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感謝本期同學,特戰菁英郭力升將軍分享。
Peter Wu
中正預校5期(72年班)、陸軍官校正56期文史系,砲兵科。
陸軍防空飛彈部隊副排長、排長、副連長、連長、副營長、飛彈指揮部人事科首席參謀官、群作戰官退役(8.5年)。
退役後民間學歷: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企業人力資源主管。
現任企業講師、鐵道攝影師
這是我們期上砲兵科,
當年畢業前抽籤的照片。
今天看到陸軍官校粉絲團,分享四年級正93期學弟、學妹開心選兵科的照片,還有42期學長在臉書分享當年他們期上是第一次由自己上台選兵科的過往。
陸軍官校正式分系又選兵科,是從正51期開始,最早共計有文史系、電機系、機械系、數學系、物理系、土木系、6個學系,53還是54期又成立管科系、資訊系兩個系。
陸官正期生在我們那個年代,可以選擇的兵科,計有步兵、砲兵、裝甲兵、工兵、通信兵、運輸兵、化學兵(偶數期)、憲兵(申請遴選)、航空兵(空勤體檢合格分科結束後,再去航指部受訓),步兵科名額佔全期大半以上。
正51期至53期都是一年級升二年級時,依照一年級成績,先選兵科以後,再選擇科系,然後再以兵科重新編連。
步兵科是所有科系都可以選讀,憲兵只能讀文史系,通信兵是在電機系,運輸兵則在機械系,化學兵是物理系,工兵在土木系,砲兵與裝甲兵科,除了文史系(文組)以外,其他理工系都可以選擇。
選兵科變化最大是從正54期開始,升二年級時一樣依照一年級成績選系,但是不選兵科,校方跟指揮部一直無法找到好的方式,讓學生選兵科。
原因是如果從成績最好來選,大家都不願意選步兵科,相信只有有行過軍的人,都不會想要選擇步兵科,所以,各科系成績最後補都是步兵滿伍,陸總部與校方當然不樂見,成績好的學生,都不願意來步兵科。
而且四年級一整年,都在打專精與兵科學校分科(下學期),主持校慶時的實習旅部(尤其實習旅長),如果是步兵最方便,其他兵科往返很費時,因此,當時也有個不明文的規定,要遴選實習旅長的同學,一定要自願選步兵科。
最後校方發明一種「三階段」選兵科的方式,四年級上學期每個系扣除陸戰隊(52期以後陸戰隊都在陸官受訓),還有通過憲兵甄選的學生,將每個系七個學期成績(當時只有三年學年教育,七個學期)排名除以三,再把可以選擇的兵科名額,平均分配到三階段內,並將步、砲、裝、工,成為各系都可以挑選。
不過,通信兵還是只能是電機系學生選,運輸兵在機械系選,化學兵在物理系選,(雙期有5位,單期沒有)。
結果,54期學長各系三個階段除了土木系外,幾乎都是工兵補滿伍,當然少數科系也有步兵。
結果等四年級下學期去分科,工兵學校校長來抗議,甚至要把學生退回陸官, 很多到工兵的學生沒有任何土木建築概念,尤其文史系還是文組,事情鬧到陸軍總部。
我在輕音樂社有位學長,他就是文史系的,因為在校三年都很投入音樂,他的成績不是很理想,他早認為自己會是步兵補滿伍,結果他說選兵科他在打瞌睡,被叫醒時才發現步兵已經被選完了,只剩下工兵去補滿伍。
他在工校分科時,回來社團聊天一直說很痛苦,聽不懂也學不會,甚至有想退學的想法。
所以,從55期學長開始,做法大致一樣,但是修正為只有步兵、砲兵、裝甲三科成為各系都可以挑選的通科,工兵回到土木系才能選,最後當然各系三個階段都是步兵補滿伍。(55期是單期無化學兵)
以我們56期文史系來說,約80多人,扣掉憲兵、陸戰隊同學假設剩下75人,分配砲兵9名、裝甲6名,其他都是步兵,那就是每階段25名,第一階段第一名到二十五名,第二階段第二十六名到第五十名,第三階段第五十一到第七十五名,每階段都是20位步兵科、3位砲兵科、2位裝甲兵科的名額。
所以,那時候成績好,不代表可以選擇非步兵的兵科,運氣很重要,除非成績是該系排名前三名。
至於陸戰科是把所有陸戰隊同學集合起來,分成兩個階段來選科,不分系可以選擇步兵科(在海軍陸戰隊學校實施分科)、砲兵科、裝甲兵科、工兵科、通信兵科、運輸兵科,名額一樣都分成兩階段,我們期上陸戰隊共六十人,兩個階段都是特科補滿伍,第二階段是陸戰砲兵補滿伍,每個人都搶選陸戰步兵。
航空兵則是分科前,去參加空勤體檢,分科結束後才會通知誰錄取,以前都是集中在步、砲、裝三科,我們56期只有在步兵科裡挑選。
至於分發單位,是以分科的成績來抽籤,也是分成兩至三個階段抽籤,像我們期上砲兵科90人,扣除8位陸戰隊,再扣除兩位到特種單位,其餘80人分成兩階段,各40人來抽籤。
