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來源連結
潘志峰 臉書
出身於屏東縣的小農村,單純的農家子弟,陸軍官校專科17期企業管理科乙班86年班,陸軍步兵少校退伍,當年雷光旦中將為個人掛階少校的那一刻,就已經報定這輩子就到少校,並不是不思進取不想圖謀發展,而是個人本身希望能夠善盡自己職能來為部隊服務,因此歷年來都是長官幫我報名錄取學院,然而從來不想去考,當然原因也有許多考量,服役期間擔任過情報作戰後勤等職務,任職最長的職務為後勤官長達9年。
軍憶隨筆-近代篇
科目:個人裝備1
進度:頭盔演進
重點:到底功能在哪裡?
記得在某部電影裡面一位阿兵哥戴鋼盔戴得歪七扭八的,班長就問他為什麼鋼盔沒有戴好?
「因為我的鋼盔太大…」阿兵哥答。
「鋼盔還有型號嗎?」班長回覆。
其實真正的答案是:鋼盔的確有區分型號的,不過要看是哪個年代從美軍手頭上購買獲得的。
若要說到鋼盔,則必須先介紹頭盔,針對鋼盔及頭盔區分方面的講述,筆者先將兩者演進的來歷大致介紹一下,俾利各位讀者能夠瞭解其功能、材質及製造方法,以探尋近代軍事工藝上的脈絡。
先說明一下為什麼會有頭盔跟鋼盔的區別,所謂的頭盔在冷兵器時代用於防抗擊能力以及人員穿戴的舒適度上都是量「頭」訂做的,造價一般來講並不便宜,無法裝備到每個官兵頭上,並且在古代戰爭中也是地位的一種象徵,材質上通常都是獸皮、木頭、青銅、鐵片與布料麻料的綜合體,古代的傳統工藝無法大量的製作,除了身份高貴或者有錢的軍事將領才裝備的起之外,一般的士兵通常就是指能夠用一塊布包著頭就算了事了。
最早的頭盔可以追溯到西亞地區的蘇美人在西元前23世紀所製造的頭盔,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所建立的阿卡德帝國時期(西元前2334-前2154)已經考據並出土了青銅鋼盔,並且還能夠大量的裝備到步兵的頭上,這不但是考古歷史上的重大發現,也在人類戰爭歷史中佔有相當大的地位。
那麽國家(正確的來說是朝廷)徵召我來打仗,盡我國民的義務本身是沒問題的,但是命是自己的,為了打一場仗結果喪失了自己的一條命實在太不划算,可是你老兄不往前殺敵也不現實啊,絕大多數的人真正上了戰場之後,由於殺人無數,全身上下從扁桃腺至攝護腺都在急劇的噴張亢奮,大家都殺成一團,整個戰場上都充斥著砍完一刀又補上一槍的情境之中,然而這一輩子也就投胎這一次,人生都還沒有活夠,怎麼能去死呢?
面對著敵人如下雨般的的弓箭及真刀真槍,為了要保住性命,所以許多的奇形怪狀的頭盔也就因此而誕生(本篇只討論頭部,身上的防護日後再敘述)。
就以許多軍事迷對於古代日本武將的頭盔相當的好奇,有些軍友就會經常對我提問日本古代的那些將領,頭盔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花樣?
我只能夠答趣道:如果你不提起的話,我還會以為他們是一頭火雞呢?!
其實古代日本的那些頭盔,基本上就是由獸皮、木材、竹片、銅鐵片還有布料製作,用來抗擊弓箭刀劈真的算是勉強過關,但往往在戰場上面敵人要是弓箭射程不遠的話,還是可以捅穿頭盔,那麼捅穿了頭盔之後,命大不大那真的是看老天要不要保佑了,主要的功用還是拿來做為標示性的象徵,就好比幹部在戰場上為了凸顯自己的指揮位置能夠更加醒目,所以盡量就把自己搞得花枝招展,像一隻蝴蝶般的亮麗,要多拉風就有多拉風,讓戰場上面的官兵能夠清楚的看到自己的位置以及所指揮的方向,不過這也充分暴露了指揮官的位置,如果敵方沒有缺心眼的話,雨點般的弓箭還有刀槍就會往那個人的方向定點招呼,這一種自我找死的送葬方式,也就只有古代的日本戰場上可以看得到了。
說到這裡筆者還是對於日本古代武將的那些頭盔苦笑不得,明明就是為了遮風避陽、抵擋刀箭的實用品,就為了要達到身份等級以及家族的風光,活生生的把一些不必要的裝飾物品往頭盔上招呼點綴,不管在電影或者電視劇裡面經常看到武將頭盔上鑲嵌著上懸月、牛角或者鹿角、家族的家徽,更有頭盔的上面直接弄了一個大大的「愛」字!
