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l SHih 臉書
國防施政的良窳
取決於概念性能力
所謂「概念性能力」,其實就是要具備抽象性的思考及前瞻性的遠見,並從中定義、分析問題、律定目標、組織規劃施政方向,並做出策略之能力。身處於現代化的社會,網際網路的誕生已經打破地理跟國界的隔閡,加速資訊的傳播,不論是媒體報導、報章雜誌 文獻參考資料 紀錄影片等等,資訊的取得俯拾即是,但是偏偏國防部高層無法從資訊中看見未來建軍備戰的趨勢,於腦海中整合不同的專業知識領域,提煉出初步的國防施政構想,再進一步轉化成具體的國防施政,此為欠缺概念性能力所導致。至於概念性能力的培養,先決條件是要有獨立思考之習慣,與獨立性的人格之養成,缺一不可。
那為何欠缺「概念性能力」?究其緣由可從以下幾個主要面向來探討,首先是軍事教育制度的僵化,先天性上的硬體、軟體設施資源不足、預算不夠,從基礎教育、進修教育到深造教育,教學的內容、課程的設計未能配合時代的潮流即時調整,導致理論與實務脫節。師資的良窳、教學技巧、評鑑方法,亦是造軍事教育停滯不前的原因之一。尤其欠缺現代化管理的課程內容,前任退輔會主委馮世寬在其回憶錄即有一段提到他在美國擔任駐外武官時,時任參謀總長劉和謙上將有行程安排至美國訪視,他於美國機場等待接機時,就大膽向其建言應該針對國軍戰院之課程重新設計,必須著重在現代化管理的專業理論,可謂一語中的。
其次,機關主管的領導風格也是關鍵因素。舉例來說:假如機關之主管心胸不夠開放,不論執行任務或者召開會議時,不願聆聽部屬之建言,擺出「官大學問大」之姿態 ,久而久之部屬也懶得發言,大家沉默是金的副作用,則是間接剝奪與會者於會議中腦力激盪的機會,無法從中得知其他同仁針對執行任務遇到置礙難行之處,或者是會議召開之內容,是否有更好之想法及做法來解決面臨之困境,以及針對會議討論之主題提出新穎之見解?從別人的發言中才能意識到自己有哪方面思慮不足?也才能提升自己做決策的品質,避免做出粗糙的決策,獨立思考及創新的能力也才有精進之空間。
再者,軍隊組織文化能不能承擔培育人才所需面臨之風險?由於媒體爆料文化盛行,只要肇生軍紀事件,馬上就被大肆宣傳,隨即引來民意代表的關切,通常檢討報告及調職、懲處之人令是家常便飯。不過,適時容忍部屬有犯錯的空間,讓其在犯錯中累積經驗而成長,確實有其必要。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因為每位主管可以容忍犯錯的範圍因人而異,究竟哪些是無傷大雅的過錯?哪些雖然會影響到任務的遂行,但還不致於懲處,口頭責難即可!哪些是已嚴重影響到任務的遂行,必須得主管緊急介入、管制,事後再來檢討議處! 哪些的確是不容觸犯之天條?每位主管的判斷標準不一;然後單位主管能不能扛得住上級機關及民意代表的責難?都會影響到軍隊願不願意接受部屬犯錯所付出之代價。
此外,針對資歷較淺的幹部,受限於專業知能上的不足及經驗尚淺,在處理事務上可能不夠周延,容易掛一漏萬,機構主管在考量媒體、民意代表、上級機關的壓力之下,凡事越俎代庖直接介入「新手」應為之事,會在無形中剝奪新手「做中學」之機會,最後會讓「新手」於潛移默化中養成依賴性的習慣,再加上長期被「軍人以服從為天職」這句話道德綁架,在過度強調服從的前提之下,逐漸喪失獨立思考及創新的能力。
於是,部屬老是被動地等待主管的指示、提醒才去執行待辦事項,不會主動去思考、舉一反三完成主管交辦之任務,所謂「講一動、做一動」即是如此。如此的任事態度。到頭來主管還是得多費心思「關注」在心態上趨近於被動之部屬,甚至受限於時間壓力,不得已將原本分配給部屬之工作,又攬回到自己身上,自己帶人帶到「心很累」,部屬也無法從工作中學習到經驗,更遑論要栽培部屬。順帶一提的是,筆者過去於軍隊服役時所認識之同事,大多數已成為中生代之軍官幹部,於空暇時間敘舊時,已不只一人跟筆者抱怨,部隊的實務運作逐漸演變成「旅長營長化」、「營長連長化」、「連長排長化」之現象,似乎可驗證前述之內容。
