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Wu
中正預校5期(72年班)、陸軍官校正56期文史系,砲兵科。
陸軍防空飛彈部隊副排長、排長、副連長、連長、副營長、飛彈指揮部人事科首席參謀官、群作戰官退役(8.5年)。
退役後民間學歷: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企業人力資源主管。
現任企業講師、鐵道攝影師
那天無意間發現這個歷史看板-「空軍防空學校」歷史沿革,突然吸引我的目光許久,小時候在岡山,空軍的各個學校幾乎都在岡山,除了「空軍幼校」在東港以外,常常還可以看到它們學校的學生,就是幾乎沒有看過掛著「空防校」(空軍防校)的學生出現過。
忘了不知道是幾歲的時候,有一次我老爸桌上,放著一本「空軍XX」介紹,打開來開看到有一頁寫到空軍各個軍校的「領章」,那時候還是把學校,簡寫成三個字的年代,有「空官校」、「空飛校」、「空幼校」、「空機校」、「空通校」、「空防校」,我很好奇地問我爸爸,這個「空防校」在哪裡啊?他回答我說在後山花蓮,沒什麼人唸。
後來有看到某年度,空軍幾個學校學生畢業合照,我認真看了一下,疑?怎麼沒有這所「空防校」的畢業照?我也忘了父親跟我說了什麼,反正就是打馬虎眼哈拉就過去。
進預校以後,某一次聽到空軍的長官提到,「空軍防校」要被併編到陸軍砲校,感覺空軍的長官對此作法深感不是很「爽」,雖然空軍以前對「防砲部隊」、「警衛部隊」,還有「防空學校」都不是當成核心部隊在看待,不過,子弟兵被併入到陸軍單位,還是覺得地位被削弱,後來連空軍防砲部隊,也有不少被併入陸軍軍團砲兵內,改名為「陸高連」。
在砲校分科上課時,有安排空軍教官上的「防空砲兵課程」,也聽到教官抱怨到,以前防砲缺很多,營長、團長空缺多到找不到人接,哪像現在大家都要搶職位來佔缺....。
「空軍防空學校」這學校名稱對很多人,都很陌生,前面提到也許因為它設在花蓮地區,所以,一直無找到好的師資,可以讓「空防校」可以像「空機校」、「空通校」一樣,可以讓學生在校學習兩年以後,賦予「專科學歷」,所以,有一段很長時間,「空軍防校」招生,都是「借殼上市」方式,也就是打著「空軍通校」、「空軍機校」的名義與班次,去對外招收學生。
以前曾經有看過不少「空軍防校」專科班前輩寫的文章,裡面都會提到他們不少人,都是衝著空軍「機校」、「通校」的名稱來報考,想說畢業以後,可以學到一技之長,沒想到報到以後,長官跟他們說,入伍以後要轉移去花蓮受訓,學生當下才知道他們「受騙了」。
原來他們就讀的那個班次,是空軍「防校」委由空軍「機校」、「通校」招生,所以,入學可以1、200人,上了火車之後陸續跑掉,入伍期間又走了很多人,長官也一直大費口舌,甚至誘之以利,找以前的學長來勸說,最後願意跟去花蓮的也只有數十人。
不過,長官說的也非全部不是事實,就像他們說的,待在防砲的發展與晉升機會,遠比「通校」與「機校」來的高,可是,應該後面沒有補充,「防砲」做的事情跟陸軍一樣,還要輪調外島雖然只有一年,這有點像是「話看你怎麼講」,當然,以前民風樸實,大都來自鄉間農村子弟,反正家中人口眾多,就是為了討口飯吃,才離家來唸軍校,官可以升的快,薪資當然就會比較多,而且,也不是每個人讀的都是「電子」跟「機械」科,穿的又是空軍制服,應該也「壞不到」哪裡?!