哇靠!這哪裡是去打仗啊?
不過由於日本人的頭腦屬於那種頑固個性,衣服盔甲可以從好幾代以前的祖先就用到現在,甚至於出於自己的喜好就將頭盔進行改造,以至於將近六百年的武人政權,差一點將戰場變成了時裝展覽秀展場。
不過以上純屬筆者的個人觀感,但是大家若是有仔細的去研究古代日本武將的頭盔其實功能上以及舒適度比起當時的各國來說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基本上從頭頂到脖子全都有護具保護,包含連臉上的面罩都有,無怪乎當年豐臣秀吉派遣征朝軍隊到朝鮮半島作戰的時候,明朝的軍隊前往支援朝鮮,當明朝的官兵看見日本武將一副奇形怪狀的頭盔的時候,驚覺這到底是什麼樣的打扮啊!?
有些人的打扮就是一副金光閃閃不然就是紅通通的一片,再加上各種奇形怪狀的頭盔,難怪明朝的士兵都覺得這根本就是外星人來侵略地球嘛!
個人也看過日本古代的頭盔製作方式影片,光是獸皮的鞣製、乾燥、上漆等等程序,簡直就是將實用性的物品當作是藝術品來製作,不過這也可以看得出日本人製作各種物品的執著,也不得不讓人嘆服。
再來說到鋼盔,關於鋼盔的出現是在1915年由法國路易斯.亞德里安將軍所研發的,正式定名為M1915 亞德里安鋼盔,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軍隊在1915年所裝備的鋼盔,也是現代軍用鋼盔的始祖,其鋼盔的外觀也是令我們現代的人都覺得蠻新奇的,就因為鋼盔的頂端加裝了一條加強筋,就因為造型奇特,那麼為何還要再加裝加強筋呢?
簡單直白的說功能就兩項,第一項是加強盔體的強度,能夠讓頭盔抵擋物體的砸落,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各種工作安全標準的工作帽還有消防隊員所使用的帽體,就是從這個靈感而來;另外一項的功能就是為了防範馬刀的劈砍,你真的沒看錯!真的是防範馬刀的攻擊,現代化的戰爭大家都認為騎兵化的時代已經過去,其實不管是第一次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多數交戰的國家還是依然有騎兵部隊,只是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裝甲車輛的大量使用,因此騎兵衝鋒已經不再適用於大平原及正面戰場(然而也沒有傳說上所說的波蘭騎兵用馬刀砍坦克的這種壯舉謠言),通常都作為奇襲行動、物資駝運與軍事命令傳遞的工具,所以法國設計這一套類似雞冠型的鋼盔,實乃因應當年戰場上的軍事情況,法國人對於這種鷄冠型的鋼盔更是非常的引以為傲,畢竟他們從古代的時候就被稱為高盧的雄雞。
縱觀當年全世界的鋼盔,僅此一家別無分號(其實筆者這句話說得也很有問題,當初也就只有法國才有研發這種鋼盔而已,其他的國家都還在使用布帽或者是皮盔),由於這頂寶貝從1915年開始使用之後,世界各國只要有能力的,都會自行研發讓官兵在戰場上延續生命的頭部護具。
所謂的鋼盔,顧名思義就是整個盔具都是由鋼材製造,鋼片以機械沖壓製模,之後經打磨、上漆以及加裝內襯釘釦,在裝上皮質的鋼盔扣就算完成,不過在20世紀初工業方面的進展還沒有那麼的進步,因此所製造出來的頭盔在質量上雖然不能說是上乘之作,不過也算是踏上了軍事裝備進步的里程碑。
那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也有發生過幾場現代化火力兵器戰爭,為何會沒有生產鋼盔呢?
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完全不同於以往形式的戰爭,火砲的廣泛運用,讓砲火把戰場變成修羅場上,所有的軍事行動經常使用長時間的砲火攻擊,光在凡爾登及索姆河的戰場上,由於高爆炸藥和新式引信砲彈的狂轟濫炸,破片分佈更加肆無忌憚的飛散,殺傷距離更遠、殺傷力也更強,各種口徑的新型火砲及手榴彈裝備敵我陣營,上戰場上隨時隨地都充斥著尖銳的砲彈飛行音速聲音,如果還能夠聽得到這個聲音的話就代表著你的存活率還有70%,那麼要是沒有聽到的話,如果沒有意外就只剩下兩種後果,第一種代表你已經永恒消失在這地球上、第二種就是自己還留著一條生命繼續迎接著下一波的砲彈轟擊!
