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蘇明仁 教師 陳仁德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 臉書

🎯在蒐整相關戰術體能訓練資料(訊)時,發現在「國防部」官方網站中的「軍事期刊」。
 
📃看到這篇去年8月,刊登在陸軍學術雙月刊第58卷584期,關於部隊訓練運動科學「系統化」的論述型文章,內容頗具值得現役地面部隊參考。
 
📂資料與圖片出處:
 

上文承蒙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 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應用運動科學
優化陸軍兵科體能訓練系統之初探

蘇明仁教師,
美國肌力與體能 訓練協會-肌力與體能訓練專家 NSCA-CSCS、中華民國運動教練 學會肌力及體能訓練乙級教練;曾任海軍陸戰隊學校、消防署救 助訓練師資-戰術體能教官,現任 職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國軍運動 科學推廣中心雇員教師。

陳仁德中校,
預官87年班、 陸軍步兵正規班95年班、屏東科技大學碩士;曾任排 長、副連長、作訓官、體育 官、體育教官、主任教官, 現任職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 國軍運動科學推廣中心副主任。

提要:

一、軍事人員在實際執行戰備( 鬥 ) 任務時,須負重且速度快、強度高、過程 激烈,狀況更是瞬息萬變,過程須配合兵科任務屬性,執行多樣化及不可 預期之戰鬥行動,此過程須消耗高強度的體能,特別化的兵科體能訓練須 保持在一定水準的戰鬥力,關鍵在正確的強化官兵身體各項運動機能質量 ,提升在戰場肆應能力。

二、目前國軍年度三項「基本體能」測驗,僅屬軍事人員基本身體素質,較難 負荷支撐屬「專項體能」特殊性的「兵科體能」運動機能,而導致體能測 驗項目的效度,難以符合官兵在接近實戰化所需的身體素質與運動機能, 更造就了兵科體能訓練項目的誤區,將部隊兵科體能訓練暴露在訓練高風 險之中。

三、如何運用「運動機能檢測」、「訓練疲勞監控」生理適應機制並正確結合「 運動訓練法」、「運動營養」、「運動傷害防護」、「運動心理」等知識技能,

 

前  言
訓練為戰力之泉源、戰勝之憑藉,唯有透過精準的訓練,才能熟練戰技、提升戰鬥效能。因此,建立合理高效的訓練環境,使官兵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熟悉武器裝備、精練戰技、融入戰場環境,是先進國家在軍隊訓練方面積極努力的課題。現今戰場作戰型態充斥著大量短距離衝刺 與快節奏、強度高的戰技(術)動作,肌肉 力量著重於最大肌力、爆發力之發力率表現,對軍人的身體素質要求則是須具備負重之下移動更快、反應更敏捷之強壯 身體素質,衍生各種戰技(術)動作與需要 的肌力特質,故體能訓練方式也隨之不 同。1 而現行部隊,仍存在於以年度「基本體能」測驗項目,作為強化「專項體能」的兵科訓練項目,明顯與當今戰場所需要肌力特質,與體能要素及訓練型態有所背離。

為提升訓練效益與降低受傷風險,美國陸軍推出「整體健康與體適能」 (Holistic Health and Fitness, H2F)種子教官 培訓課程,
2 並矢言將落實在2026年時完 成部署專業科學訓練團隊到現役110個旅 級單位的目標;美國海軍陸戰隊則每年舉 辦高強度戰術訓練(High Intensity Tactical Training, HITT)3 體能競賽作為兵科專屬 「工作測驗項目」的兵科體能驗證,4 藉由測項導引了正確的訓項,讓各兵科在平時階段鍛鍊正確所需對應的身體素質能力。國軍近年已陸續在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成立「國軍運動科學推廣中心」並開辦「運動科學師資班」、陸軍軍官學校創辦「運動科學系」、陸軍專科學校創辦「運動科學科」等機構,實屬部隊訓練朝向運動科學訓練系統化之典範轉移。未來若能善用運動科學及原則,逐步監控與評估,建立起一套屬於各兵科的體能訓練系統,相信必能精準掌握訓練,於實戰化戰技術訓練達事半功倍之效,使部隊更加肆應於 現代化戰場上。5


