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l SHih 臉書
台灣國防產業面面觀
這則報導背後沒有說的事情,其實是台灣的現役軍人卸下軍裝之後,為何就業困難?
其實最大的因素之一就是台灣的國防產業不發達,因為都跟美國購買武器,反而壓縮到台灣國防產業的發展,加上國防部以往沒有提出強而有力的政策來扶植民間業者,任憑自生自滅,中科院又幾乎壟斷三軍的軍備市場,最後副作用就是退役軍人回歸社會之後,要轉換跑道開啟新的人生職涯篇章,卻又受限於上述內容、年齡、專業技能等其他成因,可以順利媒合就業要經過一波三折,通常則是三保(保全、保險、保塔)開車司機、清潔公司等偏向藍領階層性質的職業,普遍成為退役軍人的首選,也間接塑造成社會大眾的刻板印象,雖然職業不分貴賤是沒錯!但總是會有觀感上的落差。
再者,前述的內容只要一天不去改善,爾後退役軍人要在社會的勞動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只會難上加難,因為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興起,許多行業在未來都有可能消失不見,尤其是大量重複性、單調性的工作,所需要的勞動人力都會被人工智慧取代,甚至計程車司機也會走入歷史,無人車駕駛就可以包辦司機的功能,在中國大陸使用無人車載送旅客已經是很明白的跡象了,恐怕不久之後,退役軍人連司機也當不成了。
此外,國防產業又牽涉到軍民通用的概念,這也是個人過去一直強調國軍的建軍備戰要有產業思維,不能純粹從軍事的角度來看待,如果台灣的軍事裝備無法做到這一點,還在糾結軍規、商規,國防產業也難以根植在民間,更遑論通過國際的認證機制,才能開拓海外的市場,自然無法把餅做大,賠錢的生意想當然爾沒人會做。久而久之,沒有辦法建立供應鏈,形成上、中、下游的產業聚落,然後又面臨法規、預算、消失性商源等因素,才造成料件為何一直撥補不下來的原因,新的料件無法獲得,故障或者是還能堪用的裝備無法更換損壞之料件,又加上補保維修能量不足,無論是人力、維修機具、設施,後勤組織疊床架屋難以整合,溝通協調往往演變成推卸責任。因此,國軍的裝備妥善率長期以來被詬病不是沒有原因,上級一直派人至基層督導淪落為形式主義,既解決不了結構性的問題,又徒增基層的困擾,被稽核到缺失,檢討報告寫一寫,懲處人令檢附上去,也改變不了裝備妥善率日積月累的沉痾,終究還是要基層掏錢買料件,這還不打緊,最令人氣餒的是不允許自購料件,被查獲者還要被懲處,問題沒有解決,反而要處理解決問題的幹部,如此的領導統御,誰會想進來當兵?最倒楣的還是連隊主官(管)跟負責後勤業務的主管、幕僚,一切要概括承受,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自然工作滿意度低落,工作滿意度低落就不會有人想留營續服,也沒有人想再繼續升遷,從陸、戰院報考的人數逐年減少就能解釋這一切,不正是如此嗎?
很明顯地,問題是一環扣著一環,只要台灣的國防產業無法建立在軍民通用的前提之下蓬勃發展,軍隊的後勤體系就始終躺平,上級再剝削下級把裝備妥善率弄好,除了衍生基層幹部的怨懟之外(甚至影響到人員離職率 、退除役官兵就業率),終究還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罷了,平時的後勤補保都慘不忍賭了,戰時該怎麼辦?從俄烏戰爭的經驗觀之,俄軍受限於後勤無法適時補給的因素,而深陷戰爭的困境,不就是血淋淋的教訓嗎?
據此,高層除了看重踢正步、刺槍術之外,難道都沒有其他正事可以做了嗎?
上文承蒙 Karl SHih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 ※ ※ ※ ※
IDEX展多半將各國廠商聚集一處,許多更背後有國家支持,圖為法國區。記者徐宇威/攝影
影
《軍情站》
阿防展國際競爭激烈
大陸對臺57:3本土軍工產業在哪?
