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Wu:陸軍官校北營區  以十位衛國殉職的將軍為名


照片截圖自網路「陸軍官校」介紹影片。

Peter Wu
中正預校5期(72年班)、陸軍官校正56期文史系,砲兵科。
陸軍防空飛彈部隊副排長、排長、副連長、連長、副營長、飛彈指揮部人事科首席參謀官、群作戰官退役(8.5年)。
退役後民間學歷: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企業人力資源主管。
現任企業講師、鐵道攝影師

陸軍官校北營區,
以十位衛國殉職的將軍為名,
所命名的校舍。

某一天看到陸軍官校網站,敘述某日為名將「戴安瀾」將軍為國殉職,官校長官帶領住在「安瀾樓」的學生,前往「黃埔紀念塔」去祭拜....,我記得以前是沒有這個傳統與做法,不然,我三年都住在「安瀾樓」這棟宿舍,居然都沒為了紀念戴安瀾將軍,去過「黃埔紀念塔」?還是我真的是太混了?還是太黑了?每次都沒跟去「祭拜」戴將軍?

話說,幾年前有次某個朋友問我:陸軍官校北營區,那幾棟宿舍,是用那些人命名啊?這真的考倒我了,我都不知道總共用幾位「先烈命名」?更不用說是說有那些人?除了我住了三年的「安瀾樓」外,我完全不記得,到底其他樓叫什麼來的?

我在官校三年的學年教育,幾乎是四點一線,「安瀾樓」(寢室)、「賽爾教學大樓」(上課)、「大餐廳」(三餐)、「黃埔俱樂部」二樓(輕音樂社),中間有搬去東營區、小北營區(校史館後面),不過,都不曾去記這些營舍叫什麼樓?

這些年在寫「陸官四年制大學史」,慢慢弄清楚原來陸官北營區,總共用了十位先烈的名字來命名,問題來了,我查到那十位先烈的姓名,可是,我還是無法搞清楚,整個命名「順序」位置,到底哪一棟叫什麼樓?甚至,我還一直「迷惑」,我們期上有五個連,那不是住兩棟半樓,當時我們隔壁的學五連,也叫「安瀾樓」嗎?

後來釐清,原來中間有都是兩間的八棟樓,前後還有各一棟,只有一間,這樣總共有「十棟樓」,「十八間營舍」,但是接著問題又來了,那姓名「順序」是哪棟叫什麼名?我還一直無法找到清楚說明的介紹。

終於,最近找到一篇影片,裡面用圖片很清楚把這十棟樓的位置,都清楚標示出來,這裡要提到,陸官從27期開始,原本都是一至四年級混合編連,從一個營兩個連,逐漸擴增到兩個營九個連,學生人生不斷增加到57年(37期)四年級時已經有三個營十二個連。

民國54年9月,陸官38期新生入學,可能之前四個年級混合編連,造成很多一年級新生倍受學長欺凌,從該期開始,一年級新生自行編組成一個學生營(四至五個連),二至四年級才實施混合編連。

民國57年四月開始,二至三年級(38期、39期),也開始跟一年級(40期)一樣,一個期分成一個營,共計三個學生營十四個學生連,而四年級打散至各學生連、學生營、學生團擔任實習幹部。

這時候十四個連住「十八間營舍」,肯定還是可以分配,從陸官41期開始,新生突飛猛進的增加,學生增加為四個營十六個連(41期),四個營十八個連(42期)、四個營十九個連(43期),這時候營舍已經「爆滿了」,肯定住不了,所以,那時候的三年級,必須搬離北營區到其他營區去住宿,四年級再搬回來,而實習幹部這時候也發生變化,這一段以前提過,就不再贅述。

時間來到民國62年,陸官46期入學,學生已經暴增到四個營二十個連,這一直到陸官52期入學,學生部隊基本都是維持這個數量,後來改成四年級搬離北營區,到校史館後面營區,去打半年專精教育,一至三年級留在南營區接受學年教育,這一段前面也有敘述,也不在贅述。

民國65年陸官49期入學開始,營級與連級番號,就延續四年不變動,他們是學四營(學十六連至學二十連)、學三營為四年級46期(學十一至學十五連)、學二營為三年級47期(學六連至學十連),學一營為二年級48期(學一連至學五連),這順序看起來很怪?原因是之前作法是一年級是學一營,二年級是學二營、三年級是學三營、四年級是學四營。

