啊!」我總是回說:「北北,您別損我了,俺都可以當您兒子了……!」
那裡的燒餅油條最道地,真的好,我到台北海總部也十多年,台北的燒餅油條也真不怎樣,內湖有個很有名的來來豆漿,我去吃過,真不如南部的自治好,可惜現在的自治已經拆了,老伯伯們的早餐店早已收了,經過了30多年,他(她)們這些老人家可能都已不在了,讓我非常懷念那裡的熱情人們與早餐美食。
我是在民國79年結婚,娘家就在合群新村,有個菜市場就在自治與合群的交界處,當年還沒聽說眷村要拆,菜市場裡人聲鼎沸,我岳母常在那兒買菜,過年的時候,都在那裡的豬肉攤灌的香腸,附近也有許多好吃的早餐,合群新村那兩個白底紅字的石柱,進去右手邊第一家的蒸餃也很好吃,我現在會做蒸餃,也是在那裡看著看著,也就學會了。
眷村的回憶,美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燒餅油條,看似簡單,不需加其他雜七雜八的東西,如同一碗陽春麵,簡單不奢華的味道,才是真滋味,現在的燒餅油條,在高雄,大概還能吃的,只有在果貿了,【寬來順】、【來來】,還維持著早期的燒餅油條味兒,但都已是年輕人在掌店,老人們,都已凋零了……。
「沽酒客來風亦醉,賣花人去路還香」,懷念的味道,希望能夠繼續維持著,靠的也只有第二、三代的眷村子弟,只有像我們這樣四、五年級生,在眷村長大的孩子,還懂得……,那美好的眷村味兒!
眷村物語【沙發】
2016/10/08
你還記得小時候家裡買的第一套沙發嗎?
以我們四、五年級生而言,記憶裡沙發是一種奢侈品,而非必需品,但現代人家家戶戶都有沙發,甚至也不常感覺它的存在,那不過就是家中的擺設與裝潢的一部分而已。
小時候我們住的台南眷村極小,八坪多火柴盒式的違建戶,不在八軍團的眷宅帳冊裡面,約莫在我小學的時候,近民國60年,家裡搬進來一張單人座椅的矮沙發,那是從垃圾場裡撿來的,破舊不堪,和客廳內的二手黑白電視機,真是兩個絕配,經常修修補補,卻是我們家裡邁入現代化的第一步。
我很喜歡看修電視的師傅來家裡,移動那台龐大身軀的黑白真空管電視機,我對那密密麻麻的線路及映像管還挺有興趣,也學會當影像不好,如何去調整那後面的幾個控鈕及線頭,有時重重拍拍它,也能回復正常影像,老東西如今想來,也是挺有趣,後來我讀海軍士校,學的是電子,也學起真空管,那時電晶體音響、收音機、電視都已起步多年,民國69年我進官校,才知有所謂的積體電路IC,70年宏碁出了第一台小教授電腦……。
那張老沙發則是織布面的花緹款式,極平常,我們孩子最喜在上面跳動,每當沙發表面破損了,一個小洞會愈來愈大洞,露出裡頭的彈簧及棉花,我也是很有興趣地去研究它,直到無法再坐人了,老父親才請修沙發的工人運到他店裡維修,早期的人很勤儉克難,眷村市場附近,還有專做沙發修補、竹藤製品、木料、電業的老師傅,特別還有彈棉被的,那彈唱的聲音,常吸引我們小孩前去觀看。
長大後成家,我們接收來自岳父的一組太師椅,幾年後才真買了現在的這棟房及沙發椅,婚後20多年,已換了多少次沙發,我都不記得了,總是坐到破爛到不行了,內人才決定要換,我們會一家家到處比價,現在都是這樣,沒有人再找工人維修,修補的錢不划算,不如整組買新,有次內人到青年路上,臨時找一家沙發店,我停車在外面等候,沒多久她出來了,我覺奇怪,她回說:「一套沙發七、八十萬,上百萬的也有,你要買嗎?」……靠,這麼貴啊!
我上班的大樓,某日有一戶人家換新沙發,把舊沙發堆放在門口大型廢棄物集中場,我打電話到清潔隊來清運,一輛黃色垃圾車,幾名清潔員就將沙發往車後的碾壓機口送,沒多久整組沙發絞成碎片,原來現在沙發已沒人回收,直接絞了,化為無形,讓我想起小時候的老沙發,縫縫補補,很是珍惜。
時代的變遷快速,有些東西不得不直接換新,這已成真正的【必需】,容不得你搞什麼勤儉克難,連找維修的師傅也難尋,但總該也有古人常告誡我們的惜福惜物吧?
聖嚴法師說的很好,我們平常「想要的太多,需要的不多。」……手機明明好的,可以用,i-phone7一出來,立刻去買,有必要嗎?家裡冰箱沒壞,有了新機種,空間大,可以製冰塊,有電腦可以按菜單,潮的很,於是快換,衣服、鞋子、包包,還有人GUCCI名牌皮包好幾個,有的沒用放到生蟲……。
「一瓶一鉢垂垂老,千山千水得得來」,凡事一步一腳印,粗茶淡飯保平安,沙發,我那本省籍不識字的媽媽叫它「膨椅」,「咱散赤人坐不起啦!」老媽媽如果還在,看現在奢侈的孩子,不把我毒打一頓才怪,知福惜福啊!
