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出處連結
于昇華 臉書
于昇華
預備班11期,陸官校42期,步兵雜學科。足跡踏遍本外島大部分地區,三個月兩次500公里,摸熟北部山區,主管師對抗兩次,所有中南部的大溪全下去穿插砂石車進出道,方便用兵。70年金馬自衛隊回台閱兵少校總教官【前後,都是上校級擔任】。編寫解嚴後海岸巡防班哨手冊,成全國範本。上過外傘頂洲。中壢事件時,中壢師戰情官、第一次抗議時,台北衛戊師中興橋守備營長。澎湖漢光一號演習,正規登陸及空降地武德守備指揮官。30年前的馬祖,澎湖,台灣地形瞭若指掌。有在駐地留下工程奇事。北竿的軍魂發電廠進出道、中壢雙連坡重慶八號大炮掩體、金門二士校改建戰鬥營洗滌工程、澎湖山水高地參觀台。
寫作經史:幾乎,寫作的作品,總是以多面向,大視野的俯視開場,又用同時報導方式呈現,使讀者既錯身在兩個甚至多種動機迥異,撲朔迷離的事件裏,又浸淫於詭譎懸疑,緊張刺激的小說情節中,背景更是都以發生在台灣和所有外島的軍旅,以及當今和歷史的真人真事貫穿,讓讀者有著似曾相識的臨場感以及不可思議的真實感!烴爆的連串事件導火線,直接引燃了故事的烈焰。每個故事高潮迭起的熱力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讓讀者再也「無法享受」看結尾就知事件的快閃感!如果讀者照著書上所述,上網查看,更會驚訝很多資料的正確性。恍惚間不禁要問,真有這回事嗎?!從無意中因為(疑青峰命案【抱歉不能直書】)奇異,又正逢農曆年,於是趁機振筆疾書,寫下了【誰殺了上校】一書。蒙書華書局約稿,三個月完成了四十萬字的【戰計畫~~攻略澎湖】一書,開創了台灣軍事預言書的先河。在香港和北美多種文字出版,也隱隱然成了研究台灣戰爭的軍事工具書。之後戲作【軍中求生手冊】更獲年青朋友喜愛,當成軍中摸魚的教科書。事隔十年,同時出印了【殺戮戰場台北101(誰殺了上校第二集)】,【野戰之狼成吉思汗】,【活棺人(穿越小說)】,再印【台灣阿甘(書局要的名字)】,【奔襲台灣救國軍】編成【玄機圖】(誰殺了上校第三集,310000字)未付印。承網路 曾彥霖 朋友幫忙,在臉書開了[于昇華軍史讀書會~奔襲台灣救國軍],變成寫作貼文之處。常敍軍旅心得和軍事未來發展淺見。承蒙網友不棄,貼出的像樣作品都有幾千的讀者涉獵,上萬的也不在少數。
看到江銘學長貼的戰備月,弦月如鉤,釣出串串心,滴滴走遍台灣淚,拌著血肉模糊的兩腳,跳躍的掃襠,走過從前。
那個年代,我們野戰兵團真的走過!
而且高唱
翻過了過高山,走過了河,我們齊唱反共歌
無敵的兵團向前行
武裝弟兄多又多!
多寂寞的夜行軍呀!風花雪月拌我行。
★ ★ ★ ★
詩詞人生,走唱天下
我比較笨!怎麼弄戰備月?
一個師對打,連訓帶玩三個月,可都是紮實地幹。
戰備月?有地不能挖,有路不能走,可真要進入陣地?
當年一個戰備週,三個月一次,還只是營以上指揮所,都快耍不開
師對抗,就跟全民搞在一團也要演,現在要搞一個月?
以前軍中搞到全月的
都是政戰科目
像保防教育月,軍紀教育月之類,還每年舉行一次。另有莒光週吧
都是真正的
軍中觀眾休息時間,不用打野外了。
62年剛下部隊在六軍團,有每週一天的戰備日,選在星期五,連著莒光日,全員到野外課一天。
只幹過一次,第二星期就是來了三天的進入陣地。
我是營搜索排,就在觀音到草漯間一地,帶11個人,海邊住了三天,從頭到尾不知幹啥。
又那時是駐地呢,也是單週,夜行軍40公里,雙週走90公里。光行軍很無聊,我又是搜索排,離開營本隊有五,六公里,天高皇帝遠,又沒戰術任務。
天地烏黑,狗吠零散,陰陽都在眼前,誰管誰?
