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良博士:懷念陸軍官校學習劍道的歲月和感謝滕禮學長的指導


照片出處

黃景良博士  臉書

黃景良博士
陸軍官校正42期、66年成大機械學士和68年碩士、70年赴美國密西根大學機械博士班深造二年、76年成大機械博士、82年陸軍官校教授兼系主任退伍受聘於崑山科大教授、103退休居住雪梨。

懷念陸軍官校學習劍道的歲月和感謝滕禮學長的指導

官校入伍訓練三個月结束後,我參加了擊劍代表隊,練習的是日本劍道。

官校暑假只有二星期,其他時間用作暑期軍事訓練。我們如一般大學一樣,每年有兩學期大學教育,修滿140學分才能畢業取得理學士。大學教育學期每天第七節結束後,第八節就是代表隊練習時間。

第七節下課後,由教室回到連上,換上體育服裝,帶上我的竹劍,跑步去大操場的邊緣一角,我們專屬劍道練習場地,穿上自己的護具,在隊長口令下,開始練習。

先練習基本控制竹劍由背經過頭頂正上方的前擊,必須配合腳步以腳掌踏地,前後非常協調跳動,劍的路徑不能偏移,同時慢慢加快速度。

然後捉對互練三個有效打擊部位,喊「面」打擊頭前額頂,喊「Co-day 」打擊持劍手腕,喊「but-多」持劍旋轉側切,配合腳步衝向稍右方(對手的左方),順勢切入對手腹部並用腳步帶出劍。每完成一擊,馬上恢復腳步一前一後持劍對峙姿勢,雙膝稍曲保持彈性面對敵方,隨時發動下一劍攻擊或防守對方來劍。

當時日本武術之所以優於中國傳統武術,日本武術除了重視基本功外,更重視實戰對練。穿上護具,其中面罩保護頭部包括喉部護片,厚手套保護手腕部和手前肢,前護具保護胸腹部。以殺傷較低的竹劍代替真武士刀實戰對練,重視實用有效的殺敵技巧,沒有虛招。

我們學習劍道,只是不斷練習擊敵頭頂,砍敵手腕和衝砍敵腹部三招。要精氣神一體,快狠準為首先,要求體能很高,腳步與出劍的恊調也是致勝關鍵。

我們對練時學會注視對方眼神,由對方眼神可以預知對方出招。進階學習欺騙招式,誘敵出手,而反擊其弱點,攻敵之不備,需要極大體能和速度。

許多擊劍隊同學,由預備班便開始練習,我是初學者,所以一定要比他們更努力才能迎頭趕上。我決心將劍道學好,由連上至練習埸地約500公尺距離,我是一路以劍道擊劍基本踏步前進動作往場地踏去,極耗體力,如此持續兩年。

我們的師父是劍道八段,他周一至周五毎日由台南騎機車趕來,常常因路況遲到,真正指導我們只有半小時。他是義務指導,我們非常感激。他個子不高,年齡已50歲以上,但教學非常認真,穿上護具,教導我們基本動作和對戰觀念,以及修正我們錯誤動作。

有一位體育教官負責我們擊劍隊,他略懂劍道,主要負責與師父聯繫和管理護具,以及督導學員練習。

隊長是高年級學長,隊中最勵害高手是二年級41期滕禮學長,他對劍道極之愛好,已經練成劍道高手。他身高175公分,身體非常壯碩,手臂尤其粗壯。我最喜歡向他請教,就是找他對練。他的出劍極快,劍如雨下,防不勝防,由於功力懸殊,對練數分鐘,常常身中數十劍,我咬牙死撑,絕不投降,直到他不忍心打下去主動收劍為止。所以我每天練習完畢,回連上洗澡時發現,手臂和腹部都是一條條紅痕。

慢慢我的技術逐漸進步,可以還擊數劍。在擊劍隊時,他才是我實際的師父,在對練中指導我最多,令我劍術長足進步,對練8個月後,我的功力大增,慢慢與他對練時已經不完全是絕對劣勢。可以打到4 6比。他也喜歡與我這永不退縮的對手練習,因為大多數隊員都避開與他對練。隊長也注意到這點,我們安排到校外友誼賽時,隊長竟然派我打先鋒第一劍,滕禮是主力排在第三劍。記得我參加第一次比賽是對高雄醫學院劍道隊,對手是二段高手,我只是初生之犢不畏虎。我憑著體力充沛和出劍快,不久我竟然打中有效劍,先馳得點一分領先,不久他回敬我一分戰成1:1,我繼續猛烈進攻又得一分,結果我2:1取勝,我竟然不可思議擊敗二段高手。他們五劍均是練習多年上段高手,第二劍我們落敗。但滕禮第三劍是絕對優勢,以2:0擊敗對手,其餘第四和第五劍我們不幸小輸。

不久,我們再戰一次,我仍然被排先鋒第一劍,對手是初段(即一段)高手,我仍能不辱使命以2:0取勝。滕禮仍是主力第三劍,儘管對手是二段高手,他仍然是以秋風掃落葉般快速以2:0取勝。在官校期間,我們沒有去作升段鑑定,直到我回官校擔任老師,參加官校劍代表隊練習,當時教練已經換成住在高雄的七段師父,不久,師父直接送我一張初段證書。