兵科體能運動科學系統 初步探討之要義

一、各兵科須具備實戰化體能軍事人員囊括戰備、演訓、測考、救災等任務,具有高度危險、辛勞等特性,是需要高度體能與技術的職業。優良體能的好處,可提升職能效能、增加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有助社會正面觀感與支持;體能不足的壞處,不僅會招致負面形象,造成職能效能降低以外,更可能無法及時處理突發狀況,保衛國家人民生命安全,甚至威脅己身與同袍生命安全,所以良好專項體能對於各兵科人員,更顯得格外重要。

各類兵科人員的工作體能非常重要,原因至少有兩個:
第一個是面對作戰時的應變能力,
第二個是減少職業傷害與維持部隊人力資源。
第一個原因是具備優良基本體能,以致擁有面對臨戰接敵的專項體能之應變能力,包括實際任務的「職能需求」能力表現。例如:接敵運動、武器彈藥搬運、戰傷撤離等。因應諸多特殊任務項目,對各兵科人員在實戰化上的體能提出強大的挑戰性。相關職能的最低體能需求,需要的是爆發力、肌力、肌耐力、無氧動力等多項能力,兵科專項體能水平不足,可能降低在專屬兵科實戰化的表現,徒增過度疲勞受傷的風險與降低任務成功機率,有鑑於各兵科屬性的特殊性與任務的艱鉅要求,所以各兵科必須以科 學系統性地執行訓練。
6

二、定義「運動科學」系統「科學」是遵循邏輯方法,探索事物如何在自然宇宙中之運作。應用系統探索方法,可讓我們產生知識並檢驗解釋與理解;「運動科學」是將運動理論使用科學探索方法進行研究,主要使用「運動訓練法」與人體肌力體能運動作用機制,並以瞭解人體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營養學、運動心理學、運動傷害防護等相關應用,進而可能誘發人體功能性適應, 發展「戰術運動員」最大化能力表現。7

確立兵科體能、專項體能、 基本體能訓練階段

運用在戰術肌力體能訓練原則,採漸進負荷與強度,產生的人體生理適應之 「一般適應症候群」,8 區分「新訓與部 訓教育訓練階段」,9 建立具備年度三項基本體能合格的肌耐力與有氧心肺適能,才能在結訓回部隊後,接受更進階強度發展,屬於職務所應用之「部隊駐地與專精訓練階段」之專項體能的訓練,才有可能再向上適應至頂端的「基地與演訓測考階 段」之兵科體能
(如圖1),若能依階段正 確堆疊能力,才能建立出符合兵科專長屬性的兵科體能,而實戰化了官兵各項專屬兵科的機能運動能力,以達聯合作戰效能。

一、定義兵科體能
以地面部隊為例,陸軍兵科屬性區分計有:
(一)戰鬥兵科:步兵、砲兵、裝甲 兵。
(二)戰鬥勤務兵科:工兵、通資電、 陸航、運輸、化學、憲兵。
(三)技術(一般)勤務兵科:測量、軍 醫、政戰、軍法、行政、財務、經理。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蘇明仁 教師 陳仁德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蘇明仁 教師 陳仁德
現今兵科體能訓練方向,僅是依年度三項基本體能測驗為體能訓練項目,故須依兵科屬性區別後,在具備「基本體能」合格身體素質,藉由兵科戰技專項的「專項體能」訓練,對應所需在實戰化下的運動型態、肌力特質與心肺適 能及負重移動能力,
10 給予正確兵科體能系統化訓練模式。發展出在任務時間持續不間斷的狀況下,可展現出本身兵科實戰化的運動型態、肌力特質與無氧動力及爆發力的測 驗,11 藉此驗證該兵科所需「專項體能」能力與確立 兵科體能訓練系統與方向
(如圖2)。 目前國軍所推廣執行,體能多元訓練項目中,含 括有:站姿力量投擲(爆發 力)、六角槓硬舉(最大肌 力)、負重拖曳(無氧動力)、平板撐體(核 心力量)、漸進速度折返跑(有氧耐力)、壺鈴平舉與輔助肌力循環訓練(穩定肌耐力) (如圖3),目的亦是在強化在專項體能上 所需的肌力特質與體能要素,提供兵科體 能更健全訓練模式。12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蘇明仁 教師 陳仁德