小王子點天燈,閃閃爍爍伴我行,
四野闃黑,鄉田間住家零散。
大廟或廣場,午夜時分吃點心,
鋼盔後套當枕,槍枝斜擁當人
再把覺兒睡,蚊蟲拌我眠。
反正,沒人會聊天
一夜間,我走著路,把所有會背的古今詩詞,軍歌民歌都在心中唱了個遍。
司馬中原要感謝我,幾十年後,偶遇鬼故事大家的大公子
我一背(狂風沙)中寫的詞,就騙了一頓午餐。
唉喲,媽媽呀,我老爸都給當成了鬼爺爺,您是第一位接觸到,會把老爸四十多年前寫的書中詞,滚瓜爛熟地背出來的!
這飯該吃,我可是走遍了官校,步校所在南台灣訓練場,在嘉義實習,踏破雲嘉山區,爾後是傳唱金,馬,澎,三個月走兩次500公里!
(喔,離家500哩是洋歌,會聽會哼,不會唱),
師對抗玩遍了苗栗到喜義的所有窮鄉僻壤,有路沒路,光個濁水溪從彰雲大橋到西螺大橋間二十多公里長,幾公里寛河道 ,都進去摸了兩遍!
又跟坦克大決戰有關,心中常唱
不論風雪飛飄,不論豔陽高照,白天炎熱,晚上降冰霜
我們土氣高昂,士氣高昂
我們永往直前!勇往直前!
這可是在官校,舉個教室大板凳,走二十多分鐘,看電影時,我拿紙筆快速抄下來的。
好吧。
來個狂風沙
這真難倒了吧!
聽過啊書名的就不多,還要看過
看過會背的,又幾人?
披星戴月,以路為家。
一人一馬,走過海角與天涯。
天起黃霾不降雨,滿野只見狂風刮。
沙煙鞭馬,野路無涯,轉眼又夕陽西下。
上文承蒙 于昇華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民國65年3月底:257師步一營上尉連長于昇華,遇到了「湖口一輛戰車叛變事件」始末
于昇華:《壯志凌雲》美國ROTC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的「海軍飛行員」自述書
于昇華:從漢光火力秀「同時彈著」 談「無劇本」的演習要怎麼做?
于昇華:民國74年,野戰部隊與陸軍總部計畫署電腦小組,在「電腦兵棋」的理念差異
于昇華:民國62年官校剛畢業,最基層的帶兵官,怎麼可能讀懂這大部頭的「隆美爾戰史名將書信」?但,我就是讀了,而且還上癮了,為爾後兩年營長譜出快樂的生命樂章。
于昇華:反向思考/站在美國的立場想/美國會不會和中國打一場爭島作戰?
于昇華:後備部隊獨立於陸軍體系之外 完全暴露出對國軍地面部隊的不解
于昇華:陸軍官校於民國59年「取消學長學弟混合編連與實習制度」和「畢業任官中尉」之過渡時期的亂象!
于昇華:民國58年三月四日「陸軍官校預備學生班 (中正預校前身) 三年級生」不三不四的絕食事件!
于昇華導讀: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解析加勒萬河谷遭遇戰影像紀錄》《再談加勒萬河谷遭遇戰》
于昇華:搜索排和排搜索課程完全不同 不要把搜索集訓和特種部隊混在一起
于昇華:為什麼刺槍教官的表演,永遠拿根大木槍!那個部隊有這種長槍的?沒這種長槍,訓練出的能用嗎?
于昇華導讀:《國防線上/2021實兵模擬接戰系統》《張競/電子軍事地圖潛力無窮》
于昇華:波灣第一次作戰,如果沒有堅實的管理數據,根本無法計算出,60萬大軍怎麼在180天內完成集結和要多少軍用物質才能完成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