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Wu
中正預校5期(72年班)、陸軍官校正56期文史系,砲兵科。
陸軍防空飛彈部隊副排長、排長、副連長、連長、副營長、飛彈指揮部人事科首席參謀官、群作戰官退役(8.5年)。
退役後民間學歷: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企業人力資源主管。
現任企業講師、鐵道攝影師
1月13日,
是經國先生過世37周年紀念。
照片一是民國70年6月16日,埔光57號演習,親自主持校慶活動,後面為時任行政院院長孫運璿先生。
這兩位是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到台灣以後,直到目前為止,個人心裡覺得對台灣貢獻最大、也是最清廉的行政首長。
圖二當時我們期上是中正預校一年級,經國先生訓詞後,下台慰勉本期同學,圖三是當年的三軍四校(陸、海、空、政戰學校)與中正預校的聯合旗隊。
民國77年1月13日是星期三,沒記錯的話,當時六位力士飛彈戰術軍官(我們兩位同學與四位專科八期的學弟),正在電訓中心教官帶領下,在林口公西的力士飛彈連實習與見學。
當天星期三放散步假,那時候沒有手機、BB Call,我們外出後,六個人好像約好去誰家玩?開始也沒有看電視,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後來才知道,中心已經急電林口飛彈連,通知我們緊急回指揮部電訓中心。
記得到半夜才獲悉這個訊息,我們六個人急忙趕回公西,隔天又從公西趕回駐地於泰山,指揮部電訓中心學生隊。
回去後才知道,接受鷹式系統訓練的十二位同學與學弟,已經跟隨中心長官、學員都出發去謁陵,我們六個人就在隊上收看電視。
從中正預校開始,陸軍官校的校慶,我們三年也要走路過來參加校慶,這是我們預校一年級,頭一次參加陸軍官校校慶,原來校慶有安排閱兵分列,後來考量經國先生的身體狀況不佳,取消閱兵分列,直接進入聽訓,結束後經國先生親自下台,慰問參閱學生部隊。
這也是我們唯一在校慶,碰到總統親臨現場,我們期上也是最後一期畢業證書上,是有經國先生的大名。
37年後的今天,很懷念引領中華民國,走向經濟發展的好總統,也遺憾老天爺,未能多給他幾年的時間,帶領我們繼續向前行。
上文承蒙 Peter Wu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部落格與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Peter Wu:還是隸屬於「政戰學校」的「法律系」 學生正在「模擬法庭」進行演練
Peter Wu:民國43年2月26日 班森號(洛陽號) 以及希拉蕊·瓊斯號驅逐艦(漢陽號) 在南卡羅來納移交給中華民國海軍 8月20日兩艘軍艦艘駛抵左營軍港
Peter Wu:美軍對「力士飛彈」與「鷹式」飛彈 兩種系統的國家軍隊 實施戰備檢查 國軍「神箭部隊」也包含其中
Peter Wu:50年前的「昌平演習」兩架UH-IH直升機 在楊梅因為大霧而先後摔機 造成13位國軍軍官犧牲
Peter Wu:「軍校正期學生班 四年級下部隊見習兩周增加為十八周」決策產生的風險分析
Peter Wu:「陸軍軍官學校預備學生班」畢業證書 以及「陸軍軍官預備學校」畢業證書
Peter Wu:當年「意志不堅」想申請退學 校方告知我們 如果沒把四年的「官校」唸完 連「預校」畢業證書都一併不發回 等於浪費這麼多年只有國中畢業
Peter Wu:民國40幾年尾至民國50年 三軍四校除了陸軍官校與海軍官校 是「四年制」大學 畢業後為「大學畢業」政工幹校與空軍官校畢業都沒有「學歷」與「學位」
Peter Wu:神箭演習紀念貼紙
Peter Wu:軍旅職涯中一段算是最微不足道的「微小挫折」
Peter Wu:早年到神箭部隊服務 最辛苦的不是值戰備 而是戰備值完後 還是不能放假 因為休假沒人可以代理 長官跟自己都放不下心
Peter Wu:力士飛彈「結合官」不是安排由「中正理工學院」畢業的軍官擔任?而非要找「砲兵」科畢業的軍官擔任呢?
Peter Wu:民國66年「力士飛彈」電纜「短路」 把升起準備好待命發射的「飛彈」轟隆就打出去了
Peter Wu:最感動的是 最後跟各級長官幫我求情 居然是那位「輕生」新兵的家人
Peter Wu:民國47年美軍在台飛彈裝備故障 沒有料件 從日本或是夏威夷 直接用飛機運送料件 迅速提供補給 我們真的是「嘆為觀止」 無窮羨慕不已!
Peter Wu:「防空飛彈605群」大都是「正期生」 晉升發展也會受到限制
Peter Wu:民國60年美軍飛彈系統計畫換裝 致飛彈裝備無法送美實施翻修 為達自立自強備戰之需求 以及美軍顧問團建議下 遂自行建立基地保修能量
Peter Wu:陸軍官校正期學生 45年之間進入「神箭部隊」 總計有573位正期生
Peter Wu:教我最多的是預官36期 他學歷高(成大電機所) 英文也很好 他後來很鄭重的跟我說「你是陸官正期的 飛彈裝備要比別人更強 手冊要看原文的 不要去看中文翻譯 能用英文說就不要用中文」
Peter Wu:陸軍官校在70年代 長官「提醒」「輕音樂隊」不要老唱一些他們聽不懂的「英文歌曲」
Peter Wu:照片是三年級當家時 在台上演奏時 被同學難得拍下的「打鼓」獨照
Peter Wu:陸軍官校正期班從51期開始 開始實施野營訓練 每次大約「一周」左右
Peter Wu:陸軍官校正期班從54期開始 都依照「身高」編連 四年都在同一個連 為的就是「閱兵分列」好看
Peter Wu:三軍四校75年班(陸官55期) 就在分科前到金門「見學一周」
Peter Wu:在「砲校」分科教育7個月的時間 不論「吃」或是「休假」 都比「陸軍官校」好的太多
Peter Wu:我自己「十一歲」的時候,就已經跟「飛彈」結緣 十二年後還成為這部隊的一員
Peter Wu:民國75年 韓國「士官學校」四年級學生 曾經來我們「陸軍官校」參訪
Peter Wu:相較韓國「陸軍士官學校」 我們的「陸軍官校」歷屆校長變來變去 沒有傳承延續 完全「人治」的「教範」 真的一點都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