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峰 臉書
出身於屏東縣的小農村,單純的農家子弟,陸軍官校專科17期企業管理科乙班86年班,陸軍步兵少校退伍,當年雷光旦中將為個人掛階少校的那一刻,就已經報定這輩子就到少校,並不是不思進取不想圖謀發展,而是個人本身希望能夠善盡自己職能來為部隊服務,因此歷年來都是長官幫我報名錄取學院,然而從來不想去考,當然原因也有許多考量,服役期間擔任過情報作戰後勤等職務,任職最長的職務為後勤官長達9年。
軍憶隨筆(野訓經驗篇-2)
科目:野營須知
進度:熱血、啥叫熱血啊!?
重點:怎麽讓外國人瞧得起我們!?
續上一篇提到了星光部隊演習的片段,筆者列舉了星光部隊觀察我們的官兵四大特點,那我站在筆者的觀察中,個人也給我們自己的官兵列舉了四大特點,其特點如下:
1.特別講梯數:
為人處事的原則說白了就是講道義、重倫理,凝聚部隊裡面的團結,首重的就是官、士、兵之間的層級,許多人也許會不明白,既然要區分官士兵三種階層,那麼三者之間的關係還有待遇一定會有所區別對待,其實這是一種望文主義上的誤解,所謂上令下行、下情上通的原則,必須要靠三者之間在平時生活上以及訓練上的溝通與反應,那麼這三者裡面最重要的人絕對是士官,因為這個階層是官與兵之間的橋樑。
在個人帶兵的期間裡或多或少還是會遇到一些優秀與惡劣的士官,優秀的士官會幫你軍官將所有的事務全部擺平、然而惡劣的士官也會要你軍官的命,由於當年培養士官的渠道來源不同,各種的觀點及想法也都不一樣,志願役的士官在於做事方面,反應會比較快、比較按原則,主觀意識也很重,但偶爾也會自視甚高而固執己見,義務役的士官畢竟是「不願意」的,為的就是把積欠給國家的兩年趕快還完,比較不惹事、做事情比較認命,不過他們有些人社會習氣太重,也會把社會上面的壞毛病帶到部隊來,因此在於士官的任用方面真的要相當的小心。
不過說到士兵階層方面那學問可就真的很大了,不管你是在外面混黑道或白道,進來到軍隊以後大家就是比梯數,我國當年徵兵政策都是以每半個月一梯為主(除了特別的節慶假日及事故續延以外),我先進來的比你後到的就是「屌」,你是菜鳥就必須得認命,所有打雜的一切公差勤務,你菜鳥就自己好自愛一點,哪一個菜鳥敢推、拖、拉的話,那些中鳥及老鳥光是眼神一掃,殺都能殺死你的,許多的細節在這裡就不再贅述,將來有機會再討論。
至於在演習當中為什麼沒有人拖隊、也不敢有人叫苦叫累,難道真的是基於對自我的挑戰嗎?還是由於我們軍官領導統禦的能力比較高超呢?這個道理只有我們那個年代當過兵的人才能理解。
2.特別的好奇:
官兵們對於新加坡的一切事物完全處於「零瞭解」的狀況(也包含筆者自己),雖然新加坡屬於彈丸小國,而且又是處於中南半島的最底端,可是對於他們的國情與及文化,我們是完全屬於幾乎不清楚、不知道、不了解的狀態,因為當我們第一次看到新加坡部隊的時候,裡面有南方蒙古人種、尼格羅人種、西方人種以及上述人種的混血種。
這讓我們在台灣看遍了統一臉孔的觀感上真的很奇怪,尤其我們對他們的官兵攜行的裝備更是好奇,畢竟人家大老遠的跑來我們台灣演習,多少了解一點的心態大家總是能夠理解的,不過這種狀況也就只有第一天在台南的時候才會有,當他們隔天拿著他們的中餐調理包跟我們互換便當的時候,一切的好奇嘎然而止,因為一撕開他們的調理包,就從包裝內衝出一股味道,那種味道實在是很難以想像,筆者跟他們交換了咖哩雞肉飯,裡面的味道真的「非常的咖哩」,辛香料的味道實在是太重了,裡面的飯膨脹的跟一條一條的蛆一樣肥胖,看著眼前「東南亞的口味美食」,心裡面滿滿的期待,不過當我第一口吃下去的時候,我跟其他官兵的第一直覺就是:糟了,中計!
筆者自認為我自小就是一個吃得起苦、嚥得下氣的的人,但個人只吃了幾口之後,就再也沒有勇氣吃不下了,心裡不禁地感嘆:我們兩個國家的口味實在是差別太大了!
結果我們兩邊的人在那一頓的中餐狀況,就是新加坡的部隊換了我們的便當吃著津津有味、我們本國的部隊一邊就拿著與他們交換的中餐調理包,一邊斜眼瞪著他們在吃我們的便當,等到晚餐時,他們又拿著他們的調理包要與我們交換的時候,大家充分發揮了裝死的本事,埋頭苦吃完全不讓周遭的任何事物影響,哪怕他們願意拿出更多的物品跟我們交換我們都不會受到誘惑,驗證了我軍不動如山的精神,這也就是為何我在上一篇的文章裡面寫著我們的部隊非常的沉默,就是這個道理。
3.特別會摸魚:
關於這一點筆者經常也有一個疑問,為什麼中華大地上有個陝西省、卻沒有陝東省呢!?
