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德生(林野):國師海葬金門


溫德生(林野)  臉書
退伍空軍上校, 詩人和作家,從事教學工作(兼專任34年)。1997年 ~ 2005年在國軍岡山醫院航訓中心擔任主任、美國肯塔基大學哲學博士1992年畢業。著有「肯塔基異鄉人」、「肯塔基老家鄉」、「北城舊事」。

國師海葬金門
 
士林雙溪公園的對面也有一個至善公園,1988年園內來了一名老者倚仗而立,他是從敦化北路和南京東路的圓環(今小巨蛋附近)遷移過來的。
 
這位先生為吳敬恆(1865~1953),字稚暉,以字行,江蘇武進人,為晚清舉人。他先後就讀江陰南菁書院和蘇州紫陽書院,國學底蘊深厚。1902年,他在上海與蔡元培等人發起成立「愛國學社」,革命旗幟鮮明;1903年,因反清言論的「蘇報」事件入罪遭到追緝,經香港走避英國,在蘇格蘭的愛丁堡大學進修英文;1905年,在倫敦遇見小他一歲的孫中山,兩人論交,因而加入同盟會。
 
1906年,他在法國與李石曾、張靜江等組織「世界社」,主編「新世紀」週刊,與東京的「民報」呼應,共出版121期,鼓吹無政府主義,反對君主立憲,倡導反清革命,日後與蔡元培、李石曾、張靜江等合稱國民黨的四大元老。1913年,參與孫中山發起反袁世凱政權的「二次革命」,袁氏試圖以官位籠絡,他回信諷刺,勿侮辱書生,此信函傳誦一時。
 
1912年,他與李石曾、蔡元培、汪兆銘等人開辦留法的「勤工儉學」,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學習先進知識和專門技術。在鼎盛時期(1919~1920)送出近兩千名學生,始料不及,有些人後來成爲中國共產黨的高級領導人,包括周恩來、鄧小平、陳毅等。1920年,早期留法學習農學生物的李石曾在法文預備學校的基礎上創辦北平中法大學,吳稚暉為董事之一。
 
1921年,華法教育會藉解決「勤工儉學」的學生求學為名,獲得與中國友善的里昂市長赫里歐(Edward Heriot)的贊同,透過募捐和庚子賠款的部分資金,將閒置的聖伊雷內堡(Fort Saint-Irénée)加以修繕,設立里昂中法大學,吳稚暉擔任校長,親自帶領學生乘船赴法,這是中國在海外設立的唯一大學,此校在1946年結束時,共有131人獲得博士學位,60人獲得工程師文憑。  
 
1922年,陳炯明主張的聯省自治與孫中山主張的北伐統一衝突,醞釀軍事政變,曾出面調解未果。他抱着革命不是爲做官,而是關心國事,1924年黃埔軍校創立時,孫中山請他擔任政治部主任,幾天後遞辭呈,僅當校務委員,在校講授政治學。1926年,他在北伐的誓師大會,將黨旗和國旗授予總司令蔣介石,激勵將士完成國父的遺志。
 
他生平不喜歡做官,自謙有三個理由:衣著隨便,不愛穿西裝;相貌平凡,不似大人物;愛說笑,會失態。1924年,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召開第一屆代表大會,他當選中央監察委員;同年,孫中山請他在北京南小街創辦一所海外補習學校,專門接納國民黨政要的子弟,蔣經國亦在內,是當時典型的「高幹子弟學校」,他也在上海創辦「中華粥會」,定期聚會,閒話家常,笑談古今,流傳為歷史悠久的名士雅集。
 
1928年,國民政府提名他出任監察院院長不就;1935年第五屆一中全會時當選中常委,這個黨職則一直做下去;1943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逝世,當局與他商議繼任其職位,他不斷搖頭拒絕。他的篆書與譚延闓的楷書、胡漢民的隸書、于右任的草書齊名,代表當時最優秀的書法。
  
1913年1月,他發明注音符號對推行國語是大貢獻,解決同文不同音的溝通問題,他擔任國語讀音統一會會長,並且在該年2月召開的全國讀音統一會議後,以3個月的時間,主持制定注音字母;1917年,在此基礎上取6千餘字編成一本「國音字典」。
  
