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樵
海軍通信電子學校、海軍軍官學校航輪兼修系。
中華民國海軍備役上校,曾任艦長、京宴婚紗概念館副總。
【主怒而將慍?】
人類何以陷入戰爭?
孫子兵法:「明主慮之,良將修之,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英國戰略家和史學家,有「二十世紀克勞塞維茨」之稱的李德哈特(Sir B. H. Liddell Hart),在「人類何以陷入戰爭?」一書亦云:「那些影響國家命運的大事,其決定的基礎往往不是平衡的判斷,而是衝動的情緒,以及層級不高的個人考量。」
即使重看二十一世紀以來這短短的二十幾年歷史,你會發現,李德哈特的論點正好反映在我們今天周遭發生的戰爭與政爭之中。人類似乎還沒有從過去的經驗學到李德哈特所說的教訓。
李德哈特針對人類的弱點--不向歷史學習而一再重蹈覆轍,敲出最為沉重的警聲。歷史意識能幫助人類在「危難的時候」保持冷靜,度過難關。歷史指出最長的隧道還是有其終點。
即使我們看不出前途存有任何正向的希望,但是一種對於未來演變而對歷史的關注,還是可以幫助我們繼續活下去的。
台灣政客,包括一國元首,天天對外嗆聲,非讓兩岸局勢進入緊張的戰爭邊緣而不令止,對內到處找人吵架,爭論、惡鬥不斷,撕裂族群,永無寧日,也算史無前例,小鼻小眼,雞腸鳥肚,失了格局,衝動的情緒,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全擺旁邊,居然也盲從者眾,人民只求飯吃的民主,也成了奢侈……。
原文留言有更多很棒的討論,連結如下:
上文承蒙 黎樵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黎樵:是粗鄙武夫,還是能人智者?
黎樵:論韓國延坪海戰與清朝甲午海戰
黎樵:眷村物語,鐵板燒與海軍碼頭聯想
黎樵「山芋再燙,也得接手」與海軍「備役中將李晧」的原委說明
黎樵:民國47年九二海戰陣亡醫官陳科榮中尉,滿臉疲憊憔悴地出現在懷孕未婚妻的房門口
黎樵:學會尊重每一個人
黎樵:年輕的軍人為何想自殺?
黎樵:以陸軍的思維訓練水兵,當然壓力會大到凸槌
黎樵:《但優遊卒歲,不煩心》《當你老了 When You Are Old》
黎樵:【笨蛋 重點不在軍事】不是戰爭與不戰爭 是後面的「經濟」
黎樵:相機 乞丐 流浪漢
黎樵:【巷戰】
黎樵:軍人的榮耀依舊
《陳信宏:古文能陶冶心性》《周祝瑛:日課本不去中 台仍掙扎》《黎樵:文言文 何罪之有?》