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官照片網址連結
孫肇宜 臉書 2015年4月29日
【醫學院畢業 退伍24年預官的留言】
留言網址,照片部分係民國70年,版主孫肇宜個人在金門金東292師,擔任步兵連上尉連長一職,帶領全連接受營測驗與體能戰技5千公尺跑步時所攝,而照片右前方戴防毒面具行軍與率領部隊跑步的就是我本人。
====================
Dr. Lee
I am sure you would have done well in infantry.
碩士學位二年取得非難事,但要在民國70年代的野戰部隊服役近二年,本島外島,在那缺乏睡眠,步兵連走路也可睡覺之下,每個人調劑身心的方式也不一,當兵近二年其實那二年是每天24小時除休假均在部隊中,一般人工作8個鐘頭便下班了,所以當兵的一天是十分漫長的。 醫學院畢業去服役二年,那些躲過兵役的同學, 可能笑我們這些守法的人"笨", 然而,退伍24年後,當我在同學聚會時大家談起服役之回憶時, 「想當年我在金門當醫官...」「我在陸戰66師」「哦我在269師,楊梅啦!」「我在東引才最苦...」只見那些曾用盡方式逃過兵役的同學坐在角落若有所思
去年返台同學會,見到許多24年沒見到之同學,大家多中年近50了,但談起軍中回憶,似乎在那時候大家又看見年青的自己,去年才知道班上同學竟有一半以上在外島服役
This was our story. Standing tall and defend own country. Be proud as always!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清‧鄭板橋‧
When a story is told, it is not forgotten. It becomes something else. The memory of who WE WERE. The hope of what we can become.
You are right on by stating 那時流行畢業兩年後開業賺錢, 真的也很賺, 不少人一年可賺上千萬, 因此會嘲笑那些在部隊當醫官的同學. Nevertheless, it also reflected our culture back in those days. Just like what we learned in Economics 101-It all comes down to incentives. They had incentives to cheat as their goal is to make quick profit and avoid serving in the Army.
Not everyone can survive in infantry or for that matter special forces. It requires one to have characters and competency. Last but not least, the leadership skills (Infantry Motto: Follow Me!)
高温35度C, 著甲種服裝,鋼盔背包步槍裝備...可達30KG, 全部人員入列行軍,一個營測驗下來500公里大拉鏈, 由二兵到連長,行軍在縱貫公路旁,在中央山脈...沒有死角,任何關係也在這種高温高壓下完全瓦解, 看那下士班長來回嚴厲斥責落隊新兵,但又幫新兵背裝備, 營長在雨中連雨衣也沒穿幫行軍中的步兵加油, 那中尉副連長担心著飯車尚未到, 上尉連長在吉普車前用指北針看軍用地圖向步排下命令...
野戰部隊沒有個人只有連隊, 一切為那連旗, 聽過營測驗完行軍返師部步兵營步兵之答數嗎? 269師師長肩上那顆星,正代表一萬二千人的重裝師, 我們全是步兵,勿論兵科, 醫官一樣入列 No exception
That was the Army I know.
In my two years serving with the 29th Division, I had seen many competent career officers (most Army Academy graduates) with characters. Many of them later on got promoted to generalship. I was not surprised. That was the ARmy way. It should still be the Army way. But our Army is no longer the Army I associated with in those days. It is demoralizing and sad.
Dr. Hsiao
====================
版主wleemc回應:
Thank you for visiting my blog. I had more inclination for airborne troops and aviation medicine than infantry.
二三十年前, 醫學系四成不用服兵役, 有些人找不到理由, 甚至用自發性氣胸來免除兵役. 那時流行畢業兩年後開業賺錢, 真的也很賺, 不少人一年可賺上千萬, 因此會嘲笑那些在部隊當醫官的同學. 現在想想, 醫學系畢業兩年根本連診斷疾病都有問題, 讀了七年醫學院, 二十幾歲到五十幾歲只有診所的經歷, 自己每天都不知道在診斷些甚麼, 治療些甚麼, 這樣行醫, 這樣的醫學, 會不會太膚淺了?!
