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教育體系  

伍、研究發現與分析

一、訪談各校師生:

本專案調查研究於 99 年6 月11 日實地訪查陸軍官校;6 月23日訪查陸軍專科學校及國防大學理工學院;6月29日訪 查空軍官校及空軍航空技術學院;6 月 30 日訪查中正預校及 陸軍步兵學校;7月2日訪查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及管理學院; 7 月16 日訪查裝甲兵學校及聯合後勤學校;7 月26 日訪查國 防醫學院及憲兵學校;8 月 30 日訪查海軍技術學校、8 月 31 日訪查海軍官校;9月6日訪查國防大學。經以現場抽選方式 訪談教師及學生,茲就各校師生反映之問題臚列如下:

(一)國防大學

1、依規定晉升少將須取得戰爭學院學資,又部分軍種依 其特性,規定晉升少校時須有正規班學資。目前因國 軍實施精實案,部分單位晉升上校時以取得戰院學資 優先。戰院報考除個人意願、另須具備指參學資、資 歷、並受各單位之年班限制,且須由服務單位上一級 將級主管保薦。

2、國防大學戰爭學院下設戰略研究所,畢業授與碩士學位,除該校師資外,另聘有台大及政大教授到院授課, 該所基礎課程與其他民間大學相似,專業課程則依現 勢而進行調整。另招收自費生十餘位,渠等報考動機 應係對軍中事務感興趣,未來期望任職國軍或公務單 位。軍職生則限於上校階並取得戰院學資者始得報 考。目前國軍已取消博士學位可比照戰院學資之規定,而戰略所碩士學位亦與晉升無關,純屬個人進修及拓展本職學能。除國防部所屬各研究所外,於開放 之名額內,亦可報考並部分時間進修國內各大學研究 所及博士班。

3、指參學院受訓期程一年,依規定晉升上校須取得指參 學資,然目前各軍依單位特性,多限制中校階之經管 派職須取得指參學資。各軍種報考指參學院均有名額 限制,報考前須先通過體能及電腦薦測,部分單位於考試前一個月對參加考試人員實施精進作為。訓畢後 依軍種特性決定是否重新分發,例如空軍因機型限制,仍回原單位任職。學員均表示所受之學術訓練應 可運用於部隊實務,戰略訓練則視未來軍旅生涯任職 而定。又各軍種下有不同特性之官科,以陸軍為例, 成員包括憲兵、陸航、監察等,因此戰院就課程規劃主框架,細部由各學院自行釐訂各兵科之專業課程。

(二)陸軍官校

1、師資方面:軍職教師退伍轉任文職教師所衍生之比敘降低及受限於軍、文職教師固定比例(40%比 60%)之 規定,致優秀軍職老師退伍後無法繼續留任奉獻所 長,另軍職教師亦有未同步培養等問題,加以學生隊 職幹部及勤務士兵裁減,影響學生生活輔導及學習。 建請就教師兼任額外行政工作是否影響教學及學生輔 導工作,及教師員額是否足夠等項問題進行研議。並請適度鼓勵講師、助教有進修精進機會,有助退伍轉任文職。

2、課程方面:現行軍事研究所侷限於國防大學,影響南 部學生就讀便利性,可利用陸軍官校現有師資及設備資源,開辦相關研究所,以平衡南北差異。另建請國 防部寬列預算鼓勵學生報考英文檢定及各類專業證 照,並提供額外激勵措施,鼓勵學生考證照。

(三)海軍官校

1、課程方面:學生表示官校所學與軍隊實務關聯性不高,屬基礎學能及邏緝、統合思考能力之培養。專業學分 部分,海軍官校應修滿 143 學分,扣除通識及軍事學科,專業學分數約僅民間大學相同科系之一半,完整 性確不如民間大學,然對未來有志學術發展之畢業生 而言,因研究所考試科目在校均有接觸,可藉由自我進修強化精進,且畢業後須服務滿三年以上始能報考 研究所,故認為軍校生競爭力較一段大學生未較遜色。另建請增加實作課程,俾理論結合實務,增加學 習效果;現行為了 4 年級敦睦外交課程需要,將兩學期課程壓縮成一學期,影響學習及實習。又依規定官 校畢業後滿三年方能報考研究所,允有研議之必要, 俾延續學習效果。

2、招生方面: 學生表示自費生因承受自費及未來生涯規 劃之壓力,學習及生活較軍費生認真,從軍信念及認 同度高,有抱負及想法,又軍校目前以學測成績做為 基礎院校單一之入學標準,似有檢討空間,贊成增加軍校聯招作為入學管道,並可預見報考人數多,能增 加吸引優秀青年從事軍旅。又據自費學生表示:渠選 擇自費之理由在於顧慮不能適應軍事管理,經師長輔導已能適應融合,未來希望能有軍費生名額,並通過體能、學業及品德之標準,儘早轉為軍費生。

(四)空軍官校

1、領導幹部方面,空軍官校在過去 10 年中歷任六任校長,校長以部隊習性治校,任期長則 2 年,短則不到 6 個月,影響教育理念及特色之建立。建議除須久任或建立任期制,同時也要有職前講習,正確認知軍校與部隊在治理上之不同。同時校長、副校長、飛指部 指揮官皆為少將,指揮上易生問題。而校長本身同時須管理軍事基地及部隊,建議在政策上應清楚劃分部 隊指揮勤務及學校教育活動。

2、師資方面,近 3-4 年招生大幅由 120 人增加為 240 人, 但因國軍實施精粹案,教學能量無法相對增加,造成軍校教師人力減併,專業教師職等由少校降為上尉, 缺乏實務經驗,另教師人力減少,教學時數增多,教師負擔大,影響教學及研究品質。某些軍職教師無培訓管道之科系(如外文、國文等,國防部外語學校係 專為軍購目的所設,與一般外文科系有差異),因軍文職比例之限制,師資缺乏,教師負擔重,建議針對 該等學科酌予放寬文職教師名額。 軍職教師與學生互動高,然因空軍及海軍之軍職博士人數少(陸軍較無此問題),有明顯斷層,建議國防部有系統培養海、空軍之軍職博士師資。又軍職教師必須配合演訓任務,影響其教學及研究。

3、學生素質因空勤體位要求高,落差大,呈 L 型分布, 學生文科基礎弱,教改後主動性及對學科之專注力及 興趣明顯不足,且學生對外在壓力之承受度亦普遍不足。目前高中畢業生每年僅千餘人符合空勤體位,其中約 5 百餘名有意願報考空軍官校,招生多,學生來 源有限,教學陷入兩難。嚴格要求則淘汰率高,空勤 員額不足;不要求則影響品質,亦間接影響空安。課 程部分,學生體能訓練強度高、排課滿、公差多,影響學生學習意願。又教師認為該校確能培養合格之飛 行員及空軍專業人才,但分發後受聯隊風氣、習性而 同化。

4、軍職人員進修管道部分,目前國防部鼓勵終身學習及公餘進休,但該項政策涉及主官個人看法,而博士學位除國防大學外,無帶職帶薪名額,公餘進休博士學 位極為困難。

5、另教學大樓(莊敬樓)通識課程教室,電腦教學設施及投影機等設備不足,影響教學,同時網路利用受限於國 防部整體政策極為不便,建請改善。

(五)國防大學政戰學院:

1、調併成效方面:

學校調併,資管系三分之二師資專長未重新調 整,執行上產生困難;學系調併決策過程反覆,裁、 復系無標準,決策不透明,人為因素影響裁、復系決 定,教師資源未完全整合;整體調併決策由上而下 (Top Down),未充分聽取基層聲音。教育行政主管人員調動頻繁;未設有行政副校長,曾有討論,但遲未派任。

政戰學院與管理學院同處一校園,但教育行政人 員分設二套人馬,包括教育長、政戰主任等皆各有編 制,架構層級多;各學院存在本位主義且各自為政, 教學評鑑資料未互通,彼此劃清界線牢不可破,兩院 人員互不來往。行政作業受限於國防大學,決策權在 國防大學,重要事項須報國防大學核准,公文旅行曠 日廢時,增加行政程序,影響行政效率。又國防大學 校本部與各院區無交通車可供教職員赴國防大學調閱 資料及洽公,交流不便,致心理上無有實質合併之感覺,未發揮調併效果。

併校明顯造成學院行政人力變少,併校前行政事務由參謀負責,系專責系務;合併後校務增多,例如評鑑工作增加諸多事務,院部參謀人力不足,轉而由系老師兼辦,影響教學研究。  

2、教學研究上,學校對教師參加校外學術交流多有限 制,對外發表論文必須先送審,出國參加研討會在形 式上設限,形成某種程度思想上箝制,建議比照文學 校改為事後審查制;限於國防軍事之研究方提供經費補助,不鼓勵其他研究,防弊重於興利,建請放寬限 制,全面開放各領域研究,朝多元領域發展,有助教 學及生涯發展。另教師反映資安限制實質上無法防範 有心洩密者,惟影響教學、研究,有否限制之必要及限制範圍,容有研議空間。

3、組織規劃方面,該校解放軍研究成果豐碩,然因非獨 立設所,故僅有四位專任教師,鑑於國防部已成立解放軍研究智庫,建議設所,以增加師資及研究能量。

4、師資方面,教師反映授課時數偏低。又軍校教師屆期 離開軍校赴文學校任教,造成軍校人力缺乏及國家培 養優秀軍職教師無法繼續留任軍校,殊屬可惜。另表示依大學法公立大學教授教學滿 7 年有 1 年帶薪休假研究,軍校卻未比照辦理,建請改善,回歸大學法, 俾獎勵學術研究。

5、課程及生活管理方面,國防大學重視深造教育,未相 對重視學院基礎教育,名義上學院自主,但實質上掌握資源又不太管學院,教學部人力調整偏重國防大學,致教學部只剩 4 人,礙難運作,建請增加學院實 質自主性,而非第 2 學院。又人文社會科學(政戰學院 及管院)及自然科學(理工學院)二者不可偏廢,蓋心理層面對國軍戰力影響不亞於自然科學,利用藝術感染力,潛移默化中,增加軍人敵我意識,塑造形象,建議應用藝術系在不增加行政人力下分領域或學程,音樂、藝術、戲劇各招收 15 人。另學生表示,碩、博士生無軍事課程,但仍有生活管理,寒暑假比照一般軍校生,院方不承認策略聯盟之其他學校學分,增加校外修課及至他校蒐集資料之不便。

6、招生方面,自費生學費較民間大學低廉,為吸引優秀人才之誘因。建議開放更多自費生,利用學校優良資源。

(六)國防大學理工學院:

1、調併成效方面:國防大學是軍事教育體系的最高學 府,然校部主事長官對大學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教授績效等不瞭解。因國防自主的政策目標,該學院有 光榮歷史。併入國防大學後,教師感慨不受尊重,校部行政人員多屬軍職,因不瞭解教育行政,欠缺支援 服務的心態,併校後,校長未曾與教師座談,亦無互動,感到給予的資源少,校方對教師短期出國進修等權益之爭取不足。建議補足具有學術背景之文職副校長專責領導校務。

2、招生方面:該校環境好,風氣優良,然軍費生因受限 國防政策,員額不足,資源閒置,同時影響教師研究品質及教學成就感。此外,招生員額視國軍軍種需求, 招生名額少之科系成為弱勢,建議設置校務基金,提 高國防部及校方招收自費生的意願。又有教師認為: 軍人特質必須經養成教育培育,過去理工學院畢業生 以分發中科院為主,目前與三軍官校之畢業生出路相同,仍要下部隊歷練,差異性減少。國防科技自主研發能力下降,形成隱憂。

3、進修管道方面:過去國防部重視師資之培育,出國進 修之名額多,每年約有 100 名碩、博士,近期因國防 部檢討取得國外學位之投資報酬率低,且受限於經費,員額減少,每年出國人數不到十人,形成該校學 生唸本校碩、博士學位,整體上確有近親繁殖情形。 目前國防部鼓勵在職部分時間進修,以公暇取得學位 者較多。目前國防政策之大環境改變,加以理工人才出路多,該校職缺少,及軍文職比例之限制,許多研 究能力強之優秀軍職師資流失,實屬可惜。

4、教師研究發展方面:因軍事安全的考量受有限制,惟 部分限制過於嚴格,例如過去國防部鼓勵教師參與國 外之學術研討會,目前不但不鼓勵,反而在行政手續 上予以諸多限制;教師發表論文須於 45 天之前送審核,審核之心態僅注意防弊,而無積極鼓勵或獎助, 建議檢討放寬出國參與研討會並寬列獎助經費,以鼓勵教師進修。

(七)國防大學管理學院:

1、領導幹部方面,國防二法規劃軍事院校主官軍職,副主官文職,惟未落實。目前教育行政主管人員人事異動頻繁,致治校理念難以貫徹延續,影響特色學風之 樹立,且因院長為軍職身分,教育行政主管人員亦由 不具教師資格之軍職人員擔任,學校變成部隊,對教 師之意見欠缺適當之尊重,未適時反映基層問題予上級長官。而校院領導幹部多數是軍職最後一站,缺乏改革意願及教育理念,未站在培養優秀軍官之宏觀來 從事教育工作,與國外將該職缺列為重要資歷迥異。建請軍校校長應具備教授資格、教育理念,並建立久 任制,以了解教育之文職副校長輔佐軍職校長,校長亦允應具有教育理念背景者為宜,有利教育理念溝通 及對教育發展有實質效能。

2、調併成效方面:95 年校區合併,人力精簡,人力非歸院長掌管,組織層級增加,行政效率及發展變差;另 校本部在八德,校務等會議在八德召開,耗費交通時 間,建請改採視訊會議或爭取開放交通車採定點接 送。該項併校政策採兵科理念,為併而併,非屬功能 及效能性併校,與教育理念未合,決策者對教育理念 缺乏概念,致併校未考量實際需求,影響資源互享及 院際交流等效益;經費人事合併,員額縮減,實質未併,一校區,二位院長,二位教育長,殊有未當。允應思考中央集權管理方式是否適當,同一校園,各自 行政獨立,公文層轉影響行政效能。

3、師資方面,軍文職教師權利義務不均等,同工不同酬, 例如獎章、考績及寒暑假等,造成文職教師在軍校有非主流之感。且教授滿 7 年僅適用留職停薪休假 1 年, 影響教師權益及休假意願。

4、教學研究方面,軍校管制學術研究自由,無關機密亦遭管制,論文審核影響參加學術研討會時程,建請採用事後審查制,文責自負。又,限制教師研究領域,容有箝制教師研究自由,並影響產學合作,可以不補助但不宜設限。此外,資安限制影響教學研究,資訊 設備落後及資安限制影響教學及研究,電腦老舊且妥善率偏低,行政程序疏誤致維修曠日廢時,建請在不影響保密原則下適度放寬。