【鐵板燒與海軍碼頭聯想】
2016/10/23
昨天吃了頓鐵板燒,簡單的菜色,一道炒豆芽、高麗菜配料,加上主菜雞腿肉,就吃得粗飽了,鐵板燒配起白飯,也真對味,再一碗湯、一杯雪碧,價錢約在二百元上下,算是便宜了。
但我發現,現在的鐵板燒師傅,年輕人的手腳似乎已不像過去那般俐落,許是我已有好多年沒吃了,感覺比往常差些,兩個半島式的圓弧桌面,兩個師傅,一位負責配料,一位負責主菜,各有所司,但主菜的鐵板上,老是黑黑,刮不乾淨,每一位客人來,他都在同一個區塊,拿兩支鏟快炒,其他區擺放一些雜物,顯得凌亂,鐵板上有些汙漬,也不衛生,過去吃鐵板燒,就是讓你看那在你面前炒菜的動作,也是一種吃食的享受。
以前大概在民國80年初的時候,鐵板燒料理尚未平民化,聽說有吃一頓要3000元的,那時候我在海軍岳陽艦(DDG-905)上擔任少校作戰長,左營港區裡面的官兵休服中心經過整建,煥然一新,裡面就有長官找來會做鐵板燒的阿兵哥,專弄一個餐廳,這美食比起外面平價許多,一時趨之若鶩,我倒沒嚐過,那年代有許多二代艦陸續成軍,但仍以老陽字號為主力,有位司令找了一艘老陽艦長,特地從外面大飯店借來高級餐具,漂亮的玻璃杯、瓷器餐盤、布巾、餐巾……, 完全以西餐方式呈現,在官廳擺開來,宴請高級長官入席,大家吃得不亦樂乎,學習西餐禮儀,一時蔚為風尚,但在那時代,我看那些長官嘴臉,奉承狗腿的樣兒,很是不削,也覺奢侈,幫官兵謀福利是很ok的,但那福利都在高層,令人作嘔。
民國60、70年代,海軍碼頭其實都還蠻克難的,官兵飲食主要有伙委在外面採購,那時候還沒有所謂國防部副食品供應站,每艘船,每個港口碼頭,都有特定的菜商,大家比價競爭,逢年過節菜商們會送一大堆禮品,給官兵摸彩餘興,海上伙食極佳,主要也因為阿兵哥們有一些廚藝上的專業,大家都吃得好,然而為了防弊,搞了個副供站,隸屬國防部,中央集權的結果,到現在伙食也沒改善到哪裡,反不如30、40年前的部隊伙食呢。
左營軍港裡,早期有專門提供官兵洗澡的公共大浴室,因為艦艇經常出海,跟計程車一樣隨時會出任務,淡水補充怕供應不及,有些連靠碼頭都淡水管制,尤其阿兵哥,洗澡是個大問題,我在民69年在昆陽擔任電戰中士,在馬公洗澡,淡水管制最嚴,每到晚飯後都得到福利站旁的大浴室排隊,端著臉盆及盥洗用具,在長龍裡等待,炙熱的夏季,再來碗冰綠豆湯,看美麗日落,那真是一種享受,包括後來我到官校學生總隊讀書,每年艦訓,大部分的靠碼頭洗澡,也都這樣渡過,除非自己準備一桶水,有尖嘴的白色塑膠桶,五加侖,足夠你用一整天。有些船上長官很佛心,會規定某一浴廁區域專供官校生使用,找來大水桶儲水,也不必那麼不方便在碼頭與阿兵哥們擠著一起洗。
時代進步,軍方的各項設備都好了許多,兵源少了,碼頭休服中心也失了功能,兩年前我開車送我兒回西碼頭船上收假,以前的榮景不在,只剩一個便利超商在碼頭上,往昔熱鬧的小吃部、晚間休閒在營區內喝酒吃飯的人潮不見了,排隊洗澡的長龍不見了,官兵那種同舟共濟、甘苦與共的感情也跟著時代進步而消失,官兵之間相互告來告去與勾心鬥角的事情,竟也時有所聞,袍澤之情,去了哪兒?
鐵板燒師傅,當年也是榮景,往年物質生活條件沒那麼好,當學徒,每一個學習的過程很講究,如同水兵,一代傳承一代,竟也,一代不如一代了……。
上文承蒙 黎樵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黎樵「山芋再燙,也得接手」與海軍「備役中將李晧」的原委說明
黎樵:民國47年九二海戰陣亡醫官陳科榮中尉,
滿臉疲憊憔悴地出現在懷孕未婚妻的房門口
黎樵:學會尊重每一個人
黎樵:台海防衛的功臣們
http://chaoyisun.pixnet.net/blog/post/64102012
黎樵:「艦艇兵不可缺也不宜濫」與「一個海軍小中士」
http://chaoyisun.pixnet.net/blog/post/64075708
黎樵:父與子的對話、恢復徵兵、罪人不孥
http://chaoyisun.pixnet.net/blog/post/63704188
兩位前艦長談軍艦釣魚 海軍傳統潛規則外人難理解
黎樵:回應「綠水海軍」/海的胸襟 vs 小鼻子小眼睛
黎樵:海軍國際禮儀與誰才是募兵最強有力的先鋒?
黎樵:別太苛責,談部隊醫護人力之不足
黎樵:【海軍軼聞】挨罵的藝術
黎樵:募兵之難,究其原因,是未做好募兵的生涯規劃
黎樵:在書中讀自己
黎樵:任職「大漢艦第13任艦長」的回憶與感言
黎樵:年輕的軍人為何想自殺?
黎樵:以陸軍的思維訓練水兵,當然壓力會大到凸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