當時有軍團、軍砲兵,金防部、馬防部砲兵,再來是各步兵師、獨立旅砲兵,還有預備師砲兵,飛指部(飛彈指揮部)、救指揮(東引)、莒指部(莒光),我們期上砲兵沒有空特部(傘兵),那時候很多人都怕抽到這單位去跳傘。
開始到預備師,至少八年不輪調外島,其他野戰部隊,則是台灣兩年外島兩年,後來改成把預備師一起列入輪調,就是所謂的「三角輪調」,外島-本島野戰師-預備師-外島。
上文承蒙 Peter Wu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部落格與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譚遠漢:從陸軍官校42期開始 選擇兵科的方式延續了50年
延伸閱讀:
Peter Wu:錯誤又糟糕的決策制度 造成陸官正期生與專科班的衝突
Peter Wu:陸軍官校實習幹部肩飾演變史
Peter Wu:當年陸軍官校會按照身高編連 四年都不打散 主要原因就只為了「閱兵分列式」畫面好看 四年下來不要說學長學弟 連自己同學都不認識 這是當年長官「表面工夫」要求下的管理方式 從上而下影響深遠.....
Peter Wu:進入陸官的預校生的素質都不差 是陸官四年都不重視學年教育造成的
Peter Wu:民國50年初 陸軍官校曾經引進美國西點軍校的「賽爾教學法」 當時那幾期四年下來被刷掉都超過三分之一 能夠畢業程度與實力不輸當年的國立大學
Peter Wu:陸軍官校預備班 海軍官校預備班 空軍幼年學校 發展的歷史
Peter Wu:軍校的「實習旅長」權力與職責比大學的「學生會主席」 高的非常多
Peter Wu:1989年(民國78年)6月4日凌晨 當時所有飛彈連都被通知提升警戒 進入備戰戰備...對岸的共產黨要讓他們國內轉移注意力 最好的方式 就是讓戰機開始接進 騷擾台灣
Peter Wu:陸軍官校在大陸的最後一期 23期生的後續補充
Peter Wu:民國47年6月16日 陸軍官校34周年校慶 當時在校的陸官四個年級學生 總和也差不多400多人接近500人
Peter Wu/以前 其他軍官學校畢業的學長 都會半嘲笑的說:「陸軍官校」畢業的學生教育程度 相較落差很大的原因
Peter Wu:正常戰管跟飛彈連的OC線 是不能用來慰勞 旁邊的長官作秀給總統 結果踢到鐵板了!唉!
Peter Wu:從陸軍官校在台灣復校的第一任校長羅友倫先生 談歷屆幾位很「奇耙」的校長 也被當時學生所津津樂道 或是「印象深刻」的校長
Peter Wu:歷史就是歷史 曾經經歷過的 走過的 都是還是要被記錄下來 還能保存下來100年的事物 真的是很不容易
Peter Wu:陸軍官校在大陸最悲慘 是既沒名也沒利的軍校「24期入伍生總隊」
Peter Wu:「南京時期」的陸軍官校學生 戴著英軍製造的「布洛迪鋼盔」
Peter Wu:以前那個年代 沒有網路資訊 很多都是靠口耳相傳 「謠指部」的消息 就成了內幕資訊唯一來源
Peter Wu:民國40年6月16日陸軍官校27周年校慶 唯一在校的陸官24期1001名學生 穿著印著「24期」運動服運動員進入會場中
Peter Wu:陸軍官校改制為四年大學 第一期27期生為建校以來 入校最少的期別只有109人 這一期在四年後經過嚴格淘汰 只有84人畢業的原因
Peter Wu:最近熱門話題大學念三年 然後第四年去服兵役 剛好這在我們學生時代就遭遇到這種待遇 當年在陸官就是深受其害的一群 最後是學藝不精 寒暑假也被剝奪殆盡
《Peter Wu:如何能說服別人 我們國軍一直都重視 那些到國外求學的學生呢? 》《記者 吳哲宇/斷交後赴美突擊兵學員 郭力升憶:美軍訓練毫不留情》
Peter Wu:台灣光復後,國府開始徵召的義務役士兵 打了最慘烈的第一戰 就是民國47年爆發的「八二三砲戰」 接著有民國54年海軍的「八六海戰」 犧牲了不少義務役士兵
Peter Wu:已經在台灣服役63年 曾經為國軍防空飛彈主力鷹式飛彈 即將退役
Peter Wu:民國51年6月16日 陸軍官校38周年校慶 由當時副總統兼行政院院長陳誠 代替當時的總統蔣介石 來主持陸軍官校慶活動
Peter Wu:勝利女神力士飛彈663營 連上弟兄自行設計 製做的單位臂章
Peter Wu:1979年(民國68年)5月1日「鐵道兵」正是從陸軍運輸部隊消失
Peter Wu:空軍清泉崗基地美軍足跡館外 一段不起眼的鐵道 「神岡支線」
Peter Wu:「77」這一天上個世紀 先祖先列們 為了謀求和平 犧牲了多少性命 願人類永保和平 世界上不要再發生大規模的「戰爭」!
