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Wu/沒有籍口:優秀的人都自律
 

Peter Wu
中正預校5期(72年班)、陸軍官校正56期文史系,砲兵科。
陸軍防空飛彈部隊副排長、排長、副連長、連長、副營長、飛彈指揮部人事科首席參謀官、群作戰官退役(8.5年)。
退役後民間學歷: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企業人力資源主管。
現任企業講師、鐵道攝影師

1995年由美國「職業訓練與發展中心」創始人費拉爾.凱普(Jay Rifenbary),出版的一本書,書名叫「No Excuse!」(圖一),他也是從美國西點軍校(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at West Point)畢業的校友,退伍後在職場任職多年,隨後從事講師與顧問一直至今。

Peter Wu/沒有籍口:優秀的人都自律

Peter Wu/沒有籍口:優秀的人都自律

「No Excuse!」這本書不只在美國發行了第二版(圖二),兩岸也分別出版了「中文翻譯本」,台灣翻譯的書名為「沒有籍口: 優秀的人都自律(圖三),大陸翻譯的書名為「沒有任何借口」,書封面的最下方,還特地印上「西點軍校」的校徽。

民國72年在陸軍官校接受入伍訓練開始,就被陸官「52期步科」教育班長,不斷的嚴格要求與訓練,入伍生只有三句話:「是」、「不是」、「沒有理由」,而美國西點軍校,對他們的新生要求則為:「YES SIR」、「NO SIR」、「No EXCUSE, SIR」、「I DON‘T KNOW, SIR」,以前有談過,西點軍校多了這句「I DON‘T KNOW, SIR」,其含義是「我不知道」,請求長官協助、告知與支援,我們因為少這句話,所以,就「自己看著『辦』」,部屬記得不到「支援」、「資源」與「告知」,還要去揣摩上意。

今天分享的是「No Excuse」(沒有理由/藉口)這句話,在企業管理談執行力(Execution),或是領導力(Leadership),重要的「精隨」(The Essence)所在,就是這句「No Excuse」。

「No Excuse」如果是從部屬角度,就是「服從」命令,如果是從長官與掌控權力者的角度,就是「承擔」責任,前天有提到「職責」與「盡責」,這兩句話類似「名詞」,「承擔」是一種面對「問題」與「錯誤」的「勇氣」,類似「動詞」,也是每個人的「修練」。

老一輩的人常會說,人要「成功」前,要先學會「失敗」,從心理學來說,大家喜歡「成功」,因為,可以獲得「獎勵」、「誇讚」,不管是否「錦上添花」,「好話」人人都愛聽。

反之「失敗」將會面臨「挫折」、「譴責」、「處罰」、遭人「打擊」,很少人會在別人「失敗」時,會對失敗者「雪中送炭」,沒有「落井下石」就不錯了,大半的人都選擇「旁觀」與「觀望」。

所以,位階越高、年齡越大的人,越不願意面對「失敗」,碰到「失敗」時會直覺反應「推卸責任」,「裝傻」,或是不願「承認」。

在心理學中,人的「價值觀」是最難改變,當人與人溝通時,「宗教信仰」、「政治理念」、「個人喜好與厭惡」,這都很難去「說服」別人,常常聽到所謂的「同溫層」彼此取暖,也就是人大都不願意去面對、接受「差異」或「不同」於自己的資訊。

可是,當碰到「失敗」與挫折時,會最先提出批判,大半都是跟自己「價值理念」不同的人,能在當下勇於面對,並跟對方說:「是的!這件事我做錯了!沒有理由」,應該不多也不容易。

我曾經舉過一個親身碰過的例子,團隊執行一個任務,因故沒有成功,這時候有三種選擇:

第一種是從領導者(Leader)到成員,每個人都記申誡(警告)一次。

第二種是找一位「頂罪者」(Scapegoat )去「背黑鍋」,直接重重的處分他,而從領導者(Leader)到其他團隊成員都沒事,事後有良心的領導者(Leader),也許會「補償」這位「揹黑鍋」者,也許不會。