二、定義專項體能
「專項體能」是屬於一種特殊原則下的個別化複合式體能,以臨近實戰化條件下的運動機能表現,藉以保證完成作戰任務和戰鬥動作的職能專項體能。須依循在實戰時戰鬥動作的功能性運動需求,強化肌力體能特質要素之訓練法,建構屬於本身兵科屬性所需對應戰鬥時,身體所需要的肌力、速度、爆發力、耐力、敏捷等能力,才能建構「訓戰合一」的實戰化訓練內容,這才是專項體能的關鍵之處。
(一)肌力訓練:依肌力特質區分「爆 發力」、「最大肌力」、「肌耐力」等訓練,藉由自由重量、器械式重量、功能性 訓練等訓練法建立發展
(如表1)
(二)能量系統訓練:依能量系統需求區分「磷化物系統」、「無氧動力」、「乳酸系統」、「有氧系統」等訓練法,可藉由「反覆衝刺」、「高強度間歇」、「配速節奏」、「長程低強度」等訓練方式 建立發展
(如表2)
(三)速度訓練:涵蓋移動距離所需時間,以技術與肌力體能能力,來達到戰技動作的速度。訓練目的中,速度並定義為「直線跑步」,依移動需求區分「馬克操」、「加速度」等訓練法,當進行關鍵任務時,速度是必要的條件,不論是尋找駁火時的掩護、在崎嶇的路面上跑動、戰傷撤離、或是追擊,速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可從跑步技巧與姿勢,以及各種更進一步改善速度訓練方式,建立發展官兵在負重後的高心率狀態下,高功率穩定輸出的移 動能力
(如表3)
(四)改變方向訓練:是在情境可預判 下,採全身快速變化與速度移動的能力,較閉鎖式技巧,預期性的全身變化方向與速度移動能力,優化「改變方向」的能力,關鍵在減速煞車與重心位置轉換 (如圖4)。
(五)敏捷性訓練:是一套關於戰術運 動員接受外部刺激後,能夠使用加速、減速、改變方向、再加速的相互依附技術,屬開放式技巧,偏重情境無法預判得知,需要戰術運動員接收到聽覺、視覺的感知刺激後或線索做出反應移動,訓練時可藉 由燈光、哨音、手勢等誘導執行動作
(如圖4)
(六)增強式訓練:運用肌肉拉長後, 立即快速收縮的現象「伸張收縮循環」,來優化反應肌力。這循環機制也稱「伸張反射」,亦是不用經過大腦判別分析,即執行動作,關鍵在動作速度
(如圖5)。利 用伸張反射,儲存彈性位能的特性;增強式訓練是連結肌力(重量)訓練與運動表現 (移動/動作)之間的重要橋梁。由於力量 速度的快速提升,進而有效強化爆發力(如表4)。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蘇明仁 教師 陳仁德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蘇明仁 教師 陳仁德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蘇明仁 教師 陳仁德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蘇明仁 教師 陳仁德

