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來源:網路
潘志峰 臉書
出身於屏東縣的小農村,單純的農家子弟,陸軍官校專科17期企業管理科乙班86年班,陸軍步兵少校退伍,當年雷光旦中將為個人掛階少校的那一刻,就已經報定這輩子就到少校,並不是不思進取不想圖謀發展,而是個人本身希望能夠善盡自己職能來為部隊服務,因此歷年來都是長官幫我報名錄取學院,然而從來不想去考,當然原因也有許多考量,服役期間擔任過情報作戰後勤等職務,任職最長的職務為後勤官長達9年。
軍憶隨筆part2心有戚戚焉篇
科目:軍魂安在
進度:有魂才有魄
重點:別整那些沒用的!還是拿出硬貨吧!
會訂定這樣的題目,實際上是筆者這二十多年來所想要敘述的沉重問題,大家都知道20世紀初期的日軍裝備不敢說比歐美國家的軍隊好到哪裡去,不過各國都不敢小看日軍的戰鬥能力,難道說裝備不甚精良就不能夠打仗了嗎?!
以1939年五月中旬到9月16日的蘇日諾門罕戰役(又稱哈拉哈河戰役)為例,前蘇聯動用了69000人(另外再加上外蒙古協同作戰的軍隊5000人)、日軍動用將近58000人,這場戰役分別打了兩次,傷亡情況分述如下:
日軍方面戰死7696人、失蹤1021人、負傷8647人疫病2350人。
蘇軍死亡9703人、受傷15251人、疫病701人。
這場戰役的結果,前蘇聯算是慘勝!
為什麼說是前蘇聯慘勝呢?
就因為前蘇聯的武器裝備數量不但比日軍多,而且質量上也比日軍好上太多,雖然不能夠因為前蘇聯當時的重點並不是在遠東,不過也是在東方採取防衛的手段,但是這場戰役最終還是以簽訂停戰協議為主!
沒辦法,因為日本人雖然體格矮、身材小,就算在那種荒漠且寬闊平原的戰場上,既缺水源蚊蟲又多,更沒有任何有效的反擊武器,但是人家日軍就是會挖坑偽裝,盡量以隱蔽自己為主要方式,等到前蘇聯的戰車開到散兵坑或者塹壕的附近時,再採取散兵抱著集束手榴彈前往爆破的手段,著實讓朱可夫感嘆:這些日本的猴子(當時前蘇聯對於日本人的篾稱)也未免太狡猾、太不怕死了吧!
再來就是日本在諾門罕戰役時如果聯隊遭到了團滅,聯隊長會立刻要求軍旗官舉行軍旗奉燒的儀式將軍旗燒毀,與此同時聯隊長也立刻拔刀切腹或者拿槍抵著腦袋或心臟射擊,總之一句話:既然打不過你,我不躲、也不藏,我用以死報國的方式總可以吧!
(註:日軍的軍旗並不是一面旗幟,而是一條長條形,類似稻穗一樣的東西。)
很多大陸拍的影視劇裡面通常都會將日軍拍的好像一群上了戰場就哇哇大叫向前並且舉著太陽旗衝鋒的模樣,其實這是相當不專業的演戲,人家日軍自從1904到1905年的日俄戰爭以後,總結了為什麼當初會陣亡那麼多人的原因,就是因為哇哇叫的因素,然後讓士兵變成高地上俄羅斯軍隊射擊的標靶!
因此有的時候看到路上所拍的那些影視劇,時常令人哭笑不得!
我並不喜歡去讚揚日軍他們有多麼的勇敢或者多麼的不怕死,但是至少他們當年在對外侵略戰爭給各國造成的印象實在是太恐怖了!
那麼反觀我們現在中華民國的國軍還有像當年那種勤訓精練的精神嗎?!
自從民國86年筆者下部隊經歷過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之後,發現到我們根本就是一直不斷的在將我們的軍格不斷的給極速削弱,大體上個人是贊成軍隊精進的,不過一下子從100公斤的大胖子,突然間瘦成了40公斤的紙片人,會不會太操蛋(亂搞的意思)了一點。
我們不能總是看到歐美各國的軍隊精簡方式,然後也認為我們可以比照辦理,要知道我們中華民國的處境目前仍然處於與對岸敵對的情勢,從以前的反攻大陸、攻守一體、再到現在目前的國土防衛,理論上都是隨著兩岸的局勢由尖銳到和緩及威脅程度來作為戰略改變的,但國家不能一日無戰備的道理大家都懂,然而針對我們歷年來軍隊的改制,到底哪裡怪,大家卻也無法具體說的上來?
看著對岸的軍備還有戰力,人家是勤訓練、擴戰備、固邊防;而我們這裡是裁人力、費大錢、破大防!
軍隊裡面的官兵更是領大錢、修大學、考大照、吃大餐、放大假、擺大爛!
這說明了什麼因素呢?
這不就是恰恰的說明軍隊裡面的制度早已讓官兵變成一種尸位素餐、盲目且毫無目的地的上班族罷了!
照片來源連結
以前經常看到長官老是在部隊面前訓斥羞辱幹部,說真的這樣子誰還幫你帶兵呢?
基層的幹部不但要帶著部隊一起出操,還得經常去開一些不必要的會議,官兵都已就寢以後,還要再去做其他的業務,每個幹部臉上看起來都是面有菜色、精神不濟的樣子,往往長官把幹部修理完之後,還要求他們必須要激發天良的去做事情,還要求要有犧牲奉獻的精神,筆者只想問這些長官:你們還要點臉嗎?
