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照片出處

王立第二戰研所 臉書

俄烏戰爭給我的另一個啟示是,多數人沒有寫過計劃,或是有一點習慣依計畫行事的訓練,導致非常容易被下大棋的敘述誆了。

誆,也不見得是故意,我看一些老軍官,他們在描述戰場的時候,很明顯跟中生代、年輕世代的落差,然後有一些去過美國受訓的,又更加不一樣。

大致上的差異是,有嚴格練過寫計畫跟加以執行者,優於只有寫但很少執行,遠優於依靠經驗在腦中計畫,遠遠遠優於不做計劃只靠經驗者。

但要問我怎麼分?只能說,沒寫過的可能永遠分不出來。因為做計劃的優點,是讓我們注意到各種小事,執行的諸多細節,以及「預先排除障礙」。預先排除障礙這點就更重要,不是看書就有用,還要結合實際經驗,才會曉得「原來有這些問題」需要先準備。

即便是沒有相關經驗,但心理上透過計畫有點準備,絕對是比毫無心理準備的要好。

這不是紙上談兵,我發現不少只當過基層軍士官的,很容易以為寫計畫是浪費時間,要依靠現場經驗做事情。對,這越基層越需要,但只要上到營級以上,需要調度大量物資,越需要數字化管理的層級,就越不能僅靠經驗。做計劃可以很有效的把狀況區分,讓自己對「保留彈性應急」這有更大的調度。

不要以為這很簡單,戰略預備隊是一種在後方,保留一定數量部隊,準備應付戰場變化的部隊。好比說前方即將突破敵軍防線,但差了一點,所以總部發出增援,或是我方防線快被攻破,總部趕緊送出援軍堵住防線缺口。

那麼,你要保有多少預備隊?進攻跟防禦又不同,依照戰線前後方也不同。保留太多,是否對進攻造成影響,讓防線太過薄弱; 太少,會不會遇到敵人大舉進攻,卻已無可用之兵去堵住進攻。而這些數字的基礎,都要經過多方考量,嚴格計算,以及我方的資源量,才能有個總體評估。

當我們的層級越小,要顧到的範圍很小時,就會覺得感覺一下就好。若要顧及的是整個區域,所需的資源就會依比例放大,大到很難用感覺去處理。

我也跟各位分享一下,做計劃最大的好處是節省時間,當我們發現狀況跟想的不一樣,是否有各種預備的劇本可以應對?如果有,相對資源也有準備好,那就可以在沒有時間損失的情況下執行完成。反之,最大的災難會出現在浪費時間,而不是資源損耗。

以前幫工廠產線就是這樣,就算只是管材、零件等,幾十塊到幾百塊的小東西,我能事先想到各種運轉時的問題,事先預備所有會出的狀況,就能讓客戶在最短時間內進入接單生產的流程。

但這很累、很累、非常累。

我為何說沒做過計劃的,不會懂這場世紀大戰,到底內容有多少毛。高素質人力的欠缺,會讓資源耗損量的曲線呈現不同差異,時間從天放大到周,俄烏雙方在消耗戰上的損耗就會不一樣。這是可以反推戰爭潛力,若有補給線概念,還可以跑出一些遞減曲線。

為何很累?你有做計劃,就會曉得修正計畫是常態,當現場有變化,計畫本就要修正。如果時間要調整,整套都得調,調整才是常態,不調才是奇怪。做計劃的都是中階參謀軍官,高階將領沒空,只能依照參謀的計畫去做判斷。

用產業當例子,你要幫客戶架好整個產線,一定會先做好準備,計畫越完善,時間就會縮的越短。然後突發狀況,船班延期,國外下訂的設備要晚一個月,結果會怎樣?

