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德生(林野) 臉書
退伍空軍上校, 詩人和作家,從事教學工作(兼專任34年)。1997年 ~ 2005年在國軍岡山醫院航訓中心擔任主任、美國肯塔基大學哲學博士1992年畢業。著有「肯塔基異鄉人」、「肯塔基老家鄉」、「北城舊事」。
台灣的金門人
林 野
1949年,金門僅有3萬多人口,不久10萬大軍來了。1958年鋪天蓋地的823砲戰,造成軍民死亡618人,受傷2,610人,傷亡總共3,228人,房舍全毀4,594棟。因為根據中美共同防禦條約,金門不屬於老美的保護範圍,在兵凶戰危之下,金門縣政府為減少民眾犧牲,10月初趁砲火稍歇,疏遷居民約7,000人和金門中學的師生1,004人,共4批分乘5艘軍艦赴台灣,寫下金門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移動紀錄。
自古中國人有重土安遷的觀念,從那些斷垣殘壁的古厝照片裡,可以看到民眾臉上的徬徨無奈。他們攜帶簡單的隨身行李登船,抵達高雄14號碼頭後,由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和輔導委員會負責接待,協助將「金門錢」兌換為新台幣,每人發放3千元安家費,沒有親戚可投靠者則疏散到台中、雲林、彰化、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等7個縣自謀生路,學生分配到各省中寄讀。
金門人以務農為生,講的閩南話與台灣話不同腔調,離鄉背井來到陌生的地方,因大多沒有技能,以打工或做小生意為生;學生每到新年無家可歸,備感淒涼。1956年7月起,金門實施戰地政務,除了戒嚴外,日常生活都受到嚴格管制,沒有來台灣的男女加入民防自衛隊,田地被徵用來建陣地和碉堡,古厝牆上多了反共標語,住家甚至要騰出部分空間供駐軍住宿。
隔着台灣海峽,金門人的鄉愁只能靠軍郵局遞送。唸大學時,班上有一位同學出生於古寧頭戰役,他如此告訴我:祇有春節過年、清明掃墓、奔喪,纔能搭乘20多小時的LST中字艦返鄉,出發前得先申請出入境證,攜帶電鍋返鄉要課稅。
在我服務的軍醫院遇到一位藥局的學妹,她要我給她10元,送一把菜刀給我,記得她說是要用買的,否則就變成「一刀兩斷」,我纔知道金門菜刀是用中共砲彈殼打造的。
1987年9月11日,一架遠東航空的B-737首航金門,機上的空姐盧紀融是金門人;1989年10月,電信局開放金馬地區與台灣的人工轉接的長途電話,皆是當年的大事。1992年11月7日,金門終於結束長達43年5個月又19天的戒嚴;往來台金的出入境管制被廢除,但延到1994年4月28日纔真正放行,這些不便,都是金門人為台灣人承受兵災,所付出的代價。
飄泊異鄉的金門人中,令我想到盲人歌手「金門王」(王英坦)的傳奇故事。他是金寧鄉后盤村人,13歲時因揀到一顆未爆的砲彈,敲打時炸斷左手,且眼睛失明,後來在新莊的盲人重建院結識李炳輝,兩人成為莫逆,合組「盲人二重唱」,揹着吉他和手風琴,展開那卡西的走唱生涯,在貴人的相助下,錄製「流浪到淡水」的專輯。49歲那年因心肌梗塞去世,他的歌聲就像在傾訴人生的淒苦,許多人猶記得麒麟啤酒的那句廣告詞-「乎乾啦」。
金門人來台奮鬥多有成就,金城出生的名嘴董智森在政論節目素來舌鋒犀利,直言無諱;古寧頭北山出生的版畫大師李錫奇,在林厝的主戰場創造了和平憧憬的藝術牆。1990年代,瓊林人蔡金福在派系鮮明的台中大甲,擊敗對手當選鎮長;永和市公所的百人編制一度出現超過五分之一的金門籍公務員。
遷徙北部的金門人多集中在房價低廉的雙和地區,胡璉將軍曾經利用運糧的空船,將金門所產白土(瓷土)運到台灣求售,得款購地興建眷舍。中和有太武(民有街)、復興(興南路一段)、太湖(興南路二段)、九如(連城路)、浯江(圓通路)等5個眷村,住戶為金門籍的文職人員,因而形成台北的金門聚落。
然而時間久了,這些金門眷村就變成「被遺忘的縣產」,1994年10月3日,金門官民聯合,前往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和立法院抗爭護產,終使得國防部讓出土地與歸還建物。2009年元旦眷村都更,改建為317戶的公寓大樓,重新命名為「金門新村」,1962年蓋的「太武山莊」部分保留為新北市的市定古蹟。
在戰地政務的軍管時期,軍人總是令老百姓心生敬畏,也許如此,當兵被年輕人視為一個社會地位不算差的職業。1965年,尹俊擔任金防部司令任內,在金湖鎮的西洪與下庄之間的荒地開辦陸軍第三士官學校,也有青年學生「出國」到台灣讀軍校,曾經掀起從軍潮,後來造就了一些金門籍的將軍。
我在軍中有一位好同事,是「風伯的傳人」王明宗的弟弟,唸完國中就到高雄岡山報考空軍機校士官班,因畢業成績第一名被保送到軍官班深造,後來升到三指部上校廠長退伍,他每次回金門都會為我帶來一盒金沙的閩式燒餅。
金門人的忠貞性格很受小蔣看重,據說第三士校第一期畢業的108個金門子弟全被選到土林官邸擔任「大內侍衛」。1977年,在金門單獨招生的憲兵學校專科班第5期,共錄用了48人,創下金門地區同一批入伍軍事學校人數最多的紀錄。
去年冬天再訪金門,承蒙文友在金城的「全福樓」招待豐盛的地方菜餚,席間飲酒談文,非常投緣。今年初路過汀州路的一家佛心小館-「金門風味館」,發現店家的菜單上除了廣東粥,竟然還有加高粱酒的美味炒泡麵,聽老闆說這種吃法是昔年金門阿兵哥的最愛。
上文承蒙 溫德生(林野)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溫德生:過年將邁入人生的第76個年 已經20年沒有出書 這次在文友的鼓勵下 「北城舊事」一書 目前正作最後的校對 總算可聊以自慰!
溫德生:毋忘在莒 往事如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