伴隨著強烈的爆破衝擊波,捲起來的氣浪及大量的土石與彈體破片肆無忌憚的吞噬及掩埋戰場上官兵的生命,彈體破片的殺傷效率迅速取代步機槍的殺傷威力!
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的凡爾登戰役中,德法兩國雙方傷亡的72萬人裡,因破彈片殺傷所造成的死亡達到了65%以上,要命的是由於雙方都沒有充足的實力和更新穎的攻擊性武器,除了只能用砲火間歇性的砲轟對方之外,其他的時間就是大家躲在塹壕裡不敢露頭,對於防守雙方而言,官兵的身體有工事提供掩蔽,但人體最重要的頭部卻很容易受到敵方火力爆震的破彈片及石頭傷害,這些原因都促成了鋼盔這種防護裝備的迅速出現。
說真的,假如我們回到當年戰爭的場景,絕對會痛恨自己怎麼會投錯了胎,然後又來到了這麼一個地方,見到這麼一個慘烈恐怖的場景,別說腿軟跑不動,就算再怎麼跑,你能夠確保自己跑得比那些槍(砲)彈還快嗎?
這個時候你唯一能夠仰仗的,也就是你頭上的那一頂鋼盔了,哪怕仗打完之後還能夠留著一條命也好。
我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各地方武裝派系軍閥先後引進英式托尼鋼盔(西北軍、桂軍)、亞德里安鋼盔(雲南滇軍)以及日後在民國23年(1934年)中央20個調整師與稅警部隊、中央軍校教導團所分發的31萬頂M35式德式鋼盔,這些鋼盔的出現都標示著我國建軍史上的艱辛路程,後來在民國31年(1942年)由於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國軍也隨之換裝美式M1鋼盔,不過說到這裡,在我國建軍歷史悠久的M1鋼盔,我想留待下一篇再續寫。
上文承蒙 潘志峰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潘志峰:軍憶隨筆「1」
潘志峰:軍憶隨筆「2」
潘志峰:軍憶隨筆「3」
潘志峰:軍憶隨筆「4」
潘志峰:軍憶隨筆「5」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2」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3」
潘志峰:軍憶隨筆「6」
潘志峰:軍憶隨筆「7」
潘志峰:軍憶隨筆「8」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4」
潘志峰:軍憶隨筆「9」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5」
潘志峰:軍憶隨筆10
潘志峰:軍憶隨筆11
潘志峰:軍憶隨筆11-1
潘志峰:軍憶隨筆11-2
潘志峰:軍憶隨筆11-4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7
潘志峰:軍憶隨筆11-5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8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9
潘志峰:軍憶隨筆11-5
潘志峰:軍憶隨筆11-6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0」
潘志峰:軍憶隨筆11-7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1」
潘志峰:軍憶隨筆12
潘志峰:軍憶隨筆12-1
潘志峰:軍憶隨筆12-2
潘志峰:軍憶隨筆12-3
潘志峰:軍憶隨筆12-4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3
潘志峰:軍憶隨筆11-9
潘志峰:軍憶隨筆11-10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4
潘志峰:軍憶隨筆11-10
潘志峰:軍憶隨筆狀況篇
潘志峰:軍憶隨筆11-11
潘志峰:軍憶隨筆6-1
潘志峰:軍憶隨筆6-2
潘志峰:軍憶隨筆6-3
潘志峰:軍憶隨筆「6-1」
潘志峰:軍憶隨筆(探討篇1)
潘志峰:軍憶隨筆6-4
潘志峰:軍憶隨筆6-5
潘志峰:軍憶隨筆6-6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5
潘志峰:軍憶隨筆12-5
潘志峰:軍憶隨筆要命篇
潘志峰:軍憶隨筆要命篇1
潘志峰:軍憶隨筆要命篇2
潘志峰:軍憶隨筆搞怪篇
潘志峰:軍憶隨筆搞怪篇1
潘志峰:軍憶隨筆武器篇
潘志峰:軍憶隨筆法理篇
潘志峰:軍憶隨筆法理篇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