5、國防部對教育投資不足,預算優先刪減後勤及教育經費,容有失當。又圖書方面,因學校長官不重視,圖 書館使用率低,藏書量不足,新書少,圖書管理分類 均有待改進,建請寬列經費,加強專業書及收藏,以提升教學、研究。期刊電子資料庫因受限於學生使用 頻率少,內容不足。學生找資料多到台大圖書館或借
用同學的帳號下載期刊資料。建議協調鄰近大學如銘傳、真理、淡江等,以校際合作方式運用其圖書資源。

6、課程及生活管理部分,學生因生活管理致影響學習時 間,殊屬可惜,加以學校因應精實案致隊職幹部裁減, 影響學生生活及人格教育輔導。而報考研究所設限, 影響招生,建議放寬報考研究所應具備相關科系之限制,加以研究所須滿 10 人方得開班之限制,顯失允 當。研究生一年級平日須住校,二年級則開放於週二、 週五可外出,與策略聯盟學校開放跨校選修但因不承認學分,請假不便,學生實際選修外校課程者不多。 此外,資管系三院皆有,其必要性、授課內容之差異 性及是否訓用合一,允有深入研議之必要。

7、招生方面,教育評鑑以搶外界資源之虞要求不宜招自費生,與當初教育部認為軍校因師生比太低,致浪費 教育資源,爰要求招自費生之構想有所牴觸,目前招 自費生旨在交流,避免封閉。另建議實施畢業後任職 表現問卷調查,可供各校模仿運用,以了解教育成效並作為教育修正之參考。

(八)國防醫學院

1、師資部分:

精進、精實案裁減教師數量,教師遇缺不補,影 響教學及學術研究,加以學生數過少缺乏競爭,影響學習意願,建請增加教師及學生名額。且軍職教師退 役不能轉文職,又不能從外聘請,3 到 5 年內教師恐 有斷層之虞。例如 93 年本院專案報告指出國防醫學 院專任教師為 260 位,目前專任教師已減少至 200 位,對於學術研究體系之發展有不利影響。建請研議軍文職教師比例限制之妥適性,可研採以文職教師留任優秀醫事人才作法,俾免師資斷層。

另學生反映,學校師資因國軍裁員而明顯不 足,復因各種制度限制,優秀師資受民間挖角,於 服役期滿就立即退伍,導致軍中培訓之人才流失, 造成約有十年的斷層,且教師負擔頗重,部分師資 兼負繁重之醫療工作,甚至僅能利用夜間授課而被 戲稱為「夜間部」,影響教學研究及學習品質,建議 針對醫事人員適度延長停年限制,或允許較多醫事 人員以文職比率留任,另放寬優秀畢業生留校之限 制,有計畫培養師資。

2、招生部分:

國防醫學院除醫學系外,其他各系招收學生名額 不多,各系因學生減少而為小班制教學,固有其優 點,但教師反映負擔頗重。部分系所之招生員額受限 於國軍未來初官需求,加以自費生員額有限,例如護 理系及藥學系學生每年僅招收約 10 名,公衛系曾發 生招生 2 名,嗣後退學 1 名而僅有 1 名學生的情形, 對國防醫學院優良之教學能量,似有浪費。

學生報考動機多係畢業學長返校說明,經比較與 其他民間大學,認為軍校能提供更為優質之學習環 境,且有助於減輕家中經濟負擔。又學生認為軍事教 育著重體能及紀律要求,雖個人自由受到部分限制, 但對未來生涯及提升工作能力有正面助益,適應方面 並無太大問題。另據自費醫學院學生表示,國醫自費 生入學成績為軍事院校中最高者,去年達 72 級分, 加以轉軍費生對於個人生涯發展上並無優勢,已繳納的學費不會退還,且畢業後以少尉任用,有服役 14 年之限制,因此不會考慮。 

3、經費部分,軍事學校遵守教育部規範,接受評鑑卻無法參與教學卓越計畫,允有失公平。建請成立校務基金,以活絡學校教育行政工作及產學合作機會。

4、課程規劃方面,目前醫科畢業生須先下部隊任醫官二年,再選科進入軍醫院服務,然甫畢業學生尚未取得證照,亦未接受診所負責人訓練,對於軍人健康似有未周,建議醫學系、牙醫學系及護理學系畢業生是否先完成完整之 PGY2 訓練再下部隊。又學生反映目前 國軍任務涵蓋救災,則軍醫教育除軍陣醫學外,似宜因應調整,以彌補民間醫療在大規模災害中可能不足 之處。又國軍三項體能要求過於嚴格,建議可否依任 務需求,針對研究醫療服務人員適度放寬。

(九)陸軍專科學校:

1、報考動機方面,學生多表示士官生涯較為平穩,服役年限有彈性,可分擔家計,提早入伍鍛練自我,學習 成長。並表示在生涯規劃上,渠等畢業以士官任用, 須服役 6 年,普遍希望利用學校實習課程(含車床、 氣壓、繪圖等)多取得證照,以備未來就業所需。

2、課程方面,因高中職學生俱招收,過去環境及學習內容各異,實習分組時由高職相關科畢業之同學指導其 他同學進行操作,允宜研議實施分組教學、調整課程或予適當輔導教學。又教學內容類似社區學院教學,對複雜工程技術武器維修及教學時程尚屬不足。 3、師資方面,專科學校教師論文發表 SCI、SSCI、EI 等非重點,教師應著重於技術研究報告、技轉、輔導學生考取證照、增加實務操作能力等工作。

(十)空軍航空技術學院:

1、該校分二技(軍官班)及二專(士官班),二技學生在校二年,服役八年,二專學生在校二年,服役六年。 受訪學生所取得之證照均為丙級證照(軟體應用、硬 體裝修、網頁設計),部分係入校前於就讀科技大學或高職時即已取得,校方在星期六開有乙級證照訓練班,建議校方提多更多的考照機會,鼓勵輔導學生多 考實用乙級證照,俾幫助學生畢業後與工作得以順利接軌。建請將基礎教育及分科教育分部管理,二技與 二專分開,基礎教育與進修教育分開,可有效運用資源及便於管理。

2、師資方面,目前軍職教師離退未適時遞補,進用新進 人員困難,建議研議師資培育計畫,有計畫性培育講 師進修,俾師資來源無虞。另軍佔文職教師之待遇、 扣稅補貼、服勤、輪值等事項,作法不一,有失公允。且所有教師均要兼辦行政工作,該校復強制教師參加 過多無謂會議,影響正常教學工作,建請由現任教育 行政人員辦理。又,學校自行限縮公假進修規定,建請恢復得請公假參加自費進修,建議開放國內全職進修名額,並開放一般離校近之文學校,非限軍校為主,及放寬門禁管制,方便教師外出進修及參加學術交流活動,俾有心進修人員有寬廣進修管道,可全心投入進修研究,提升教師素質。

3、組織方面,建議航技學院基礎教育與空軍官校合併。 現行二校有部分科系重疊,合併後可整合教育資源,目標清楚,管理單純。又經費運用上,受限於軍事教 育需求採先期作業,相關需求需 5 年前提出,時空改變影響需求順序,無法就現有迫切需要增列經費,更 改項目有困難。