【醫學院畢業 退伍24年預官的留言】引用網址:
https://wleemc.pixnet.net/blog/post/110303627-從國醫到陸官?fbclid=IwAR1vnsBlyNK9lIFHPtJKxEeU2syt7vrsTgCd3BWOsX7NQwSkGBHr-N9fPDg#comments
★ ★ ★ ★
于昇華 臉書
于昇華
預備班11期,陸官校42期,步兵雜學科。足跡踏遍本外島大部分地區,三個月兩次500公里,摸熟北部山區,主管師對抗兩次,所有中南部的大溪全下去穿插砂石車進出道,方便用兵。70年金馬自衛隊回台閱兵少校總教官【前後,都是上校級擔任】。編寫解嚴後海岸巡防班哨手冊,成全國範本。上過外傘頂洲。中壢事件時,中壢師戰情官、第一次抗議時,台北衛戊師中興橋守備營長。澎湖漢光一號演習,正規登陸及空降地武德守備指揮官。30年前的馬祖,澎湖,台灣地形瞭若指掌。有在駐地留下工程奇事。北竿的軍魂發電廠進出道、中壢雙連坡重慶八號大炮掩體、金門二士校改建戰鬥營洗滌工程、澎湖山水高地參觀台。
寫作經史:幾乎,寫作的作品,總是以多面向,大視野的俯視開場,又用同時報導方式呈現,使讀者既錯身在兩個甚至多種動機迥異,撲朔迷離的事件裏,又浸淫於詭譎懸疑,緊張刺激的小說情節中,背景更是都以發生在台灣和所有外島的軍旅,以及當今和歷史的真人真事貫穿,讓讀者有著似曾相識的臨場感以及不可思議的真實感!烴爆的連串事件導火線,直接引燃了故事的烈焰。每個故事高潮迭起的熱力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讓讀者再也「無法享受」看結尾就知事件的快閃感!如果讀者照著書上所述,上網查看,更會驚訝很多資料的正確性。恍惚間不禁要問,真有這回事嗎?!從無意中因為(疑青峰命案【抱歉不能直書】)奇異,又正逢農曆年,於是趁機振筆疾書,寫下了【誰殺了上校】一書。蒙書華書局約稿,三個月完成了四十萬字的【戰計畫~~攻略澎湖】一書,開創了台灣軍事預言書的先河。在香港和北美多種文字出版,也隱隱然成了研究台灣戰爭的軍事工具書。之後戲作【軍中求生手冊】更獲年青朋友喜愛,當成軍中摸魚的教科書。事隔十年,同時出印了【殺戮戰場台北101(誰殺了上校第二集)】,【野戰之狼成吉思汗】,【活棺人(穿越小說)】,再印【台灣阿甘(書局要的名字)】,【奔襲台灣救國軍】編成【玄機圖】(誰殺了上校第三集,310000字)未付印。承網路 曾彥霖 朋友幫忙,在臉書開了[于昇華軍史讀書會~奔襲台灣救國軍],變成寫作貼文之處。常敍軍旅心得和軍事未來發展淺見。承蒙網友不棄,貼出的像樣作品都有幾千的讀者涉獵,上萬的也不在少數。
預官真的可愛更可敬,尤其是醫官衛生排長一職。
在任副連長職初期,帶隊到馬祖,排長都是預官,但既參加過山地師師對抗。更是受過山訓和營測驗。
63 年元月份,有正式預官發佈當副連長的。
本連,若非被我在總部規定排長任職需一年命令前,早佔副連長缺,則,應該也是一位預官昇當副連長。
這一批是預官19期吧,之後來的預官就命差了些。五位預官,爭一個排長缺,我連是一位正期,一位專修都當排長。到最後,還有3位是寶習軍官退伍,相信心中一定悵然,壓抑一輩子的事。
在北竿的正職預官,當然也是我決定建議的,是位建築系。每每受領工程任務,我在推演後,都會先到他住的班據點,和他研究。
現在想想,分給步兵的工作都很簡單,只是要我們完成。
營長時,就用預官120砲排長和81砲排長,幫我測地和完成全營所有曲射火器的陸上集火點。我營的火網編成圖,除了上級賦予的有彈幕區外,全守備區就是500多個集火點。厚厚的一大本,60砲以上的集火點全納入,任何人看懂了,都可叫到最大火力支援,就是他們兩人帶相關兵員完成的。
我為什麼沒交給正期排長或專科排長?我真不知。
應該和軍務專長有關,120砲排長是真正受砲訓的預官。
可愛的預官們
讓我可能打破演層習對抗史,一個守備營長,只打了半天對抗,拿了獎章。
不管誰,一進營長簡報室,楊彥林作戰官的四乘八尺簡報台,就唬倒大官們。通信兵的總司令,砲兵的參謀總長,看到火網編成圖上的幾百個空心十字集火點,都問:可能嗎?
再看看桌上陳列的射擊諸元表。都
投降了!!
到現地考排長,班長,都能拿出這本而跟上級報請求火力。
滿意吧?很滿意真有傻幹的步兵呀!
會演戲!哦、演習。
謝謝了。我的預官排長群。
上文承蒙 于昇華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民國65年3月底:257師步一營上尉連長于昇華,遇到了「湖口一輛戰車叛變事件」始末
于昇華:《壯志凌雲》美國ROTC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的「海軍飛行員」自述書
于昇華:從漢光火力秀「同時彈著」 談「無劇本」的演習要怎麼做?
于昇華:民國74年,野戰部隊與陸軍總部計畫署電腦小組,在「電腦兵棋」的理念差異
于昇華:民國62年官校剛畢業,最基層的帶兵官,怎麼可能讀懂這大部頭的「隆美爾戰史名將書信」?但,我就是讀了,而且還上癮了,為爾後兩年營長譜出快樂的生命樂章。
于昇華:反向思考/站在美國的立場想/美國會不會和中國打一場爭島作戰?
于昇華:後備部隊獨立於陸軍體系之外 完全暴露出對國軍地面部隊的不解
于昇華:陸軍官校於民國59年「取消學長學弟混合編連與實習制度」和「畢業任官中尉」之過渡時期的亂象!
于昇華:民國58年三月四日「陸軍官校預備學生班 (中正預校前身) 三年級生」不三不四的絕食事件!
于昇華導讀: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解析加勒萬河谷遭遇戰影像紀錄》《再談加勒萬河谷遭遇戰》
于昇華:搜索排和排搜索課程完全不同 不要把搜索集訓和特種部隊混在一起
于昇華:為什麼刺槍教官的表演,永遠拿根大木槍!那個部隊有這種長槍的?沒這種長槍,訓練出的能用嗎?
于昇華導讀:《國防線上/2021實兵模擬接戰系統》《張競/電子軍事地圖潛力無窮》
于昇華:波灣第一次作戰,如果沒有堅實的管理數據,根本無法計算出,60萬大軍怎麼在180天內完成集結和要多少軍用物質才能完成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