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_IMG_1689970904379.jpg

FB_IMG_1689970906450.jpg

FB_IMG_1689970908462.jpg

FB_IMG_1689970910410.jpg

FB_IMG_1689970912300.jpg

FB_IMG_1689970914400.jpg

Peter Wu
中正預校5期(72年班)、陸軍官校正56期文史系,砲兵科。
陸軍防空飛彈部隊副排長、排長、副連長、連長、副營長、飛彈指揮部人事科首席參謀官、群作戰官退役(8.5年)。
退役後民間學歷: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企業人力資源主管。
現任企業講師、鐵道攝影師

前幾天找到「新一軍」弟兄在東北拍的「沙龍」照,沿著搜尋「新一軍」的「臂章」,才發現網路有好幾款搜尋「新一軍」的「臂章」。

第一個白色底黑色繡圖樣,中間還有橘色新一軍軍訓--『義勇忠誠』是台灣某「軍事社團」復刻版。

第二個紅色底白色繡圖樣,還有「新一軍」胸牌(前與後),是大陸淘寶找到的,民國34年8月本來新一軍奉令要反攻廣州,因為8月15日日本天皇就宣布無條件投降,新一軍改為接收廣州。

1946年(民國35年)1月,新一軍離開廣州,進駐香港九龍,隔沒多久,就搭乘美國海軍登陸艦到秦皇島登陸,所以,這個胸牌在廣州製作,應該可信度很高。

後面的紅底藍字第的「新一軍」「臂章」,是比較符合真實的「新一軍」「臂章」,最後一張的臂章下面,還附有新一軍軍長孫立人將軍的題字「義勇忠誠」。

在我們唸高中、大學時代「新一軍」跟孫立人將軍,書上都著墨於抗戰時的遠征軍,還有後來參加的第二次「四平街」會戰,後面有提到一點,孫將軍在鳳山的第四軍官訓練班,然後就沒有什麼記載了!

當年派駐大陸時候,他們對「新一軍」並未特別的標榜,他們是以「中國遠征軍」這名詞,來將新一軍包含在裡面。

但是,很有趣的是很多文章都有提到中國「隆美爾」孫立人將軍,在緬甸的作戰,一些豐功偉業,後面也只有提到孫立人將軍來台灣後,被蔣介石先生軟禁數十載,其他也沒有特別說明。

記得以前在官校有跟一位歷史老師討論到「孫立人將軍與新一軍」在東北那一段歷史,尤其提到當時如果不是「馬歇爾將軍」強大壓力下,阻止國軍渡過「松花江」直抵「哈爾濱」,是否歷史會改變?

我的老師沒有給我正確答案,畢竟歷史不能假設,時間無法重來,不過,這幾年研究歷史,看到當年國共內戰,當時共產黨的「毛澤東」主席,對於與國軍作戰的戰略,很清楚的指示「不在乎一城一地之丟失」,主要在圍殲國軍的「有生力量」。

反過來看當時國軍的戰略,反而是以佔領重要城鎮、交通要道為主,個人認為就算讓新一軍揮師到哈爾濱,可能補給線會拉的更長,需要從關內調動更多兵源,才能滿足防禦的需要,尤其東北的冬天,曾經經歷過,才能體會在那天寒地凍之地作戰,真的非南方人可以適應與發揮。

而且當時廣大的東北鄉村生產的糧食,絕大部份的控制權,都非在國軍手下,而在共產黨的控制下,也許哈爾濱會成為第二個「長春圍困戰」的翻版,軍隊不是被打敗,而是活活的被餓死。

「孫立人將軍」確實是一位能戰、善戰的將軍,如果從中外歷史來看,這樣「功高震主」的將領,通常最後都不得志,只能說當時的蔣介石總統,不像對手毛澤東先生,或是歷史上的那些開國皇帝,可以沉的住氣,用心對人為其所用,等天下被打下來,再來逐一處置這些功臣。

如果孫立人將軍是活在承平的現在,有可能也會因為,無法獲得上面長官的賞識,大概也是服滿役期退伍回家,甚至提早報退,就像現在從「西點軍校」、「維吉尼亞」…等軍校回來的學生一樣,很難在軍隊(特別是陸軍)有所作為與發揮的空間。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是唐太宗講的人要有三鏡,不過,並非人人都能想唐太宗一樣,而且他最後還是下令把「魏徵」的墓碑給推倒。

以前有個長官就開玩笑的跟我說:「在職場對長官講話,不要太直白,以免成不了『魏徵』,反而被煮成『味噌』湯」,經歷職場數十載,深感這話讓我獲益良多啊!

上文承蒙 Peter Wu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部落格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Peter Wu:勝利女神飛彈與我的故事 Part I

Peter Wu:勝利女神飛彈與我的故事 Part II

Peter Wu:勝利女神飛彈與我的故事 Part III

Peter Wu:陸軍軍官學校四年制大學史

Peter Wu:錯誤又糟糕的決策制度 造成陸官正期生與專科班的衝突

Peter Wu:陸軍官校實習幹部肩飾演變史

Peter Wu:當年陸軍官校會按照身高編連 四年都不打散 主要原因就只為了「閱兵分列式」畫面好看 四年下來不要說學長學弟 連自己同學都不認識 這是當年長官「表面工夫」要求下的管理方式 從上而下影響深遠.....