4、課程方面,教師建議畢業生應依畢業成績志願分發,以提昇學生讀書風氣。另學生表示,圖書館利用率低, 每周僅約 1 至2 次學生自習課時帶隊前往。

5、學生報考動機,除個人志趣及家人鼓勵外,另表示飛 機維修之相關系所取代性低,工作穩定,且軍中提供多元化發展管道。生涯規劃上,多表示先服役 10 年(二 技學生)或 6 年(專程學生)再視未來狀況留營或至 社會服務。

(十一)中正預校

1、學校平時週六不放假,段考後有三天連假供學生返 鄉。暑期於 7 月底返校進行暑期輔導,預習下學期 課程及上實驗課。因三年級寒假須參加學測,晚間 開放學生自行聘請家教至學校補習,亦有同學於假 日參加校外補習班。又學生表示,因升讀三軍官校及政戰學院須經學測,如學測成績未達標準,僅能 就讀士官班,因此多利用放假時間至坊間升學補習班或數人集資延聘家教到校加強學科。

2、教師憂心廢校傳言,影響士氣。

(十二)陸軍步兵學校

1、步兵學校允應強化學生體能訓練,設立標準,運用 各項有效輔導措施,協助學生體能達到標準。

2、學員來源不同,諸多班隊集中在暑假舉辦,造成教 官負擔過重,若能酌予分散,將有利教學及紓解工作負荷。

3、教官任期 3 年,教學、研究表現傑出方可據續留任,惟未獲留任者均累積相關教學經驗,建請酌予放寬留任限制,俾利經驗傳承。

(十三)裝甲兵學校

1、學員反映整體受訓時程足夠,然課程編排上建議結合部隊運作實務,例如部分指參課程不切實際,需 要性不高,因授課教官均歷練部隊工作,經驗豐 富,建議加強排哨及饍食管理之課程。

2、課程方面,學員反映教官教學認真,經驗實在,但 班隊之流量大,使部分課程有時數不足的問題,且 義務役因役期短而無法熟練操作。校方未給予學員 戰車及悍馬車充分之駕駛訓練,多僅體驗一次而 已,建議增加兵器及車輛課程及操作之時數。又教官反映目前國軍裝甲裝備與中共相較已顯老舊,模擬化教學不能取代實物操作,兵推整合有待規劃, 高階聯網尚在建構測試當中,備戰想定學員感受空 泛,形成教學及學習障礙。教官及學員反映宜鼓勵 運動性社團,並舉辦跨校性比賽以增加訓練效果。

3、學員來源有義務役及志願役,大專班隊之學生較好教,一般兵之素質則較差。又學員反映國軍召募人才,應清楚說明未來工作之實際面向,避免過度美化,以減少誤解或與期望落差太大的情形。教官亦反映目前軍中幹部因實施精實案裁員減併而影響工作願景,在師資培養上雖有進修管道及升遷制度,然亦因精實案而有不利影響。連帶增加部隊變數,士兵法紀觀念較淡,加上軍中兩性平權教育不足, 易生軍紀問題。

(十四)憲兵學校

1、教官反映憲兵專科學校改制為憲兵學校,預算減少,學員受訓期程縮短為五個月,影響執法能力,目前將專科基礎教育移往陸軍官校,畢業生分發憲科後再至憲校進行五個月專業訓練,然憲兵之兵科教育及專業課程與同為司法警察之警專相較,明顯不足,建請恢復專科班二年訓期,或比照警專特考 班一年訓期,以提升學員基本素養及執勤知能,並建請設置實習法庭以因應實務需求。

2、目前重要課程均由資深老師負責,該校配合政策,精簡人力,現階段教官位階因精實案一再調降,師資以尉官、士官為主,除專業或戰技課程外,編階 低於受訓學員似非所宜,建請適度提高教官編階。 且政治組、一般組、戰術組及後勤組師資嚴重不足,故須仰賴外聘教師補足缺額(外聘教師以部隊 及陸院教師為主),建請增加外聘教官,以提升學 員實務操作能力,而外聘教師應注意是否具備教學能力,宜建立評鑑制度,俾作為續聘之參考。

3、招生方面,學員由憲兵中篩選,成員素質整齊。學員以軍官為主,精進士官制度後士官亦須接受作戰 及基礎兵推訓練,教學上,士官之學習態度更勝於 軍官。精進士官制度加諸士官責任,其培育以專業為主,須歷練各階訓練取得資格後長期專職任用。受訓學員反映,目前同年資之軍士官待遇仍有 1-2 萬元之差距。受訓學員依個人志願久任軍中之意願,經部隊考核其體能及平時表現而薦派受訓。

4、課程方面,正規班除專長訓練外,所教授之營基礎 戰術包括混合作戰、聯合操演等各軍種均依相同準 則教授。調查班係培養憲兵隊調查官,內容涵蓋現場採證、攻堅、刑案處理等,受訓時間八週,僅有 基礎方面課科,學員反映似有不足,建議延長受訓時間。通識教育屬一般組,以災害救援及國土防衛為主體,另有法律、刑事、體能等組。憲兵連(排)教育由憲校訓練後分發三軍部隊,直屬部隊則由憲令部指揮,負責衛戌任務。校長每年皆至部隊座談,雙向溝通,以達訓用合一之目標。另有學員反映戰技班體能活動量大,因學員甫值成長發育期,允宜增加伙食加給提供充分營養,以因應高強度訓 練體能消耗之需求。

(十五)海軍技術學校

1、學校分為三個校區,受訓學員涵蓋軍官、士官及士 兵,通識教育合班上課,分科專長訓練則分別上 課,各班人數少,採小班教學,受訓學員均認為所授課程實用,有助軍旅工作,惟學校資訊設備不足,復受限資安管制,並無學術網路(即民網),影響教學研究,又圖書館只有二台電腦,另圖書量亦有不足,建請改善。

2、 學校體育設備器材容有不足,游泳池與新兵訓練中心共用,使用上有所不便。

(十六)聯合後勤學校

1、師資方面,國防部選派教官赴美國陸軍後勤學校受 訓,並已吸收容納美軍之課程設計,惟美軍之教學 方式不適合於我國實務。目前兵科教育之教官係由 部隊遴選任用,任期約 2 年,人員異動頻繁,但可貼近部隊實務。文職教師擔任專業教官允宜有適度比例,以解決教師流動率高致影響教學及經驗傳承 之現況。

2、課程方面,師生表示,校方為節省經費,部分課程 將整個年級併班上課,致班級學生數高達一百二十餘人,影響學習效果,容有未當。學生並反映教案及技術手冊應隨時依部隊反應修編,以因應實務需求。又學校之教育目標嚴守汰除標準,能維持品質,被汰除人員則列為非培養對象。然如何透過淘汰率以提升人才培育,尤其是彈葯處理類,影響深遠,不及格者返回部隊將影響安全。

3、設備方面,現行以一校、兩分部、四校區遂行教學 任務,允宜輔以校務管理整合資訊系統,以彌補空間距離及交通時間之損耗,並建請增加教室電腦設 備(電腦投影機、電子白板等),以提升教學品質。

4、招生方面,教師反映學生因階級及來源不同,素質 落差大,備課壓力大,部分學生必須利用課後輔導補足進度以學會操作。所有教官從士官教到軍官班,建請依學、經歷實施分組教學,資深、淺教師授課對象允有分別。

二、舉行座談

本專案調查研究於實地訪查各軍事院校時與國防部代表及學校主管人員進行座談並交換意見,相關建議及詢答內容詳如附件。

三、諮詢會議

本專案研究諮請前國防部長伍世文、前陸軍官校校長楊國強、空軍官校校長田在勱、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政治系洪陸訓教授、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政治系談遠平教授等專家學者,分就以下議題提供意見,與會人員發言茲摘述如下(依發言 順序):