至於獨立人格之養成,又牽涉到職務之歷練。就軍令體系而言,最理想的狀態下,從尉級軍官到校級軍官理應從人事、情報、作戰及後勤各個職位,都有相當程度之歷練,從中培養綜觀全局之能力,爾後才能客觀地看待各部門的運作、能力與限制,並且跳脫因為單一專長職務之歷練,在心態上而有本位主義之情形發生,以及避免落入「突發奇想」、「天馬行空」的單點思考,並且要跳脫本身職位與管轄事務的侷限,思考如何提升所在部門的價值,同時穩健地深耕獨當一面及綜覽全局之能力,思維的廣度、深度及高度,也才能伴隨職務之歷練而有所成長,才不會淪落為單向的線性思考,取代的則是多元化的思維,也才能提高做決策的品質。
因此,當軍官的養成教育在軍事教育、組織文化,以及人員經管之缺陷下,從尉級軍官開始就無法奠定良好之基礎,欠缺獨立思考之習慣,思考的格局與視野,無法隨著軍旅生涯的職務歷練而有所提升,同時又有依賴性人格的傾向,間接影響到「概念性能力」的培養無法盛成熟。等到升遷到高階將領時,或者被提拔擔任國防部長時,經常得扮演做決策之角色,不會再有人在旁予以指導及協助,此時就得依靠本身「概念性能力」實施指裁(示)事項!坦言之,國防施政的良窳,背後反映出決策者「概念性能力」的強、弱,當高層的決策端已經出現紕漏,要如何去期待基層的執行端能夠成效顯著呢?
再仔細去觀察,不論是在基層連隊,還是高司單位,軍隊某些高階、中階將、校的表現,會跟他目前所擔任的「職務」與官階「成反比」,經常實施「微管理」,讓底下部屬經常疲於奔命,任務的推動也毫無進展與成效。其實反映出他還是在用基層員工的思維及心態在當主管,同樣是「概念性能力」不足之症狀。
從過去扁政府開始起算,截止到英政府卸任,經歷了三次政黨輪替,已經超過20年的光陰歲月,回顧台灣整體的國防事務,可說是方向不明確、幾乎是原地踏步,沒有任何突破性的改變,可以讓基層官兵的確「有感」,體質還每況愈下。最直接的衝擊就是國防無法自主,因為國防部本身針對未來施政的方向,一來既沒主見、慢半拍,二來因襲成規,跟上不時代的腳步,那就怪不得美國人「親力而為」,插手台灣的國防軍事事務,頻繁下指導棋,道理即是如此。
總而言之,概念型能力的培養要從尉官開始,需長年的日積月累,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速成,問題是國軍還有多少時間呢?
上文承蒙 Karl SHih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Karl SHih:軍團改制成作戰區,真能提升三軍聯合作戰能力嗎?
Karl SHih:國軍軍紀為何兵敗如山倒?
Karl SHih:何時再見細柳營?
Karl SHih:將領有罪誰之過?
Karl SHih:軍隊領導統御之芻議
Karl SHih:與其推廣不對稱戰略 倒不如根植軍隊產業思維~淺談「台灣的勝算」讀後感之首部曲
Karl SHih:與其推廣不對稱戰略 倒不如根植軍隊產業思維~淺談「台灣的勝算」讀後感之二部曲
Karl SHih:與其推廣不對稱戰略 倒不如根植軍隊產業思維~淺談「台灣的勝算」讀後感之三部曲
Karl SHih:與其推廣不對稱戰略 倒不如根植軍隊產業思維~淺談「台灣的勝算」讀後感之最終曲(完)
Karl SHih:解放軍早就在演習時 運用無人機補給官兵的口糧 但是這一塊 國軍卻始終付之闕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