Peter Wu:進入陸官的預校生的素質都不差 是陸官四年都不重視學年教育造成的

Peter Wu:民國50年初 陸軍官校曾經引進美國西點軍校的「賽爾教學法」 當時那幾期四年下來被刷掉都超過三分之一 能夠畢業程度與實力不輸當年的國立大學

Peter Wu:陸軍官校預備班 海軍官校預備班 空軍幼年學校 發展的歷史

Peter Wu:軍校的「實習旅長」權力與職責比大學的「學生會主席」 高的非常多

Peter Wu:在大陸最後一期的黃埔生~陸軍官校23期生

Peter Wu:1989年(民國78年)6月4日凌晨 當時所有飛彈連都被通知提升警戒 進入備戰戰備...對岸的共產黨要讓他們國內轉移注意力 最好的方式 就是讓戰機開始接進 騷擾台灣

Peter Wu:陸軍官校在大陸的最後一期 23期生的後續補充

Peter Wu:民國47年6月16日 陸軍官校34周年校慶 當時在校的陸官四個年級學生 總和也差不多400多人接近500人

Peter Wu:勝利女神飛彈部隊成軍的故事

Peter Wu/以前 其他軍官學校畢業的學長 都會半嘲笑的說:「陸軍官校」畢業的學生教育程度 相較落差很大的原因

Peter Wu:正常戰管跟飛彈連的OC線 是不能用來慰勞 旁邊的長官作秀給總統 結果踢到鐵板了!唉!

Peter Wu:從陸軍官校在台灣復校的第一任校長羅友倫先生 談歷屆幾位很「奇耙」的校長 也被當時學生所津津樂道 或是「印象深刻」的校長

Peter Wu:歷史就是歷史 曾經經歷過的 走過的 都是還是要被記錄下來 還能保存下來100年的事物 真的是很不容易

Peter Wu:今年是「中美混合聯隊」 成立80週年紀念

Peter Wu:陸軍官校在大陸最悲慘 是既沒名也沒利的軍校「24期入伍生總隊」

Peter Wu:「南京時期」的陸軍官校學生 戴著英軍製造的「布洛迪鋼盔」

Peter Wu:陸軍官校要侍奉的公婆真的很多 上頭有司令 總長 國防部長....都可以表達看法 不像海軍官跟空軍官校「專業素質」很高 非內行不能隨便開口說外行話 「陸地上」的事情 當然只要是長官們 都可以隨便指點。

Peter Wu:以前那個年代 沒有網路資訊 很多都是靠口耳相傳 「謠指部」的消息 就成了內幕資訊唯一來源

Peter Wu:個人非常不認同 這位作者的論述

Peter Wu:民國40年6月16日陸軍官校27周年校慶 唯一在校的陸官24期1001名學生 穿著印著「24期」運動服運動員進入會場中

Peter Wu:陸軍官校改制為四年大學 第一期27期生為建校以來 入校最少的期別只有109人 這一期在四年後經過嚴格淘汰 只有84人畢業的原因

Peter Wu:最近熱門話題大學念三年 然後第四年去服兵役 剛好這在我們學生時代就遭遇到這種待遇 當年在陸官就是深受其害的一群 最後是學藝不精 寒暑假也被剝奪殆盡

《Peter Wu:如何能說服別人 我們國軍一直都重視 那些到國外求學的學生呢? 》《記者 吳哲宇/斷交後赴美突擊兵學員 郭力升憶:美軍訓練毫不留情》

Peter Wu:台灣光復後,國府開始徵召的義務役士兵 打了最慘烈的第一戰 就是民國47年爆發的「八二三砲戰」 接著有民國54年海軍的「八六海戰」 犧牲了不少義務役士兵

Peter Wu:已經在台灣服役63年 曾經為國軍防空飛彈主力鷹式飛彈 即將退役

Peter Wu:民國51年6月16日 陸軍官校38周年校慶 由當時副總統兼行政院院長陳誠 代替當時的總統蔣介石 來主持陸軍官校慶活動

Peter Wu:勝利女神力士飛彈663營 連上弟兄自行設計 製做的單位臂章

Peter Wu:1979年(民國68年)5月1日「鐵道兵」正是從陸軍運輸部隊消失

Peter Wu:空軍清泉崗基地美軍足跡館外 一段不起眼的鐵道 「神岡支線」

Peter Wu:「77」這一天上個世紀 先祖先列們 為了謀求和平 犧牲了多少性命 願人類永保和平 世界上不要再發生大規模的「戰爭」!

Peter Wu:2007年冬季「蘆溝橋」前的宛平城與城牆

Peter Wu:民國70年元旦 國軍服飾大改變 陸軍與空軍白色禮服 也同時停止使用 可能駐外人員為了美觀 還是繼續穿著?

Peter Wu:不論「黃埔軍校」「陸軍官校」都只有在「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下 依法執政的政府 才有這個稱呼

Peter Wu:民國36年 前新一軍士兵 在東北拍攝的「沙龍」照 不知道照片上的這位新一軍「弟兄」 最後的結局如何?

Peter Wu:「陸軍官校23期生」在學校配掛的空白胸章

Peter Wu:民國八十二年三月 我跟剛到飛指部報到的陸官61期學弟合影

Peter Wu:想要「正名」一下教官是「步兵」?還是「騎兵」?而非「運輸兵」科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