(一)軍事學校調併案之興革探討。

1、軍事教育有通才及專才的發展體系,併校以北部先併南部後併,邏輯不對,但作法是對的。

第一、因為北部是以專才為主,專中有通,南部是三軍官校,通中有專,二個類型不同,但不能說因三軍官校在南部,所以晚一點辦理併校。

第二、併校的焦點在建軍、備 戰為主軸,併校的主軸必須為建軍戰備的考量。併不 併校的主軸為何?考量為何?如果只是著眼於節省教 育資源,眼光太淺,因軍事教育有其特殊性,必須經 過國防專業考量。軍校調併案是否切合建軍備戰的架構,是我們檢討的主軸,為何調併比如何併的思考更 重要(know why is much important than how.)。我們 的建軍形態變了嗎?我不知道,例如,政戰制度在國 軍有其正面價值,長期受到肯定,但未來的發展為何, 如要回到一般的班參體系,就不要政戰學校,若決定 要政戰系統來主導國軍思想,政戰學校就必須維持。 如果沒有解決政戰體系未來的發展,只把政戰學校放 到國防大學,成為一個學院,那只是換湯不換藥,沒 有根本的解決問題。

第三,精簡預算的效益在那裡?併校從實務來看,誰有能力去主導?以三軍官校為 例,我在 93 年作了併校的專案研究,為了該項研究, 請了歐洲、澳洲專業學院的二個院長進行專案管理, 所有的教授參謀進行三週的專案管理訓練,再由國外 專案管理專家進行指導,研究得出的分案共有五層,共有 141 個子案,要花十年時間,花 40 幾億經費。這麼大的案子,不是部長一聲令下就可以作成的。目前 國防部管教育的人力只有三十幾人,掌理非常多的行 政,如何思考如何併校?有無思考效益何在?調併後 的形態是否符合需求?共識是什麼?併校後,有無考 量整體軍官來源,採單一來源還是仿效國外的多元來源?此外,國軍退伍人員是國家的人才,但許多人才無法適應社會需求,這也涉及教育資源的效益。(楊校長國強)

2、軍校調併案是在軍事體系精進、改革、變動的過程中 出現的必然作法。軍校與民間學校最大的不同,在於 其訓練出來的畢業生,人事經管能否相配合,為用而 訓,養成出來的人員可否適如其份指派工作。曾有一 位高階將領比喻,軍校教育改革就像是廁所更新買了 最新的馬桶,但經常不準備衛生紙。例如某人派到國 外取得博士學位,但任用上,人事經管上卻出了問題。 再好的軍事教育及主體理念,不能落實(談教授遠平) 。

3、軍事學校併校問題,軍事武力是主權國家必備的要 素,為維護主權保護人民,必須建立國防武力。陸海 空三軍部隊也是根據憲法建立,三軍有不同的特質, 空軍與海軍承受的壓力與陸軍不同,因為作戰環境不 同,會有不同特質,這份特質要從軍官士官養成的基 礎教育裏面,一層一層培養,才會適應軍種習慣與風 格。三軍官校的基礎教育要培養允文允武、術德兼備 的現代軍官,所以是以大學課程培養基本學習。海軍、 空軍早年都有幼校,後來合併為中正預校,基本在幼 年時就開始適應軍種特性,也是一種思維方式。不管 如何,總是要在四年基礎教育裡,培養軍種思維,藉 由日常生活教育中,潛移默化培養未來才能、風度氣 質風格,並用暑期訓練讓學生領悟到生活特質。

以成本的觀念來談教育,我覺得是錯的。我任部長時,有人建議軍醫不必要由國防部自已培養訓練,將國軍中心委託民間辦理,我當時就說不可。因為國 防醫學院培養軍醫,不僅重視學術,也重視責任感,所以培養的人才服從性堅強,我們最需要大量醫療人力就是作戰的時候,但也是最危險的時侯,只有軍醫人員基於其職責,絕對不會跑掉。如 SARS 時和平醫院有醫師跑掉,但國軍松山醫院改建負壓病房,專門收容SARA病患的責任,即是國防醫學院的成就,一般醫學院是不能比較的。後來提到三軍官校要合併, 我也不能認同,光以成本效益衡量是有問題的。三軍作戰環境不同,三軍官校要依照軍種特性來培養,不能以一種思維,一種規範來規定三軍官校的學生。其 次,三軍官校有不同的傳統,來台六十多年的經營各 有不同的設施。如陸軍官校有大片的山區訓練打野外,海軍官校接近港口,空軍官校有機場,如果要合 併,要怎麼找合適的環境及設備?我對三軍官校不認 同要合併。還有,國軍因為員額裁減,初官需求減少,所以官校學生招生減少。但採募兵制以後,沒有預官了,現在又要招收補充預備軍官的軍官,也是由官校來做。(伍前部長世文)

(二)就國軍建軍備戰整體層面,探討各軍事校院目前之教育 目標及定位。

1、本案是由軍校調併案的檢討為基礎,來探討軍事教育 的發展,此一切入點非常值得肯定,重點還是在人才發展的流程,有其精神意義在,教育須有前瞻、有縱深,軍事教育尤是如此。軍事教育的目的在用於國軍, 國軍指揮及決策的人才均來自於軍校,軍事教育的良 莠影響整個國軍,不可謂不大。我認為軍事教育係肆 應整個建軍備戰的需求,先確立建軍備戰的需求,才回頭去設計教育及培育人才的作法。目前國軍因應長期流程,規劃有分段分類作法,區分為基礎教育、進修教育、深造教育。此一區分有其整體規劃構想。(楊校長國強)

2、軍事教育又是軍事單位的一環,軍事單位強調服從,服從的過程中,長官的命令有時會凌駕以往的軍事教育的理念,經常是部長一句話,下面就必須配合執行其理念,軍事教育經常服從軍事長官的指令,而變更教育內容,這是一個現實因素。國軍應有長程的軍事教育的理念及構想,並應落實加以執行,然各軍校幾乎不可能像民間一般,進行 十年期的教育發展規劃,其關鍵在於軍校的管理階段 上,校長、院長及各級教育單位的長官、人事主計及 訓育部門的參謀流動性大,影響教育計畫的實施,再好的想法都無法落實。軍事學校調併案的變革,必須有基本建軍備戰的切入點,但我聽到的是調併為了配合精實案而精簡人員及單位。現在的問題是,如果要推動募兵案,未來就沒有義務役軍士官。我參加系所調併,國防部嚴格 規定系所必須超過 14 個人,如果人員不足就要併, 數個系所合併滿足 14 人的數額才能成為一個所。理工學院的許多系所是針對國軍的特殊需求所成立的, 可能一年只有 2、3 個學生名額,但必須維持 3、5 個 師資,現在要併在一起。我就思考,如國軍為了裁軍,減少人數,將來這些系所是否還是需要?還是直接引進民間人才,經過短暫的受訓即可為國軍所用。但目前因義務役減少,軍校的學生可能要增加,所以楊校長提到ROTC可能要恢復了,為了要補充義務役 軍官的減少,軍事學校的招生可能要擴大,這二點讓 我產生疑惑。國軍軍事教育的調整,如何針對未來環 境的變遷,如何評估以因應未來戰爭型態改變的需 求,做到教育改革的目標?現在北部地區院校調併, 只看到經費節省、組織精簡、人員減少,但效率是否增加?目前各院區必須到校本部開會、行政流程上呈 到校本部,就增加了許多不必要且影響效能的不必要 支出。併校後有無達到提升教育成效之目標、對各校 的認同有無增加等,有無進行評鑑?(談教授遠平)

