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良博士:感謝帶領我走入機械工程學術殿堂的恩師~成功大學陳

照片出處

黃景良博士  臉書

黃景良博士
陸軍官校正42期、66年成大機械學士和68年碩士、70年赴美國密西根大學機械博士班深造二年、76年成大機械博士、82年陸軍官校教授兼系主任退伍受聘於崑山科大教授、103退休居住雪梨。

感謝帶領我走入機械工程學術殿堂的恩師
成功大學陳朝光教授

陳朝光    國家講座

學歷

英國利物浦大學英國機械工程研究所博士(1985/09-1986/06)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美國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1968/09-1970/06)

國立成功大學中華民國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1962/09-1964/06)

國立成功大學中華民國機械工程學系學士(1954/09-1958/06)

經歷

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國家講座教授(1998/07-迄今)

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主任兼所長(1990/08-1993/07)

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實習工廠主任(1983/08-1986/07)

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1976/07-迄今)

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副教授(1971/08-1976/07)

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講師(1966/10 -1971/07)

中國石油公司高雄煉油廠工程師(1960/04-1966/09)

研究領域

熱流科學

分子動力學在機械工程上之應用

電磁流變流體在工程上之應用

微分幾何在機械工程上之應用和金屬切削刀具

非線性系統控制與混沌動力學

有限時間熱力學與熱經濟分析

● 灰色系統理論與可拓工程之應用

1973年我陸軍官校畢業,分發33師服務。1975年我在新兵訓練營連長任內,考取成功大學陸官師資代訓,插班機械系工程三年級就讀。在必修課工程數學的授課老師正是陳朝光老師,陳老師用一本很好的原文教科書,上課很有條理將課本最精華的原理和公式推導很清楚按步就班介紹,最後舉出如何應用解決機械工程的例子,使學生非常容易瞭課程內容,了解其用途和重要性,使本來大家容易恐懼的數學,變得有概念和親切,課後也容易自修和完成作業。他的教學方式,也成為我日後教學學習典範。

陳老師成大機械工程學系的大學及研究所畢業後,先在中國石油公司服務,成為優秀的工程師,對油管之設計和建造,立下汗馬功勞。因為身為家中老大,肩負弟弟和妹妹們的養育責任。不得已利用假日到考大學之補習班教數學,曾經是補習班之名師。要能在補習班生存,上課前必須準備充足,才能上課講解時掌握重點,深入淺出,使學生容易瞭解吸收。這種功力陳老師也應用於日後大學和研究所的教學上,成為最受學生喜歡的老師。

他回憶當時中油待遇較在大學任教好很多,但每日交通奔波於台南和楠梓之間,那時交通不便利,通車時間很長。為照顧家庭,放棄高薪工程師工作,回到成功大學機械工程系當講師。後來考取公費,赴美國與MIT齊名的GIT喬治亞工程學院進修二年,再取得機械工程碩士學位。

民國五十年代甚至到了七十年代,由於生活水準台灣與美國差距非常大,台灣工業仍然以傳統產業為主,大學老師待遇甚低,台灣學生留美取得碩博士後,多留在美國發展,很少回國服務。直至七十年代,成大機械研所博士師資甚少。當年對那些少數博士老師仰之甚高,陳老師那時雖然不是博士,但他上課精彩易懂,是最受研究所學生歡迎的老師。他的指導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理論和實務兼備,也是研究生搶先選擇的指導教授。

民國66年,我成大機械畢業時考上台大海洋研究所和成大機研所,那時考取率低於12%,我選擇讀成大機研。考上後馬上拜訪陳老師,希望成為他的入室弟子,沒想到陳老師滿口答應,他知道我是讀軍校的香港僑生,認為我的英文程度不錯,希望我碩士論文以英文書寫。我受寵若驚,満口答應,但心裏完全沒有底。

成大代訓畢業後我回到陸軍官校機械系當助教。遇到開明的29期翁啟雄博士主任,他了解我的處境,非常鼓勵我利用工作之餘去完成碩士學位,將修課集中在兩三天,以免影響工作。