三、定義基本體能
是軍事人員在承平時期與日常工作生活型態上的基本身體素質能力門檻,並須保持良好健康體態;目前年度三項基本體能的測驗項目,僅在於「肌耐力」與「有氧能力」的運動機能驗證,在須面臨實際戰場上的負重移動、攻擊前準備、接戰任務、敵火下運動、上攀、爬行、衝 刺、跳躍、投擲、障礙超越、傷患(彈藥) 搬運、射擊及近身肉搏、格鬥、刺殺等等各種相關戰鬥動作,明顯在肌力特質與能量系統適應上有所落差,在建構具備兵科體能機能運動能力之前,則須讓每位官兵具備基本體能的基礎,才能朝向兵科所需專項體能訓練。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蘇明仁 教師 陳仁德
兵科體能之 運動科學化訓練應用系統

首先將兵科任務目標與整體訓練 需求分析確立(如圖6),依循訓練原則 ,13 設計專屬兵科單位特性之臨戰運動型態、持續時間、強度、心率、肌力特質 等「專項體能」測驗(如:高強度戰術訓 練-HITT),藉由專項體能測驗項目導引 平時正確訓練項目及模式,並配合「運動機能檢測」、「運動防護與營養」、「運動心理」及「訓練疲勞監控」等身心科學應用,符合官兵在實戰化所需「運動生理」之適應後,進而反覘,藉以正確訓練步驟與「運動訓練法」。目前部隊訓練常見狀況,訓練課目與要求和實戰任務目標無法結合;訓測產生落差常 「以測代訓」、「誤測為訓」調整之 ,14 以致沒有測驗就不訓練或直接以測驗項目的高強度與技巧,作為平常訓練目標,除讓訓練因此淪為單調乏味且成效有限,無法達到訓練多元化的精準訓練,並造成單位與官兵之身體處於訓練高風險的顧慮。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蘇明仁 教師 陳仁德
一、兵科屬性與任務運動表現需求的確立
運動競技運動項目有區分球類運動及技擊類項目,在軍事兵科則區分有步、砲、裝、化、工、通與一般勤務等兵科; 軍種則有陸、海(陸戰)、空軍等個別化,相關的兵科戰術肌力體能訓練模式,僅在初期的基礎方面中的訓練法運用,幾乎都是相通且共同具備的;關鍵會在各兵科屬性與戰鬥任務工作專項體能表現目標不同,才開始在訓練上因兵科不同而有所分歧差異呈現。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蘇明仁 教師 陳仁德
透過瞭解兵科任務與訓練需求分析後,採取系統化的方法,確定兵科主要運動表現決定因素,建立應用運動科學介入 提升兵科專項體能表現方法
(如圖7)15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蘇明仁 教師 陳仁德

二、運動機能檢測
在執行訓練與擬定目標與計畫之前期,須針對所需要戰鬥任務的運動機能,執行運動機能項目檢測,項目則應符合各兵科職能身體素質需求的核心能力,如:敏捷性、爆發力、最大肌力、肌耐力、 無氧能力、有氧能力等項目
(如表5),目 的是在獲得檢測數據後,做為後續評估訓練處方、傷後歸隊訓練、疲勞監控等依循,並檢視身體的能力、潛力與需要提升 之處(如圖8、9)16 逐步規劃相關漸進負 荷強度與貼近兵科屬性之功能性訓練法,才能訓練出臨近肆應戰鬥任務與實戰化的戰術肌力體能運動機能,並在該週期當中檢視訓練成效與因時制宜地修訂訓練變項。17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蘇明仁 教師 陳仁德

三、執行適當運動訓練法
依據兵科任務的工作項目測驗與實
戰化所呈現之「肌力特質與體能要素」、「移動型態」、「任務時間」,回溯在訓練週期內,所需訓練方法的「頻率」、「強度」、「持續時間」、「型態」,在訓練動作與實戰化運動動作愈相類似,在肌肉適應上之發力率及發力角度,正向遷移的可能就愈高,並由受訓合格師資種能執行部隊的肌力、能量系統與功能性訓練等,目前美國陸軍與海軍陸戰隊都正在執 行這項計畫
(如圖10)18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蘇明仁 教師 陳仁德

