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德生(林野) 臉書
退伍空軍上校, 詩人和作家,從事教學工作(兼專任34年)。1997年 ~ 2005年在國軍岡山醫院航訓中心擔任主任、美國肯塔基大學哲學博士1992年畢業。著有「肯塔基異鄉人」、「肯塔基老家鄉」、「北城舊事」。
城 南 街 譚
*刊載於金門前鋒報161期,2023. 11.30
城南指台北城的「麗正門」到古亭庄的區塊,開發較慢。台灣光復後市政府將街道重新命名,南方各省的城市名稱都插在這裡。
城南最古老的建築是1922年竣工,位於南昌街口的「專賣局」,日本據台後總督府為了有效搾取台灣的資源,統馭稅收,乃興建此棟紅磚樓作為聚斂機關。早在1896年總督府就設立了「製藥所」,製造鴉片煙膏荼毒台民,然後將香菸、酒類、食鹽、樟腦、火柴、石油、度量衡儀器等通通納入專賣的範圍。太平洋戰爭末期盟軍轟炸台北市區,它竟然倖存,國民政府接收後改稱台灣菸酒公賣局,隸屬省政府的財政廳。
日據時期這裡是兒玉町,因為第4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的茅草頂別墅「南菜園」座落於此(現為南昌公園),日商也來做買賣,故有「日本街」之稱。街上曾經有一間日人福田馬吉經營的「南門藥局」,是當年城南首屈一指的藥局,創立時間可能較大稻埕的「屈臣氏大藥房」(1917)稍晚。他經營藥局致富後,被推舉為「共榮起業株式會社」的社長,參與古亭町市場(後來的南門市場)的經營管理。
台灣光復前,南昌街逐漸聚集了北上謀生的閩客移民,各種商店陸續出現,包括純木工製作的傢俱行,第一家店鋪是「吉留傢俱」(1931);台灣光復後,萬華長沙街、桃園大溪、宜蘭羅東的工匠陸續遷來此地開店。1960年,馬路拓寬後改稱南昌路,是台灣傢俱產業的興盛發展期,博得了「台北傢俱街」之名,比起大安區的文昌街要早得多。
1961年公賣局在後方蓋了一個露天籃球場,1965年改成室內體育館,屋頂以大跨距鋁架構成,觀眾席可容納2,500人,它是三軍球場拆除後,台北唯一可舉辦大型籃球賽的場地,第一屆的威廉瓊斯盃籃球邀請賽即在此館開打(1977)。1968年,公賣局也培養了一支甲組籃球隊,後來改名為「公賣金龍隊」,造就了鄭志龍、朱志清等國手。
日人遣返後,前總督府土木課長高橋辰次郎的官邸換成陸軍總司令孫立人當主人,1955年6月,因奸人誣陷「兵變」,他遭保密局「護送」到台中向上路幽禁了33年,現為「陸軍聯誼廳」的庭園餐廳;前司法院院長戴炎輝、前副總統謝東閔也住過南昌路。1948年,時任教育部長的朱家驊(留德地質學博士)將北平的「國語小報」遷至與南昌街相交的福州街,改名為「國語日報」,是針對小學生出版的全注音優良報紙,台大校長傅斯年為首任董事長。
我讀大學時與同學來這裡的球店包檯打兵乓球,南昌路已成為生活機能不錯的地方,擁有兩家電影院,「國都」和「明星」一度是城南的首輪戲院。郵政醫院(1960)和婦幼醫院(1968)已設立,黃昏時刻賣西瓜的小販開始點燈擺攤,於是南昌路遂多了一個外號-「西瓜街」。
附近的南海路因有一所著名的建國中學,一時升學補習班也紛至沓來,競相招生,例如台北最早專辦升高中的「志成補習班」。羅斯福路上有名的店家有1955年的「天然台」湘菜館(羅斯福路一段),創業後紋風不動迄今;來自山東的鐵打損傷中醫診所「于善堂」(羅斯福路二段),病號多是黨政軍的貴人;上海式浴室「逍遙池」(和平西路口),是中高級公務員下班後泡湯紓壓的去處。