至於坐辦公室的業務幕僚更是悲催,每天屁股黏在座位上的時間幾乎超過16個小時以上,不是坐在辦公桌前工作不然就是在會議室裡面枯坐,上級長官交辦的任務到了業管主管之後就變得非常複雜,往往一件任務可以把它拆分成3到4件,難道他們的腦袋都是這麼的混亂嗎?
現行的募兵制度在筆者的認知及體驗中,仍然認為這是相當失敗的一種制度,至於失敗的成果大家都有目共睹,筆者在此不再贅述。
但凡要是在民間能夠吃得上飯、上得了班的人,有誰想進入軍隊呢?
不就是看在錢的份上!
但是最有趣也最悲慘的狀況卻是:招募兵源一大坨的進來,使用期限不到半年或一年之後,又有一大坨的人想要裝病退伍,然後以精神病的診斷退伍,如此一來就不必賠錢給國家,這不是等於白嫖了國家的軍隊嗎?
募兵制度照理說是一個健全平穩的國家在承平時期幾乎會做的軍制改革,運用福利待遇好、價格高來招募兵員這本來就是應該的,但是這也必須要國家的財政軍費支出能夠合理妥善分配的狀況之下,才能夠實行的制度。
也許會有許多人不敢苟同筆者的這番言論,但我們以之前所實行的志願役及義務役並行的制度與現今我們所採行的募兵制(另外再加上一個不知所云的替代役)來比較,各位就會發現到當年我們所養的兵雖然多,但戰鬥力的可比性卻非常高,而我們現在採行的志願役募兵制,養一個志願役士兵所花的錢就可以養3到4個義務役士兵,更糟糕的是,志願役士官兵所幹的事情,只要義務役的士官兵就可以幹的了,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
並不是我在鼓勵回復義務役的制度,原本想要延長服役期限並且能夠訓練出良好有效戰力的募兵制度,卻在這幾年活生生的全募兵制摧殘削弱之下,反而國軍的戰力不升反降。
個人還是不看好現在這種用高薪來養兵的方式,因為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官兵根本就是來拿薪水的而已,軍隊裡沒有一種愛國情節以及正確的國家認同,反而是為了配合年輕族群而盲目討好這些官兵,這樣不是非常可悲又可笑嗎?
現行軍法已經凍結,改採司法方式來辦理軍中違反軍紀的事件,幹部所有的強制權力全無,對士官兵說出來的話已經不叫做命令了,而是變成用商量的口吻來協調工作的執行,況且做得了或做不了還要看這些士官兵的心情,與其這樣還不如使用當年義務役的士官兵吶!
一個國家的軍隊沒有了所謂的軍魂,再多的人也只是淪為炮灰、再精良的武器也僅是廢鐵,在戰場上只有敢戰及畏戰的區別,本來就是沒有任何的道理可言,敢戰之人至少還能夠求得一線的生機,就算身死也不負國恩;畏戰之人就算不是懦夫也一樣會被物理消滅,就算不死一輩子也只能夠苟延殘喘,這就是生而為人枉為人了。
這裡就套用某黨某人的電動玩具還要再繼續打嗎?
上文承蒙 潘志峰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潘志峰:軍憶隨筆「1」
潘志峰:軍憶隨筆「2」
潘志峰:軍憶隨筆「3」
潘志峰:軍憶隨筆「4」
潘志峰:軍憶隨筆「5」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2」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3」
潘志峰:軍憶隨筆「6」
潘志峰:軍憶隨筆「7」
潘志峰:軍憶隨筆「8」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4」
潘志峰:軍憶隨筆「9」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5」
潘志峰:軍憶隨筆10
潘志峰:軍憶隨筆11
潘志峰:軍憶隨筆11-1
潘志峰:軍憶隨筆11-2
潘志峰:軍憶隨筆11-4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7
潘志峰:軍憶隨筆11-5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8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9
潘志峰:軍憶隨筆11-5
潘志峰:軍憶隨筆11-6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0」
潘志峰:軍憶隨筆11-7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1」
潘志峰:軍憶隨筆12
潘志峰:軍憶隨筆12-1
潘志峰:軍憶隨筆12-2
潘志峰:軍憶隨筆12-3
潘志峰:軍憶隨筆12-4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3
潘志峰:軍憶隨筆11-9
潘志峰:軍憶隨筆11-10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4
潘志峰:軍憶隨筆11-10
潘志峰:軍憶隨筆狀況篇
潘志峰:軍憶隨筆11-11
潘志峰:軍憶隨筆6-1
潘志峰:軍憶隨筆6-2
潘志峰:軍憶隨筆6-3
潘志峰:軍憶隨筆「6-1」
潘志峰:軍憶隨筆(探討篇1)
潘志峰:軍憶隨筆6-4
潘志峰:軍憶隨筆6-5
潘志峰:軍憶隨筆6-6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5
潘志峰:軍憶隨筆12-5
潘志峰:軍憶隨筆要命篇
潘志峰:軍憶隨筆要命篇1
潘志峰:軍憶隨筆要命篇2
潘志峰:軍憶隨筆搞怪篇
潘志峰:軍憶隨筆搞怪篇1
潘志峰:軍憶隨筆武器篇
潘志峰:軍憶隨筆法理篇
潘志峰:軍憶隨筆法理篇1
潘志峰:軍憶隨筆~近代篇
潘志峰:軍憶隨筆~近代篇1-1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5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5-1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5-2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5-3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5-4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5-5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5-6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6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5-7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5-8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6-1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6-2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6-3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7
潘志峰:軍憶隨筆(時勢有感而發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