四、運動營養與傷害防護
各兵科人員須面臨各種特殊的身體挑戰,其可能面臨極端氣候、睡眠剝奪、心理壓力及長時間的活動等,因此須維持任務前、中、後良好營養狀態;傷害防護被視為軍事人員的最大健康問題,在一 份英國陸軍的研究報告顯示,
19 士兵在肌肉骨骼損傷會帶來高昂的經濟成本、訓練時間的損失、醫療鏈負擔的增加以及作戰能力的威脅。英國陸軍步兵士兵在部署 前訓練期間的受傷率也非常高,有59%的 士兵受過一次或多次傷害,其中有71%涉 及下肢。常見的致病因素包括肌肉骨骼 過度使用損傷(例如:應力性骨折)也是訓 練量突然增加引起的,特別是在跑步、行軍和負重運動中。對於因應上述各項挑戰,部隊中的運動營養與傷害防護更顯重 要。20

(一)運動營養:人體透過飲食補充身體能量,因此,體能訓練消耗的熱能與營養攝取的平衡性,是非常重要的,大量營養攝取卻沒有相對之運動量,容易造成體內脂肪囤積,體脂肪偏高,一定強度之運動卻沒有相對的營養補充,容易提早疲勞,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不同的體能訓練項目、強度與時間,會消耗多少的熱量,需要在訓練前中後依照不同強度的訓練項目,攝取正確的營養,使部隊訓練能脫離傳統模式,故須培養健康營養相關證照與科系畢業人員,輔導部隊正確營養監控,建構任務前、中、後的所需營養目標,以 達兵科全人健康。21

(二)運動傷害防護:部隊常見創傷性 傷害,在典型發炎反應為紅腫、熱、疼痛、發熱和功能喪失,稱為「急性發炎期」;急性傷害發生後第一要務給予保護,維持為運動避免組織癒合沾黏,並且保持空氣流通;急性發炎期處理原則:保護、休息、冰敷、加壓、抬高、活動;傷後早期恢復活動建議,同時防止肌肉萎縮和組織 延展性喪失,短期(<5天)的非類固醇抗 發炎藥仍被廣泛使用於受傷後治療。常見過度使用傷害為累積在身體組織上的壓力超過了本身負荷能力;包括肌腱病變、壓力性反應或骨折、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特別在部隊中的戰術人員,因為長距離跑步伴隨下肢的過度使用。兩種主要因素可能導致過度使用損傷,故部隊訓練須注意 訓練疲勞監控,達防護功效。22

五、專項體能測驗
為提升各兵科戰鬥人員的訓練效率與驗證專項體能訓項之成效,以達該兵科單位特性的專項職能要求,可嘗試規劃設計出一連串臨近兵科實戰化高心率、 肌力特質、負重(含裝備武器重)、持續 時間、運動型態等,整體戰場情境任務 項目測驗,
23 例如海軍陸戰隊在進訓兩棲基地訓練時,亦有試行以想定狀況在登陸搶灘後,模擬臨近單兵戰鬥功能性之動作型態與重量之測驗項目:藥球下砸 (砲兵駐鋤)、負重俯地挺身(變換射擊位 置)、啞鈴站姿肩推(戰車砲彈肩送)、六角 槓硬舉(武器裝備抬起)、負重行走(人員 武器運送)、負重拖曳(戰傷撤離)等6個項目,在移動不間斷狀況下,每站執行衝 刺距離15~30公尺的高強度戰術訓練測 驗(HITT),驗證兵科體能訓練方向及成果
(如圖11)