Peter Wu:民國70年元旦 國軍服飾大改變 陸軍與空軍白色禮服 也同時停止使用 可能駐外人員為了美觀 還是繼續穿著?
Peter Wu:不論「黃埔軍校」「陸軍官校」都只有在「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下 依法執政的政府 才有這個稱呼
Peter Wu:民國36年 前新一軍士兵 在東北拍攝的「沙龍」照 不知道照片上的這位新一軍「弟兄」 最後的結局如何?
Peter Wu:民國八十二年三月 我跟剛到飛指部報到的陸官61期學弟合影
Peter Wu:想要「正名」一下教官是「步兵」?還是「騎兵」?而非「運輸兵」科的?
Peter Wu:從網路有好幾款「新一軍」的「臂章」 論孫立人將軍
Peter Wu:經國先生期許自己小孩也跟別人一樣 能夠熬過軍校4年 順利畢業下部隊 可惜「事與願違」
Peter Wu:為了保密防諜的重要性 金馬外島部隊率先於51年停用團體臂章 民國58年本島停用團體臂章 原先佩掛右臂的階級臂章也改至左臂
Peter Wu:民國50年代初台灣鐵路局與陸軍工兵部隊 一起在八堵往基隆方向的「八堵橋」鐵橋 實施「扶輪演習」
Peter Wu:最近找資料也才發現 原來不只「第一士校」有鼓號樂隊 「第二士校」跟「第三士校」也有鼓號樂隊
Peter Wu:陸軍45師整併成海軍陸戰隊第一師時的舊臂章!
Peter Wu:陸軍第45師 是中華民國國軍部隊裡 鮮少轉換陸軍 海軍 空軍 三個軍種角色的師級部隊!!
Peter Wu:「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只會ㄙˇ讀書 不會活用有甚麼ㄆ一ˋ用」
Peter Wu:看照片說故事~「空幼校」~「空軍幼年學校」鼓號樂隊
Peter Wu:民國59年4月至民國62年2月 校長林初耀將軍 對大學教育的不重視 讓陸官前後22期(42期~63期)都深受影響至鉅
Peter Wu:民國74年官校二年級 有一個禮拜的野營訓練 講白的就是行軍訓練 我們走了上百公里
Peter Wu:民國40年7月下旬 國防部頒布徵兵令 凡是民國17 18 19年次(1928~1940年)出生的男丁 經體格檢查列入「甲」等者 均須應招入伍
Peter Wu/美國空軍成立的歷史比另外兩個軍種:陸軍與海軍晚了上百年 於1954年脫離西點軍校 另外創辦一所新的空軍官校
Peter Wu:民國38年政府撤退來台灣 絕大部分的空軍 也隨政府移防台灣 算是三軍裡面 成建制最完整來台灣的軍種
Peter Wu:經國先生期許自己小孩也跟別人一樣 能夠熬過軍校4年 順利畢業下部隊 可惜「事與願違」
Peter Wu:陸軍官校前校長謝肇齊將軍 真的可以在歷史上 好好記上一筆
Peter Wu:為何西點軍校畢業生 在美國各大企業 都是搶手貨?反觀台灣......
Peter Wu:陸軍官校27期與29期學生 都是與「外籍」女老師合影 可能當時攝影機昂貴 應該只有「外籍」人士 才有辦法擁有?
Peter Wu:只穿了一學期 很沒緣的中正預校舊式典禮服!
Peter Wu:要是只一昧的喊口號 內部自我內鬥 分化 不想辦法提升國家經濟發展 提高全體國民競爭能力 也不尊重與提升軍人在社會的地位 要能避戰真的難矣!