這牽動的東西很多,新的產線還有可能新招募員工,多拖一個月沒開工,廠商就等於多虧損一個月。這一個月更可能讓其他業者做出不同的應對,若有上市還會影響股票。

這可不是等一個月就好,說得無比簡單。最常見的狀況,就是廠商押著供應商希望大家共體時艱,加班照進度完成。對,你還得顧好品質,確保上線後的良率正常。

看一些前輩,做事情有計畫習慣跟沒有習慣者,差別就很大。不是差在他個人,是差在團隊。越能用計畫方式去統轄者,下屬就越能從文字跟數字,自己調整跟評估狀況,責任可以明確劃分。只憑經驗的老前輩,就越可能要一個人衝現場,自己調度一切變化,然後下屬還可能搞不懂為何要這樣調。

各位把這個換成戰場,就會發現狀況更加嚴峻。戰場前線變化以分秒計算,每次的變化都會影響到後方參謀作業,微調計畫就算了,遇到想像外的情況,諸如敵軍發起重大進攻,我方防線沒扛住,所以後面怎麼處理?這等於是要計劃大幅修正,甚至重新謄寫一份。

於是參謀就會很累,沒重大事情就要一直評估計算,預想可能的狀況,來降低激戰時的變化。而中下層軍官的程度越好,越明白大戰略的方向,就能在危機發生時,依照戰略方向去調整,不需要等待上級指示。

這就是薄富爾說的too late,凡失敗大抵上都是太遲所造成。

一個前線軍官延遲了幾分鐘,一路上去到總司令那,就可能延遲了幾小時。幾個小時,激戰時就是戰線攻破與否的差異。

我們太以為這些東西是只看經驗,可以靠感覺處理,忽略掉這些平日計畫訓練,就算沒有形諸文字、記錄成冊,也能提升前線士官兵的處理效率。

下大棋可以讓自己感覺像個將軍,同時藉由嘲諷他人都是智障,獲得極大的滿足感,一種「換我來就會更好」的奇妙優越感。

另一方面,也是我個人所感受到的,許多基層人員,無論他是軍公教還是什麼,常常會以為上級都是白癡,只有自己最懂現場,動輒以為「我的功勞被長官收割」。

這種心態最常在新人身上見到,渾身菁英氣息,覺得自己是最聰明最辛苦的那個,經理跟主管都在混,等著搶自己功勞。稍微做點成績,就以為從組長到局長到市長,「怎麼不趕快誇獎我,拉我去當副市長啊!」

我也不知道這種膨脹心態哪來的,但經驗中這類人特別容易出現在專注特殊項目的「XX控」上。

至少我所見到的,這種自以為超爆幹強的人當上主管後,最會變成他口中痛罵的對象,因為「主管都是靠收割下屬才爬上去,那我當主管收割人也剛好而已」。

不過絕大多數這種人,根本就沒人敢給他當主管,光看就嚇死了。

所以就只能繼續在那邊下大棋,覺得自己當將軍也不外如是。

上文承蒙 王立第二戰研所 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王立第二戰研所:誰還說台灣不需要軍事常識普及?

王立第二戰研所:一個人會不會歪掉 從小地方可以看得出來

王立第二戰研所:「讓經濟角度數據說話」的「財經M平方」平台 規避「看軍事戰爭面的分析時輕信風險」

王立第二戰研所:台積電去美國這件事 為何鬧得這麼大?搞得好像產業要被掏空

王立第二戰研所:為什麼凡事都要看細節?

王立第二戰研所:我沒打算說服誰 大家開心就好

王立第二戰研所:靠夭啊 任一個時間點我如果答應去中國發展 現在可能死在那或變台流

王立第二戰研所:懂軍事的人是找問題 不懂的人找麻煩 這劇本為何這樣想定 CSIS這樣做的理由為何?

《王立第二戰研所:深藍族群一群跳樑小丑也能稱自己有國防專業》《吳崑玉:藍營的反戰論述》《採購火山布雷系統 陸軍:獲裝後「負責任」運用》

王立第二戰研所:不要造神 盲信專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