六、訓練疲勞監控與心理諮商任何的訓練系統,都涵蓋戰技術運動表現的重要因素在內,並且有些已被認為與那些直接影響系統的因素有關,例如:訓練與測驗、負荷及疲勞監控、 訓練頻率與訓練量、強度等,24 就得依目標與週期生理適應制定規劃,可在每日訓練前與訓練後,運用「跳躍摸高」 與「自覺強度量表」(Rating of Pperceived Exertion, RPE)記錄訓練負荷,評估人 員疲勞程度(如表6)。25 必要時,結合身 心科學的心理輔導應用,避免因任務與訓練所產生的身心不適壓力,將疲勞最大化了,故須「因時制宜」的根據生理適應調控訓練計畫內容,才能有效監控訓練量與消除疲勞,維持戰力最佳化。

七、兵科體能訓練週期化
兵科體能訓練週期化,為的是能在訓練計畫目標中,在適當時間給予身體正確強度刺激與修復,建立正確週期流程
(如圖12),並將訓練階段時期(以進訓 兵科基地期程為例)區分,準備階段: 駐地與專精訓練期(一般準備、專項準 備);比賽階段:基地期(第一過渡期)、演訓測考期(比賽 期);過渡階段: 出基地期(第二過 渡期)等週期化訓 練(如表7),以達 精準訓練。26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蘇明仁 教師 陳仁德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蘇明仁 教師 陳仁德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蘇明仁 教師 陳仁德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蘇明仁 教師 陳仁德

結  語
在逐步推動科學化訓練的現代軍隊中,訓練方法本應與時俱進,在講求透過各式嚴謹科學理論與研究實證、儀器檢測、分析兵科所需戰技術的運動表現、運動適當訓練方法,作為兵科體能訓練的執行依循,需一套完整運動科學化的訓練系統架構,給予部隊,如此才能提升兵科戰技術上的所需運動機能,肆應現代戰場的體能需求,過往以苦練與經驗著稱教學方式,已逐漸遭科學化精準訓練取而代之。

然訓練絕非一成不變,在尋求創新突破之時,「運動科學系統化」的訓練成為了關鍵。美國陸軍及陸戰隊成立「體適能及戰技研究中心」,就是希望結合專業科學知識、戰場任務需求、依各兵科職能需求個別化差異,研發效果最佳訓練系統,優化各兵科在戰技術訓練之運動表現。在國軍相繼成立運動科學推廣中心、運動科學系、師資班,建立訓練體系,相信未來這些相關人員,歸建返部後依「運動科學化訓練系統」,為自己所屬兵科、單位,甚至是軍種,藉科學化系統性的學理與技術,營造良好戰技體能訓練風氣,達精準訓練,降低傷險,使官兵強化兵科體能以肆應戰場嚴酷考驗,進而鞏固部隊整體戰力。
(111年4月7日收件,111年6月7日接受)

1 MalaJesse MS、Szivak Tunde K MA ,"Improving Performance of Heavy Load Carriage During High-Intensity Combat-Related Tasks",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Journal , August 2015 , Vol.37, lssue4, p.43~52.(提升在負重 下高強度戰鬥任務中的移動效能)。

2 美國陸軍「整體健康與體適能」(Holistic Health and Fitness, H2F) 計畫將為美國陸軍文化注入運動科學系 統元素。在為期10週的課程中,種子教官們將獲得生理學、訓練法、解剖學、營養學、運動傷害防護等 知識。學成歸建部隊協助部隊戰術體能、訓練營養攝取、運動傷害防護、測考安全、訓練計畫的擬定、 執行、諮詢,以及官兵肌力體能評估等協助;目前國軍運動科學推廣中心的運動科學師資班亦是類此功 能性質。

3 高強度戰術訓練(High Intensity Tactical Training, HITT),訓練強度設定在最大心率的90%以上,是一系列 運動不間斷,在高心率狀態下,發揮最大肌力、爆發力、肌耐力、反應肌力、敏捷性,臨近戰場實況的 肌力與體能訓練;高強度間歇訓練(High Intense Interval Training, HIIT),訓練強度設定在最大心率的80% 以上,間歇訓練的定義,則是可在訓練與休息之間做交替,同時達到以上兩種條件,構成高強度間歇訓 練HIIT的方式。