陳老師給我的碩士題目是1979年3月28日發生在美國賓州三哩島核電廠的一次部分爐心熔毀事故,要求我以熱傳遞理論來分析這災變的原因和結果。離我六月畢業不足三個月,我馬上搜集資料,遇到不懂利用周末假日向老師請教,剛好官校自科部買了新的計算機,正好派上用場。終於及時分析出可靠結果,以英文寫成論文,順利通過論文口試畢業。

陳老師很満意我的研究成果,並鼓勵我繼續諗博士,在他的鼓勵下我通通博士班入學考試成為博士研究生。我取得碩士後,由於當時官校老師碩士以上師資不算多,我直屬長官均是在國外取得博士的優秀學長,心胸開闊又珍惜人才,直接准我以碩士報升講師。待遇也升高一倍有餘,最重要是時間自由,上課可以超鐘點,和得到學生尊重。

我於民國1980年參加陸軍國防公費留美考試分別考取陸軍官校機械工程和戰發中心車輛工程均第一名,我選擇與官校機械工程系簽約赴美國密西根州大學進修二年。我1981年1月出國,正好是成大博二上學期結束,我向成大研究所申請休學二年出國進修。雖然我非常用功,在這排名全球前二十名著名大學我沒辦法用二年完成博士學位,指導教授很喜歡我這位用功學生,要給我獎學金要求我留下來完成學業。我出國時大女兒二歲半,雙胞胎女兒才一歲三個月大,太太一個人照顧三位女兒實在太辛苦。向陸總部申請延長留美又怕有濟美不歸之嫌,對保證人和長官均有壓力。衡量再三,反正最少有成大博士學位的後路。所以決定於1983年1月畢業旅行兩周後返國服務。

但回國後我被管理戰發中心副總司令施震宙將軍強制派到台中戰發中心服務,長官勸我先報到再申訴,不得已先到戰發中心報到,派任工程組任研發工程官。我向發佈我到戰發中心之陸副總司令施震宙中將申訴成功,在中心服務三個月後,調回陸軍官校機械系服務。

我曾在FB上發表「我在戰車發展中心的日子」詳細介紹我在在戰發中心服務期間,我學以致用,與有豐富實務經驗的游顧問合作,充分了解研發長賀俊交代需要解決自製M113A4所遇待解決問題後,以我所學之流體力學和材料力學理論基礎和研究精神,成功解決問題,感覺非常有成就感。

出國前我已經當講師一年半,老師提醒我根據教育部法規,講師身份出國進修兩年可抵講師年資一年,我回任講師半年即可報升副教授,我在陳老師指導下,整理在美國兩年研究成果,寫成升等論文,報教育部評鑑,於1984年中通過副教授資格審查。內人由於專心照顧三位女兒,成為專業家庭主婦。為了順利完成博士學位,我們全家搬到台南成大附近居住。開始時租屋,後來為了子女教育,太太決定在後甲國中學區購屋,那時貸款年利率高達13 %,經濟上有頗大壓力。

1980年代,正值台灣教育隨著經濟起飛大力發展,各大學紛紛增設研究所,考上理工科研究所取得碩士,有如鯉躍龍門,身價翻一二倍,比現在取得博士還吃香。我也被朋友引薦到考研究所補習班教授熱力學,學生反應不錯,又加授流體力學。因為我久經考試鍛練,平時設法收集各研究所考古題,用心整理常考重點,整理成為上課講義,每學期不斷修正加強,沒想到一教十多年。對家庭經濟不無少補。而且教學相長,自己的學理和教學能力也逐漸加強,受到學生歡迎。陳老師理解我家庭經濟情況,只要我仍用心做研究和寫論文,對我在補習班上課採包容態度。