台北除了有「溫羅汀」的人文街區,此處也有以「紀州庵」為核心的文學森林。1917年,日人平松德松在川端町(今同安街尾)開了一間「紀州庵」料理亭,以新店溪的水岸風景吸引客人前來飲酒作樂;也因它距離南機場頗近,曾經作為「神風特攻隊」出征前受賜天皇御酒之地。
1951年,北京出生的相聲大師吳兆南為了糊口,在同安街底的新店溪畔空地,搭建了一家「烤肉香」的餐館,使用多種肉品,澆上配料、醬料,放在炭火上的平鍋翻炒,創造出特殊風味的美食。本來吳兆南想以故鄉之名命名為「北京烤肉」,但考量到當時的政治氛圍,不宜與北京扯上關係,於是改稱「蒙古烤肉」,其實與蒙古毫無關連。
國民政府接收後,它成為台灣省合作事業管理處的員工宿舍,也是台大中文系教授王文興的故居。1973年,他以成長的生活觀照完成小說「家變」,被視為「倫理的叛徒」。然而,這位師大附中大學長筆下的家庭故事,卻深刻反映出父子之間的內心衝突,以及大陸來台公務員的鬱悶心情,是我大學時期讀過最感動的文學作品。
1979年,在國防醫學院讀研究所時,校址是羅斯福路四段24巷25號(巷口在校園書房),拓寬後重新命名為思源路,取「飲水思源」之意。校門的對面是水源地,也算是軍事重地,由衛兵看守,今已開放為自來水園區,是拍婚紗的好地點。傍晚我常騎自行車沿着汀洲路,從公館一路騎到中正橋下的自強市場,是一天的輕鬆時光。
那時「金石堂」的旗艦店還是一間破舊的鐵工廠,寶藏巖是依山而建的違章建築。想起萬新鐵路通車時叮叮噹噹的平交道,但找不到金門街的市立圖書館,始知它已搬到建國南路;大學聯考前和一個在建國補習班認識的女生在那裡一起K書,一段純純的友情!
往昔的同安街、廈門街、牯嶺街聚集了詩人作家,純文學的爾雅出版社,也是「藍星詩社」的活動空間,詩人余光中在鄉愁的城南居住了24年,如是描寫廈門街:「小巷纖細而長,用這樣乾淨的麥管吸月光,涼涼的月光,有點薄荷味的月光」。廈門街隱藏一些手工皮鞋店,1987年出國讀書前特地來此訂製馬靴,一穿就是20年。自從興建了水源快速道路,河畔的風景如同往事舊憶,俱成逝水年華。
1994年,一場大火將木造的「紀州庵」燒成廢墟,荒廢多年,直到2011年「文訊」雜誌社與台北市文化局簽約,仿舊重建和接手營運,作為文學的展演場所。這一年的冬天,我以老社長的身分代表北醫的「北極星詩社」,出席「青春結社」的台灣資深大學詩社展覽,遇到「藍星詩社」的前輩向明,問我為何不再寫詩?無言以對,詩是我青春期的荷爾蒙,無奈生理期已過,如今已寫不出淬煉的詩句。
城南舊事不可不提1908年開市,舊稱「千歲町市場」的「南門市場」,1950年代台灣欠缺南北貨源,諸如人參、當歸、紅棗、香菇、金針、干貝等乾貨多從香港走私來台,戒嚴時期稱為「匪貨」,商家祇能偷偷賣給熟客。2023年10月7日,經過4年改建,最潮的「南門市場」開賣,明亮整潔,截然不同傳統市場;地底的捷運萬大線正在施工,預期在2027年連接中正紀念堂站,通車到樹林,於是「天龍國」的龍鬚將延伸好幾丈!
南昌路二段與羅斯福路二段斜交會合,這條路是台北市唯一以外國人名氏命名者,50年代它還是一條泥土路,舖了柏油後是通往公館美軍台北通信站的幹道,路名是紀念美國前總統小羅斯福。高中時的歷史老師說太過阿諛,因為這個老奸巨滑的總統在「雅爾達密約」出賣中國,祇因它是「美援道路」,政府就吞聲不言了。
上文承蒙 溫德生(林野)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溫德生:過年將邁入人生的第76個年 已經20年沒有出書 這次在文友的鼓勵下 「北城舊事」一書 目前正作最後的校對 總算可聊以自慰!
溫德生:毋忘在莒 往事如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