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出處連結
部隊的歌聲、精神口號已遠颺,或許回不來了,謹記錄本人青壯期一段回憶....
違紀風雲起
整訓山河動
治軍嚴格出名的第六軍團副司令柏隆櫃中將(于民國70~71年交接之際昇任台中中興嶺的十軍團司令),非常看不慣軍團龍山營區內義務役的文書兵,認為這些小兵作息太散漫,需要整頓訓練。
他在民國68~69年間,要求參三制定龍山營區內文書士官兵,分三梯次接受單兵基本訓練的再教育,我個人至司令部報到時,第一梯剛結訓,第二梯實施在即。
因我剛由新兵訓練中心出來,參訓資格規範條文裡有規定離開新兵訓練中心超過多久期間以上、距離退伍日期尚有超過多久者,得參加再訓練。
個人是剛離開訓練中心的新兵,是符合免於參訓的。但因為新兵關係,組裡的義務役士官,故鄉是臺中市何姓前輩,何擅長人際經營、周旋,一直在思謀迴避被編進入基本教練再教育營,採拖字訣策略先表達安排要參加第三梯次,等到開訓日期逼近,就向組內人事參謀說項,以彈管科業務繁忙為由,改推派未符合須再訓,我這一位新兵去參加,當時只能接受去參加,反正我剛離開訓練中心,也還能適應這一種生活,一到訓練營就有許多軍團資深老兵,見我面孔生疏軍服尚新,一看即知道是剛離開中心的菜鳥,而好奇問:怎麼冒出這個生面孔的!和我同是來自兵工組的資深同僚,透露了事實緣由。
其實,訓練期間好像還是有人有辦法請假,回龍山營區辦公室或外出,調來支援負責訓練的部隊排長,心裡明白軍團有些少爺兵,有上達天聽本領,沒事不要給自己帶來困擾,不要太離譜就盡量給予通融。
訓練期間我卻因緣際會認識了營區內不少後指部勤務隊以外,司令部各處組的資深文書士兵、開黑頭車的駕駛。等結訓一回到單位服務,在餐廳等待用餐,相互揮手打招呼、邀同桌吃飯,聊天的對象也變多了。
原本跟我大約同時期進來軍團其他組的新兵,納悶我在餐廳怎麼到處有認識朋友,連司令部那邊各處組的一些資深老兵也認識,看來參加這一次的訓練,對我而言是加分的。
結訓後一段時間,記得有一次驚訝收到從丹麥寄來的明信片,翻開才想起寄信人叫呂奇財,也是我們第三梯的學員,他的單位屬汽車排,已忘了是擔任司令或副司令或參謀長或副參謀長等將軍的駕駛兵,戴著眼鏡長得斯文、客氣,在訓練期間跟我蠻有話聊,原來他退伍後又回去丹麥了,曾經聽他講是由海外專程回國服役的,當時會覺得他住北歐丹麥,眼睛豈不天天吃冰淇淋,哈哈...。
上文承蒙 潭墘江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潭墘江《軍旅光陰故事》:哈囉六四〇〇
潭墘江《軍旅光陰故事》:成功站月台上 各自鵬程萬里
潭墘江《軍旅光陰故事》:兵王載菜鳥去軍團報到
潭墘江《軍旅光陰故事》:體驗自助餐 報到隔天即放假
潭墘江《軍旅光陰故事》:噤聲九個月後再加入組織
潭墘江《軍旅光陰故事》:唯一的一回憲兵登錄違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