我只有官校沒上課,我盡量在成大陳老師的研究室讀書或做研究。由於我留美的經歷,英文寫作能力在當時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老師指派我負責學弟英文投稿論文內容修正工作,那時好像要求沒有現在高,經我修正過投稿幾乎都順利通過登出,因此老師對我英文能力特別信任。陳老師數學和機械工程學理特別好,又有中油工程師實務經驗,去英國讀博士回來後更上一層樓。他常常去圖書館研讀國際學術論文,注意機械工程最新研究趨勢,他給予研究生之研究方向和題目非常精準容易寫成英文投稿知名國際期刊獲得接受。他非常注重學生書寫論文之品質,經他審定修正後寫成英文論文投稿後很少有被退稿的,常常只要稍作修改便通過登出。因此良性循環,吸引不少優秀研究生跟他讀碩士和博士。我1987年博士畢業,不久我以七篇SCI論文取得教授資格。

我畢業前,陳老師指導學生已經每年在SCI國際論文每年發表十多篇,那時是非常罕見。有一天,他給我看期刊編輯給他來信,說他常常在該國際期刊投稿每年3-5篇,如此高產量令人震驚,一般美國大學該領域大師通常一年發表三篇論文已經很多了。雖然陳老師論文品質不錯,但太佔期刊篇幅,希望他轉投其他期刊。還好,隨著能源科技發展,相關研究領域的期刊不斷增加中,老師便開始將論文依其特性投不同期刊。隨著成大機械研究所不斷成長,研究生人數大幅増加,我畢業數年之後,學弟中也不乏英文好手,我負責修正英文工作終於功成身退。1990年以後他最高峯期一年SCI國際論文達到30-40篇。2000左右某一年,他興奮告訴我,他發表年超過50篇SCI論文創新紀錄。在機械學術研究領域上,他不僅是成大之光,巳可以躋身全球最優教授之列。因此,教育部給予國家講座教授最高榮譽,全國每年最多只有少數教授獲此殊榮!

國家講座沒有退休年限,直到八十多歲,他仍然指導多位研究生和擔任其他科技大學顧問,深受學界敬重。

老師的良師典範深植我心中,在官校16年教學生涯,一直盡心幫助學生提升學術能力,尤其擔任科技軍官班機械熱流組教學十三年,培養學生考取研究所四十多人,其中半數後來取得博士學位。

陳老師常告誡學生,博士代表具備獨立研究能力。好的博士要不斷開創自己研發新方向。我銘記心中,官校退伍後到崑山科技大學任教,為配合科技大學學生應朝理論與實務並重方向發展,我找到的新的研究方向,參加國家冷凍空調工程技師考試,努力三年终於取得技師資格,在崑山科技大學21年教學生涯,每年通過一至二個研究計劃,一至數篇SCI國際期刊論文和專利發明。尤其帶領學生參加創新實際作品參賽取得多項大獎,參加國際發明展取得多項金銀牌,成果豐碩。指導碩士六十餘人,博士六人,並於2010年獲得中國工程師高雄分會頒發傑出機械工程師獎,算是無愧陳老師對我的指導。

大家都說嚴師出高徒,我不完全同意,我認為像陳老師這樣的良師才能出高徒。

良師律

老師言行生景從

傳道必須有操守

勤積學能以授業

與時俱進方解惑

愛心奉獻多鼓勵

因材施教效果好

十多天前去拜訪陳老師和師母,老師巳88歲高齡,師母強力減少老師指導學生和上課時間,要他保持健康,安享晚年。老師仍保持誨人不倦的情懷,他的一生最大成就,就是他的學生在各行各業傑出表現,使他一生無愧和無悔!

上文承蒙 黃景良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黃景良博士:懷念官校最開明和愛護部屬的長官~翁啟雄博士將軍

黃景良博士:充滿回憶的成大舊校園

黃景良博士:平生功業~我在戰車研究發展中心之日子~母校頌~感恩國軍栽培

黃景良博士:留美軍校生成功典範~張冠軍少將

黃景良博士:難忘陸軍官校三周剌激跳傘訓練之回憶

黃景良博士:對軍中改革有卓越貢獻之國防部長~陳履安博士

黃景良博士:懷念我人生中之好長官~徐博生將軍

黃景良博士:懷念我人生中點化迷津之貴人~童兆陽將軍

黃景良博士:我在部隊遇過的壞長官和好長官

黃景良博士:感謝官校充滿奉獻精神和真誠愛心之偉大恩師~梁家鳳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