4 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編著,吳柏翰譯,《肌力與體能訓練-第13章運動測驗的執 行、計分與意義》(臺北市:禾楓書局,2017年8月初版),頁1~6。

5 「肆應」:為應付;解決之意,例:「善於肆應」、「有能力肆應挑戰」。

6 〈千錘百鍊造英雄 美陸軍戰鬥體適能鑑測(上)〉,青年日報網頁,2020年1月10日,https://www.ydn.com. tw/news/newsInsidePage?chapterID=1203719,檢索日期:2022年3月25日。


7 Scofield Dennis E、KardouniJoseph R ,"The Tactical AthleteA Product of 21st Century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Journal , August 2015 , Vol.37, lssue4, p.2~7.(21世紀肌力與體能的 產物-戰術運動員)

8 蘇明仁,〈運用戰術肌力體能訓練,提升部隊訓練初探〉《陸軍學術雙月刊》(桃園龍潭),579期,2021 年10月,頁46。

9 「新訓與部訓教育訓練階段」:入伍與步兵、砲兵、裝甲兵訓練指揮部兵科專長教育時期。 「部隊駐地與專精訓練階段」:各部隊駐地與兵科技戰術專精訓練時期。 「基地演訓/測考階段」:進訓兵科(聯訓)基地訓練暨演習測考時期。

10 同註8,頁48、49。

11 「無氧動力」:是肌肉組織利用高速收縮產生張力的能力;「無氧耐力」:是肌肉在缺氧狀態下,長時 間對肌肉收縮供能的工作能力。

12 〈千錘百鍊造英雄 美陸軍戰鬥體適能鑑測(下)〉,青年日報網頁,2020年3月11日,https://www.ydn.com. tw/news/newsInsidePage?chapterID=1215482,檢索日期:2022年4月2日。

13 同註8,頁50~52。

14 OrrRobin M、LockieRobert、MilliganGemma ,"Use of Physical Fitness Assessments in Tactical Populations",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Journal , April 2022 , Vol.44, lssue2, p.106~113.(在戰術人群中使用的體能評估測 驗)

15 〈美陸戰隊招募體適能教官-科學大練兵〉,鄧弼士,青年日報網頁,2019年1月15日,https://www.ydn. com.tw/news/newsInsidePage?chapterID=1215482,檢索日期:2022年4月2日。

16 〈美陸戰隊引進最新科技 提升戰場表現並降低受傷風險〉,江昱蓁,中時新聞網,2020年11月27日,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1127000875-260417?chdtv,檢索日期:2022年4月4日。

17 Justin J Merrigan、Jason D Stone、Joshua A Hagen,"Monitoring Neuromuscular Performance inMilitary Personn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 December 2020 , Vol.17, lssue23, p.2~26.(監測軍事人員的神經肌肉系統表現)

18 〈美陸戰隊推科學化訓練招募運動傷害防護員與體能教練〉,中時新聞網,2021年3月2日,https://www. 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302005043-260417?chdtv,檢索日期:2022年3月29日。

19 Turner Anthony,"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for British Soldiers",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Journal , June 2016 , Vol.38, lssue3, p.59~68.(英國士兵的體能訓練) 20 Danny McMillian著,林瑞興譯,《戰術肌力與體能訓練-第十六章受傷戰術人員的照護與復健》(禾楓出 版社,2019年7月初版),頁1~10。

21 Maj.Micholas著,陳著譯,《戰術肌力與體能訓練-第六章戰術情境的營養補給》(禾楓出版社,2019年7 月初版),頁1~10。

22 〈降低受傷率 美陸戰隊擬調整新訓中心訓練模式〉,江昱蓁,中時新聞網,2021年5月7日,https://www. 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507003452-260417?chdtv,檢索日期:2022年4月5日。