第三種是領導者(Leader)直接站出來扛下所有的責任,可能被記大過(小過兩次),或是被「撤職」、「離開」Leader的職務。

在課程中如果學員是主管(Manager),上課中詢問他們會如何做?「選一」的有六成,沒人會「選二」,「選三」的有四成。

反之,如果課程學員是「員工」,詢問他們,團隊碰到問題時,自己的主管會怎麼選擇?「選一」的接近五成,「選二」的有四成多,「選三」的不到「一成」。

這也可以說明,不論是政府、組織碰到問題,常會看到「上位者」的反應與表現,有時候我們會用換個「位置」,換個「腦袋」來「嘲諷」當事人,其實這是因為大多數的人,碰到「挫折」與「問題」最直覺的「保護」自己,然後找「同溫層」的人,「訴苦」與獲得「安慰」,很少有人會在第一時間「認錯」,所以,會直接說「No Excuse」(沒有理由),願意去「面對」與「承擔」的人,就非常的少。

問題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Peter Wu/沒有籍口:優秀的人都自律

上文承蒙 Peter Wu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部落格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Peter Wu/沒有籍口:優秀的人都自律
博客來-沒有借口︰成功的人都自律

內容簡介

為什麼有的人會更成功?在同樣的時間里,他們創造並擁有了殷實的資產、美滿的家庭和幸福的生活,而其他人則碌碌無為。成功的秘訣究竟是什麼?

博恩‧崔西告訴你,你的成功不需要憑借幸運之星的力量,也不需要擁有豐碩的家族遺產或含著金湯匙出生,甚至不需要專業的技能……只要學會並堅持自律。

自律是成功的鐵律。

大多數人之所以平庸,是因為他們遇到了成功的2個大敵︰好走捷徑和缺乏自律。

作者從21個方面為我們揭示了成功的第一法則︰不找借口,依靠自律的力量,就能夠實現自我成功、財務自由和家庭幸福的3重目標。每一章節結尾的“行動練習”,告訴我們自律應該具體應用到哪些方面。

停止羨慕別人,停止抱怨你沒有別人幸運,停止找借口,讀讀這本書,你的成功指日可待! 

目錄

引言
第一部分 不找借口——想成功必須有自律精神
第一章 自律與成功
失敗者制造借口,成功者創造進步
第二章 自律與性格
接受自己,不再逃避
第三章 自律與責任
負責地生活,永不抱怨
第四章 自律與目標
目標為明智者引路,專注者必將征服
第五章 自律與卓越人生
現在就下定決心,不虛度
第六章 自律與勇敢
恐懼讓你寸步難行,勇敢才能前途無量
第七章 自律與堅持
永不言敗,激情貴在持久
第二部分 不找借口——工作中要有自律精神
第八章 自律與工作
工作無小事,結果大不同
第九章 自律與領導力
敢于擔責任才是好領導
第十章 自律與經營
只可主動出擊,不能被動等待
第十一章 自律與銷售
最佳的工作時間是現在!
第十二章 自律與金錢
為公司省錢,就是為自己謀福利
第十三章 自律與時間管理
明確你的角色,要事第一
第十四章 自律與危機處理
能解決問題的員工才是好員工
第三部分 不找借口——生活中要有自律精神
第十五章 自律與幸福
自己的幸福自己負責
第十六章 自律與習慣
人生在世就要活到巔峰
第十七章 自律與健康
鍛煉?絕不拖延,立即行動
第十八章 自律與婚姻
美好的結局比良好的開端更重要
第十九章 自律與子女
愛可以挑戰“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第二十章 自律與友誼
你的尊重價值無限
第二十一章 自律與心境
用自律的力量去原諒,常存感激之心 

延伸閱讀:

Peter Wu:還是隸屬於「政戰學校」的「法律系」 學生正在「模擬法庭」進行演練

Peter Wu:民國43年2月26日 班森號(洛陽號) 以及希拉蕊·瓊斯號驅逐艦(漢陽號) 在南卡羅來納移交給中華民國海軍 8月20日兩艘軍艦艘駛抵左營軍港

Peter Wu:美軍對「力士飛彈」與「鷹式」飛彈 兩種系統的國家軍隊 實施戰備檢查 國軍「神箭部隊」也包含其中

Peter Wu:50年前的「昌平演習」兩架UH-IH直升機 在楊梅因為大霧而先後摔機 造成13位國軍軍官犧牲

Peter Wu:「軍校正期學生班 四年級下部隊見習兩周增加為十八周」決策產生的風險分析

Peter Wu:「陸軍軍官學校預備學生班」畢業證書 以及「陸軍軍官預備學校」畢業證書

Peter Wu:當年「意志不堅」想申請退學 校方告知我們 如果沒把四年的「官校」唸完 連「預校」畢業證書都一併不發回 等於浪費這麼多年只有國中畢業

Peter Wu:民國40幾年尾至民國50年 三軍四校除了陸軍官校與海軍官校 是「四年制」大學 畢業後為「大學畢業」政工幹校與空軍官校畢業都沒有「學歷」與「學位」