到了民國69年陸官53期新生入學,人數破陸官正期生有史以來,最多人數達到766人,剛好他們接替49期的學四營,就增編一個學二十一連。

三個年級共十六個連,住在「十八間營舍」,還是綽綽有餘,營舍更動方式也很簡單,舉例來說53期四年級搬離北營區去打專精,所以,他們居住的「之奇樓」、「安瀾樓」、「長青樓」(還有一個連不知道住哪裡),就由我們56期一年級學一營入伍生,包含學一營實習營部,就進駐這三棟樓,然後旁邊的「綬春樓」、「清泉樓」、「麟書樓」的半棟一間,為學二營55期進駐,「麟書樓」的半棟一間、「靈甫樓」、「百韜樓」為學三營54期進駐。

等53期畢業,54期晉升四年級搬離北營區,一年級的57期學四營,就進駐原來54期的「麟書樓」的半棟一間、「雨農樓」半棟一間、「靈甫樓」、「百韜樓」、四棟營舍(6個連),等54期畢業,55期升上四年級搬離北營區,一年級的58期學三營就進駐原來55期的「綬春樓」、「清泉樓」、「麟書樓」(半棟)營舍,等55期畢業,我們期上升上四年級搬離北營區,就由一年級的59期學二營進駐我們期上的「之奇樓」、「安瀾樓」、「長青樓」營舍。

我們三年級時實習旅部,學二營實習營部、學三營實習營部都在「雨農樓」東半邊(感謝本期郭力升將軍提供資訊)

最後一棟「仁傑樓」,當時是「自然科學部」沒有學生部隊進駐。

最後的問題是,那這十棟是何時命名的?目前確認陸官29期,於民國45年9月入學時就已經有了,確定時間待查。

上文承蒙 Peter Wu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部落格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https://youtu.be/XQPR4xJ8wog?si=uU58HPavADacWpf2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https://youtu.be/zIFjhGatNME?si=Tgqrckx9tzZOBjJ3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延伸閱讀:

Peter Wu:勝利女神飛彈與我的故事 Part I

Peter Wu:勝利女神飛彈與我的故事 Part II

Peter Wu:勝利女神飛彈與我的故事 Part III

Peter Wu:陸軍軍官學校四年制大學史

Peter Wu:錯誤又糟糕的決策制度 造成陸官正期生與專科班的衝突

Peter Wu:陸軍官校實習幹部肩飾演變史

Peter Wu:當年陸軍官校會按照身高編連 四年都不打散 主要原因就只為了「閱兵分列式」畫面好看 四年下來不要說學長學弟 連自己同學都不認識 這是當年長官「表面工夫」要求下的管理方式 從上而下影響深遠.....

Peter Wu:進入陸官的預校生的素質都不差 是陸官四年都不重視學年教育造成的

Peter Wu:民國50年初 陸軍官校曾經引進美國西點軍校的「賽爾教學法」 當時那幾期四年下來被刷掉都超過三分之一 能夠畢業程度與實力不輸當年的國立大學

Peter Wu:陸軍官校預備班 海軍官校預備班 空軍幼年學校 發展的歷史

Peter Wu:軍校的「實習旅長」權力與職責比大學的「學生會主席」 高的非常多

Peter Wu:在大陸最後一期的黃埔生~陸軍官校23期生

Peter Wu:1989年(民國78年)6月4日凌晨 當時所有飛彈連都被通知提升警戒 進入備戰戰備...對岸的共產黨要讓他們國內轉移注意力 最好的方式 就是讓戰機開始接進 騷擾台灣

Peter Wu:陸軍官校在大陸的最後一期 23期生的後續補充

Peter Wu:民國47年6月16日 陸軍官校34周年校慶 當時在校的陸官四個年級學生 總和也差不多400多人接近500人

Peter Wu:勝利女神飛彈部隊成軍的故事

Peter Wu/以前 其他軍官學校畢業的學長 都會半嘲笑的說:「陸軍官校」畢業的學生教育程度 相較落差很大的原因

Peter Wu:正常戰管跟飛彈連的OC線 是不能用來慰勞 旁邊的長官作秀給總統 結果踢到鐵板了!唉!

Peter Wu:從陸軍官校在台灣復校的第一任校長羅友倫先生 談歷屆幾位很「奇耙」的校長 也被當時學生所津津樂道 或是「印象深刻」的校長

Peter Wu:歷史就是歷史 曾經經歷過的 走過的 都是還是要被記錄下來 還能保存下來100年的事物 真的是很不容易

Peter Wu:今年是「中美混合聯隊」 成立80週年紀念

Peter Wu:陸軍官校在大陸最悲慘 是既沒名也沒利的軍校「24期入伍生總隊」

Peter Wu:「南京時期」的陸軍官校學生 戴著英軍製造的「布洛迪鋼盔」

Peter Wu:陸軍官校要侍奉的公婆真的很多 上頭有司令 總長 國防部長....都可以表達看法 不像海軍官跟空軍官校「專業素質」很高 非內行不能隨便開口說外行話 「陸地上」的事情 當然只要是長官們 都可以隨便指點。

