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Wu
中正預校5期(72年班)、陸軍官校正56期文史系,砲兵科。
陸軍防空飛彈部隊副排長、排長、副連長、連長、副營長、飛彈指揮部人事科首席參謀官、群作戰官退役(8.5年)。
退役後民間學歷: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企業人力資源主管。
現任企業講師、鐵道攝影師
民國61年4月11日,台北市私立西湖高工商校,歡送保送軍校學生,由校長長趙筱梅女士,在全校師生前,舉行歡送會,除了贈送「禮物」以外,還親自為每位同學,披上紅色的「從軍報國」綵帶(圖一),推算一下比對資料,這一期入學的學生,為陸軍官校專修班「30期」。
以前的「軍校生」全部在火車站,搭上「軍校專列」,由北而南一路接送(圖二)、(圖三),這到我們那時候還是差不多,幾乎沒有什麼改變!
前文提到國三下學期,同學從教務處弄了一張,68年度軍事學校「招生簡章」,因為時間太久網路上也找不到任何「紀錄」,只有找到某報紙留下來,「刊登」的相關招生「廣告」(圖四)。
當年保送進入士官學校,在學期間每月可領「2200元」,專修班學生,在學期間每月可領「2400元」,有開放接受保送的「軍校」,憑個人的記憶:
陸軍:「第一士校」、「憲兵學校」就讀兩年半,服役六年,再來是「工兵學校」、「通信兵學校」、「兵工學校」、「化學兵學校」以上都是就讀三年,服役八年?
海軍:「航海學校」、「輪機學校」、「通信電子學校」、「兵器學校」以上就讀三年,服役八年?再來是「陸戰隊士官學校」就讀兩年半,服役六年?
空軍:「機械學校」、「通信電子學校」、「防砲學校」,好像都是就讀三年,服役八年?
然後合併三軍官校預備班,新成立的「中正預校」,這是快畢業報名、體檢、考試,然後於八月才入學。
前文提過,要是純以「累積」年資,最好、最快的方式,是保送進入「第一士校」,唸兩年半畢業後,再申請進入「陸軍官校」,一畢業就比同學多「四年三個月」的年資,而且,還比進入「預校」的同學高一期。
不然就學我那「外省掛」同學說的,高三去申請進入「專修班」(後改為專科班),一年(兩年半)畢業就可以掛少尉,還比進入「預校」的同學,早三年半(兩年)畢業,還早掛「中尉」一年(兩年),然後服役滿四年(六年),就可以選擇退伍。
而且,努力考進「預校」,還要被「功課」壓力,天天努力讀書,一不小心就會被「當掉」,辛苦唸了七年三個月,得到一個「大學畢業」證書外,還有「中尉」階級,年資從畢業開始算起,以前在官校,覺得當「軍官」條條大路都可以,幹嘛選擇這條最辛苦的道路?
不過,從人生後來的「發展」,中正預校幫我打下很深厚的「基礎」,頭一次碰到,晚上要「夜讀」,還有老師跟預官排長跟著,沒電視可看,每天「作息正常」,中正預校的老師們,不會輕意「放棄」一位學生,只要你願意努力,再晚老師與排長都會陪著你,再不懂也會「重覆」教你教到會,這是每位唸過中正預校的學生,從心發出的「肺腑之言」。
對比以前國中,沒有去補習、資質「愚鈍」學校跟老師就放棄你,像中正預校這樣熱誠的「老師」,應該只有學費「貴森森」的私立學校才有,付高額的學費還要住校,差別在私立學校老師會打學生,中正預校老師從來不打學生,很調皮偷抽菸的學生,會被連長拿棍子打屁股,其他都不曾、也沒有被打過。
很多預校畢業同學,都會在「官校」選擇退學,尤其是「陸軍官校」,只要有人問我,小孩去唸軍校如何?我都以自己的經歷,鼓勵朋友送小孩去唸中正預校,至於陸軍官校從64期恢復四年,完整的學年教育以後,我也覺得很不錯。
可惜,這幾年,又開始被上級長官介入干涉,尤其「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Reserved Officers Training Corps ROTC)慢慢被推廣之後,很多高中畢業生,會去選擇ROTC,而不再來陸軍官校就讀。
對比一下:陸軍官校專有有的制服、標誌、圖騰,ROTC也都一樣有,而ROTC在大學有的自由,專業學習,在陸官卻都沒有,陸官四年級還要去部隊艱辛的見學半年,而ROTC四年級下學期,不能違反教育部的學制,也不用去部隊辛苦見習。
那陸軍官校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可以吸引更多高中生加入呢?沒有早期我們愛國的「傻勁」,也沒有可以令人為傲的獨有的「榮譽」,最後就是學生的「數量」,然後只能拼命在ROTC再多招人,惡性循環下,「陸軍官校」越來越難招到學生。