Peter Wu:神箭演習紀念貼紙

Peter Wu:軍旅職涯中一段算是最微不足道的「微小挫折」

Peter Wu:早年到神箭部隊服務 最辛苦的不是值戰備 而是戰備值完後 還是不能放假 因為休假沒人可以代理 長官跟自己都放不下心

Peter Wu:力士飛彈「結合官」不是安排由「中正理工學院」畢業的軍官擔任?而非要找「砲兵」科畢業的軍官擔任呢?

Peter Wu:民國66年「力士飛彈」電纜「短路」 把升起準備好待命發射的「飛彈」轟隆就打出去了

Peter Wu:最感動的是 最後跟各級長官幫我求情 居然是那位「輕生」新兵的家人

Peter Wu:民國47年美軍在台飛彈裝備故障 沒有料件 從日本或是夏威夷 直接用飛機運送料件 迅速提供補給 我們真的是「嘆為觀止」 無窮羨慕不已!

Peter Wu:「防空飛彈605群」大都是「正期生」 晉升發展也會受到限制

Peter Wu:民國60年美軍飛彈系統計畫換裝 致飛彈裝備無法送美實施翻修 為達自立自強備戰之需求 以及美軍顧問團建議下 遂自行建立基地保修能量

Peter Wu:陸軍官校正期學生 45年之間進入「神箭部隊」 總計有573位正期生

Peter Wu:教我最多的是預官36期 他學歷高(成大電機所) 英文也很好 他後來很鄭重的跟我說「你是陸官正期的 飛彈裝備要比別人更強 手冊要看原文的 不要去看中文翻譯 能用英文說就不要用中文」

Peter Wu:陸軍官校在70年代 長官「提醒」「輕音樂隊」不要老唱一些他們聽不懂的「英文歌曲」

Peter Wu:照片是三年級當家時 在台上演奏時 被同學難得拍下的「打鼓」獨照

Peter Wu:陸軍官校正期班從51期開始 開始實施野營訓練 每次大約「一周」左右

Peter Wu:陸軍官校正期班從54期開始 都依照「身高」編連 四年都在同一個連 為的就是「閱兵分列」好看

Peter Wu:三軍四校75年班(陸官55期) 就在分科前到金門「見學一周」

Peter Wu:在「砲校」分科教育7個月的時間 不論「吃」或是「休假」 都比「陸軍官校」好的太多

Peter Wu:我自己「十一歲」的時候,就已經跟「飛彈」結緣 十二年後還成為這部隊的一員

Peter Wu:歷年來很少有陸軍的「長官」 有好好討論與思考 我們陸軍官校畢業的「正期班」學生 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能力」?這些人與學校 到底在部隊與社會有什麼「競爭力」「吸引力」?學校的「競爭優勢」到底在哪裡?

《神箭陸武》中華民國陸軍防空飛彈部隊成立65周年紀念專輯

Peter Wu:民國75年 韓國「士官學校」四年級學生 曾經來我們「陸軍官校」參訪

Peter Wu:相較韓國「陸軍士官學校」 我們的「陸軍官校」歷屆校長變來變去 沒有傳承延續 完全「人治」的「教範」 真的一點都不為過

Peter Wu:有問題要檢討「制度」與「流程」 還有執行者有沒有依循去執行 這才是「成」與「敗」的差別之處

Peter Wu:1月13日是經國先生過世37周年紀念

Peter Wu:陸官34期到36期的學長 在空軍「警衛部隊」服務 很多升到上校與少將

Peter Wu:空軍「警衛部隊」歷年來出現的「臂章」(徽章)

Peter Wu:空軍「防空學校」「防空砲兵部隊」的臂章與隊徽

Peter Wu:民國47年底「彗星案」組建的力士飛彈「第一營」 是從陸軍與空軍「防砲部隊」招考語文合格的士官 前往美國受訓

Peter Wu:國軍的防空部隊 是由曾經到德國進修「防空學」黃鎮球將軍(一級上將) 一手規劃與組建

Peter Wu:陸軍官校實習幹部的標示演變

Peter Wu:以前我們志願進軍校的人太多 學校還千方百計「勸退」「淘汰」我們

Peter Wu:從西點軍校邀請「特斯拉」「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執行長 伊隆·里夫·馬斯克在學校與沙恩·R·里夫斯准將對談一事 期待我們的軍校 特別是陸軍官校也能邀請 黃仁勳先生 林百里先生 張忠謀先生 郭台銘先生 到學校分享