Peter Wu:以前那個年代 沒有網路資訊 很多都是靠口耳相傳 「謠指部」的消息 就成了內幕資訊唯一來源

Peter Wu:個人非常不認同 這位作者的論述

Peter Wu:民國40年6月16日陸軍官校27周年校慶 唯一在校的陸官24期1001名學生 穿著印著「24期」運動服運動員進入會場中

Peter Wu:陸軍官校改制為四年大學 第一期27期生為建校以來 入校最少的期別只有109人 這一期在四年後經過嚴格淘汰 只有84人畢業的原因

Peter Wu:最近熱門話題大學念三年 然後第四年去服兵役 剛好這在我們學生時代就遭遇到這種待遇 當年在陸官就是深受其害的一群 最後是學藝不精 寒暑假也被剝奪殆盡

《Peter Wu:如何能說服別人 我們國軍一直都重視 那些到國外求學的學生呢? 》《記者 吳哲宇/斷交後赴美突擊兵學員 郭力升憶:美軍訓練毫不留情》

Peter Wu:台灣光復後,國府開始徵召的義務役士兵 打了最慘烈的第一戰 就是民國47年爆發的「八二三砲戰」 接著有民國54年海軍的「八六海戰」 犧牲了不少義務役士兵

Peter Wu:已經在台灣服役63年 曾經為國軍防空飛彈主力鷹式飛彈 即將退役

Peter Wu:民國51年6月16日 陸軍官校38周年校慶 由當時副總統兼行政院院長陳誠 代替當時的總統蔣介石 來主持陸軍官校慶活動

Peter Wu:勝利女神力士飛彈663營 連上弟兄自行設計 製做的單位臂章

Peter Wu:1979年(民國68年)5月1日「鐵道兵」正是從陸軍運輸部隊消失

Peter Wu:空軍清泉崗基地美軍足跡館外 一段不起眼的鐵道 「神岡支線」

Peter Wu:「77」這一天上個世紀 先祖先列們 為了謀求和平 犧牲了多少性命 願人類永保和平 世界上不要再發生大規模的「戰爭」!

Peter Wu:2007年冬季「蘆溝橋」前的宛平城與城牆

Peter Wu:民國70年元旦 國軍服飾大改變 陸軍與空軍白色禮服 也同時停止使用 可能駐外人員為了美觀 還是繼續穿著?

Peter Wu:不論「黃埔軍校」「陸軍官校」都只有在「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下 依法執政的政府 才有這個稱呼

Peter Wu:民國36年 前新一軍士兵 在東北拍攝的「沙龍」照 不知道照片上的這位新一軍「弟兄」 最後的結局如何?

Peter Wu:「陸軍官校23期生」在學校配掛的空白胸章

Peter Wu:民國八十二年三月 我跟剛到飛指部報到的陸官61期學弟合影

Peter Wu:想要「正名」一下教官是「步兵」?還是「騎兵」?而非「運輸兵」科的?

Peter Wu:從網路有好幾款「新一軍」的「臂章」 論孫立人將軍

Peter Wu:經國先生期許自己小孩也跟別人一樣 能夠熬過軍校4年 順利畢業下部隊 可惜「事與願違」

Peter Wu:為了保密防諜的重要性 金馬外島部隊率先於51年停用團體臂章 民國58年本島停用團體臂章 原先佩掛右臂的階級臂章也改至左臂

Peter Wu:民國50年代初台灣鐵路局與陸軍工兵部隊 一起在八堵往基隆方向的「八堵橋」鐵橋 實施「扶輪演習」

Peter Wu:最近找資料也才發現 原來不只「第一士校」有鼓號樂隊 「第二士校」跟「第三士校」也有鼓號樂隊

Peter Wu:陸軍45師整併成海軍陸戰隊第一師時的舊臂章!

Peter Wu:陸軍第45師 是中華民國國軍部隊裡 鮮少轉換陸軍 海軍 空軍 三個軍種角色的師級部隊!!

Peter Wu:「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只會ㄙˇ讀書 不會活用有甚麼ㄆ一ˋ用」

Peter Wu:看照片說故事~「空幼校」~「空軍幼年學校」鼓號樂隊

Peter Wu:民國59年4月至民國62年2月 校長林初耀將軍 對大學教育的不重視 讓陸官前後22期(42期~63期)都深受影響至鉅

Peter Wu:民國74年官校二年級 有一個禮拜的野營訓練 講白的就是行軍訓練 我們走了上百公里

Peter Wu:民國40年7月下旬 國防部頒布徵兵令 凡是民國17 18 19年次(1928~1940年)出生的男丁 經體格檢查列入「甲」等者 均須應招入伍

Peter Wu:感念這些為了保衛台灣犧牲的前輩與英烈們!