照片轉載自國家「文化資料庫」
上文承蒙 Peter Wu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部落格與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Peter Wu:還是隸屬於「政戰學校」的「法律系」 學生正在「模擬法庭」進行演練
Peter Wu:民國43年2月26日 班森號(洛陽號) 以及希拉蕊·瓊斯號驅逐艦(漢陽號) 在南卡羅來納移交給中華民國海軍 8月20日兩艘軍艦艘駛抵左營軍港
Peter Wu:美軍對「力士飛彈」與「鷹式」飛彈 兩種系統的國家軍隊 實施戰備檢查 國軍「神箭部隊」也包含其中
Peter Wu:50年前的「昌平演習」兩架UH-IH直升機 在楊梅因為大霧而先後摔機 造成13位國軍軍官犧牲
Peter Wu:「軍校正期學生班 四年級下部隊見習兩周增加為十八周」決策產生的風險分析
Peter Wu:「陸軍軍官學校預備學生班」畢業證書 以及「陸軍軍官預備學校」畢業證書
Peter Wu:當年「意志不堅」想申請退學 校方告知我們 如果沒把四年的「官校」唸完 連「預校」畢業證書都一併不發回 等於浪費這麼多年只有國中畢業
Peter Wu:民國40幾年尾至民國50年 三軍四校除了陸軍官校與海軍官校 是「四年制」大學 畢業後為「大學畢業」政工幹校與空軍官校畢業都沒有「學歷」與「學位」
Peter Wu:神箭演習紀念貼紙
Peter Wu:軍旅職涯中一段算是最微不足道的「微小挫折」
Peter Wu:早年到神箭部隊服務 最辛苦的不是值戰備 而是戰備值完後 還是不能放假 因為休假沒人可以代理 長官跟自己都放不下心
Peter Wu:力士飛彈「結合官」不是安排由「中正理工學院」畢業的軍官擔任?而非要找「砲兵」科畢業的軍官擔任呢?
Peter Wu:民國66年「力士飛彈」電纜「短路」 把升起準備好待命發射的「飛彈」轟隆就打出去了
Peter Wu:最感動的是 最後跟各級長官幫我求情 居然是那位「輕生」新兵的家人
Peter Wu:民國47年美軍在台飛彈裝備故障 沒有料件 從日本或是夏威夷 直接用飛機運送料件 迅速提供補給 我們真的是「嘆為觀止」 無窮羨慕不已!
Peter Wu:「防空飛彈605群」大都是「正期生」 晉升發展也會受到限制
Peter Wu:民國60年美軍飛彈系統計畫換裝 致飛彈裝備無法送美實施翻修 為達自立自強備戰之需求 以及美軍顧問團建議下 遂自行建立基地保修能量
Peter Wu:陸軍官校正期學生 45年之間進入「神箭部隊」 總計有573位正期生
Peter Wu:教我最多的是預官36期 他學歷高(成大電機所) 英文也很好 他後來很鄭重的跟我說「你是陸官正期的 飛彈裝備要比別人更強 手冊要看原文的 不要去看中文翻譯 能用英文說就不要用中文」
Peter Wu:陸軍官校在70年代 長官「提醒」「輕音樂隊」不要老唱一些他們聽不懂的「英文歌曲」
Peter Wu:照片是三年級當家時 在台上演奏時 被同學難得拍下的「打鼓」獨照
Peter Wu:陸軍官校正期班從51期開始 開始實施野營訓練 每次大約「一周」左右
Peter Wu:陸軍官校正期班從54期開始 都依照「身高」編連 四年都在同一個連 為的就是「閱兵分列」好看
Peter Wu:三軍四校75年班(陸官55期) 就在分科前到金門「見學一周」
Peter Wu:在「砲校」分科教育7個月的時間 不論「吃」或是「休假」 都比「陸軍官校」好的太多
Peter Wu:我自己「十一歲」的時候,就已經跟「飛彈」結緣 十二年後還成為這部隊的一員
Peter Wu:民國75年 韓國「士官學校」四年級學生 曾經來我們「陸軍官校」參訪
Peter Wu:相較韓國「陸軍士官學校」 我們的「陸軍官校」歷屆校長變來變去 沒有傳承延續 完全「人治」的「教範」 真的一點都不為過
Peter Wu:有問題要檢討「制度」與「流程」 還有執行者有沒有依循去執行 這才是「成」與「敗」的差別之處
Peter Wu:陸官34期到36期的學長 在空軍「警衛部隊」服務 很多升到上校與少將
Peter Wu:空軍「警衛部隊」歷年來出現的「臂章」(徽章)
Peter Wu:空軍「防空學校」「防空砲兵部隊」的臂章與隊徽
Peter Wu:民國47年底「彗星案」組建的力士飛彈「第一營」 是從陸軍與空軍「防砲部隊」招考語文合格的士官 前往美國受訓
