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Wu:陸軍官校35期「王玉麒」的著作「海癡:細說

 

Peter Wu
中正預校5期(72年班)、陸軍官校正56期文史系,砲兵科。
陸軍防空飛彈部隊副排長、排長、副連長、連長、副營長、飛彈指揮部人事科首席參謀官、群作戰官退役(8.5年)。
退役後民間學歷: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企業人力資源主管。
現任企業講師、鐵道攝影師

前兩周購入這本,由陸官35期王玉麒大學長,所著作的書「海癡:細說佘振興與老海軍1889-1962」(圖一)

國軍的三軍中,對於海軍我是最陌生,介紹「海軍」的書籍,都要閱讀好幾遍,才能有點略懂。

也很欽佩王大學長,能這麼完整,為其長年服務於海軍的「外祖父」佘振興將軍,撰寫他在海軍的一生,我連老爸在空軍服務的歷史,都還「模糊」不清,更難談到自己的「祖父輩」跟「外祖父輩」的歷史紀錄。

Peter Wu:陸軍官校35期「王玉麒」的著作「海癡:細說

前文提到「省籍」的衝突,在這本書中,也首度看到,在國共戰爭中,後來轉而投奔「共產黨」的前海軍部長「陳紹寬」將軍(圖二),有「新知識」、有「新思想」、勇於「任事」,不過,他最大的「致命傷」是「地域觀念」太強,周遭只用「福建人」,其他「外省人」都很難在其手下擔任要職,書上稱他是「非閩不用」。

Peter Wu:陸軍官校35期「王玉麒」的著作「海癡:細說

另一位是民國35年9月26日,由總統核定,國防部下令,陸軍中將「桂永清」將軍,接任海軍副司令兼代總司令(圖三),當時政府會有這樣的安排,是希望藉由「桂永清」將軍,沒有海軍四大派系的「包袱」。

以前提過早期國府海軍有所謂的「四海」,指的是早期國府海軍四個派系「馬尾系」、「黃埔系」、「青島系」與「電雷系」,「陳紹寬」將軍在其任內,就是重用「馬尾系」的將領。

不過,「桂永清」將軍到海軍總部上任時,同時帶來大批的陸軍出身的戰幹團、政工人員,從總部一直部署到基層,而且,他在人事上,重用「雷電系」與「青島系」,排擠「馬尾系」的將領。

Peter Wu:陸軍官校35期「王玉麒」的著作「海癡:細說

這也導致「馬尾系」出身的將領,內心非常的不滿,其中以民國38年4月23日原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林遵」將軍(圖四),率艦9艘,艇16艘,共計25艘,叛逃加入「解放軍」。

Peter Wu:陸軍官校35期「王玉麒」的著作「海癡:細說

Peter Wu:陸軍官校35期「王玉麒」的著作「海癡:細說

不過,同年2月25日發生,由英國轉贈國府海軍的輕巡洋艦「重慶號」(圖五),在艦長「鄧兆祥」(圖六)帶領叛逃事件至山東煙台,則是跟「派系」無關聯。

這一年國府海軍總共有97艘各型艦艇,3800名海軍官兵投共,有大半的「因素」,當然與不滿「桂永清」將軍的作法有關。

不過,本書中王玉麒大學長也提出另種角度思維,如果老蔣沒有派「桂永清」將軍到海軍,民國38年國府兵敗如山倒時,這些「閩系」(馬尾系)主道的海軍,就會跟隨政府一起來台?還是全部「叛逃」至「解放軍」???

今天有看到「賴總統」宣布軍法將重回第一線,重點是針對最近,軍隊出現不少「匪諜案」,個人非常支持這樣的作法,不過,軍法對於很多「罪刑」,像「通敵」、「判逃」、「攜械逃亡」、「陣前抗命」都是直接判處「死刑」。

問題是政府對於「死刑」是偏向「廢除」的做法,總不能說司法判的「死刑」,甚至可以教化「改判」無期徒刑,不用去執行,而軍法判的「死刑」,要立即「執行」,那對受害者怎麼交代?

這樣的「一國兩制」法令會更產生「爭議」,反之,如果「軍法」也廢除「死刑」,那恢復「軍法」,就缺乏讓軍人對於「軍紀」,更加「在乎」與「重視」,根本沒有意義?