Peter Wu/美國空軍成立的歷史比另外兩個軍種:陸軍與海軍晚了上百年 於1954年脫離西點軍校 另外創辦一所新的空軍官校

Peter Wu:民國38年政府撤退來台灣 絕大部分的空軍 也隨政府移防台灣 算是三軍裡面 成建制最完整來台灣的軍種

Peter Wu:經國先生期許自己小孩也跟別人一樣 能夠熬過軍校4年 順利畢業下部隊 可惜「事與願違」

Peter Wu:陸軍官校前校長謝肇齊將軍 真的可以在歷史上 好好記上一筆

Peter Wu:為何西點軍校畢業生 在美國各大企業 都是搶手貨?反觀台灣......

Peter Wu:陸軍官校27期與29期學生 都是與「外籍」女老師合影 可能當時攝影機昂貴 應該只有「外籍」人士 才有辦法擁有?

Peter Wu:只穿了一學期 很沒緣的中正預校舊式典禮服!

Peter Wu:要是只一昧的喊口號 內部自我內鬥 分化 不想辦法提升國家經濟發展 提高全體國民競爭能力 也不尊重與提升軍人在社會的地位 要能避戰真的難矣!

Peter Wu:陸軍官校29期至36期的實習職務肩飾與臂章說明照片

Peter Wu:預校畢業40周年同學會 其實感觸很深

Peter Wu:陸軍官校31期(民國51年班)的儀隊

Peter Wu:政工幹校有鴛鴦湖 是為了紀念參與東山島戰役殉國與殉情的情侶「張君豪」與「李麗」

Peter Wu:民國47年9月入學的陸官31期 他們之間不少人是一流知名高中畢業 四年共退學64人 開除14人 降期八人 只有167人畢業..

Peter Wu:1950年代(民國40年代) 在虎尾服務的空軍飛行教官們前往斗南火車站 準備迎接岡山前往虎尾初級飛行訓練班的學員

Peter Wu:今年是我們陸官「正56期學三連」 正式組成的40周年

Peter Wu:當年陸軍的長官 有根深蒂固的觀念 飛行應該是空軍的事情 我們陸軍官校是訓練來帶兵打仗 怎麼能去搶「飛行」的工作呢?

Peter Wu:民國43年入校的陸軍官校正27期學生 歷經國軍開始接受美援 制服設計與變化也開始跟隨美軍 正期生有專屬的「榮譽帶」 這種正式名稱叫「褲飾」

Peter Wu:民國70年前後 陸軍官校生會在這夾克胸前 縫上陸軍官校校徽 還有沿著校徽 會繡上學生的年級識別 非常明顯與亮眼

Peter Wu:民國53年夏季 陸軍官校正33期學生搭乘火車 從鳳山前往北部 因為資料沒有詳述他們目的地為哪裡?有可能放假?也可能到北部接受軍事訓練?

Peter Wu:民國52年陸官正32期畢業後 白色夏季禮服下令被回收了!

Peter Wu:民國56年陸官正38期「入伍生」完成一年級訓練 正接受三年級正36期學長 實施晉級儀式

Peter Wu:看到同學在軍艦上巡更 結果人在陸上揹值星 做陸軍的事情 情何以堪 當初乾脆去唸陸官算了 還要熬過學科嚴格淘汰 來幹步兵 唉!

Peter Wu:空軍幼校在大陸時期 一至三年級穿童軍服 四至六年級穿空軍制服

Peter Wu:民國50年國慶閱兵 穿著典禮服亮相 並參加閱兵與分列式 踢正步的「空軍幼校」學生

Peter Wu:民國50年雙十國慶日 政戰學校學生第一次穿著典禮服參加閱兵

Peter Wu:做夢也沒想過 幹到官校四年級 遇到國防醫學院五槓 六槓 還是七槓的學長 要敬禮問好的

Peter Wu:學生時代的槓槓 是隨著年級增加而增加 畢業後的階級 就只能靠自己的真本事 有可能學弟最後變成自己的長官 這時候講求還是「階級」服從

Peter Wu:每個人都有榮譽感 只是看領導者用什麼方式 把他激勵出來 比榮譽假都有用 效果卻好上百倍

Peter Wu:「空軍防空學校」歷史沿革

Peter Wu:海軍官校三年制第一屆預備班 「海軍官校61年班預備班」 於民國57年畢業前夕合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