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Wu
中正預校5期(72年班)、陸軍官校正56期文史系,砲兵科。
陸軍防空飛彈部隊副排長、排長、副連長、連長、副營長、飛彈指揮部人事科首席參謀官、群作戰官退役(8.5年)。
退役後民間學歷: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企業人力資源主管。
現任企業講師、鐵道攝影師
難得找到民國51年6月16日,陸軍官校38周年校慶,由當時副總統兼行政院院長陳誠,代替當時的總統蔣介石,來主持陸軍官校慶活動。
第二張照片為當時的陸軍官校31期實習團長羅大楨,親自與陳誠副總統敬禮,並恭迎他教閱學生禮兵。
當時的陸軍官校校長為艾靉將軍,當天除了主持校慶活動,還安排陳副總統,為新建的教育大樓(賽爾教學大樓)、新建游泳池實施剪綵啟用。
以當年的時空背景,總統蔣介石掌控軍政大權下,還願意讓副總統陳誠,代表他參加陸軍官校校慶,還主持賽爾教學大樓剪裁活動,實屬不易。
陳誠副總於民國54年3月4日因病過世,生前他曾擔任第二任與第三任副總統(民國43年5月至民國54年3月4日病逝),陳誠在大陸時期是國軍「土木系」的核心人物,「土」字拆開為「十一」師、而「木」字拆開為「十八」軍,都是陳誠以前擔任過部隊長的部隊番號。
以前就曾經讀過,在國共內戰時,曾有東北藉國大代表,在南京第一屆國民大會時,認為當時東北丟失,陳誠應負最大責任,所以發起「殺陳誠以謝國人」,平心而論,其實那時候的國府已經因為戰略錯誤,經濟蕭條,民不聊生,內部不團結、國防部高階將領,又充斥共諜下,誰去東北主持大局,敗局已是早晚之事。
隨著國府丟掉大陸,國軍撤退台灣後,「土木系」也隨之瓦解,1949年(民國38年)1月1日,陳誠接任台灣省政府主席,並兼任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後來在任內推廣著名的「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早期很多的台灣佃農,都因為這個政策,生活獲得改善。
不過,陳誠過世以後,台灣對他的名字,以及他的很多事蹟就很少廣傳,一直到他的長公子陳履安先生,後來擔任第一位文職的國防部長,他父親陳誠先生的歷史,才再被人關注,可能現在年輕世代,連陳誠是誰?可能都不太知悉。
上文承蒙 Peter Wu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部落格與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Peter Wu:錯誤又糟糕的決策制度 造成陸官正期生與專科班的衝突
Peter Wu:陸軍官校實習幹部肩飾演變史
Peter Wu:當年陸軍官校會按照身高編連 四年都不打散 主要原因就只為了「閱兵分列式」畫面好看 四年下來不要說學長學弟 連自己同學都不認識 這是當年長官「表面工夫」要求下的管理方式 從上而下影響深遠.....
Peter Wu:進入陸官的預校生的素質都不差 是陸官四年都不重視學年教育造成的
Peter Wu:民國50年初 陸軍官校曾經引進美國西點軍校的「賽爾教學法」 當時那幾期四年下來被刷掉都超過三分之一 能夠畢業程度與實力不輸當年的國立大學
Peter Wu:陸軍官校預備班 海軍官校預備班 空軍幼年學校 發展的歷史
Peter Wu:軍校的「實習旅長」權力與職責比大學的「學生會主席」 高的非常多
Peter Wu:1989年(民國78年)6月4日凌晨 當時所有飛彈連都被通知提升警戒 進入備戰戰備...對岸的共產黨要讓他們國內轉移注意力 最好的方式 就是讓戰機開始接進 騷擾台灣
Peter Wu:陸軍官校在大陸的最後一期 23期生的後續補充
Peter Wu:民國47年6月16日 陸軍官校34周年校慶 當時在校的陸官四個年級學生 總和也差不多400多人接近500人
Peter Wu/以前 其他軍官學校畢業的學長 都會半嘲笑的說:「陸軍官校」畢業的學生教育程度 相較落差很大的原因
Peter Wu:正常戰管跟飛彈連的OC線 是不能用來慰勞 旁邊的長官作秀給總統 結果踢到鐵板了!唉!
Peter Wu:從陸軍官校在台灣復校的第一任校長羅友倫先生 談歷屆幾位很「奇耙」的校長 也被當時學生所津津樂道 或是「印象深刻」的校長
Peter Wu:歷史就是歷史 曾經經歷過的 走過的 都是還是要被記錄下來 還能保存下來100年的事物 真的是很不容易
Peter Wu:陸軍官校在大陸最悲慘 是既沒名也沒利的軍校「24期入伍生總隊」
Peter Wu:「南京時期」的陸軍官校學生 戴著英軍製造的「布洛迪鋼盔」
Peter Wu:以前那個年代 沒有網路資訊 很多都是靠口耳相傳 「謠指部」的消息 就成了內幕資訊唯一來源
Peter Wu:民國40年6月16日陸軍官校27周年校慶 唯一在校的陸官24期1001名學生 穿著印著「24期」運動服運動員進入會場中
Peter Wu:陸軍官校改制為四年大學 第一期27期生為建校以來 入校最少的期別只有109人 這一期在四年後經過嚴格淘汰 只有84人畢業的原因
Peter Wu:最近熱門話題大學念三年 然後第四年去服兵役 剛好這在我們學生時代就遭遇到這種待遇 當年在陸官就是深受其害的一群 最後是學藝不精 寒暑假也被剝奪殆盡
《Peter Wu:如何能說服別人 我們國軍一直都重視 那些到國外求學的學生呢? 》《記者 吳哲宇/斷交後赴美突擊兵學員 郭力升憶:美軍訓練毫不留情》
Peter Wu:台灣光復後,國府開始徵召的義務役士兵 打了最慘烈的第一戰 就是民國47年爆發的「八二三砲戰」 接著有民國54年海軍的「八六海戰」 犧牲了不少義務役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