2023-02-25 12:32 聯合報 記者徐宇威 阿布達比即時報導
兩年一度阿布達比防衛展在24日劃下句點。大會統計參觀人潮為13萬2507人次,促成的合約價值為233.4億迪拉姆(約為63.5億美元),相較航展動輒數百億美元,防衛展雖然相對不大,但非公開的交易價值外界就難以估計。本次防衛展是Covid-19疫情疫後,同時也是俄烏開戰後首次國際性的防衛大展,除了參展廠商數量為前次的2倍之多,達到65國1353家之譜。各家廠商有什麼新科技,對於國際局勢,戰略和戰術上又有什麼解決方案,都是各國政府武器採購部門,甚至軍火代理商高度關注的重點。
相較過往幾屆的防衛展,受到矚目的亮點產品多半為大型地面裝備,本次的防衛展,扣除掉本來就只能來展模型的系統商或是軍機製造商,明顯各家的商品都變得迷你許多。在俄烏開戰後大行其道的無人機變成本次展會各家競爭的焦點,同時衍伸出的遊蕩彈藥(Loitering Munition)更是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不只大廠在做,連眾多規模較小的製造商也對這市場躍躍欲試。
相對各國大小軍工廠商擠破頭的在中東這個東西方匯流的市場上競爭,亞洲的主要軍工業,如韓國航太,新加坡科技工程、日本川崎重工都在參展廠商之列。大陸這次則是以中國軍工為名,將57家廠商盡量集中在第11展館。而臺灣本次的3家參展廠商都是首次參展,因此位置都集中在大會安排的第一展館,就設在美國大廠洛克希德馬丁隔壁,以取得較好的曝光機會。
2017年中科院在IDEX上展示出雄風三型超音速飛彈,一度驚艷國際,雖然礙於臺灣的政治環境與關鍵零組件的取得來源,飛彈始終是無法外銷的項目,但對於展示臺灣的國防產業實力,無非是最好的舞台。不過今年中科院在2月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今年由於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條例,中科院的產線全開因此無法參展,將以觀展為主,而去年新加坡航展,中科院則是以疫情因素缺席。但對照國外其他業務量更為繁重的廠商,如洛馬、雷神、貝宜、達梭、以色列航太、李奧那多等,為求業務成長,並且對外宣傳業績與研發能量,反倒更積極參展。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表示,當國際懷疑台灣是否有防衛自己的決心時,就政治上,台灣就更應該參展表達並且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況且國際展往往都只是展出模型,派不出人力的理由實在有點牽強。不過就國內軍工代理商私下表示,台灣廠商礙於政治因素在國際展會上外銷不易,且競爭力至目前仍有受限,到國際展會參展的主要目的仍是以觀展為主。但對照大陸軍工產業在國家扶持下,縱使是零附件或是系統產業,仍積極參與並在國際展會中出盡鋒頭,蔡政府2015年執政前在台北航太展喊出推動軍民合用科技,至去年俄烏開戰後才在中常會上再度喊出「軍民兩用」是必然的趨勢,8月成立無人機園區,就立刻發生國家隊成員疑似使用大陸元件的貼牌事件,還讓中科院航空所在媒體前數度澄清疑雲。
過去臺灣軍品總被批評東西賣不出去,實際上在各邦交國,甚至較為友好的非邦交國,個人裝備與槍砲彈藥都時常曝光。此外這次阿布達比防衛展,大陸參展廠商之一的保利科技,就是大陸目前唯一擁有許可權,統籌所有軍工產品武裝出口的企業,本次展品除了解放軍擾台常見的雙尾蠍無人機,也展示地對地巡弋飛彈與無人水上載具等產品,其中反無人機的雷射武器更有與展出相似裝備的國際軍工龍頭雷神打頭陣的意味,雖然與阿聯商貿往來,展場工作人員私下僅謙虛表示「一般般」;不過大陸軍備的出口數在世界已排行前五,另外還有快速成長的韓國夾擊,反觀蔡政府僅使用人民預算大量採購軍品,而非促進國內軍工產業技術,創造多元的外銷管道,僅剩大內宣的軍工產業,恐怕奶水再榨也不會豐沛。
美商雷神公司在本屆IDEX展所展示的雷射無人機反制武器。記者徐宇威/攝影
延伸閱讀:
Karl SHih:軍團改制成作戰區,真能提升三軍聯合作戰能力嗎?
Karl SHih:國軍軍紀為何兵敗如山倒?
Karl SHih:何時再見細柳營?
Karl SHih:將領有罪誰之過?
Karl SHih:軍隊領導統御之芻議
Karl SHih:與其推廣不對稱戰略 倒不如根植軍隊產業思維~淺談「台灣的勝算」讀後感之首部曲
Karl SHih:與其推廣不對稱戰略 倒不如根植軍隊產業思維~淺談「台灣的勝算」讀後感之二部曲
Karl SHih:與其推廣不對稱戰略 倒不如根植軍隊產業思維~淺談「台灣的勝算」讀後感之三部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