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材自網路)
黎樵
海軍通信電子學校、海軍軍官學校航輪兼修系。
中華民國海軍備役上校,曾任艦長、京宴婚紗概念館副總。
【人才培養不易,非拔不可?】
大武艦長被拔了,讓我們這些曾經擔任救難艦長的老學長很是震驚。媒體說:「是因為該艦在左營外海執行拖船訓練時,拖纜解脫進行回收過程,由於人員操縱失當(疑艦長操船失慎),造成左俥纏絞拖纜,致左大軸變形及減速齒輪磨耗,於是艦長遭調職處分。」
大武艦(ARS-571)係由國防部於2018年8月28日以「安海計畫」為名,編列36億餘元預算建造首艘新型救難艦,2020年12月2日由台灣國際造船以29億餘元得標建造,2024年10月23日甫交付海軍。
我一直記得,安海計畫起源,主要是因為FACG-60艇在2008年布袋漁港擱淺,我那時在海軍總部任職,親自處理整個救難作業過程的戰情回報,當時有兩艘大字號救難艦前往,但因為布袋外海水淺,60艇殼脆弱,大字號無法接近或拖帶,只能在外海待命,這時候有長官意識到這些大字號救難艦確實老舊,不能只注重戰鬥艦艇的建軍發展,後勤救難業務,更符合平時日常的各種海空救難搜索與實際運用,於是指示是否國造或向外採購?才有後來的安海計畫,納入10年建軍發展規劃。
我自己是救難艦長出身,以往海軍大字號救難艦長,必須是有幹過該型艦資歷的兵科軍官,但後來142後勤艦隊解編,所有大字號編制到192水雷艦隊,因為該型艦老舊,以我曾任職的大漢艦(ATF-553)2020年除役,艦齡竟達76年,所以許多大字號經常停泊在碼頭上,甚少出海執勤,再後來派上艦長的,一天大字號也沒待過,全都由長官派來過水,甚至潛艦軍官也來過水。
這類型救難艦,屬於海軍專業後勤艦艇,必須有專業的救難知識與操船技能、資歷,老救難艦通常是單俥、單舵,比起作戰艦艇雙俥雙舵或者後續新型二代艦艇,操船上難度更高,包括拖船被拖、救難作業、脫攤錨部署、人員救生等。
我們不知道大武艦長被拔,究竟是什麼原因?是否如媒體上報導?但海軍有他海事鑑定與督察專業判斷,還有長官們果斷的指導決策,只是一個艦長的培訓不易,從基層少、中尉到中校,甚至一級艦的上校艦長,這必須近20年或以上的養成與各艦艇的歷練,不比飛行員訓練來得容易,如果說拔就拔,或因為一個小兵的反映、一通電話或單純基層疏失(包括部屬軍紀違規),就把艦長拔掉,恐怕讓人難以信服。
我們以前經常安慰自己,口耳相傳,說即使是前總長劉和謙將軍也曾出過海事(艦船事故)啊!以前的長官比較人性化,注重人才培養,不至於動不動就拔官或拔艦長。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撤職拔官,縱如美國海軍也是一樣,2020年4月美海軍航母「羅斯福號」艦長克勞齊(Brett Crozier)因新冠肺炎疫情遭解職。
最近美航母「杜魯門號」於地中海值勤時與貨輪擦撞,導致艦艉右舷受損,美國海軍亦祭出懲處,稱秉持著對指揮階層的最高要求標準,因此將艦長史諾登上校解職。
然而拔官不一定就可以穩定軍心或者平安無事,我們以前在艦長班受訓,某將軍級教官檢討222軍艦1995年在野柳擱淺事件,說當年前往營救的某大字號艦長,也是因為前艦長才剛被拔官,換了新艦長,對該型艦操船船藝尚不熟悉,與官兵們默契未足狀況下,第一時間無法讓222艦脫險避免擱淺,聽說是因為中字號乾舷高,夜間黑壓壓一片,士兵打撇纜槍數次都沒帶上,後來撇纜槍繩用完了,錯過救援時機。
海上操船,瞬息萬變,與天候因素及海象息息相關,如果拔艦長跟拔蘿蔔一樣,這軍心鐵定動搖,以後還有誰敢再幹艦長?我們寧可相信海軍司令部的長官專業判斷,不是因為新成軍的艦艇敏感度或媒體高度關注。
以往我還曾聽某些長官說:「拔一個艦長算什麼?後面想幹的人多的呢!」但海軍人才真不容易培養啊!得珍惜。
拔艦長,那絕對是海軍不得已的痛,而非是國防部一句話、一紙命令就非拔不可,只是別像拔蘿蔔那樣就好,現在國軍人才招募面臨瓶頸,如果幹艦長從一個海軍最高榮譽職,成了避之唯恐不及的職務,那真是該要檢討了...。
原文留言有更多很棒的討論,連結如下:
上文承蒙 黎樵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黎樵:是粗鄙武夫,還是能人智者?
黎樵:論韓國延坪海戰與清朝甲午海戰
黎樵:眷村物語,鐵板燒與海軍碼頭聯想
黎樵「山芋再燙,也得接手」與海軍「備役中將李晧」的原委說明
黎樵:民國47年九二海戰陣亡醫官陳科榮中尉,滿臉疲憊憔悴地出現在懷孕未婚妻的房門口
黎樵:學會尊重每一個人
黎樵:年輕的軍人為何想自殺?
黎樵:以陸軍的思維訓練水兵,當然壓力會大到凸槌
黎樵:《但優遊卒歲,不煩心》《當你老了 When You Are Old》
黎樵:【笨蛋 重點不在軍事】不是戰爭與不戰爭 是後面的「經濟」
黎樵:相機 乞丐 流浪漢
黎樵:【巷戰】
黎樵:軍人的榮耀依舊
《陳信宏:古文能陶冶心性》《周祝瑛:日課本不去中 台仍掙扎》《黎樵:文言文 何罪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