還更有趣的是,有看到幾位「空軍防校」畢業的前輩,在校時為了激勵在校的高中學生們,踴躍報考空軍「防校」,還跟在校高中學生說,我們「空軍防校」裡面有「飛彈」,可以讓大家學習.....當然,這也是沒說清楚,「飛彈」是水泥做的,放在校門口當擺飾,當作安放學校校名的「招牌」,因為,那時候的防空飛彈,都在陸軍管轄,「空軍防校」教導、學習的還是二戰時期的防空砲。
老實說,那年代的「空軍防砲」老前輩,應該作夢也沒有想到,有一天「空軍防砲」部隊可以壯大到,把陸軍飛彈部隊合併過去,還擴編部隊,許多原來很優秀的陸軍飛彈軍官,也都轉成去空軍服務,更不用像以前那樣,需要遮遮掩掩的說法,真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反而陸軍沒有像能再像以前一樣,可以握有國軍更多資源與經費,失去防空飛彈這個專業兵科以後,陸軍除了「陸航」以外,真的只能回去陸地上專研作戰。
我父親要是現在還在人世,看到他們空軍以前這條大「鹹魚」,也就是「防砲部隊」,現在居然翻身了,還成為大發戶,肯定也會覺得不可思議,在那時候我常常聽他說的就是,要去當「空軍」就要能「飛」,不然就不要去「浪費青春與歲月」,確實,以前空軍「十將九個是飛官」,中將以上都是掛飛鷹,以後空軍將不是只有飛官的天下!
上文承蒙 Peter Wu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部落格與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Peter Wu:錯誤又糟糕的決策制度 造成陸官正期生與專科班的衝突
Peter Wu:陸軍官校實習幹部肩飾演變史
Peter Wu:當年陸軍官校會按照身高編連 四年都不打散 主要原因就只為了「閱兵分列式」畫面好看 四年下來不要說學長學弟 連自己同學都不認識 這是當年長官「表面工夫」要求下的管理方式 從上而下影響深遠.....
Peter Wu:進入陸官的預校生的素質都不差 是陸官四年都不重視學年教育造成的
Peter Wu:民國50年初 陸軍官校曾經引進美國西點軍校的「賽爾教學法」 當時那幾期四年下來被刷掉都超過三分之一 能夠畢業程度與實力不輸當年的國立大學
Peter Wu:陸軍官校預備班 海軍官校預備班 空軍幼年學校 發展的歷史
Peter Wu:軍校的「實習旅長」權力與職責比大學的「學生會主席」 高的非常多
Peter Wu:1989年(民國78年)6月4日凌晨 當時所有飛彈連都被通知提升警戒 進入備戰戰備...對岸的共產黨要讓他們國內轉移注意力 最好的方式 就是讓戰機開始接進 騷擾台灣
Peter Wu:陸軍官校在大陸的最後一期 23期生的後續補充
Peter Wu:民國47年6月16日 陸軍官校34周年校慶 當時在校的陸官四個年級學生 總和也差不多400多人接近500人
Peter Wu/以前 其他軍官學校畢業的學長 都會半嘲笑的說:「陸軍官校」畢業的學生教育程度 相較落差很大的原因
Peter Wu:正常戰管跟飛彈連的OC線 是不能用來慰勞 旁邊的長官作秀給總統 結果踢到鐵板了!唉!