那時由於有好的師父長期導,學生比我們當時厲害很多,許多學生由預備學校時已經認真練習,到官校時不少已經升上三段,比賽戰績輝煌,屢屢奪取比賽冠軍。我與他們對練,由於體力與學生不能相比,已經不是他們的對手。

我以為劍道最可怕是刺喉,很難防備,因為殺傷力太大,上段前禁止練習,比賽絕對禁止使用,刺中對方喉部會被扣一分。若真正在戰場與敵對峙時,刺喉是最能制敵致勝的絕招。

刺槍術與日本劍道有密切的關係。只是由武士刀改變用槍加刺刀,主要技術就配合腳步的刺槍技術。我們學的刺槍術主要是日本刺槍術。

在硫磺島戰場遭遇戰,矮小日軍與高大美軍拼刺刀時,美軍完全不是日軍對手。

記得三年級體育課,我們有三周穿上護具,以橡膠包槍頭的木槍對練。期末考時,教官安排兩個同學一組比賽。可能同學不習慣穿著護具對練,在五分鐘內,很難取得有效刺中分,常常對峙相刺很久,不易得分。多是1:0,或1:1結束。我每天練習劍道,穿上護具是家常便飯,我由面罩注視對手眼神,判斷其出槍意圖,我很快刺中對方身體且有效刺分4分,以4:0領先。對手非常焦急進攻,眼神充滿殺氣,但我以腳步配槍法化解。但想到太不給同學面子,最後放棄進攻,和故意放鬆防守,給他刺中一槍,以4:1結束。

擊劍同學楊世吉,練劍非常認真,我們常常對練,他的劍術不在我之下。我們三年級時常常相約,晚上連集合後,或早上提早一小時練習,直到我們42期,四年級是全部接受軍事訓練,上學期跳傘、駕駛訓練,突擊訓中山訓和海訓。下學期是分科初級班,他是砲兵科,我是裝甲兵科,才中止練習劍道。

直到我考上成功大學機械工程系,插班三年級開始,我每天早上六時起床,再拾竹劍,堅持每天練習劍道基本動作40分鐘。再洗澡吃早餐,再到圖書館等八時開門佔位,有課上課,沒課在圖書館用功讀書,準備考研究所。這也是我人生最用功二年。劍道使我保持運動,使身體仍然強壯健康。

我現在除了騎腳踏車,就是游泳。劍道不碰已經四十年。後來迷上打乒乓球卅多年,現在,乒乓球也十年沒玩,主要膝關節無法承受。

學習劍道使我身體強壯,鍛鍊意志力和培養堅毅精神。非常感激當年指導的師父和滕禮學長,在此特別向他們感謝!

PS:

中國傳統武術,過去太重視形的練習,不重視實際交手的情況,許多流於形式。

泰拳之興起,引用西洋拳擊技巧,加入傳統泰拳腳法、膝擊和肘擊,在檑台穿拳套對打。從小便開始練習,能打也能挨打。

50年前開始,中國功夫各家拳師遇到泰拳多不堪一擊。

跆拳道,空手道尚勉強與泰拳一較高下,但往往處於下風居多。

所幸,大陸改革開放後,人民生活日益富裕。開始與世界接軌,也興起武術之研究和改革,空手道,跆拳道,柔道,巴西柔術、西洋拳和泰拳紛紛引入,百家爭鳴。

傳統武術也開始覺醒,吸收別人長處,改變自己的拳風,將祖先拳術去蕪存菁。

最近十年,中國拳手已非吳下阿蒙,融合各國訓練方法及優化,拳法,加入傳統武術之精華,在「武林風」等武術比賽節目,已經可以看到許多傑出中國拳手,在拳賽中頭角崢嶸。如十年前,死神方便,戰無不勝。現在好手輩出,看到中國優秀拳手痛擊外國拳手,為中華拳壇爭光。

上文承蒙 黃景良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黃景良博士:懷念官校最開明和愛護部屬的長官~翁啟雄博士將軍

黃景良博士:充滿回憶的成大舊校園

黃景良博士:平生功業~我在戰車研究發展中心之日子~母校頌~感恩國軍栽培

黃景良博士:留美軍校生成功典範~張冠軍少將

黃景良博士:難忘陸軍官校三周剌激跳傘訓練之回憶

黃景良博士:對軍中改革有卓越貢獻之國防部長~陳履安博士

黃景良博士:懷念我人生中之好長官~徐博生將軍

黃景良博士:懷念我人生中點化迷津之貴人~童兆陽將軍

黃景良博士:我在部隊遇過的壞長官和好長官

黃景良博士:感謝官校充滿奉獻精神和真誠愛心之偉大恩師~梁家鳳教授

黃景良博士:感謝帶領我走入機械工程學術殿堂的恩師~成功大學陳朝光教授

黃景良博士:陸軍官校教育改革之推手和領航者~陳秉民博士將軍

黃景良博士:官校在校時之特別軍事技能訓練

黃景良博士:我所認識的施震宙將軍

黃景良博士:我在官校科技軍官班和崑山科技大學的教學成果

黃景良博士:文武雙全之黃埔楷模~何世同將軍

黃景良博士:我家如何在1962年由廣州到香港之回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