23 同註15,頁106~110。

24 江杰穎、詹華蓁,〈RPE訓練衝量法在運動訓練與監控之應用:系統性回顧〉《運動表現期刊》(國立體 育大學),第4卷第2期,2017年12月,頁87~98。

25 跳躍是爆發力(力量×速度)呈現,運用跳躍高度每日(週)均值,衡量身體機能狀態;軍事人員為全天進行 身體活動(06:00~22:00),該量表旨在衡量記錄活動期間的身體壓力水平,在訓練結束時,官兵給出 身體疲勞感0~10分數,藉由記錄與比較每日RPE分數,在醫療院所與實驗室檢測監控疲勞等級多為使用 20分等級之柏格自覺量表,在本文旨意建議給屬團體部隊型態人數較多之運用,故採用10分等級柏格自 覺量表,來鑑別官兵訓練後的肌肉酸痛和身體疲勞程度,作為後續因時制宜調控訓練強度與休息恢復之 依循。

26 表7僅以規劃演訓測考於年度10月份時期,對以示意年度週期化訓練之發展,部隊可依此發展原則,循部 隊實際任務期程調整月份時期。

延伸閱讀: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戰術運動員面臨高壓下的營養補給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美國陸軍部隊的「整體健康與體能訓練計畫」 建構了符合高效能的「戰術運動員」實戰訓練計畫元素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戰術人員的熱適應:降低風險 優化表現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短期程 訓練量小」可強化於作戰環境中的先期熱適應能力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什麼是無氧耐力?該如何訓練它?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優化現代戰士總體作戰表現模組(HPO)~敘述回顧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 減速訓練~對戰術人員戰技(鬥)運動表現效益與傷害關聯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優強化軍事負重行軍任務體能之策略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敏捷 改變方向速度訓練對士兵運動控制與傷損率關聯性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 近年「軍 警 消 之運動科學訓練系統發展」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真正的「戰術運動員」!! 極限消防員!Respect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 急性壓力對武裝戰術職業的心理與生理影響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 「短期程 訓練量小」可強化於作戰環境中的先期熱適應能力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美國海軍陸戰隊(UMSC)肌力體能訓練師Force Fitness Instructor(FFI)培訓計畫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消防員應得到與精英運動員同等級的防護對待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期許與時俱進的建構像樣的硬體訓練場地與器材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 美國「海軍作戰體能與鍛鍊系統」(Navy Operational Fitness and Fueling System, NOFFS)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陸軍學術雙月刊  第五十九卷第592期 蘇明仁:應用「高強度間歇訓練」 建構部隊實戰化體能之初探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俯地挺身與卡路里消耗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軍事部署行動期間體能 身體組成與體能訓練變化:系統性回顧分析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高強度戰術訓練 (High Intensity Tactical Training ,HITT)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步兵季刊」112年290期 林育成:停止仰臥起坐訓測減緩官兵脊柱壓力之研究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美國陸軍體脂評估計劃更新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新兵入伍前踝部傷史與神經肌肉表現關係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 戰術運動員能量攝取不足之影響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能量系統訓練」也是「有氧 無氧耐力訓練」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精準執行高強度戰術訓練模組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軍事運動訓練技術分析與運用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戰術人員實戰任務 無氧作功與有氧巔峰表現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戰術體能運動科學系統化

巔峰表現 | 運動科學 | 戰鬥體能 | 教育訓練:淺談「實戰化」訓練關鍵指標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實戰體能精準訓練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實地熱適應體能訓練適應方式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 博採眾長 精益求精 與時俱進 實戰效能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傳統軍事體能訓練 VS 高強度功能訓練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監測軍事戰術運動員的神經肌肉表現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美國陸軍「整體健康與體能測驗手冊」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消防戰術專業健康的計畫

巔峰表現|運動科學|戰術體能|教育訓練:高強度間歇訓練後的生 心理效益對近距離戰鬥中的影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