Peter Wu:國軍的防空部隊 是由曾經到德國進修「防空學」黃鎮球將軍(一級上將) 一手規劃與組建
Peter Wu:以前我們志願進軍校的人太多 學校還千方百計「勸退」「淘汰」我們
Peter Wu:從西點軍校邀請「特斯拉」「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執行長 伊隆·里夫·馬斯克在學校與沙恩·R·里夫斯准將對談一事 期待我們的軍校 特別是陸軍官校也能邀請 黃仁勳先生 林百里先生 張忠謀先生 郭台銘先生 到學校分享
Peter Wu:1985年由曾經服務於Nike Hercules Missile(勝利女神力士飛彈)基地 美軍官兵們繪製的插圖 感覺他們比較有幽默感
Peter Wu:抗戰時期空軍的「高射砲兵」部隊 使用的是從歐洲 尤其是從德國引進「高射炮」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八八毫米高射炮」
Peter Wu:美國上個世紀企業的多方位績效管理工具觀念帶入者 大多是「美國軍校出身」的主管
Peter Wu:為何各國「陸戰隊」的訓練 遠比「陸軍部隊」更加嚴格?
Peter Wu:民國七十六年畢業 分發到陸軍「防空飛彈部隊」後 買了兩本介紹「火箭」與「飛彈」的書籍
Peter Wu:民國77年初 購買的另一本「最新飛彈系統」
Peter Wu:美軍在二戰期間末期 發展出來的「防空武器」 在韓戰大放光芒
Peter Wu:1966年美軍參與越戰時的「波洛行動」(Bolo plan)
Peter Wu:美國海軍航空隊臂章(US Naval Aviation)
Peter Wu:「工兵學校」在內湖的時光
Peter Wu:陸軍「工兵學校」在民國71年年底搬遷到高雄燕巢
Peter Wu:新制軍校開始時各期也都沒冠上「正X期」 那這個「正」字是怎麼衍生出來的呢?
Peter Wu:陸軍官校從本學期開始 更新夏季軍便服的年級「識別肩飾」
Peter Wu:2020年美國「陸戰隊」10年的轉型計畫 可以列入全球各大企業 以及各大學MBA教材與討論
Peter Wu:美國「陸戰隊航空隊」成立於1912年5月22日 只比海軍「航空隊」晚了14天而已 1917年2月17日 「陸戰隊」正式編組「航空連」
Peter Wu:民國65年元月由「大明王氏出版公司」翻譯出版的「火海浴血戰」
Peter Wu:陸戰隊特種作戰團(Marine Special Operations Regiment,MSOR)的臂章 右下角居然有兩個中文字「工合」 「Gung Ho」
Peter Wu:美國第一支「傘兵部隊」於1940年春天由海軍「陸戰隊」所組建成立
Peter Wu:被隨軍記者拍攝到這張歷史性照片 是硫磺島戰役所插上的第二面國旗
Peter Wu:民國91年元旦發行的「陸軍歷任總司令暨各部隊隊徽沿革」簡史
Peter Wu/TOPGUN:美國海軍戰鬥機武器學校 捍衛戰士成軍的歷史與秘密
Peter Wu:「神箭陸武」紀念專輯 對外的網站銷售 將於『本月底』(『228連假結束後』)告一段落
Peter Wu:1940年代的美軍招募廣告 可以看到「傳承」與「榮耀」的含義 這是我們可以學習與省思的地方
Peter Wu: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海軍抗戰期間作戰經過彙編
Peter Wu:右臂掛著三條槓 陸軍官校33期的大學長 在幫忙學弟更換機槍槍管
Peter Wu:美國陸軍在二次世界大戰 各軍團 軍 步兵師 特種兵 的「團體臂章」
Peter Wu:在高雄登陸的62軍 都是美式裝備 服裝整齊 器械精良 先接收越南而後來台
Peter Wu:打過慘烈二戰的「台籍日軍長輩」 對「陸軍官校學生」練習「刺槍」的評語
Peter Wu:1945年(昭和20年)5月31日 美軍駐「菲律賓」陸軍第5航空隊 轟炸台北最慘烈的一次
Peter Wu:不能用20世紀思維 去評斷以前的事情 那根本都是自己的「想像」
Peter Wu:「整編師」這名稱在國府的陸軍史中 為何出現很短暫?
Peter Wu:韓戰爆發之後 獲利最大的是已經撤退來台灣的「中華民國」 以及整個台灣島內的「軍民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