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Wu:抗戰時期空軍的「高射砲兵」部隊 使用的是從
 

Peter Wu
中正預校5期(72年班)、陸軍官校正56期文史系,砲兵科。
陸軍防空飛彈部隊副排長、排長、副連長、連長、副營長、飛彈指揮部人事科首席參謀官、群作戰官退役(8.5年)。
退役後民間學歷: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企業人力資源主管。
現任企業講師、鐵道攝影師

Peter Wu:抗戰時期空軍的「高射砲兵」部隊 使用的是從

前文提到抗戰時期,空軍的「高射砲兵」部隊,使用的是從歐洲,尤其是從德國引進「高射炮」,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八八毫米高射炮」

小時候很喜歡跟老哥,跑去西門町的「萬年大樓」,裡面有專賣軍事「模型」店,主要是日本的「田宮模型公司」,所開發的「二戰軍事武器模型」。

當時最讓人吸睛,是德軍由「Sd.Kfz.8 12噸半履帶車」所牽引的「八八毫米高射炮」(圖一)、(圖二),只要對二戰戰史有概念,就知道這款「八八毫米高射炮」(簡稱八八炮)非常有名氣。

「八八炮」出名不是因為它的「防空戰力」,而是在擔任「反戰車炮」時的表現出色,如果沒有深入研究,我會誤認為「八八炮」是款「反戰車砲」,不論是電影「坦克大決戰」,還有1943年7月前蘇聯與德軍,兩方發動的「庫爾斯克會戰」,都可以看到「八八炮」的蹤影。

Peter Wu:抗戰時期空軍的「高射砲兵」部隊 使用的是從

這些年研究歷史,慢慢了解,二戰美軍的B-17轟炸機,飛往德國本土執行任務時,最大的殺手就是這款「八八毫米高射炮」(圖三)

Peter Wu:抗戰時期空軍的「高射砲兵」部隊 使用的是從

Peter Wu:抗戰時期空軍的「高射砲兵」部隊 使用的是從

Peter Wu:抗戰時期空軍的「高射砲兵」部隊 使用的是從

Peter Wu:抗戰時期空軍的「高射砲兵」部隊 使用的是從

參照「八八炮」的編織表,一門火砲,有一位「砲長」加上十名砲手(圖四)、(圖五),四門「八八炮」編成一個「八八砲兵連」(圖六)、(圖七)

Peter Wu:抗戰時期空軍的「高射砲兵」部隊 使用的是從

有些軍事要塞或是國防設施,也會採取五門至六門「八八炮」,為一個「八八砲兵連」,以增強防空火力(圖八)、(圖九)

Peter Wu:抗戰時期空軍的「高射砲兵」部隊 使用的是從

Peter Wu:抗戰時期空軍的「高射砲兵」部隊 使用的是從

Peter Wu:抗戰時期空軍的「高射砲兵」部隊 使用的是從

Peter Wu:抗戰時期空軍的「高射砲兵」部隊 使用的是從

Peter Wu:抗戰時期空軍的「高射砲兵」部隊 使用的是從

Peter Wu:抗戰時期空軍的「高射砲兵」部隊 使用的是從

「八八防空砲兵連」也配備有「照明燈」,在夜間對空實施照明,以利「八八炮」瞄准空中的「飛行目標」實施射擊(圖十)至(圖十五)

Peter Wu:抗戰時期空軍的「高射砲兵」部隊 使用的是從

到了1942年底,「八八防空砲兵連」預警裝備,也從「聽音器」提升為「雷達」(圖十六),照片為德軍FuMG 39T「維爾茲堡」雷達,這也是國軍的「防空砲兵部隊」與德國防空部隊,拉大防空能力的差異開始!

照片轉載自「無敵八八炮」。

上文承蒙 Peter Wu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部落格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Peter Wu:還是隸屬於「政戰學校」的「法律系」 學生正在「模擬法庭」進行演練

Peter Wu:民國43年2月26日 班森號(洛陽號) 以及希拉蕊·瓊斯號驅逐艦(漢陽號) 在南卡羅來納移交給中華民國海軍 8月20日兩艘軍艦艘駛抵左營軍港

Peter Wu:美軍對「力士飛彈」與「鷹式」飛彈 兩種系統的國家軍隊 實施戰備檢查 國軍「神箭部隊」也包含其中

Peter Wu:50年前的「昌平演習」兩架UH-IH直升機 在楊梅因為大霧而先後摔機 造成13位國軍軍官犧牲

Peter Wu:「軍校正期學生班 四年級下部隊見習兩周增加為十八周」決策產生的風險分析

Peter Wu:「陸軍軍官學校預備學生班」畢業證書 以及「陸軍軍官預備學校」畢業證書

Peter Wu:當年「意志不堅」想申請退學 校方告知我們 如果沒把四年的「官校」唸完 連「預校」畢業證書都一併不發回 等於浪費這麼多年只有國中畢業

Peter Wu:民國40幾年尾至民國50年 三軍四校除了陸軍官校與海軍官校 是「四年制」大學 畢業後為「大學畢業」政工幹校與空軍官校畢業都沒有「學歷」與「學位」

Peter Wu:神箭演習紀念貼紙

Peter Wu:軍旅職涯中一段算是最微不足道的「微小挫折」

Peter Wu:早年到神箭部隊服務 最辛苦的不是值戰備 而是戰備值完後 還是不能放假 因為休假沒人可以代理 長官跟自己都放不下心

Peter Wu:力士飛彈「結合官」不是安排由「中正理工學院」畢業的軍官擔任?而非要找「砲兵」科畢業的軍官擔任呢?