Peter Wu:陸軍官校29期至36期的實習職務肩飾與臂章說明照片
Peter Wu:政工幹校有鴛鴦湖 是為了紀念參與東山島戰役殉國與殉情的情侶「張君豪」與「李麗」
Peter Wu:民國47年9月入學的陸官31期 他們之間不少人是一流知名高中畢業 四年共退學64人 開除14人 降期八人 只有167人畢業..
Peter Wu:1950年代(民國40年代) 在虎尾服務的空軍飛行教官們前往斗南火車站 準備迎接岡山前往虎尾初級飛行訓練班的學員
Peter Wu:今年是我們陸官「正56期學三連」 正式組成的40周年
Peter Wu:當年陸軍的長官 有根深蒂固的觀念 飛行應該是空軍的事情 我們陸軍官校是訓練來帶兵打仗 怎麼能去搶「飛行」的工作呢?
Peter Wu:民國43年入校的陸軍官校正27期學生 歷經國軍開始接受美援 制服設計與變化也開始跟隨美軍 正期生有專屬的「榮譽帶」 這種正式名稱叫「褲飾」
Peter Wu:民國70年前後 陸軍官校生會在這夾克胸前 縫上陸軍官校校徽 還有沿著校徽 會繡上學生的年級識別 非常明顯與亮眼
Peter Wu:民國53年夏季 陸軍官校正33期學生搭乘火車 從鳳山前往北部 因為資料沒有詳述他們目的地為哪裡?有可能放假?也可能到北部接受軍事訓練?
Peter Wu:民國52年陸官正32期畢業後 白色夏季禮服下令被回收了!
Peter Wu:民國56年陸官正38期「入伍生」完成一年級訓練 正接受三年級正36期學長 實施晉級儀式
Peter Wu:看到同學在軍艦上巡更 結果人在陸上揹值星 做陸軍的事情 情何以堪 當初乾脆去唸陸官算了 還要熬過學科嚴格淘汰 來幹步兵 唉!
Peter Wu:空軍幼校在大陸時期 一至三年級穿童軍服 四至六年級穿空軍制服
Peter Wu:民國50年國慶閱兵 穿著典禮服亮相 並參加閱兵與分列式 踢正步的「空軍幼校」學生
Peter Wu:民國50年雙十國慶日 政戰學校學生第一次穿著典禮服參加閱兵
Peter Wu:做夢也沒想過 幹到官校四年級 遇到國防醫學院五槓 六槓 還是七槓的學長 要敬禮問好的
Peter Wu:學生時代的槓槓 是隨著年級增加而增加 畢業後的階級 就只能靠自己的真本事 有可能學弟最後變成自己的長官 這時候講求還是「階級」服從
Peter Wu:每個人都有榮譽感 只是看領導者用什麼方式 把他激勵出來 比榮譽假都有用 效果卻好上百倍
Peter Wu:海軍官校三年制第一屆預備班 「海軍官校61年班預備班」 於民國57年畢業前夕合影
Peter Wu:看Youtube直播 回想到以前 在X-ray連的IFC擔任射控排長
Peter Wu:2000年(民國89年)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前身 政治作戰學校學生 參加第五屆中華民國國際大學博覽會 當時學生穿著的是 僅存在很短期間的「新式校服」
Peter Wu:看到海軍官校如此珍惜自己的校史 想到明年是黃埔建校百年 就因為保防的疑慮 畢業紀念冊停止製作 結果陸軍官校當年學生在校學習的歷史 很多都只能靠學長們腦中的回憶與口頭敘述 真的很無語
Peter Wu:民國50年6月16日 陸軍官校37周年校慶 由陸官30期實習團長丁善理 隨侍先總統蔣公校閱禮兵部隊
Peter Wu:民國41年 海軍官校41年班畢業前夕 將校旗與實習幹部指揮權 移交給42年班 這也是海軍官校正式有所謂的「護旗交接」之始
Peter Wu:陸官39期賈輔義將軍 在官校三年級暑訓 在裝甲兵學校(或是部隊)見習
Peter Wu:以前台灣光復節有放假,我們都是為了放假而慶祝 現在這節日也越來越沒人在意 那些年在各自陣營 大量年輕人犧牲生命戰死沙場 所換來的和平 不論戰爭是否為敵對的立場 都應該得到後人的尊敬。
Peter Wu:民國85年10月28日 勝利女神力士飛彈 在這一天正式除役 我個人因緣際會也參加那次的飛彈除役典禮
Peter Wu:鷹揚台海~1949-1999中華民國空軍血淚史
Peter Wu:女青年工作大隊到連 看看照片這些弟兄們 個個傻傻笑得很開心 就可以知道 他們當下玩得有多「快樂」啊!