照片一至三與內容轉載自「海癡:細說佘振興與老海軍1889-1962」

作者: 王玉麒  

出版社:河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民國100年)2月21日

照片四至六轉載至維基百科與網路。

上文承蒙 Peter Wu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部落格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Peter Wu:還是隸屬於「政戰學校」的「法律系」 學生正在「模擬法庭」進行演練

Peter Wu:民國43年2月26日 班森號(洛陽號) 以及希拉蕊·瓊斯號驅逐艦(漢陽號) 在南卡羅來納移交給中華民國海軍 8月20日兩艘軍艦艘駛抵左營軍港

Peter Wu:美軍對「力士飛彈」與「鷹式」飛彈 兩種系統的國家軍隊 實施戰備檢查 國軍「神箭部隊」也包含其中

Peter Wu:50年前的「昌平演習」兩架UH-IH直升機 在楊梅因為大霧而先後摔機 造成13位國軍軍官犧牲

Peter Wu:「軍校正期學生班 四年級下部隊見習兩周增加為十八周」決策產生的風險分析

Peter Wu:「陸軍軍官學校預備學生班」畢業證書 以及「陸軍軍官預備學校」畢業證書

Peter Wu:當年「意志不堅」想申請退學 校方告知我們 如果沒把四年的「官校」唸完 連「預校」畢業證書都一併不發回 等於浪費這麼多年只有國中畢業

Peter Wu:民國40幾年尾至民國50年 三軍四校除了陸軍官校與海軍官校 是「四年制」大學 畢業後為「大學畢業」政工幹校與空軍官校畢業都沒有「學歷」與「學位」

Peter Wu:神箭演習紀念貼紙

Peter Wu:軍旅職涯中一段算是最微不足道的「微小挫折」

Peter Wu:早年到神箭部隊服務 最辛苦的不是值戰備 而是戰備值完後 還是不能放假 因為休假沒人可以代理 長官跟自己都放不下心

Peter Wu:力士飛彈「結合官」不是安排由「中正理工學院」畢業的軍官擔任?而非要找「砲兵」科畢業的軍官擔任呢?

Peter Wu:民國66年「力士飛彈」電纜「短路」 把升起準備好待命發射的「飛彈」轟隆就打出去了

Peter Wu:最感動的是 最後跟各級長官幫我求情 居然是那位「輕生」新兵的家人

Peter Wu:民國47年美軍在台飛彈裝備故障 沒有料件 從日本或是夏威夷 直接用飛機運送料件 迅速提供補給 我們真的是「嘆為觀止」 無窮羨慕不已!

Peter Wu:「防空飛彈605群」大都是「正期生」 晉升發展也會受到限制

Peter Wu:民國60年美軍飛彈系統計畫換裝 致飛彈裝備無法送美實施翻修 為達自立自強備戰之需求 以及美軍顧問團建議下 遂自行建立基地保修能量

Peter Wu:陸軍官校正期學生 45年之間進入「神箭部隊」 總計有573位正期生

Peter Wu:教我最多的是預官36期 他學歷高(成大電機所) 英文也很好 他後來很鄭重的跟我說「你是陸官正期的 飛彈裝備要比別人更強 手冊要看原文的 不要去看中文翻譯 能用英文說就不要用中文」

Peter Wu:陸軍官校在70年代 長官「提醒」「輕音樂隊」不要老唱一些他們聽不懂的「英文歌曲」

Peter Wu:照片是三年級當家時 在台上演奏時 被同學難得拍下的「打鼓」獨照

Peter Wu:陸軍官校正期班從51期開始 開始實施野營訓練 每次大約「一周」左右

Peter Wu:陸軍官校正期班從54期開始 都依照「身高」編連 四年都在同一個連 為的就是「閱兵分列」好看

Peter Wu:三軍四校75年班(陸官55期) 就在分科前到金門「見學一周」

Peter Wu:在「砲校」分科教育7個月的時間 不論「吃」或是「休假」 都比「陸軍官校」好的太多

Peter Wu:我自己「十一歲」的時候,就已經跟「飛彈」結緣 十二年後還成為這部隊的一員

Peter Wu:歷年來很少有陸軍的「長官」 有好好討論與思考 我們陸軍官校畢業的「正期班」學生 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能力」?這些人與學校 到底在部隊與社會有什麼「競爭力」「吸引力」?學校的「競爭優勢」到底在哪裡?

《神箭陸武》中華民國陸軍防空飛彈部隊成立65周年紀念專輯

Peter Wu:民國75年 韓國「士官學校」四年級學生 曾經來我們「陸軍官校」參訪

Peter Wu:相較韓國「陸軍士官學校」 我們的「陸軍官校」歷屆校長變來變去 沒有傳承延續 完全「人治」的「教範」 真的一點都不為過

Peter Wu:有問題要檢討「制度」與「流程」 還有執行者有沒有依循去執行 這才是「成」與「敗」的差別之處

Peter Wu:1月13日是經國先生過世37周年紀念

Peter Wu:陸官34期到36期的學長 在空軍「警衛部隊」服務 很多升到上校與少將

Peter Wu:空軍「警衛部隊」歷年來出現的「臂章」(徽章)