若是有的話,那麼就可以拼成一個俗語,就叫做「閃東閃西」,雖然打混摸魚誰都會,可是我們在這一次的演習裡面,充份的將這種本能發揮到無限大,原因就是全程演習的地方根本就是我們86年下部隊的地點,等於我們在離開基地及三軍聯訓一年多以後,我們又回來老地方了!
這下子等於就是應了那兩句:龍出升天、放虎歸山!
哪些地方有好吃的(包葉的或者剖開的台灣水果之王、蔥爆鴨頭、肉粽、各式小炒)、好喝的(這還用說嗎,當然就是阿比阿套米酒、高粱、多多、黑松汽水或咖啡,簡稱雙套)、好看的(不管是有店面的還是貨櫃的裡面都有播放AV影片)及好玩的(抓蛇或者一些小消遣),通通都在我們掌握之中,並且還有辦法能夠瞞過長官以及新加坡部隊的眼睛,雖然我也是其中的一個………,因此這一段也是回應著上一篇裡面我們部隊非常的隱密,就是這個道理。
4.特別會拼命:
這一段真的就會比較嚴肅,在全程的演習當中,所有官兵都相當的巴結(認命),每個階段的過程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不要把臉丟到國外去」!
畢竟我們延續著埔光的傳統,經歷了「由師轉旅」的過程,繼承了千千萬萬個先輩及前輩的榮光,並且這次還是我們摩步旅成立以來的第一次演習,必須要把握這一場機會,好好的驗證我們成編之後的戰力。
各位能夠想像當我們在對著山頭發起衝鋒時,由筆者下令:所有人上刺刀、步2連、衝鋒前進!
不管大家有多累有多喘,也不在乎新加坡的部隊對我們射擊塑膠子彈的疼痛,弟兄們就是前仆後繼的往上衝,還有彈藥兵扛著彈藥箱滾落到邊坡之後,馬上立刻再度抬起彈藥箱爬坡,所有人的血液都燃燒了、整場的氣氛只能夠用「氣壯山河」來形容,雖然非常的累,但是那種氣氛就是非常的過癮,當時我真的感動到流下眼淚…
如今這段往事已經過了20多年,每當在午夜夢迴時總還會想起這群「可愛的人」,每當想起這段事情我心裡面一直不斷的相當年一起吃苦的戰友們說聲:「謝謝你們!你們這群混帳王八蛋,真的沒有給我丟臉,該你們表現的時候你們真的非常盡力,我對你們真的是非常的痛恨以及喜愛,痛恨的是你們為什麼要送我這麼一段難忘的往事、喜愛的是我終身以你們為榮!」
特此寫下我20多年來對這段過往真實的情感,因為好像經過這件事情之後,再也沒有比這一段過程讓我覺得感動回憶了,希望趁著筆者還沒有老人癡呆前趕緊紀錄下來………
上文承蒙 潘志峰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潘志峰:軍憶隨筆「1」
潘志峰:軍憶隨筆「2」
潘志峰:軍憶隨筆「3」
潘志峰:軍憶隨筆「4」
潘志峰:軍憶隨筆「5」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2」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3」
潘志峰:軍憶隨筆「6」
潘志峰:軍憶隨筆「7」
潘志峰:軍憶隨筆「8」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4」
潘志峰:軍憶隨筆「9」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5」
潘志峰:軍憶隨筆10
潘志峰:軍憶隨筆11
潘志峰:軍憶隨筆11-1
潘志峰:軍憶隨筆11-2
潘志峰:軍憶隨筆11-4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7
潘志峰:軍憶隨筆11-5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8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9
潘志峰:軍憶隨筆11-5
潘志峰:軍憶隨筆11-6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0」
潘志峰:軍憶隨筆11-7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1」
潘志峰:軍憶隨筆12
潘志峰:軍憶隨筆12-1
潘志峰:軍憶隨筆12-2
潘志峰:軍憶隨筆12-3
潘志峰:軍憶隨筆12-4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3
潘志峰:軍憶隨筆11-9
潘志峰:軍憶隨筆11-10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4
潘志峰:軍憶隨筆11-10
潘志峰:軍憶隨筆狀況篇
潘志峰:軍憶隨筆11-11
潘志峰:軍憶隨筆6-1
潘志峰:軍憶隨筆6-2
潘志峰:軍憶隨筆6-3
潘志峰:軍憶隨筆「6-1」
潘志峰:軍憶隨筆(探討篇1)
潘志峰:軍憶隨筆6-4
潘志峰:軍憶隨筆6-5
潘志峰:軍憶隨筆6-6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5
潘志峰:軍憶隨筆12-5
潘志峰:軍憶隨筆要命篇
潘志峰:軍憶隨筆要命篇1
潘志峰:軍憶隨筆要命篇2
潘志峰:軍憶隨筆搞怪篇
潘志峰:軍憶隨筆搞怪篇1
潘志峰:軍憶隨筆武器篇
潘志峰:軍憶隨筆法理篇
潘志峰:軍憶隨筆法理篇1
潘志峰:軍憶隨筆~近代篇
潘志峰:軍憶隨筆~近代篇1-1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5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5-1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5-2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5-3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5-4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5-5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5-6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6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5-7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5-8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6-1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6-2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6-3
潘志峰:軍憶隨筆番外篇-17
潘志峰:軍憶隨筆(時勢有感而發篇)
潘志峰:軍憶隨筆part2心有戚戚焉篇
潘志峰:軍憶隨筆(戰爭常理篇-1)
潘志峰:軍憶隨筆(時勢有感而發篇)part2
潘志峰:軍憶隨筆(時勢有感而發篇)part3
潘志峰:軍憶隨筆(野訓經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