3、國防二法之前,參謀總長主管人事教育的部分,國防 二法後我即離開,我不干預參謀總長的事。教育是為 用而教,教用必須合一,學校招生員額與運用派職的員額是有關連的,因為每位出去都要派職,所以不能 太多或太少,評估部分必須由人力部門掌管。(伍前 部長)

(三)我國與世界各國軍事教育體系之比較分析。

1、據我長期的觀察體驗及參與,由文人領軍來看,以文 人擔任副校長及副院長似應加以推動,且軍事院校只有一個文職副校長並不足夠,以外國為例,軍校應以文職為主,適度搭配軍職教授。然因整體教育體系取決於校院長的決定,無法突破,改革不易(洪教授)

2、我們與世界各國軍事教育的比較,似應與人口國情與 我國相似的國家對比,似不應與美國比。基礎教育因 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很強,以美國西點軍校為例,選拔 軍中具碩士學位的優秀軍官回到學校。我國目前是軍 官一回到學校教書就教一輩子,就與部隊脫節,有無 學校與部隊相互歷練的機制,讓優秀軍官在部隊服役中表現佳、有心得,回到學校中成為學生的典範,又 能回到部隊上進行人事經管的發展,此種方式可能對於培育學生軍人武德有正面的助益,可供未來軍事教 育發展的參考。(談教授)

(四)國軍軍事教育未來發展方向及願景之探討。

 1、國軍未來的發展上,我看了國防部 98 年四年期的教育
總檢討,寫得非常好,但實際執行面上是否落實?未來國軍教育的走向是否正確,還是因人廢事、因應文 章?必須從實際數據、人力和主其事者觀注教育體系 的力道,才是真正國軍教育的意義。(楊校長)

2、考量畢業分發及訓用合一原則,沒有長遠來看。而應 以增加資源使用及促進對國防認識等各方面考量。軍隊並非需要每個人都要體格、田徑,而是需要腦力等 各方面人才,現在因為基礎性問題就廢除很好的制 度,沒有考慮全面性問題與多方價值。當然以軍事來看是沒錯,但以廣面來看也可以多方考慮。(洪教授)

3、軍事教育的目的是為建軍備戰需求,因此在教育過程 中,有變與不變的層面,各兵種有其各自的專業,亦有共通的軍人武德及領導統御,但國家的安全處境會 改變,戰爭的型態會改變,此時就要變,因而影響軍 事教育必須隨時調整因應。其中包括了教育的主體理 念、知識內容、評鑑制度、管理及教學機制、甚至科 研的機制。國防部有無自已設計一套評鑑的標準?因為民間委員不理解軍事教育,不瞭解各軍校系所必須符合國 防部政策及教育訓令,例如我們成立了解放軍研究 組,教育評鑑委員要求我們提出為何成立及籌備計畫、開會等過程,但我們提不出來,因為這是長官要 我們成立,我們就成立了。學生反映電腦不好,評鑑 委員要求系所改進,但這是電算中心的工作,系所無法改變。事實上,接受民間評鑑對國軍軍事教育事實上助益不大,應由軍事部門依其教育目標自行設計教育評鑑。第二,教育的目標及定位上為了建軍備戰, 我懷疑招自費生真正的目的何在?軍校目前的困難是,國軍區分基礎、進修、深造教育,我認為目前軍 士官的基礎教育,除特殊考量外應以教學型為重,陸 軍官明確自行定位是教學型,空官與海官則有特殊考 量。在教學型的主軸下,對其要求期許及執行都比較 明確,但國防大學已造成混淆,因包括太多東西,無法進行區隔。進修、深造是否要與各軍校結合?政戰 學校以前是三階一貫,但目前不行,要成立政訓中 心,分到各不同的兵科,我的想法是基礎進修深造是 否可以回到各軍種學校,一貫化及集中化,指參教育 能否回到三軍官校?國防大學以往為三軍大學以指參 教育為重,但目前有基礎教育、指參教育,又要進行戰略教育,教育目標是否能夠明確?如國防大學只負 責基礎及戰略教育在教育訓令、教育要求、管理、任 用上體系是否更完備。(談教授)

4、軍校學生畢業後由基層歷練,分別從指揮職、幕僚職 與教育職幾個管道來發展。早期強調必須指揮職、幕 僚職及教育職均須歷練,漸漸的越來越不強調教育職,但我覺得教育職仍有其必要。也許由一位軍官來 當校長,也許之前的工作表上與教育工作較無關,但仍有其基本條件存在。軍官從初級後慢慢在不同領域 工作與累積經驗,就有適當指揮能力;教育則分成基礎、進修、深造,在不同時間有不同歷練,然後再受教育。而大學生畢業受教育到博士畢業,一氣呵成雖 有其道理,但我認為研究所的碩博士應該與工作結合,才是比較實務,所以軍官的養成也應該這樣做。(伍前部長)

(五)軍校招收自費生

1、自費生問題,我認為三軍官校有很大的能量,但沒有這麼多學生,所以招生自費生,是可行的辦法。因為 如果學校辦的好,家長肯定,對於在官校磨練出來的 青年,在工作上會有好處,尤其是抗壓性會比較強,軍校畢業生有它的特性,如海軍官校招收女生,她們 自已要求接受與男生同樣的訓練。而空軍的設備也可 以做到航空人員的培訓,如果辦的好,可以讓青年出 來後,在就業上有長處。但目前招生自費生有一個問 題,因為學費要繳國庫,以軍校而言,招一個就賠一 個,因此不願意招收自費生。我認為可以成立與民間 大學一樣,成立校務基金,可以不必受到年度預算限 制,好好做學校的發展建設(伍前部長)。

2、依 98 年國軍軍事教育未來發展,開宗明義就是基礎教 育以培育現代化軍官為目標。如果招收自費生,就不 符合這條規定。因為軍校生有權利義務,以任職軍官 報效國家為目標,國家對於軍事教育是有標的。我以經驗來談學校招生,我任陸軍官校校長時,學校淘汰 率是 32.4,我的淘汰機制是依照大學法與國軍教育條例,二一不過必須淘汰是依據大學法,還有品德不好是 學則規定的、基本體能不好也要淘汰,我不能因畢業生 必須達到多少人數而不去淘汰。招收自費生那就沒有按 照第一條,邏輯上就不對,在執行上就會有問題。

3、以美國的三軍官校是沒有自費生,而維吉尼亞、色代爾本來就是私立的,學生必須交學費的。國家培養是一貫的,出來就要任官,不能任官就要淘汰。ROTC 體系就要走 ROTC,廣徵人才及多元化是值得肯定的,但不能以公立學校套用私立想法。(楊校長)

4、自費生經過三年軍事教育洗禮,畢業以後對於軍事是有認知的。但目前遭遇到的問題是,陸軍官校公費生男生淘汰後,只有自費生男生可以補上,但女生不能 補男生;而女生素質高又耐操,幾乎不會淘汰,但女 生自費生不能遞補男自費生。不過,自費生還是有必 要存在。

5、國防部設立自費生的精神與意義跟楊校長說的一樣, 允文允武。但軍校有許多學生家庭環境不佳,家長的 認知就是希望有人淘汰,自費生就可以補進去,畢業時可以分發,與國防部的認知不一樣。我認為在執行面上,如果要招收自費生,就必須要有配套措施,如 女自費生也可以遞補男公費生。(田校長)。