Peter Wu:民國66年「力士飛彈」電纜「短路」 把升起準備好待命發射的「飛彈」轟隆就打出去了

Peter Wu:最感動的是 最後跟各級長官幫我求情 居然是那位「輕生」新兵的家人

Peter Wu:民國47年美軍在台飛彈裝備故障 沒有料件 從日本或是夏威夷 直接用飛機運送料件 迅速提供補給 我們真的是「嘆為觀止」 無窮羨慕不已!

Peter Wu:「防空飛彈605群」大都是「正期生」 晉升發展也會受到限制

Peter Wu:民國60年美軍飛彈系統計畫換裝 致飛彈裝備無法送美實施翻修 為達自立自強備戰之需求 以及美軍顧問團建議下 遂自行建立基地保修能量

Peter Wu:陸軍官校正期學生 45年之間進入「神箭部隊」 總計有573位正期生

Peter Wu:教我最多的是預官36期 他學歷高(成大電機所) 英文也很好 他後來很鄭重的跟我說「你是陸官正期的 飛彈裝備要比別人更強 手冊要看原文的 不要去看中文翻譯 能用英文說就不要用中文」

Peter Wu:陸軍官校在70年代 長官「提醒」「輕音樂隊」不要老唱一些他們聽不懂的「英文歌曲」

Peter Wu:照片是三年級當家時 在台上演奏時 被同學難得拍下的「打鼓」獨照

Peter Wu:陸軍官校正期班從51期開始 開始實施野營訓練 每次大約「一周」左右

Peter Wu:陸軍官校正期班從54期開始 都依照「身高」編連 四年都在同一個連 為的就是「閱兵分列」好看

Peter Wu:三軍四校75年班(陸官55期) 就在分科前到金門「見學一周」

Peter Wu:在「砲校」分科教育7個月的時間 不論「吃」或是「休假」 都比「陸軍官校」好的太多

Peter Wu:我自己「十一歲」的時候,就已經跟「飛彈」結緣 十二年後還成為這部隊的一員

Peter Wu:歷年來很少有陸軍的「長官」 有好好討論與思考 我們陸軍官校畢業的「正期班」學生 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能力」?這些人與學校 到底在部隊與社會有什麼「競爭力」「吸引力」?學校的「競爭優勢」到底在哪裡?

《神箭陸武》中華民國陸軍防空飛彈部隊成立65周年紀念專輯

Peter Wu:民國75年 韓國「士官學校」四年級學生 曾經來我們「陸軍官校」參訪

Peter Wu:相較韓國「陸軍士官學校」 我們的「陸軍官校」歷屆校長變來變去 沒有傳承延續 完全「人治」的「教範」 真的一點都不為過

Peter Wu:有問題要檢討「制度」與「流程」 還有執行者有沒有依循去執行 這才是「成」與「敗」的差別之處

Peter Wu:1月13日是經國先生過世37周年紀念

Peter Wu:陸官34期到36期的學長 在空軍「警衛部隊」服務 很多升到上校與少將

Peter Wu:空軍「警衛部隊」歷年來出現的「臂章」(徽章)

Peter Wu:空軍「防空學校」「防空砲兵部隊」的臂章與隊徽

Peter Wu:民國47年底「彗星案」組建的力士飛彈「第一營」 是從陸軍與空軍「防砲部隊」招考語文合格的士官 前往美國受訓

Peter Wu:國軍的防空部隊 是由曾經到德國進修「防空學」黃鎮球將軍(一級上將) 一手規劃與組建

Peter Wu:陸軍官校實習幹部的標示演變

Peter Wu:以前我們志願進軍校的人太多 學校還千方百計「勸退」「淘汰」我們

Peter Wu:從西點軍校邀請「特斯拉」「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執行長 伊隆·里夫·馬斯克在學校與沙恩·R·里夫斯准將對談一事 期待我們的軍校 特別是陸軍官校也能邀請 黃仁勳先生 林百里先生 張忠謀先生 郭台銘先生 到學校分享

Peter Wu:1985年由曾經服務於Nike Hercules Missile(勝利女神力士飛彈)基地 美軍官兵們繪製的插圖 感覺他們比較有幽默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