Peter Wu:空軍「防空學校」「防空砲兵部隊」的臂章與隊徽

Peter Wu:民國47年底「彗星案」組建的力士飛彈「第一營」 是從陸軍與空軍「防砲部隊」招考語文合格的士官 前往美國受訓

Peter Wu:國軍的防空部隊 是由曾經到德國進修「防空學」黃鎮球將軍(一級上將) 一手規劃與組建

Peter Wu:陸軍官校實習幹部的標示演變

Peter Wu:以前我們志願進軍校的人太多 學校還千方百計「勸退」「淘汰」我們

Peter Wu:從西點軍校邀請「特斯拉」「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執行長 伊隆·里夫·馬斯克在學校與沙恩·R·里夫斯准將對談一事 期待我們的軍校 特別是陸軍官校也能邀請 黃仁勳先生 林百里先生 張忠謀先生 郭台銘先生 到學校分享

Peter Wu:1985年由曾經服務於Nike Hercules Missile(勝利女神力士飛彈)基地 美軍官兵們繪製的插圖 感覺他們比較有幽默感

Peter Wu:抗戰時期空軍的「高射砲兵」部隊 使用的是從歐洲 尤其是從德國引進「高射炮」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八八毫米高射炮」

Peter Wu:美國上個世紀企業的多方位績效管理工具觀念帶入者 大多是「美國軍校出身」的主管

Peter Wu:為何各國「陸戰隊」的訓練 遠比「陸軍部隊」更加嚴格?

Peter Wu:民國七十六年畢業 分發到陸軍「防空飛彈部隊」後 買了兩本介紹「火箭」與「飛彈」的書籍

Peter Wu:民國77年初 購買的另一本「最新飛彈系統」

Peter Wu:​​這是我們的船

Peter Wu:美軍在二戰期間末期 發展出來的「防空武器」 在韓戰大放光芒

Peter Wu:1966年美軍參與越戰時的「波洛行動」(Bolo plan)

Peter Wu:美國海軍航空隊臂章(US Naval Aviation)

Peter Wu:「工兵學校」在內湖的時光

Peter Wu:陸軍「工兵學校」在民國71年年底搬遷到高雄燕巢

Peter Wu:新制軍校開始時各期也都沒冠上「正X期」 那這個「正」字是怎麼衍生出來的呢?

Peter Wu:陸軍官校從本學期開始 更新夏季軍便服的年級「識別肩飾」

Peter Wu:新藍徹斯特戰略

Peter Wu:2020年美國「陸戰隊」10年的轉型計畫 可以列入全球各大企業 以及各大學MBA教材與討論

Peter Wu:美國「陸戰隊航空隊」成立於1912年5月22日 只比海軍「航空隊」晚了14天而已 1917年2月17日 「陸戰隊」正式編組「航空連」

Peter Wu:民國65年元月由「大明王氏出版公司」翻譯出版的「火海浴血戰」

Peter Wu:陸戰隊特種作戰團(Marine Special Operations Regiment,MSOR)的臂章 右下角居然有兩個中文字「工合」 「Gung Ho」

Peter Wu:美國第一支「傘兵部隊」於1940年春天由海軍「陸戰隊」所組建成立

Peter Wu:被隨軍記者拍攝到這張歷史性照片 是硫磺島戰役所插上的第二面國旗

Peter Wu:民國91年元旦發行的「陸軍歷任總司令暨各部隊隊徽沿革」簡史

Peter Wu/TOPGUN:美國海軍戰鬥機武器學校 捍衛戰士成軍的歷史與秘密

Peter Wu:​​​​「神箭陸武」紀念專輯 對外的網站銷售 將於『本月底』(『228連假結束後』)告一段落

Peter Wu:1940年代的美軍招募廣告 可以看到「傳承」與「榮耀」的含義 這是我們可以學習與省思的地方

Peter Wu/TOPGUN:捍衛戰士成軍的歷史與秘密

Peter Wu: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海軍抗戰期間作戰經過彙編

Peter Wu:火車上的軍校招募廣告

Peter Wu:右臂掛著三條槓 陸軍官校33期的大學長 在幫忙學弟更換機槍槍管

Peter Wu:美國陸軍在二次世界大戰 各軍團 軍 步兵師 特種兵 的「團體臂章」

Peter Wu:韓戰留下的台胞印紀

Peter Wu:在高雄登陸的62軍 都是美式裝備 服裝整齊 器械精良 先接收越南而後來台

Peter Wu:打過慘烈二戰的「台籍日軍長輩」 對「陸軍官校學生」練習「刺槍」的評語

Peter Wu:1945年(昭和20年)5月31日 美軍駐「菲律賓」陸軍第5航空隊 轟炸台北最慘烈的一次

Peter Wu:不能用20世紀思維 去評斷以前的事情 那根本都是自己的「想像」

Peter Wu:「整編師」這名稱在國府的陸軍史中 為何出現很短暫?

Peter Wu:韓戰爆發之後 獲利最大的是已經撤退來台灣的「中華民國」 以及整個台灣島內的「軍民同胞」

Peter Wu/沒有籍口:優秀的人都自律

Peter Wu:國中時代因為好玩 四個無聊孩子組成「飛鳥隊」的後遺症

Peter Wu:中美斷交那一年

Peter Wu:最後的黃埔:老兵與離散的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