Peter Wu:從陸軍官校在台灣復校的第一任校長羅友倫先生 談歷屆幾位很「奇耙」的校長 也被當時學生所津津樂道 或是「印象深刻」的校長
Peter Wu:歷史就是歷史 曾經經歷過的 走過的 都是還是要被記錄下來 還能保存下來100年的事物 真的是很不容易
Peter Wu:陸軍官校在大陸最悲慘 是既沒名也沒利的軍校「24期入伍生總隊」
Peter Wu:「南京時期」的陸軍官校學生 戴著英軍製造的「布洛迪鋼盔」
Peter Wu:以前那個年代 沒有網路資訊 很多都是靠口耳相傳 「謠指部」的消息 就成了內幕資訊唯一來源
Peter Wu:民國40年6月16日陸軍官校27周年校慶 唯一在校的陸官24期1001名學生 穿著印著「24期」運動服運動員進入會場中
Peter Wu:陸軍官校改制為四年大學 第一期27期生為建校以來 入校最少的期別只有109人 這一期在四年後經過嚴格淘汰 只有84人畢業的原因
Peter Wu:最近熱門話題大學念三年 然後第四年去服兵役 剛好這在我們學生時代就遭遇到這種待遇 當年在陸官就是深受其害的一群 最後是學藝不精 寒暑假也被剝奪殆盡
《Peter Wu:如何能說服別人 我們國軍一直都重視 那些到國外求學的學生呢? 》《記者 吳哲宇/斷交後赴美突擊兵學員 郭力升憶:美軍訓練毫不留情》
Peter Wu:台灣光復後,國府開始徵召的義務役士兵 打了最慘烈的第一戰 就是民國47年爆發的「八二三砲戰」 接著有民國54年海軍的「八六海戰」 犧牲了不少義務役士兵
Peter Wu:已經在台灣服役63年 曾經為國軍防空飛彈主力鷹式飛彈 即將退役
Peter Wu:民國51年6月16日 陸軍官校38周年校慶 由當時副總統兼行政院院長陳誠 代替當時的總統蔣介石 來主持陸軍官校慶活動
Peter Wu:勝利女神力士飛彈663營 連上弟兄自行設計 製做的單位臂章
Peter Wu:1979年(民國68年)5月1日「鐵道兵」正是從陸軍運輸部隊消失
Peter Wu:空軍清泉崗基地美軍足跡館外 一段不起眼的鐵道 「神岡支線」
Peter Wu:「77」這一天上個世紀 先祖先列們 為了謀求和平 犧牲了多少性命 願人類永保和平 世界上不要再發生大規模的「戰爭」!
Peter Wu:民國70年元旦 國軍服飾大改變 陸軍與空軍白色禮服 也同時停止使用 可能駐外人員為了美觀 還是繼續穿著?
Peter Wu:不論「黃埔軍校」「陸軍官校」都只有在「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下 依法執政的政府 才有這個稱呼
Peter Wu:民國36年 前新一軍士兵 在東北拍攝的「沙龍」照 不知道照片上的這位新一軍「弟兄」 最後的結局如何?
Peter Wu:民國八十二年三月 我跟剛到飛指部報到的陸官61期學弟合影
Peter Wu:想要「正名」一下教官是「步兵」?還是「騎兵」?而非「運輸兵」科的?
Peter Wu:從網路有好幾款「新一軍」的「臂章」 論孫立人將軍
Peter Wu:經國先生期許自己小孩也跟別人一樣 能夠熬過軍校4年 順利畢業下部隊 可惜「事與願違」
Peter Wu:為了保密防諜的重要性 金馬外島部隊率先於51年停用團體臂章 民國58年本島停用團體臂章 原先佩掛右臂的階級臂章也改至左臂
Peter Wu:民國50年代初台灣鐵路局與陸軍工兵部隊 一起在八堵往基隆方向的「八堵橋」鐵橋 實施「扶輪演習」
Peter Wu:最近找資料也才發現 原來不只「第一士校」有鼓號樂隊 「第二士校」跟「第三士校」也有鼓號樂隊
Peter Wu:陸軍45師整併成海軍陸戰隊第一師時的舊臂章!
Peter Wu:陸軍第45師 是中華民國國軍部隊裡 鮮少轉換陸軍 海軍 空軍 三個軍種角色的師級部隊!!