Peter Wu:1985年由曾經服務於Nike Hercules Missile(勝利女神力士飛彈)基地 美軍官兵們繪製的插圖 感覺他們比較有幽默感

Peter Wu:抗戰時期空軍的「高射砲兵」部隊 使用的是從歐洲 尤其是從德國引進「高射炮」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八八毫米高射炮」

Peter Wu:美國上個世紀企業的多方位績效管理工具觀念帶入者 大多是「美國軍校出身」的主管

Peter Wu:為何各國「陸戰隊」的訓練 遠比「陸軍部隊」更加嚴格?

Peter Wu:民國七十六年畢業 分發到陸軍「防空飛彈部隊」後 買了兩本介紹「火箭」與「飛彈」的書籍

Peter Wu:民國77年初 購買的另一本「最新飛彈系統」

Peter Wu:​​這是我們的船

Peter Wu:美軍在二戰期間末期 發展出來的「防空武器」 在韓戰大放光芒

Peter Wu:1966年美軍參與越戰時的「波洛行動」(Bolo plan)

Peter Wu:美國海軍航空隊臂章(US Naval Aviation)

Peter Wu:「工兵學校」在內湖的時光

Peter Wu:陸軍「工兵學校」在民國71年年底搬遷到高雄燕巢

Peter Wu:新制軍校開始時各期也都沒冠上「正X期」 那這個「正」字是怎麼衍生出來的呢?

Peter Wu:陸軍官校從本學期開始 更新夏季軍便服的年級「識別肩飾」

Peter Wu:新藍徹斯特戰略

Peter Wu:2020年美國「陸戰隊」10年的轉型計畫 可以列入全球各大企業 以及各大學MBA教材與討論

Peter Wu:美國「陸戰隊航空隊」成立於1912年5月22日 只比海軍「航空隊」晚了14天而已 1917年2月17日 「陸戰隊」正式編組「航空連」

Peter Wu:民國65年元月由「大明王氏出版公司」翻譯出版的「火海浴血戰」

Peter Wu:陸戰隊特種作戰團(Marine Special Operations Regiment,MSOR)的臂章 右下角居然有兩個中文字「工合」 「Gung Ho」

Peter Wu:美國第一支「傘兵部隊」於1940年春天由海軍「陸戰隊」所組建成立

Peter Wu:被隨軍記者拍攝到這張歷史性照片 是硫磺島戰役所插上的第二面國旗

Peter Wu:民國91年元旦發行的「陸軍歷任總司令暨各部隊隊徽沿革」簡史

Peter Wu/TOPGUN:美國海軍戰鬥機武器學校 捍衛戰士成軍的歷史與秘密

Peter Wu:​​​​「神箭陸武」紀念專輯 對外的網站銷售 將於『本月底』(『228連假結束後』)告一段落

Peter Wu:1940年代的美軍招募廣告 可以看到「傳承」與「榮耀」的含義 這是我們可以學習與省思的地方

Peter Wu/TOPGUN:捍衛戰士成軍的歷史與秘密

Peter Wu: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海軍抗戰期間作戰經過彙編

Peter Wu:火車上的軍校招募廣告

Peter Wu:右臂掛著三條槓 陸軍官校33期的大學長 在幫忙學弟更換機槍槍管

Peter Wu:美國陸軍在二次世界大戰 各軍團 軍 步兵師 特種兵 的「團體臂章」

Peter Wu:韓戰留下的台胞印紀

Peter Wu:在高雄登陸的62軍 都是美式裝備 服裝整齊 器械精良 先接收越南而後來台

Peter Wu:打過慘烈二戰的「台籍日軍長輩」 對「陸軍官校學生」練習「刺槍」的評語

Peter Wu:1945年(昭和20年)5月31日 美軍駐「菲律賓」陸軍第5航空隊 轟炸台北最慘烈的一次

Peter Wu:不能用20世紀思維 去評斷以前的事情 那根本都是自己的「想像」

Peter Wu:「整編師」這名稱在國府的陸軍史中 為何出現很短暫?

Peter Wu:韓戰爆發之後 獲利最大的是已經撤退來台灣的「中華民國」 以及整個台灣島內的「軍民同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