北伐戰争後,堅決反對共產主義實行於中國;抗戰期間在重慶翼贊中樞,對抗南京汪兆銘的傀儡政權。1946年,他膺任制憲代表主席,將「中華民國憲法」親手交付蔣介石,做為治國的根本。1949年,他對時局的惡化憂心忡忡,體力大衰,2月24日蔣介石派「美齡號」專機將他從廣州接來台灣,安置在陽明山休養,中國文化大學大賢館頂樓有他的題字。
 
晚年他歷任中央研究院院士、國民大會代表、總統府資政、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等。因老伴袁榮慶滯留上海,思念甚殷,健康每況愈下,1953年10月入台大醫院治療。30日病況危急時,醫護人員曾用輸血和氧氣希望能讓他在11月1日過世,以避開蔣介石的「壽誕」,但拖不到此日,卒於23時28分藥石罔效,享壽88歲,蔣介石以「痛失師表」軫悼,于右任擔任治喪大員。
 
11月1日,遵照他的「不忘故國山河」遺願海葬金門外海。由於水頭灣無碼頭,大船不能停泊,臨時用登陸艇舖成跳板,以一艘軍艦為靈堂,一艘接駁漁船載運骨灰匣至金烈水道,執紼人員有胡璉、蔣經國、張超(金門縣長)、馮元賽(親屬)等12人,在距離水頭海邊兩千公尺處沉下遺靈。生平摯友李石增為他寫了一幅輓聯:「五十年來,誼若兄弟,情若骨肉,那堪少別便永別;三千載後,書同文字,車同軌跡,方知先生直長生」。
  
海葬後,金門縣政府在水頭的高地建了一座「稚暉亭」,1963年擴建為紀念公園,亭子的正後方有他的半身像,左旁有「稚暉書室」。同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的第13屆大會上舉薦他爲「世界百年文化學術偉人」,迄今是唯一榮獲此殊榮的中華民族人士。1970年12月1日,白髮蒼蒼的李石曾蹣跚前來金門的追悼會主祭,有情有義;10年前他在嘉義籌設稚暉初中,現更名為仁義高中。 
 
1963年的吳稚暉百年誕辰,國民黨省黨部曾經委託雕塑大師蒲添生為他鑄造銅像,然而僅佇立了3個月就被替換。這位黨國大老的身材矮胖,略有駝背,黨部認為有矯飾的必要,另請陳一帆重塑成挺直的姿態,非為真品,吳公有知,應感不悅!
 

上文承蒙 溫德生(林野)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溫德生:當年為國家做事都會想到責任和榮譽 讓老美刮目相看

溫德生:金門佈雷與排雷始末

溫德生:西方公司在金門

溫德生:過年將邁入人生的第76個年 已經20年沒有出書 這次在文友的鼓勵下 「北城舊事」一書 目前正作最後的校對 總算可聊以自慰!

溫德生:毋忘在莒 往事如煙

溫德生(林野):金門蛙兵

溫德生(林野):眷戀岡山

溫德生(林野):告別傘兵之家

溫德生(林野):再老 也要開同學會

溫德生(林野):德行東路一條街

溫德生(林野):後青春的美麗

溫德生(林野):公園裡的長青樹~悼念敬愛的顏嘉德先生~

溫德生(林野):金門飛航的回顧

溫德生(林野):夢迴不曾「達美樂」

溫德生(林野):窮得只剩下感情

溫德生(林野):台灣的金門人

溫德生(林野):金門的穴居年代

溫德生(林野):國士無雙 時代巨人

溫德生(林野):再訪東林街

溫德生(林野):北山斷崖弔戰場

溫德生(林野):從金門戰鬥營談起

溫德生(林野):追思陽光季節

溫德生(林野):眷村的女兒

溫德生(林野):昨夜星辰昨夜風

溫德生(林野):彷彿穿越異域的硝煙(1)

溫德生(林野):彷彿穿越異域的硝煙(2)

溫德生(林野):濟南路已讀不回

溫德生(林野):那群高頭大馬的傢伙

溫德生(林野):學位不可施捨

溫德生(林野):憶起國光戲院

溫德生(林野):花博公園史前史

溫德生(林野):來去屏東

溫德生(林野):童年的新公園

溫德生(林野):58年10月21日在新竹關東橋入伍 8週的合理訓練 不合理的磨練 終於使我成為一個男人

溫德生(林野):我曾經的兩次婚禮

溫德生(林野):金門的樹與林

溫德生(林野):金門的軍人作家

溫德生(林野):城南街譚

溫德生(林野):江水東流弔黃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