Peter Wu:「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只會ㄙˇ讀書 不會活用有甚麼ㄆ一ˋ用」
Peter Wu:看照片說故事~「空幼校」~「空軍幼年學校」鼓號樂隊
Peter Wu:民國59年4月至民國62年2月 校長林初耀將軍 對大學教育的不重視 讓陸官前後22期(42期~63期)都深受影響至鉅
Peter Wu:民國74年官校二年級 有一個禮拜的野營訓練 講白的就是行軍訓練 我們走了上百公里
Peter Wu:民國40年7月下旬 國防部頒布徵兵令 凡是民國17 18 19年次(1928~1940年)出生的男丁 經體格檢查列入「甲」等者 均須應招入伍
Peter Wu/美國空軍成立的歷史比另外兩個軍種:陸軍與海軍晚了上百年 於1954年脫離西點軍校 另外創辦一所新的空軍官校
Peter Wu:民國38年政府撤退來台灣 絕大部分的空軍 也隨政府移防台灣 算是三軍裡面 成建制最完整來台灣的軍種
Peter Wu:經國先生期許自己小孩也跟別人一樣 能夠熬過軍校4年 順利畢業下部隊 可惜「事與願違」
Peter Wu:陸軍官校前校長謝肇齊將軍 真的可以在歷史上 好好記上一筆
Peter Wu:為何西點軍校畢業生 在美國各大企業 都是搶手貨?反觀台灣......
Peter Wu:陸軍官校27期與29期學生 都是與「外籍」女老師合影 可能當時攝影機昂貴 應該只有「外籍」人士 才有辦法擁有?
Peter Wu:只穿了一學期 很沒緣的中正預校舊式典禮服!
Peter Wu:要是只一昧的喊口號 內部自我內鬥 分化 不想辦法提升國家經濟發展 提高全體國民競爭能力 也不尊重與提升軍人在社會的地位 要能避戰真的難矣!
Peter Wu:陸軍官校29期至36期的實習職務肩飾與臂章說明照片
Peter Wu:政工幹校有鴛鴦湖 是為了紀念參與東山島戰役殉國與殉情的情侶「張君豪」與「李麗」
Peter Wu:民國47年9月入學的陸官31期 他們之間不少人是一流知名高中畢業 四年共退學64人 開除14人 降期八人 只有167人畢業..
Peter Wu:1950年代(民國40年代) 在虎尾服務的空軍飛行教官們前往斗南火車站 準備迎接岡山前往虎尾初級飛行訓練班的學員
Peter Wu:今年是我們陸官「正56期學三連」 正式組成的40周年
Peter Wu:當年陸軍的長官 有根深蒂固的觀念 飛行應該是空軍的事情 我們陸軍官校是訓練來帶兵打仗 怎麼能去搶「飛行」的工作呢?
Peter Wu:民國43年入校的陸軍官校正27期學生 歷經國軍開始接受美援 制服設計與變化也開始跟隨美軍 正期生有專屬的「榮譽帶」 這種正式名稱叫「褲飾」
Peter Wu:民國70年前後 陸軍官校生會在這夾克胸前 縫上陸軍官校校徽 還有沿著校徽 會繡上學生的年級識別 非常明顯與亮眼
Peter Wu:民國53年夏季 陸軍官校正33期學生搭乘火車 從鳳山前往北部 因為資料沒有詳述他們目的地為哪裡?有可能放假?也可能到北部接受軍事訓練?
Peter Wu:民國52年陸官正32期畢業後 白色夏季禮服下令被回收了!
Peter Wu:民國56年陸官正38期「入伍生」完成一年級訓練 正接受三年級正36期學長 實施晉級儀式
Peter Wu:看到同學在軍艦上巡更 結果人在陸上揹值星 做陸軍的事情 情何以堪 當初乾脆去唸陸官算了 還要熬過學科嚴格淘汰 來幹步兵 唉!
Peter Wu:空軍幼校在大陸時期 一至三年級穿童軍服 四至六年級穿空軍制服
Peter Wu:民國50年國慶閱兵 穿著典禮服亮相 並參加閱兵與分列式 踢正步的「空軍幼校」學生
Peter Wu:民國50年雙十國慶日 政戰學校學生第一次穿著典禮服參加閱兵
Peter Wu:做夢也沒想過 幹到官校四年級 遇到國防醫學院五槓 六槓 還是七槓的學長 要敬禮問好的
Peter Wu:學生時代的槓槓 是隨著年級增加而增加 畢業後的階級 就只能靠自己的真本事 有可能學弟最後變成自己的長官 這時候講求還是「階級」服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