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照片來源連結

潘志峰 臉書
出身於屏東縣的小農村,單純的農家子弟,陸軍官校專科17期企業管理科乙班86年班,陸軍步兵少校退伍,當年雷光旦中將為個人掛階少校的那一刻,就已經報定這輩子就到少校,並不是不思進取不想圖謀發展,而是個人本身希望能夠善盡自己職能來為部隊服務,因此歷年來都是長官幫我報名錄取學院,然而從來不想去考,當然原因也有許多考量,服役期間擔任過情報作戰後勤等職務,任職最長的職務為後勤官長達9年。

軍憶隨筆「6-1」

科目:後勤事務

進度:實戰補給

重點:軍隊最無奈的事兒

曾經有軍友向我提及以前的軍隊是如何在動亂年代中完成各種不同的補給,究竟要如何補充及滿足官兵的各項須求?

當時我也向他們回覆所提起的補給做法,然而在這一點上要談的方向非常多,由於用言語上來講太過粗淺,不如訴諸於文字會比較明確,也算是筆者在執行後勤工作多年以來的初部研討心得,提供給各位做個參考。

讓我們先從「餉」這個字說起,我們現代人說起這個字,一定都會想到薪水或是薪資,但其實不然,這個字在古代裡是給予食物的意思,《孟子.滕文公下》:「有童子以黍肉餉,殺而奪之。」唐.王維〈積雨輞川莊作〉詩:「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到了近代才將它多用於名詞上,解釋為薪資所得的意思。

那麼在國民革命軍創建時期,軍隊所說的軍餉一般區分為官兵每月所得薪資及每月伙食給付,類似於我們現在志願役官兵薪資給付中扣除伙食費的方式,義務役則由國家另行撥款伙食費給他們吃飯。

當年我們經常都說「當兵吃餉」,餉這個字其實就是泛指「乾燥的食品」,之所以說它是乾燥的食品,是由於先將生的小米和白米經過砂鍋炒熟或者蒸熟之後,然後曝曬在太陽光之下乾燥,以便保存及減輕其食物原來的重量,如此可以方便運輸時的保存,也可以多少減低運送體能的付出,待軍隊要吃飯的時候,只要再用滾水下鍋,立馬就有熟食可吃,非常簡單方便,可以減少三分之二以上的煮飯時間,也因為這個原因,才會廣泛地使用於當年各地軍隊,這也就是「吃餉」的由來。

那麼在打仗的時候,生火煮飯這一招好不好用呢?

筆者依照所看過的各種戰史裡的做法,給出的答案就是:這就是在找死了!

一旦生火煮飯的炊煙一上升,敵人馬上立刻就可以料定我方的最大可能行動,並且還會朝著炊煙的方向直接發射火砲過去打聲招呼,目的就是不想讓你安生吃飯,搞不好連就近的糧秣儲藏地都會被炸毀,而軍隊最害怕的就是缺糧,許多的戰史上,由於糧食補給不到位以及糧食被敵方給掠奪或燒毀,而導致兵敗如山倒的案例比比皆是,那麼軍隊在前線的時候應該要如何的吃呢?

當然方法有很多種,根據前人有效的經驗,區分為以下三種:

第一種、可以距離敵方火力覆蓋以外的地區進行多點炊爨作業,然後再用布袋將蒸煮好的糧食放在袋子裡(在中國北方通常都是大煎餅或者饅頭包子,在南方則為粉條及米飯)前運至第一線,當然,在第一線嗷嗷待哺的官兵,這個時候也別太挑食了,往往中午做的飯菜,能夠在晚上9點鐘吃到,雖然食物已經餿掉了,但已經算是很幸運了,千萬不要奢望食勤兵或者運輸兵能夠冒著砲火幫你們運送糧食,畢竟這真的是非常送命的動作,犯不著辛苦的幫你們煮完飯菜之後再挑上去,因此經常都是等到砲火間歇時段或夜晚時分看狀況運送。

第二種、每個戰士攜帶一日三餐份的口糧,也就是炒過或蒸過的米乾,長時間在戰場上耗著,只要感覺肚子餓,就直接抓一把炒米和著水壺裡的飲用水來吃,這才是最真實也是最實際的戰場用餐情境,小的時候經常聽在大陸時期打過仗的榮民老伯說,當年他們打仗的時候肩帶上的包袱都會裝著煎好的大餅或是炒米,肚子餓的時候就吃上兩口配上一口水,吞下肚裡就算將就一餐了,而且是偷偷摸摸的吃,不能夠光明正大的弄出動靜,都是一邊看著敵方一邊靜悄悄的吃東西,若是極度疲倦之下想睡覺,就必須跟旁邊的鄰兵打聲招呼,請他幫忙先看著,而且還不能夠深度睡眠,以免越睡越無力。

第三種、空投法!