6、第一、在現有教育資源內招生自費生,可以為現有軍 官提供補充。第二、自費生可使現有教育資源充分運 用,為國家培育人才。第三、增加一種文武教育。鼓勵軍官去民間修習,增加一種思維。第四,民間也有這種需要,如抗壓力的培養。(洪教授)

(六)國防大學政研所洪陸訓教授,提出下列書面改革意見:

1、改善教育領導體制方面:軍事教育校、院主官(管) 應依所需專業派職,任期適度延長,以確保教育政策 的專業性、連續性與一貫性。具體作法:有學位的校、 院,校(院)正、副校長與教育長,須具相關教育專 長,任期三年。專長方面,應具教務處長或相關的經 歷二年以上,均具博士學位,副校長則應由文職教授擔任,且得連任。

2、提升教育師資素質方面:大學部教師應具碩士以上學位。設有研究所的師資應具有博士學位資格;落實教評會審查功能;建立教師績效評量標準,以作為教師 聘用、升等、擔任教育主管、獎勵的依據。

3、提昇學術研究水準方面:各學院設立研究中心(如政
戰學院設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寬列研究預算; 提升軍中指標性刊物達 TSSCI 或 TSCI 標準;尊重學 術運作機制、廢除審查限制。

4、建立監督與評鑑制度方面:國防部設軍事教育司與教育(改革、諮詢、評鑑)委員會,直屬國防部,並受 立法院、監察院監督。

5、擴大文人參與軍事教育:邀請民間學者參與軍事教育政策的研訂、諮詢與評鑑等;聘任定量民間學者為教 師,上述教育主管和各項教育委員會成員設一定文職 比例,由軍內外教師、學者參與。

6、建立新思維:面對戰爭型態改變與軍隊新任務增加,軍事教育領導者應具備多元思維(多元用人、多元意 見),講求多元創新而不拘泥於一致性;容納批評而 不堅持專斷的威權式統御;文人領導者不以個人或政 黨的忠誠度做為晋用的指標,以避免軍人被政治化; 軍人領導者則應能堅持專業立場與敢於建言。這些現代化專業軍人的思維與特質,端視軍事教育的改革與 落實。而這項改革工程如果期望由軍中自發性推動,困難重重,國會、監院的推動和監督才是有效的途徑。

7、軍事學院調併以專業化為取向: (1)目前各專業學院(醫學、理工、管理、政戰等)之調併兩種方式(整合一體或保持各自獨立)皆可, 但以目前我國軍中文化而言,後者較為適宜。 (2)以政戰學院為例,學院名稱可改為「軍事社會科學 院」;政治系以「軍事政治科學」為教育核心,心理系為「軍事心理科學」,社工系為「軍隊社會工作」, 新聞系為「軍事新聞學」,藝術系為「軍隊藝文工 作」。此外,恢復外文系所,改為「國防語文系」。 

8、針對上述為用而育缺失改進措施之一,一則可擴大研 究所招收員額,取消或放寬報考科系專長、軍兵種的 限制,除持續招收自費生以外,允許非本科系畢業,國防部以外單位(如國安會、國安局、海巡署等單位 軍職人員和軍訓教官)報考,亦不限於非政戰官科軍 職人員報考,再則可許國防大學招收文官,包括國防部文官進修,和有志於未來從事國防、安全、軍事相 關工作的人士報考,為國家、國軍培育文官人才,促進軍文交流。

9、國軍政戰制度仍有保留的必要,但在組織型態(分散各聯參或整合一體)上、名稱上(政治作戰學院或軍 事科學院)、以及功能上(一般政戰或專業功能)是 有討論與調整的空間。

政戰存在的必要性理由如下:

(1)美國武裝部隊有心戰、民事、公共事務、軍牧師、 監察、國會聯絡處等專業機構與業務,均類似國軍政戰機構與工作,而這些單位與工作是相當具有獨立性與專業性的。

(2)冷戰後的幾次局部性戰爭,包括兩次波灣戰爭、科索沃和阿富汗戰爭等,心戰、媒體、民事、文化等類似國軍政治作戰,是雙方勝敗的關鍵因素。面對 新世紀軍隊「非戰爭性軍事行動」(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 MOOTW)任務(如災 害防救、反恐、維和、人道救援、海上救難等),更凸顯政治作戰的重要性。

(3)中共有「戰時政工」,即類似政戰。近年更提出「三 戰(心戰、輿論戰及法律戰)」,這三戰來自兩次美 伊戰爭雙方勝敗關鍵的經驗教訓。軍方並且於 2004、2005 年出版了《政治作戰初探》與《信息化條件下的政治作戰》二書。

(4)面對社會變遷、政治發展,軍中社會問題頻傳,非戰爭性軍事行動、軍隊與媒體、國會、社區的互動 頻繁,更凸顯軍中政治社會工作的重要性。

(5)政戰體系因已往做為國民黨控制軍隊以及鞏固政 權(透過輔選、黨化教育)的工具,但從政黨輪替 及國防二法訂頒後,已使軍隊國家化,不受黨的影 響,建立了民主政治體制下的「文人領軍」機制, 政戰恢復了它的專業取向(但仍待加強)。

(6)軍事政策的制定、組織的再造、人才的培育(教育 目的)與運用等,都應了解到並結合後冷戰時代戰 爭型態的轉變(由機械化到資訊化)和軍隊任務的 轉型(如上述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在面臨資訊化戰爭型態與軍隊新任務的趨勢下,重視的是腦力而 非體力,因此國軍傳統上所強調的召募、用人標準就必須因應調整。

四、調查所得之分析彙整實地履勘所見及訪問師生、舉行座談會及諮詢會議所提意見,謹分就教育領導等 10 項議題,析述如下:

(一)教育領導方面:

1、基礎院校師生反映各校領導幹部過於強調軍中威權及 貫徹命令之領導統御文化,未能參考民間大專業授 權,不利於發揮各校專業特性及教育功能。目前國防部除依據人事經管之相關規定外,對於各軍事基礎院校之校長、院長人選及任期有無特別考量,以確保教 育政策的專業性及一貫性?具體作法為何?

2、依軍事教育條例第 8 條第 2 項規定,各基礎院校校長、副校長、教育長得由文職人員擔任,目前實施情形如何? 

(二)軍校調併案之規劃及執行方面:

1、綜據各院師生反映諸多意見,約有:

①各校合併為國防大學所屬學院後,行政流程疊床架屋,教育資源未 有效利用,院際合作交流成效不佳。

③校部長官未適 度尊重各院學術專業自主性,在教學內容及預算運用上 多加干預,造成教學研究、論文發表、教授績效之不利 影響。調併案係因應國軍執行「精進案」後初官減少, 以「集中教育資源及節約教行人力」為目標,然未來實 施全募兵制後,各院校教學能量及訓量能否因應?

2、調併案實施後,部分軍事學校校區分散、管理幅度大, 教育人力分散,資源整合不易。就專業學院是否恢復獨立運作,抑或整合為一體、集中一區有不同作法, 如國防醫學院併入國防大學,嗣又恢復獨立,應否針 對不同體系學院之調併分合效益,再進行檢討研析?

3、國防大學組織及基礎教育部分:

(1)國防大學涵蓋國軍戰略、軍種指參教育,又包涵國防科技、管理、軍事社會科學之基礎教育及碩、博士深造教育,教育範圍甚為廣泛,如何有效兼顧不 同之教育目標?