真的感觸良多 還好 當年真的沒打起仗來 不然這些新兵 我真的對他們都無法交代!
Peter Wu:民國48年8月15日美援勝利女神飛彈 全部移交我國陸軍 當時的長中正總統與時任參謀總長彭孟緝 一起在力士飛彈連發射區合影留念
Peter Wu:「于豪章」總司令他都是搭直升機 隨機突擊檢查部隊 讓底下無從準備起 親身看看真實的部隊
Peter Wu:民國50年代至60年代 發售的「神箭火柴盒」 背景照片為鷹式飛彈與發射架!
Peter Wu:我任職力士飛彈連「發射排上尉排長」時 民國84年以後被「高離職率」與「低留任率」困惱 成為組織人力資源與能力無法保持「長久」的受害者
Peter Wu:民國41年8月21日大批民眾在台北車站前 歡送第一批應召入伍的大專畢業學生 他們也就是中華民國國軍「預備軍官」第一期
Peter Wu:民國60年代初期的書籍 有介紹國軍鐵道運輸 會使用到的鐵路側線名稱
Peter Wu:黃埔一期到六期 也培養很多共軍的優秀將領
Peter Wu:我老爸說「你換讀政戰預備生 就直接退學回家」 他為什麼反對我唸政戰學校的原因!!
Peter Wu:民國49年雜誌上登出 從空軍官校大門出來的空官學生校旗隊!
Peter Wu:民國40年初期 美援提供的「鋼樑橋」 蓋建於宜蘭線 印有「美援」標誌
Peter Wu:民國62年7月13日 美國西點軍校學生一行四人 前往北投復興崗政戰學校 參觀該校各項教育設施
Peter Wu:民國50年代 美國軍援國軍最高峰的時候 美軍高階將領搭乘兩架直升機 直接飛抵我陸軍勝利女神飛彈第一營 第四連連部區視察
Peter Wu:跟我同一期的政戰33期花木蘭 居然能參加六次國慶閱兵分列 時也 命也 運也
Peter Wu:我還沒去過左營軍區故事館 感覺比空軍官校旁邊的「空軍軍史館」 內容還豐富許多
Peter Wu:與實際參與92海戰的前輩談到這場戰役 不斷提到:「好多人戰死 當場被炸的血肉橫飛 很慘!很慘!」戰爭留給他的不是身體創傷而是內心破碎永遠無法修復的心靈
Peter Wu:民國47~48年間的鐵道兵營協助興建的馬祖高登島輕便台車鐵道
Peter Wu:七年軍校求學生涯中假日的酸甜苦辣回憶 都在高雄愛河這個地下街中渡過
承蒙 Peter Wu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部落格與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Peter Wu:民國75年初的冬季 我們陸官三年級 期上同學到合歡山接受一週野營訓練 在我們那時候 陸官以軍事訓練為主 學術課業為輔
Peter Wu:1960年(民國49年) 2月10日至3月21日 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三次會議結束後 前往空軍基地 參觀雷虎小組九架戰鬥機表演
Peter Wu:民國60年 力士飛彈連 使用水冷式「白朗寧M1917重機槍」 在射控區(雷達區)實施自衛戰鬥
Peter Wu:早期位於台北縣土城市 中央路四段頂埔營區內 專門在培養陸軍運輸幹部的學校~「陸軍運輸學校」
Peter Wu:陸軍官校的「南側水泥地」
Peter Wu:民國61年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先生 視導當時正在陸軍官校預備班就讀三年級 陸官預備班第14期學生
Peter Wu:民國43年雙十國慶閱兵大典 由陸官26期騎兵科學生騎著馬 帶著國旗出場的『校騎隊』
Peter Wu:民國60年 國軍運輸兵「48鐵道兵指揮部」 出版「軍用鐵路」書籍
Peter Wu:民國89年5月以後 陸軍官校撥發新式制服 民國95年7月全面穿著新式校服 新校服恢復以前陸官生的榮譽帶
Peter Wu:要乘長風破巨浪 不止理工要強 也要能耐的住暈船 這些選擇海軍官校就讀的女生 令我打從心裡更敬佩!
Peter Wu:現在空軍官校女生通過飛行考驗的人數直線上升 越來越多優秀的女生 開始駕駛戰鬥機
Peter Wu:民國64年1月30日出版的老書~「鐵道運輸勤務教範」
Peter Wu:相較於三軍官校的女生表情嚴肅 政戰學校的女生相對有親和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