這一招算是最快速也最操蛋(惡搞)的運送方式了,在我國近代戰爭史裡面,通常使用在第二次國共戰爭時期較多,雖然只要派遣飛機進行空中運輸,就能夠以最快速的方式到達運送地點,但是卻還要考慮到敵方的防空火力、風向與地面能見度等因素,往往天氣惡劣的時候也就只能放棄這種方式了,就以最著名的錦州戰場上,幾十萬軍民被困在錦州城裡,在所有人盼天盼地盼飛機的期許下,飛機倒是來了,然而投下來的物資絕大部分都飄到敵方的地盤上,這下子可就真的玩不下去了,搞的敵方的共軍歡天喜地、我方軍隊指天罵娘,甚至空飄的物品還發生砸死人的現象,因此這一套方法必須要有明確的投送目標以及廣大的腹地才有可能完成此項作業。

喔!還差一點漏掉了一項重要的東西,那就是食鹽,既然有東西可以吃,那麼就不得不提到食鹽這一項物品了,雖然不能夠把它當作食物來吃,而且也絕對吃不飽,但畢竟在戰場上打仗是一項損耗相當大的體力活,怎麼可以遺漏食鹽呢?

這可是支撐戰士重要的體力來源之一,而過去我國的士兵往往就是因鹽份裡的「碘」吸收不足,引發的戰力折損相當的大,由於碘是製造甲狀腺素的必要元素,患者會脖子腫大,代謝功能和腦部思考都會變慢,就有可能出現發胖水腫、疲倦怕冷、反應變得比較遲緩且無活力。

基於當年的醫療保健觀念不足,當時也沒有什麼營養專家、當長官的也不懂,沒有多少人會去關心到這種現象,況且食鹽這種東西也不是每個地方都有生產,所以這是當時非常要命的普遍現象。

當年我國幅員廣大,各地方部隊並不是不想用心的將官兵身體素質提升,而是經費來源有限以及各地方飲食習慣的不同,訓練出來的兵員當然也就良莠不齊,無法像一衣帶水的日本那樣注重官兵體質,這也就是為何在八年抗戰的戰場上,我國兵員身體素質不如日本的基本原因。

上文承蒙 潘志峰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潘志峰:軍憶隨筆「1」
潘志峰:軍憶隨筆「2」
潘志峰:軍憶隨筆「3」
潘志峰:軍憶隨筆「4」
潘志峰:軍憶隨筆「5」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2」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3」
潘志峰:軍憶隨筆「6」
潘志峰:軍憶隨筆「7」
潘志峰:軍憶隨筆「8」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4」
潘志峰:軍憶隨筆「9」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5」
潘志峰:軍憶隨筆10
潘志峰:軍憶隨筆11
潘志峰:軍憶隨筆11-1
潘志峰:軍憶隨筆11-2
潘志峰:軍憶隨筆11-4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7
潘志峰:軍憶隨筆11-5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8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9
潘志峰:軍憶隨筆11-5

潘志峰:軍憶隨筆11-6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0」
潘志峰:軍憶隨筆11-7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1」
潘志峰:軍憶隨筆12

潘志峰:軍憶隨筆12-1
潘志峰:軍憶隨筆12-2
潘志峰:軍憶隨筆12-3
潘志峰:軍憶隨筆12-4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3
潘志峰:軍憶隨筆11-9
潘志峰:軍憶隨筆11-10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4
潘志峰:軍憶隨筆11-10
潘志峰:軍憶隨筆狀況篇
潘志峰:軍憶隨筆11-11
潘志峰:軍憶隨筆6-1
潘志峰:軍憶隨筆6-2
潘志峰:軍憶隨筆6-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