(2)各校院似有重硬體而輕軟體之現象,以圖書資訊為 例,經訪談各校學生,發現圖書館利用率低,請問國防部就充實軍事學校圖書資源,有效運用館際合 作等,有無檢討改進之空間?

(3)國防大學教師反映校部對於教師出國參加研討會 及論文發表之程序限制及管制過嚴,不利於學術研究,為尊重學術自由並鼓勵教師研究發展及學術交流,有無檢討放寬之必要?

4、軍事教育目標方面: 

軍事教育「為用而訓,計畫培育」之宗旨及構想 良善。然據反映,實際執行上因對於「用」之詮釋與 標準不明確,難達適才適所之目標。實務上基礎教育 及深造教育須依部隊預估缺額訂定招收人數,報考資 格、相關科系及兵科等限制,致國防大學部分系所招 生名額過低,甚至必須強制併所併系或面臨裁撤之情 形,不利於軍事教育資源之利用,亦未考量軍人生涯 規劃。亦似與鼓勵軍人報考軍中以外研究所或在職專 班等政策未盡相符,則該項「為用而訓,計畫培育」 之教育目標,在執行層面有無重行調整規劃之必要?

5、士官基礎教育及兵科學校方面:

(1)陸軍士官之養成教育由陸軍士校轉型之陸軍專科 學校專責,進修教育由各兵科學校施訓;而空軍航技學院除負責軍官二技班、士官二專班之基礎教 育,尚須進行軍士官分科、進修教育;而海軍部分, 士官原由海軍技術學校之前身「海軍士官學校」訓 練,然因師資等因素,目前士官基礎教育由海軍官 校士官二專班施訓,各校學制不一。兵科學校方面,空軍整併機械及通信電子學校為航技學院,海 軍整併航海、輪機、兵器、通信電子 4 校為海軍技 術學校,陸軍則有步兵、飛彈砲兵、裝甲兵(校長 編階中將)、化學兵、工兵、通信電子資訊等兵科學校負責分科教育、進修教育及專長訓練。顯示陸、海、空三軍之相關學制大相逕庭,有無進一步規劃整合之必要?

(2)各校學生素質落差大,教官各階層皆授課之情形極為普遍,以空軍技術學院為例,包涵基礎、分科、進修 教育,教學內容上涵蓋二技、二專及各項專長訓練班次。對學校之教育目標及定位有無不利之影響?

(3)依國軍教育訓令,士官基礎教育以培養專業技職及通過技能檢定為目標,然學生部分來自普通高中,部分來自高職,技術水準不一,是否影響教學成效?

(4)海軍之技職輔訓班次均在海軍技術學校施訓,而士官之基礎教育則在海軍官校二專班施訓,對於技職士官之養成有無不利影響?

(5)為因應募兵制,各兵科學校所負擔之訓量勢必加 重,然各校組織架構複雜,部分單位功能似有重複,又受限於學員人數及專長,常造成各班學員人 數過低之情形,對於教官教學負擔及教育資源對似有不利影響,有無調整之需要?

6、教學評鑑方面:

(1)各軍事基礎院校為因應教學評鑑,均支出龐大資 源,且國防大學各基礎學院分別於 97 至99 年完成 教育評鑑,國防大學又將於 100 年接受教育評鑑, 有無造成國軍各基礎院校在政策、教學研究及資源 分配上不利之影響?

(2)各校師生反映,教育部高等教育評鑑對各校助益有 限,評鑑委員對於軍事教育之認識不足,增加教師教學研究以外之工作負荷。有無思考設計符合軍事教育之標準進行評鑑之必要?

7、師資方面

(1)綜據訪談及履勘所見:

①軍職教師與學生互動高,教學成效良好,惟因軍文職比例及軍職停年之限制,許多教學研究能力強之優秀軍職師資流失。

② 教師因準備教學評鑑工作及國防部縮減行政人員,致排擠教學研究時間。為強化人才培育工作, 為發揮教學相長及培養學生領導統御知能,有無研究選派軍中優秀軍官回校擔任一定任期教官之交 流制度?

(2)師資培育方面,以往國軍薦送國外深造,廣儲師 資,所培育之人才對國家貢獻良多,然目前國外送訓員額減少,師資以自行培養為主,有無造成師資 斷層或影響研究發展?又軍職教師因停年限制而退伍,造成教學研究能量佳之優秀師資流失,有無因應方案?

8、實施招收自費生政策方面 國防部基於國家教育資源共享之理念,於 89 學年起核定國防大學所屬各基礎學院及國防醫學院招收自費生,98 學年度起則全面開放各校正期班招收自費生。然其中三軍官校以培育國軍基層領導軍官為宗旨,自費生畢業後無法派職任用,且其專業科目明顯 較民間大學不足,在校期間如不能轉為軍費生,將影 響未來生涯發展,又自費生對國家因無相對義務,對於公費生之教育及訓練亦恐有不利影響。各校師生亦有反映女性自費生無法轉男性公費生制度,有失兩性平等原則。國防部未來招收自費生之政策有無檢討之 必要。

9、校務基金方面 各校師生反映,民間大學可藉「校務基金」運用 「建教合作」模式與業界合作發展,目前軍事院校非 屬「校務基金」單位,造成各校研究發展及自費生教育資源之限制,有無檢討實施「校務基金」或類似機 制之必要?

10、軍事教育資源方面 
 

依軍事教育條例第2條規定:軍事教育為國家整 體教育之一環,以國防部為主管機關,並依相關教育法律之規定,兼受教育部之指導。國防二法通過後,為強化國軍人才培育,提升各軍事院校學術研 究成果,國防部有無寬列軍事教育預算及向教育部 爭取補助經費之具體作法?

本文出處:
http://www.cy.gov.tw/AP_Home/Op_Upload/eDoc/%E5%87%BA%E7%89%88%E5%93%81/100/100000017%E5%9C%8B%E8%BB%8D%E8%BB%8D%E4%BA%8B%E6%95%99%E8%82%B2%E9%AB%94%E7%B3%BB%E4%B9%8B%E6%AA%A2%E8%A8%8E%E8%88%87%E7%B8%BE%E6%95%88%E8%A9%95%E4%BC%B0%E5%B0%88%E6%A1%88%E8%AA%BF%E6%9F%A5%E7%A0%94%E7%A9%B6%E5%A0%B1%E5%91%8A.pdf 

延伸閱讀:

 

國軍軍事教育體系之檢討與績效評估專案調查研究報告(1/11)
國軍軍事教育體系之檢討與績效評估專案調查研究報告(2/11)
國軍軍事教育體系之檢討與績效評估專案調查研究報告(3/11) 
國軍軍事教育體系之檢討與績效評估專案調查研究報告(4/11)
國軍軍事教育體系之檢討與績效評估專案調查研究報告(5/11)
國軍軍事教育體系之檢討與績效評估專案調查研究報告(6/11)
國軍軍事教育體系之檢討與績效評估專案調查研究報告(7/11)
國軍軍事教育體系之檢討與績效評估專案調查研究報告(8/11)
國軍軍事教育體系之檢討與績效評估專案調查研究報告(9/11)
國軍軍事教育體系之檢討與績效評估專案調查研究報告(10/11) 
國軍軍事教育體系之檢討與績效評估專案調查研究報告(11/11)

 

如何落實「國軍軍事教育改革」公聽會紀錄 (上)
如何落實「國軍軍事教育改革」公聽會紀錄 (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